APP下载

论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创新

2016-03-19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李 飞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13)



论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创新

李飞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网络信息化对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产生重要影响,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带来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有利于拓宽统战工作的对象与范围,有利于开展统战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创新统战工作模式与方式。要勇于面对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积极探索统一战线工作方法的实践创新,构建网络统战工作格局,增强网络统战宣传成效,打造网络统战工作平台,强化网络统战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提升统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统战工作的外部社会环境、内部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都发生深刻的改变,“单纯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各级统战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必须积极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统战工作理念和方法,认真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一系列新政策、新部署,提升统战工作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一、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

网络信息具有内容丰富、传播迅速、覆盖广泛、开放度高、穿透力强的特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新时期统战工作带来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为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推进统战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必然性与可能性。

(一)有利于拓宽统战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伴随改革进程的深入和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统战工作的适应对象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本条例所称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这一重要论断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引领下,统一战线的对象与范围有了新的调整和扩充。网络信息传播的丰富性与广泛性,使得网络在拓展统战对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与不同阶层统战对象的交往与联系,充分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他们依法、有序地参与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活动,有效维护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参与网络空间活动的主体是青年群体,这一群体同样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适应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群体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是不同阶层统战对象中的生力军和后备军。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阶层中,党外青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青年群体往往学历高,许多有出国经历,眼界开阔,独立性强,对政治社会活动关注度高,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强。做好青年群体的统战工作,对推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网络是青年群体的重要活动载体和有效表达平台,网络也提供了做好青年群体统战工作的重要媒介。通过网络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满足他们的利益表达愿望和政治参与需求,是团结青年群体、凝聚青年力量、实现青年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有利于开展统战宣传教育工作

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交互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统战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单向运行模式和被动接受方式。网络媒介为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这一现代传媒的作用,使统一战线宣传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已经成为统战工作部门及人员的共识。”[2]网络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能够扩大统战宣传的覆盖范围,增强统战工作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统战工作的渗透力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强有力的统战宣传阵地。网络技术在统战宣传工作中的应用,使统战信息的宣传呈现开放性、多层次和交互式特征,拓宽了统战信息的传播空间和影响范围。统战部门可以利用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网络媒介,宣传中央统战方针政策、各级各类统战信息和统战动态,发布统战工作通知和统战新闻,介绍统战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在网络统战信息宣传过程中,信息接收对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与统战信息发布者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网络统战宣传工作的大力开展和有效推进,有利于形成统战工作积极的舆论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取得丰硕的统战实践成果。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统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生动。统战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在开展统战信息宣传的同时,以平等交流、解疑释惑、主题策划等形式,对统战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来规范和引领统战对象的思想认识,牢固占据统战意识形态阵地。通过网络思想教育活动,消除统战对象的思想困惑与模糊认识,使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自觉弘扬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成为党的同心者与同路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三)有利于创新统战工作模式与方式

网络新兴媒体改变了传统的统战工作体系与工作机制,原有集中统一的统战工作模式转变为分散和多元的工作体制。与原有上下垂直、单向沟通的统战工作流程不同,统战工作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趋向于平等协商和直接沟通,网络成为连接统战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便捷和有效的纽带。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统战机构设置和机制运行更加科学和规范,提高了统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网络媒介为新时期统战工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和表达路径,提高了统战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各级统战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广大统战对象与社会民众的心理趋向与利益诉求,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充分吸纳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和完善统战政策与举措,提高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加强与执政党党委和政府的合作与联系,及时传递党派信息,表达党派主张,推动政党协商有序开展,推进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党际关系和谐。民主党派及其成员通过网络渠道,可以进一步增强与所代表阶层及联系群众的沟通与交流,表达他们的愿望与呼声。针对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听取和征集社会各界的看法与建议,经过研究和提炼,形成提案与议案。民主党派通过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丰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活动的渠道与方式,推动参政党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参政党影响的不断增强。

网络新兴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传播优势,也具备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特征,在为新时期统战工作提供发展机遇与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深刻挑战和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统战对象的思想认识更趋多元、统战工作过程更加复杂、统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二、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创新的对策分析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的任务,要在中央统战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勇于面对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积极探索统一战线工作方法的实践创新,努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一)构建网络统战工作格局

网络信息化时代,统战工作的对象范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面临新的统战。通过网络媒介,统战工作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网络统战工作的运行管理涉及到网络宣传、网络监管和信息安全等相关问题。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统战工作,需要统战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需要统战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各级统战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与民族宗教管理、宣传、网络监管、安全、民政等部门积极开展合作,推动形成网络统战工作的总体格局。推动各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和不同阶层的统战对象,加强信息沟通与业务合作,建立网络统战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通过各个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解决网络统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网络统战工作沿着健康、规范的轨道运行。

(二)增强网络统战宣传成效

各级统战部门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宣传阵地,提高网络统战宣传工作的实际成效。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新形势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统战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宣传多党合作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策,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宣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宣传党的统战理论知识。在网络统战宣传工作中,要根据受众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泼、新颖的网络宣传形式,提高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针对外国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国内破坏分子的歪曲宣传,网络统战宣传工作要做出有力回应和坚决反击,使广大统战对象与社会民众保持社会主义信仰的坚定性。

在网络统战宣传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网络舆情。坚持用正面的统战舆论信息占据网络宣传平台,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传播和影响。针对重大的统战宣传主题,要积极进行网络宣传的规划设计,增强统战对象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接受度和认同感。对网络舆情传播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要冷静分析,科学应对,避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冲击网络统战宣传工作。对网络宣传中的焦点问题,要运用专业语言和理性态度,进行科学的阐释和说明,引导网民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澄清他们的模糊认识。

(三)打造网络统战工作平台

在各级统战部门门户网站的现有基础上,推进统战网站的规范化建设。结合统战工作性质和特征,利用现代网站设计技术,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统战工作平台。建立统战资源数据库,涵盖党的统战政策、统战理论知识和相关统战信息资源。在统战部门门户网站开设统战论坛,将论坛建设成为统战工作人员、统战对象和关心统战工作人士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通过网络统战论坛,及时了解统战成员的心理动向和利益诉求,有效吸纳他们关于统战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安排具有较高统战政策水平的论坛版主对论坛进行管理和维护,组织论坛参与者围绕相关统战主题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党的统战政策,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活动。除统战论坛外,在各级统战门户网站开设专门的在线咨询、在线调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理论研究、领导信箱等专题栏目。创建统战QQ群、微信群、博客和短信等网络统战平台。利用新兴媒体的技术手段营造统战工作的民主气氛,加强统战工作部门与统战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将网络统战工作平台建设成为统战成员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渠道。

(四)强化网络统战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

各级统战部门要设置网络舆情分析机构,配备网络舆情分析人员,及时、全面地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对网络统战舆情进行准确、深入的甄别、分析和研判,做好舆情总结和呈报工作。统战部门要将重要的网络舆情信息报送党委和政府部门,为网络舆情引导和调控提供决策参考。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案制度和常态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诱因,做好舆情危机的预警防范工作,增强网络舆情治理的前瞻性,善于设置议题,避免网络舆情热点演变为失序、失控状态。统战部门要加强与宣传、民族宗教管理、网络监管、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和协调,整合各种统战资源,形成应对和处置网络统战舆情危机的合力,建立顺畅、高效的舆情危机决策、协调、处理和善后机制。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过程中,统战及相关部门要秉持以人为本、公正公平的原则,积极调查和发掘诱发舆情危机的各类社会因素,稳妥处理已经发生的网络突发事件和网络群体性事件。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中,重视维护广大统战对象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澄清民众对舆情危机的错误认识,有效疏导和化解民众的不满心理与对立情绪。及时公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事实真相,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惩戒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中不作为或有问题的官员。

(五)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在网络空间,活跃着一批关注统战动态、理论素养深厚、观察视角独特、文笔辛辣流畅的“网络写手”,扮演着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一般都关心时事,拥有爱国情怀。各级统战部门要引导他们为网络统战工作贡献聪明才智,注意从统战工作人员和统战对象中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通过“网络意见领袖”强化主流统战舆论,争取中间统战舆论,遏制负面统战舆论。争取“网络意见领袖”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自觉投身统战事业,将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平台公正客观地传递出去,并且主动做好跟帖网民的教育和引导工作。通过“网络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网民关注和支持统战工作,积极参与网络统战活动。

(六)提升统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广大统战工作人员要积极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和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需要,准确把握网络统战工作规律,将提升网络信息化素养摆上重要日程,自觉学习网络基本知识,努力掌握网络技能,把握网络统战工作的主动权。网络统战工作人员要“注意角色转换,以主客体平等的心态,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回应,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获取统战成员的真实想法并达到有效的引导效果。”[3]各级统战部门要在加强网络统战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快网络统战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统战系统干部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选拔和引进熟悉统战业务工作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网络统战工作的效率,提高统战工作人员在网络统战信息鉴别和网络统战舆情引导和调控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费蓉.以信息技术推进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55.

[2]石义清,张晓冰.网络统战:基于时代发展的逻辑需要和现行实践[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34.

[3]邓凌.统战工作方法创新:基于交互式网络技术的网络统战新模式探讨[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1.

[责任编辑:江亚玲]

作者简介:李飞(1972-),男,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3-01

文章编号:1671-6183(2016)03-0042-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13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化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影响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言语识别在新交际模式下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