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浅析*

2016-03-19罗莹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高教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职业道德

罗莹(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浅析*

罗莹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教师是高校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所在。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应当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来尽职担当,为学生引路导航。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好的教师,教师的道德素质、伦理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认知、成才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笔者从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原则和途经三个方面入手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题进行阐释。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途经

为了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在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上,2014年9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再次强调了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意义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指明了培养一支学养高、教风正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综合素质建设强化职业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作为教师的根基,是一位好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职业道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人们在履行职业过程中将职业规范的内在要求,通过个体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当个人素养体现到职业生活中并适应职业规范需要时,就会以个人的职业素养方式表现出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近,笔者通过走访成都5所高校对近200名教师和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和学生关注最多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评价教师最终指标。这与当今社会越来越把职业道德素养看作是职业人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是一致的。诚然,“一个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在职场上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1]。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认同、职业责任、职业价值取向这些道德伦理等方面。

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做人的根基,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成为学生愿意追随的老师,师德修养是第一位的。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不仅自身需要具备科学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还更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努力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增强时代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二、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应遵循的原则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底线,重点解决当前高校师德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高校教师办学的主体责任,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高校应将建设既具有对社会发展具有良好适应能力,又具有高尚情操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能力,及时了解科学进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探索本学科的科学前沿,将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树立典范,供广大教师学习;学校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与综合测评相联系的评价体系,是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通过对这一问题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发现学者们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一直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师职业道德不应该仅停留在外界对教师的要求上,更多应该是教师在一定的环境中自主构建的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经进行浅析。

(一)全面深化现代大学管理的制度改革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首先应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管理制度为抓手。为此,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理念,应以开放式动态优化型取代传统的“封闭式静态指令型”管理模式,充分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高校师资达到最优配置,力求高校师资在合理的动态中求稳定。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进一步将人事管理权下放给高校,以利于高校师资的合理流动。

我国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来源主要是高校自身以及教育管理部门。政府对于这方面的规定相对较少一些,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涉及,但主要的来源还是高校自身。目前我国的部分大学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对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但是这些规范只适用于本校的教师,范围比较狭窄。再者是由于在制定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凸显,使得标准很难切实可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教师的主体权力。教育机构和组织相互配合,建立相对统一、稳定的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底线,对于违反规范的教师,要设立“退出机制”,使不合格的教师退出教师队伍。

(二)健全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对广大高校教师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不断提高以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师综合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活跃思维的青年,更需要高校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教师不断吸收前沿的科学知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作为高校,应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更新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在高校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作和学习并行不悖,这也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

高校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教师培训必须把师德教育作为培训课程的重要模块。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把师德修养作为入职培训的第一课,而对于中老年教师,则主要强调淡泊明志、严谨笃学、敬业爱生。要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建设专家库,把育人楷模、师德典范请进课堂,用他们的真实事迹诠释教师职业道德。

(三)增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担当意识

高校教师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应该用“打铁先得自身硬”的价值认同,正确理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赋予教师的职业担当。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职业权利和义务,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遵法守纪,锐意进取,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用知识和人格魅力,为教师称谓增光添彩。

高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积极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有关教师的一些政策、法规和规则,全面贯彻《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意识,引导教师树立法制意识。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调研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教书育人,我的责任”意识,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妥善解决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困难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认为,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校教师本身就是知识更为渊博、水平更高的知识分子,如要加强他们的师德建设,就要以这些教师为主体,强调他们的自尊自律。教育部,地方政府,高校领导,社会和企业,都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风尚,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2]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切实解决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住房、薪酬、医疗、子女教育、心理倦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从国家机关层面来讲,主要是通过对师德突出者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以此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这种方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师德表彰奖励机制,应实事求是地对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表现进行评估,对真正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同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也可以开展如“教师之家”,“关爱教师行动”,“相约星期五”(心理健康)以及举行老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了解教师的难处与压力,并给予适当帮助。如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教师节对从教三十年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就是解决职业认同,增强教师职业荣耀的有效渠道,另外每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高校教师的优秀事迹,每年初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教师代表典型事例等,都是对教师职业认同和教师荣誉宣传非常好的途径,真正做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说到底,教师重要就在于“塑造”二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塑造合格人才。习近平也曾说到“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也就是说,好老师应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格,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耀,一个民族振兴和希望也依赖于好老师的塑造工作。因此,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

[1]吴甘霖.一生成就看职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6.

[2]徐广玉,孙广彪.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

[3]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s par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it is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a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 teach well and train talents,we should have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to lead the students.A good education needs a good teacher,for the teacher's moral qualities,ethics training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ents'personality cognition,talent development,relating to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the nation,which is a focus of the current issue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ssue from three aspects like significance,principles and ways of improving college teachers'professional ethics.

university teachers;ethics;promotion;way

C961

A

2096-000X(2016)17-0201-02

2014年成都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教师职业伦理素养途径研究”(编号:CS14SZ04)

罗莹(1983-),女,四川巴中,汉族,硕士,讲师,成都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教师职业道德。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德职业道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