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

2016-03-19王丽威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

王丽威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241000)



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

王丽威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41000)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家族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并以其不同的语用功能,展现出不同的语用效果。在政治场合中,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含蓄、礼貌、灵活,从而达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政治关系, 维护外交礼仪,实现自我保护和特定的政治目的。论文对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和功能以及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法实现途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以此对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政治语篇;应用

传统上,人们总是强调语言的准确性,不太提倡语言的模糊现象,事实上,模糊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人们常说的“高富帅”“白富美”就属于模糊语言。除了平常的社会交际,模糊限制语也同样适用于政治语篇中。

一、 模糊限制语发展概述

(一)相关定义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一种,其作为语言学术语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拉科夫提出并在语言学领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模糊限制语,也称为模糊附加语,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就是在不改变原有语言含义的基础上,对原本精确、直接、犀利的语言,用模糊的限制性词语进行修饰,或者进行可以理解的注释性表达,从而使语义变得委婉含蓄。政治语篇往往宣传发布者的政治观点和立场,辩护己方的行为、观点和决策,批判对立者的观点和行为,从而维护己方的政治利益,坚定己方的政治立场,是一种正式、保守、谨慎、准确的说服性语言。政治语篇主要包括新闻发布会、就职演讲、政治演说、政治文件等。[1]

(二)模糊限制语的发展趋势

人们对模糊语言进行专门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查德于1965年首先提出了“模糊集”的概念,从此产生了模糊语言学这一门新兴学科。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的”的定义和内涵,他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发表论文《模糊语言学初探》,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一部分,也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随后,大家开始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研究。1986年,张乔从语义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模糊限制语是如何使语义模糊化的,创作了《模糊语义学》。除此之外,国内的专家、学者还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商务语篇、新闻语言等方面,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全方位的应用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2]

二、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一)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语义表达更加客观准确,表明说话者话语的态度

模糊限制语可以通过缩小话语真值范围来提高话语的真值度,从而使语义表达更加精确、清晰,准确表达说话者的态度。2014年3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中方紧急应对马来西亚政府宣布马航客机失联最新调查情况答记者问时说“……会议认为,时间就是生命,搜寻仍是当前最紧迫和第一位的任务。会议决定,立即向马方了解更为确切的信息;要求马方即扩大搜寻范围,加大搜寻力度。中方也将调整并安排新的搜救部署……” 回应接连使用“会议认为”“会议决定”两个直接缓和语及范围控制语“扩大”和程度控制语“加大”两个变动模糊限制语,用以表达我国对马航失联事件的重视和紧急救援的迫切态度,以及想方设法进行搜救的决心和行动部署,从而给人民群众很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二)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语义表达更加礼貌委婉含蓄,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

政治语篇也是一种社会交际行为,也要遵循礼貌原则,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给对方留有余地,增进彼此的友好关系。[5]2012年7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主持例行记者会,就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答记者问。记者提问时说“据日本媒体报道,美国国务院高官9日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回应道:“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记者提问用“据日本媒体报道” 引用第三方的看法,客观的提出问题,表明这是日本媒体报道的消息,特来求证。刘为民的回应用到了“有关”“严重”“坚决”三个程度限制语,不仅委婉地批判了日本媒体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谬论,而且通过“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一句话明确表达了我方坚决反对的态度和强烈的愤慨。[3]

(三)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说话者实现自我保护

在一些政治交往活动中,交际者一方面出于一些情况未明、保密需要、国家利益等客观因素,无法做出清楚的表态和明确的观点,另一方面却又被要求对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做出表态,这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此时,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帮交际者摆脱困境,实现自我保护。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日本NHK记者问道“中方阅兵式打算邀请安倍首相吗?”“是否应该调整对日政策以显示自己的大国胸怀?”这些问题充满了陷阱,直接回答“是”或“不是”都不恰当,根本无法直接回答。王毅部长回应道:“举办纪念活动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辟未来。我们会向所有的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不管是谁,只要诚心来,我们都欢迎”。“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王毅部长回应时说“会向所有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没有明确回答会不会邀请安倍,也没有说有关国家领导人里包不包含安倍,然后谈到中日关系时,提到“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引用第三方的观点,委婉地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既机智地回答了记者刁钻的问题,又安全地避开了问题中的陷阱,可谓是在政治语篇中运用模糊限制语的成功案例。

(四)模糊限制语具有劝导性,可以增强说服力,赢得认可和支持

政治语篇中含有很多政治主张,有很强的政治倾向,通过模糊限制语可以劝导性和传播讲话者的思想,增强说服力,赢得受众的认可和支持。2014年3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在北京大学发表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演讲,为了更好地宣传她的思想,实现其演讲、交际的目的,米歇尔夫人在演讲中使用了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例如:米歇尔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她说“We believe that all people deserve the opportunity to fulfill their highest potential as I was able to do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演讲中多次使用了“我坚信”的表达方式,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利于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受众信心,使演讲更具说服力和劝导力,赢得认可和支持,从而达到其交际的目的。[2]

三、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法实现途径

(一)政治语篇使用模糊限制语应遵循的原则

1、会话合作原则。美国哲学家保罗·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原则旨在解释会话意义。同时,他提出自然语言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保罗·格莱斯认为合作原则是会话的最高原则。在人们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需要遵循某一原则(如质与量的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等思想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3]

2、礼貌原则。礼貌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礼仪,拉科夫1973年总结的礼貌原则为:发话人不要强加于人,要给对方留有余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10年后,利奇总结的礼貌原则包含了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六项准则,即:使他人受损最小、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美别人;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尽量减少双方分歧、增加双方一致性;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大对别人的同情。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作原则没能解释的某些现象。

3、面子原则。面子说到底就是个人留给公众的印象或者形象,一般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人们都渴望树立一个完美的个人形象,为此会做出一系列维护个人形象的行为。通常在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增强了自己的面子时,会表现的比较愉悦;在别人危及自己的面子时,会本能地进行对抗。面子涉及尊严,如果在政治交往中不顾及对方的面子,不尊重对方的感受,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国际冲突!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礼貌会话,保护面子,削弱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

4、语言顺应原则。语言的顺应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而且需要根据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公众的心理需求调整语言的结构和使用形式。一般来讲就是要顺应公众的文化、语言习惯、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到公众文化、风俗、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差异,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多方面的选择,从而达到语言与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和目标的一致性。

(二)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法实现途径

模糊限制语实现的语法途径有词汇、句法、语法、语义、语篇、语用、语体、文化等多种途径。在词汇层面上,政治性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可以通过运用诸如情态动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等词汇手段来实现。例如:认知性情态动词,原动性情态动词,义务性情态动词,还有推理动词,感官动词等。它们具体属于哪一类模糊限制语,需要参考特定的语境。在句法层面上,某些特殊结构,如非人称句式、复杂句、否定结构、复合模糊限制语结构以及疑问结构等也是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实现的有效途径。比如无主语或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句式,“all…not”和“every…not”的否定句式等。

事实证明,模糊限制语有着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助于表明交际者话语的态度,使语义表达更加客观精确、礼貌、委婉、含蓄,减少矛盾和摩擦,还能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而且在面临进退两难的交际问题时,妥善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帮交际者摆脱困境,实现自我保护。因此,交际者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遵循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原则,礼貌地进行交际,降低面子威胁,增进双方的友好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劝导力,从而赢得认可和支持,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庆辉,郑玉荣·外交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8):156-157.

[2]乔环润·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02):134-135.

[3]黄田,郭建红·政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翻译策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06):130-133.

(责任编辑:颜建华)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Wang Li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fei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In political occasions, the proper use of hedges can enhance the expressive and communicative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make language more subtle, polite and flexible, so as to achieve the specific political purpose of improving and maintaining the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mmunicating sides, maintaining diplomatic etiquette, as well as realizing self-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mak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hedge’s applications and functions in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on hedge’s grammar ways in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Key words:hedges,political discourse,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15-12-24

作者简介:王丽威(1978.1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篇分析,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2-0033-03

基金课题:安徽工程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之互补性研究”(2013RZR015ZD)中期成果;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篇视角的中英政治语篇异质分析”(2010YQ026)中期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