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
2016-12-12李妍董永峰张军
李妍 董永峰 张军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
李妍 董永峰 张军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传统学业预警以学分为主要标准和依据,缺乏合理性。文章综合运用事件访谈法、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特征权重,最终构建了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
学业预警;胜任力;胜任力模型
引言
高校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即按照一定的标准,综合评估学生的家庭情况、日常学习表现、实践表现、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因素,依照评估结果,向相关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避免出现学业问题导致的学生被取消学位或退学的不良后果[1]。
一、传统学业预警模式
目前,学分预警机制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推广实施。虽然各个高校的学业预警制度内容和等级划分不尽相同,但是多数都是以学分作为学业预警的主要标准。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学生要在相应的学期内修满规定学分,才能顺利升入高一年级,学分变成了最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业的指标,因此传统学业预警往往都是依据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通过对学生每学年的学习情况及获得的学分进行统计,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进行警示,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产生的不良后果,再采取相应的补救,尽量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没有完全做到及时的预警。此标准虽然易测算、易操作,但是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难以做到对学生的完全公平,也没有起到预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丰富学业预警的理论体系,为学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早预警、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学生充分准确的自我认知提供了参考。
二、基于胜任力的预警模式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概念
关于胜任力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并不统一,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胜任力是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个人特征、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社会角色、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2]。
胜任力模型是指承担某一特定职位角色所需具备胜任力要素的总和,是根据特定职位表现优异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3]。胜任力模型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基准性胜任力特征,比如知识、技能,这些特征既容易了解和测量,也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但是不能预测或者决定是否有卓越的表现;二是鉴别性胜任力特征,如价值观、自我形象、动机等,它们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胜任力模型已经被普遍应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如李霞等对企业实践中营销专业大学生胜任力进行了研究,为营销专业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企业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指导,高炳亮等基于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高校对策进行了研究,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性和实效性。柏群等通过对重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构建了大学生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逆境商、情商和智商三个纬度。
由胜任力模型可以看出,鉴别性胜任力一般是用来区分团体中绩优者和普通者的个体特征,它也是绩优者和普通者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原因。鉴别性胜任力特征不仅是影响绩优者的关键因素,也恰恰是绩差者的原因所在。文章利用建立的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深入了解,初步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进行研究,因而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模型构建
首先,采用事件访谈法,成立专家小组,由他们确定合格学生和预警学生的基本评价要求,随机选取20名合格学生和20名学业预警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具体描述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自身具备的5个优势和5个略势,并由专家引导,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最大程度的获取大学生关于学业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基本确认了20个大学生学业胜任力特征。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了12个关于大学生学业胜任力特征,即作为一名合格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名在校学生、30名教师、20名管理人员进行大学生学业胜任力特征调查,收回有效试卷为241份,被调查对象使用5点等级对胜任力特征做出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即按照“完全不相关”“基本不相关”“不确定”“基本相关”“完全相关”,对其分别赋值“1”“2”“3”“4”“5”分,依据最终得分来判断各项胜任力特征与大学生学业完成的相关程度,得分越高,说明此项胜任力特征在大学生学业完成中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属于鉴别性胜任力。通过分析,识别出鉴别性胜任力特征4项,构成学业预警学生的鉴别性胜任力特征,基准性胜任力:外语水平、性格特征、团队合作、兴趣爱好、通识知识、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鉴别性胜任力:责任意识、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创新思维。
典型的胜任力模型为冰山模型,其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五种类型的层次要素,其中知识、技能是浮在水面上层的,属于表层特征、外显要素,易于发现与评价,被称为基准性胜任力;而自我形象、特质、动机则是处于水面之下,属于深层特征、内含要素,较难发现与测量,被称为鉴别性胜任力,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文章借用冰山模型,将大学生学业胜任力分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特质、动机四个方面并据此构建了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
2.特征权重计算
针对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中各特征的权重计算,成立专家小组,由5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3名管理人员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胜任力特征的权重值。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过程数学化,从而解决一些多目标决策的相对复杂的问题。
文章将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的胜任力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将每个胜任力维度下的胜任力特征,作为二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1)一级指标的配置
表1 1-9标度方法
表2 比较值表
首先,对一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表1赋值,构建矩阵。
任意特征与自身相比都同等重要,因此该表对角线上值均为1,对角线两边互为倒数,如表2所示。
(计算步骤略)计算得出矩阵A的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和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
平均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可以通过查表获得,如表3所示。
表3 R.I取值表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计算得出的权重系数科学、可用,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判断并写出新的矩阵,直至C.R<0.10为止。
以某位专家对一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例,如表4所示。
表4 某位专家打分表
得出:
因为C.R<0.01,所以矩阵是一致的。
其他专家关于一级指标的权重配置表和计算过程不再一一列举。各专家的一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2)二级指标的配置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仍然确定采用两两比较法。在此,不再逐项说明。
(三)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随机选取2014级在校学生1200名,专家小组根据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对其进行评分,评分方式以问卷、期末考试成绩、笔试、面试为主。结果显示90-100分数段有100人,70-90分数段有1053人,60-70分数段有32人,60分以下分数段15人。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对随机抽取的1200名2014级学生,进行思想动态、期末考试成绩、学籍变动、日常学习表现、第二课堂等全面调查。
表5 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
结果显示有67人表现优秀,这67人在评测中,有60人在90-100分数段中;有7人在70-90分数段中。有35人表现不佳,其中有12人需要做学籍变动,这12人在评测中,有10人在60分以下分数段;2人在60-70分数段。
三、结束语
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文章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中,提取分析了12个大学生学业胜任力特征,计算出每个胜任力特征的权重,建立了大学生学业胜任力模型。通过验证,此模型合理有效,对学业预警准确度较高。该模型可以及时有效的提供评测结果,改变了以往以整学年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学业预警标准,对大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预知,为大学生学业预警提供数据上的参考。
[1]袁安府,张娜,沈海霞.大学生学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79-83.
[2]徐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胜任力模型视角[J].企业经济,2012(1):68-71.
[3]李玉荣,李慧静.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141-144.
In traditional academic early-warning,credit is always be the main standard and basis,which is lack of rationality.In this paper,both event interview method,literature retrieval method,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competency model.
Academic Early-Warning;capability;Competency Model
G640
A
2096-000X(2016)24-0246-03
李妍(1983-),女,汉族,硕士,助理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董永峰(1977-),男,汉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张军(1976-),男,汉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