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表演立美及其作品内涵教学研究*
2016-03-19朱银华邵笑
朱银华 邵笑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钢琴表演立美及其作品内涵教学研究*
朱银华 邵笑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演奏一首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钢琴曲作品,越是把握好音乐家所创作、演奏作品的形式与内涵,越是可能还原经典音乐的原貌,在此观念下的立美表现,不仅需要相对应的技巧,更多的要对此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体裁,以至于作曲家应用于该作品的形式与赋予作品形式的内涵体验等进行更深度的了解与感悟。
立美;审美;体裁;文艺复兴;古典;浪漫;感悟;体验
一、音乐立美与审美的关系
审美重视美的物化对象,立美注重美的物化对象手段、过程。赵宋光先生在《论美育的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立美”的概念,使之与“审美”对应。认为“立美”即建立美的形式,审美则是对于美的物化对象产生的愉悦感或是对于丑的物化对象产生的厌恶感,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就可以套用在立美与审美的关系之中,实践就是立美,真知则是审美。“立美”就是美的创造。自中国音乐史的记载: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编钟、古琴等等,都是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立美的物品。正是因为渐渐有了对审美的要求才能不断的发展立美的工具,改进工具的不足以及完善其音色等等。所以立美与审美必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二、时代不同作家不同的体裁特点
音乐的样式就是音乐体裁。体裁就是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但是从某些角度看体裁与形式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总体来说,与“内容”相对应的事物的外部形态的总值就是形式,而在体裁则是具有一定特征的音乐结合起来在形式上的表现。若作为“母项”题材更加具有概括性,能够简练、准确、全面的形容出音乐的总体特征。
音乐题材也是由音乐家们一点点实践、归纳、总结而来的。它的出现、发展、完善在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一个体裁的确立往往就能成为一个时期的特点,甚至引领整个时期的发展。如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等等;体裁之间的融合也是经常发生的,这也体现出“美”被接受,被提升。复调弥撒曲就是一个例子,在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派音乐的盛行,以及复调音乐(卡农等)的产生,带来的就是两种体裁的融合——复调弥撒曲;而奏鸣曲体裁的丰富定当是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的挖掘,使奏鸣曲体裁的作品发展到了一个巅峰,至今无人超越他那32首奏鸣曲。顺应当时潮流以及其它体裁,带来的是古典奏鸣曲、交响曲之类的融合版体裁。立美的经验积累必定带来审美的上升需要,故这些结果也都是必然的,这就是这些时代的特点、这些体裁的特点;作曲家的创作可以依靠音乐体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指导、提示以及限定的作用,根据创作作品的主题、内容等,来选择运用哪种体裁,如同巴赫所发展起来的复调体裁就是其限定自身表达乐曲动向的主要音乐体裁。而贝多芬的三十二部奏鸣曲将自己的名气大大提高,成为千古流传的体裁大师。钢琴诗人李斯特更是经过长久的创作聆听二融合出了交响诗这一体裁。
体裁的重要性不只是为作曲家、演奏家所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人类审美、立美的发展历史,不合适的体裁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被人们传奏,甚至不再被提起;而经得住大众考量发展、延续、传承的体裁就是经过审美、立美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音乐体裁。
三、钢琴表演中准确立美的过程
(一)了解钢琴的发展及它的触键流派
认真了解、学习一件事物必定要从其由来探索,对于钢琴来说最近也要追溯到16世纪了——古钢琴发展时期。当时的钢琴还有着它的前身“击弦古钢琴(楔槌键琴)、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17到18世纪期间,羽管键琴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虽然最风靡的还是贵族圈子)。一方面由于其本身优秀的特点,另一方面就是击弦古钢琴的弱点:琴键无法快速弹起、无法演奏速度较快的音乐、没有杠杆传动装置等。在这个时期,琴键的音量远不如现代钢琴,原因就是巴洛克时期还是处在古钢琴时期,所以此时期的作品特点就非常直观,也就形成了当时时期化的审美特点、立美原则,当时的触键特点也由于古钢琴的限制已经羽管键琴的风靡体现为指尖弹奏和非连奏法。在此时期最为突出的人物就是巴赫,《十二平均律》将当时钢琴的发展带上了一个新高峰,如同精美建筑一般的作品,完美的呈现给了当代人以及我们这些望尘莫及的后辈,这就是16~17世纪的古钢琴发展方向。
18世纪初,由于爵士乐等音响洪亮的音乐体裁的出现,古钢琴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无法与当时风靡的音乐抗衡。但是由于审美的要求,并没有使钢琴直接消失,而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将之改善,发展,推陈出新。由于音量的问题无法抗衡,就将音量的问题解决,一架号称“能发出弱音和强音的羽管键琴”诞生了。作为开始,越来越多的制琴匠人实施了革新,结果就是出现了两种新式钢琴——莫扎特代表的维也纳式击弦琴和克莱门蒂代表的英国式击弦琴,就这样随着音乐的发展,钢琴的革新,派别的多样化使人们在立美实践的经验积累中发展了审美的概念,反复循环,产生了一个新的钢琴,以及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由莫扎特和克列门蒂两人代表的两种琴也就是两种风格特性。
1.典雅感:莫扎特代表的典雅感所表达的音乐特点就是优美而又富有歌唱性,要求指尖作为主要的触键部位。
2.爆发感:克列门蒂代表的爆发感所表达的音乐特点就是带动全身每个部位使音乐达到极限情感甚至往突破极限情感的空间去表达。为后来贝多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埋下了伏笔。
(二)对一部音乐作品内涵的具体体验
上文曾提到过“审美是对于美的物化对象产生的愉悦感或是对于丑的物化对象产生的厌恶感”立美是将审美在脑中的影像通过实践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看这种实践还是很具有主观性的,所以观念和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结合能达到何种高度也就是立美能达到的高度。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人们的审美渐渐成型,能够自由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情感体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听到的去加以想象。而对于演奏者,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在其日常生活中的演奏得意展现。每个人对于音乐的体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不同,理解的不同会造成演奏者演奏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首钢琴曲,演奏者脑海中对于美的理解、对于作品的理解、对于时期的理解等等结合起来的思维决定了对音乐表达能力的高低,这种高低并不是技巧,而是经验。悟性差别的程度影像不大,针对同一首歌不同人物表现的结果固然是不一样的,只可能极其完美的模仿,我相信绝对不可能复制。每一首作品的作者、作者背景、时代背景、音乐动机、音乐思想、思想重点等这些无法复制的客观因素造就的成果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超越也只是偏离了其中某点因素被不同审美观的聆听者所体会了而已。
《钟》一首由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钟》所改编,作品特点非常明显,无论是高音曲的泛音还是低音曲的厚重还是高低音区之间来回交织的变奏都会让人听了之后,赞不绝口,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郎朗等都有弹奏过,两人出师不同弹奏的风格也稍有不同。但是乐曲主旨以及主体乐思的表达都是非常唯一的,欣赏者能够在乐曲中听到高音区类似钟声的回响,左右手的配合更是辉煌之至。远距离音程夹在十六分音符中的来回跳跃让人感觉到钟的震动给人带来的想象,以及主题的变奏、音域的改变、八度的奔腾活灵活现的展示出一副美丽的图画。我国著名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欣赏者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往往是会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由听觉感受转化为情感体验,然而当欣赏者对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及作曲家的情感内涵、艺术风格并不熟悉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准确地进行音乐感知,从而他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片面的。想要体验音乐作品更深一层次的情感内涵,欣赏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去研究和了解该作品,作品的产生就是由于其作者所在时期的社会生活所引发并与其思想联合在一起,只有在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贴近音乐作品,领会它的情感内涵。欣赏者除了要凭借自身的音乐感知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体验之外,还要灵活运用所研究的各方面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所要表现的情感内涵,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并不能够将乐曲中思想和生活基础与之同时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钢琴演奏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就是要了解该音乐作品的背景,包括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作品音乐体裁的意义,以及钢琴的发展历史、触键技巧的历史发展过程。首先,对于钢琴本身的了解深浅决定演奏的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清楚其发声原理,科学合理地触键,正确地演奏。其次,在历史长河中,钢琴的发展迅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与之相对应的不同时期触键技巧也有所不同,在演奏时要对应该历史时期中曲目的风格特点,运用这一时期的触键技巧,将这些作品演绎的适应历史的要求。我们不能单一的了解触键技巧,要学习不同历史时期里触键技巧的演变与发展,身临其境地体会并尊重作品的创作内涵与情感,用该时期的技巧去展现作曲家的乐思。这个学习过程是艰巨的,但如果每一位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都能够用这种态度对待,无疑对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都会起到高效的作用。它给人们在探索音乐的道路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人们在追寻音乐真谛的河流中给予源源不断的动力!
[1]杨和平.立美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
[2]杨小玲.浅论审美意识的发展规律特征[D].暨南大学艺术学院,2008.
[3]朱坚坚.创造音乐立美教育,构建人文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
[4]李小诺.体验音乐的情感[D].聊城师范学院,2000.
[5]袁贝妮.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初探[D].山东省海军青岛示范幼儿园,2012.
[6]许冰.体验音乐创造音乐——《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读后感[D].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
[7]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发展概要及体裁研究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2004.
[8]朱静.发展音乐思维体验音乐情感[D].兰州大学艺术学院,2004.
[9]刘婕.浅谈钢琴触键的发展[D].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2009.
[10]王思琦.立美的核心与本质——也谈音乐审美的心理结构[D].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1.
[11]杨和平.论音乐立美教育的理论基础[D].武汉音乐学院,2012.
[12]吴晓枫.音乐的立美审美教育之探讨[D].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2012.
[13]邢维凯.小议“立美、审美”兼谈音乐美学理论中的概念运用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
[14]赵宋光.关于音乐美学的基础、对象、方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1.
[15]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2.
[16]杜林峰.亲身体验音乐作品的重要性——结合中国戏歌《故乡是北京》[D].四川大学,2011.
playing a different writer's piano works,the form and connotation of a good grasp of the musicians of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works,the more likely to restore the classic music aesthetic appearance,performance of the concept,not only needs the corresponding skills,more should be a piano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author experience,as well as that used in the genre,composer works form and to work experience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form and depth perception.
aesthetic;aesthetic;genre;Renaissance;classical;romantic;perception;experience
G640
A
2096-000X(2016)24-0110-02
文章系扬州大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立美整体能力培养视野下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xjj2014-72)研究成果。
朱银华,男,汉族,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