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幕后”走向“前台”
——基于外训课堂口译译员角色的一项实证研究

2016-03-19吴海燕张俊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004金陵图书馆江苏南京009

高教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

吴海燕张俊(、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004  、金陵图书馆,江苏南京009)



从“幕后”走向“前台”
——基于外训课堂口译译员角色的一项实证研究

吴海燕1张俊2
(1、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42 2、金陵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课堂口译作为一种新兴的口译形式常常用于对外培训,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课堂口译的特点和这一行业目前在中国的现状,并以现场的个案为例,详细分析了译员在课堂口译过程中的多重角色,以及本研究对口译研究和外训单位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课堂口译;译员角色;个案研究

Abstract:Classroom interpretation, a rising interpreting mode, is frequently used in foreign training. The studies of role of interpreters have aroused more and more concer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room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zes the multiple roles that interpreters have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with a case study. At last,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some enlightenment to interpreting studies and foreign training departments.

Keywords:classroom interpretation; roles of interpreter; case study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军事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国内军事院校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长期为所需国家提供军事或专业技术领域培训(对外军事培训,简称外训),由于大多数外军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听课的要求,这就使得课堂口译成为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重要方式。教员与译员一同到课堂,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互动提供保障。译员必须积极地参与到与演讲人与听众的互动中,既要协助教员组织教学活动,又要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得到及时解决,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学到新知识,这样译员才算是成功地完成了口译任务。这种“教员——译员——学员”的“三方会谈”的课堂口译模式一直是外训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课堂口译服务于教员(教师)和学员(学生)的口头交际翻译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1.课堂口译是教员、学员、译员三方面对面的对话交际,译员能够直接影响交际的进行和交际效果的实现;2.教员和学员专业背景知识悬殊;3.由于学员的教育背景千差万别、课堂问题交流的不确定性强,以及译员对课程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这些都增加了译员备课的难度;4.课堂交际不同于其他普通的交际活动,译员不仅要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来完成专业知识的传达,还要负责课堂组织、参与师生互动、把控课程进度等,如此看来译员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身兼数职。

二、课堂口译的角色研究及意义

(一)课堂口译的界定

对于课堂口译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仍没有确切的答案。课堂口译,也被称之为教育口译、课堂互动等,丹麦奥胡斯大学雅克布森将课堂互动这一译员工作的场合归为社区口译的范畴,因具有社区口译的双向口译、短话轮、即席讲话等特点;然而,课堂口译却又是会议口译的另一种新兴的形式,服务于演讲人与听众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其具有教学目的,却与传统意义上情景的会议口译也并不完全相同。国外的课堂口译研究归为会议口译一类,用于培训授课这一领域的口译,研究相对成熟。根据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职业规范(http://aiic. net),译员应保持立场中立性,译员应该保持立场中立性,完整、客观地传达交际各方的信息与意图。然而,复杂多变的交际环境,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交际目的使得目前未有统一公认的答案。基于课堂口译的特点多样化,目前也未将其归结成类,发现与其他口译类别的共性。因此,本文暂且将其独自归类,兼具社区口译和会议口译的特点。

(二)课堂口译角色研究

一些研究认为译员的作用就是被动的“传声筒”,合格的译员应当是“透明的”、“隐形的”,抑或是中立的“转换器”(switching device),“传送带”(transmission belt),无需也不能有任何主观立场,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更不应该对口译交际活动进行任何干涉(Roy,1993/2002;Metzger,1999)。然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译员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实现信息转换,译员则充当了口译交际的“合作参与者”(co-participants),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有效沟通。

这种译员在交际场景中直接“现身”,译员身份定位(即其职业角色)更加敏感,译员自身行为,特别是其翻译策略,对信息传递的影响更为明显,甚至直接左右了口译交际的走向及最终结果(Kent,2007)。本文从角色研究入手,是究其译员的角色定位会影响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的使用,进而会影响交际活动的进行和效果。译员角色是口译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一项关键内容,更是口译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Pöchhacker,2004:147-152)。对于课堂口译译员来说,课堂口译的角色的定位仍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大规模的数据支持。目前国内研究课堂口译的译员大都是根据自己所参与的一个中外培训项目抑或是培训班,并基于此而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总结和体会,比较宏观,鲜少有针对课堂口译系统研究和角色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究,且未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体系。针对这一现状,课堂口译研究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一方面,越来越多渴望接触国内外先进知识的却因语言能力的人们将依赖于课堂口译去实现与演讲人、专家或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但目前专业从事课堂口译的译员较少,大多是普通译员而临时去充当课堂译员的情况。缺乏课堂口译经验、未经过专门培训的课堂译员以及专业功底不强的译员常常成为学员(学生)抱怨的主要原因。此外,国内有此需求的通常是高等院校、或政府机构主办的一些培训班,应用的范围较窄。另一方面,新的口译形式及口译需求需要学者的更多关注(刘和平,2003:32)。课堂口译研究不仅可以着重分析译员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和任务,也将有助于弥补口译研究在研究概念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三、课堂译员角色——个案分析

课堂译员的首要任务是协助教员完成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类交际活动中,译员扮演何种角色,对课堂的交际有何种影响,以及交际效果如何。本文将通过个案研究来真实的描述此类课堂口译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方法,通过转写现场录音来描述课堂口译交际的特征,从而分析译员的角色。话语分析的目的是考察人类怎样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对使用中的语言,即动态的语言进行分析。(任文,蒋莉华,2006)。作为口译的一种,课堂口译也是不用话语系统的人们通过译员所进行的面对面的交际过程,主要由教员、学员和译员共同参与的特殊的交际活动。因此,话语分析方法对此类口译活动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语料采集

采集的语料是发生在某军事院校外训课堂上的一段授课录音。交际方包括教员、学员和译员。学员是来自20个国家的军队的现役军官或士官,其国家官方语言大都为英语,但英语语言能力差别较大。译员是该军事院校的专职英语翻译,中国人,女,有3年的口译经验,每年的课堂口译约为200课时(每四十分钟一课时)。教员是该院校的某教研室的讲师,中国人。交际背景为电子线路课程的第二讲。交际方式为三方在教室进行口头交际,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其间会有问题的答疑互动及实验环节。

(三)结果分析

根据对转写语料的进行分析,课堂口译在交际内容、交际形式、交际效果三个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交际内容

(1)词汇的补充。译员常常需要补充和解释原文未出现的词语。例如,当教员提到某个专业术语或概念时,译员除了直译该词外,还需用解释性的词句来进一步解释该词。如下例:

(片段1)

教员:大家能看懂这个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吗?

译员:Can you understand this V-I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diode? It describes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current that applied to the diode.

教员提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一概念,译员考虑到学员可能对此不了解,除了将其译为“VI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Diode”,还补充和解释了其意义帮助学员理解。这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又通过解释和说明让学员进一步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也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知识的传授。

(2)句式的更改。通常译员在翻译时人称代词和句式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但在下面一段课堂口译片段中,译员要几次改变人称代词,而且使用了间接引语的形式。

(片段2)

教员:在哪里可以找到变压器?(软件中的一个元件模块). 在BASIC里可以找到

译员:Where can we find the transformer? You can find it from BASIC,click it.

学员:There are several transformers. Which one should I choose?

译员:他说有好几个变压器,该选哪个?

译员将学生的话用转述的形式,在译文前加上“他说”,原句变成了间接引语。通过这种处理,强调了这是学生的提问而非译员的判断,也区分了译员和学生对于这段话语的责任。

(3)句意的增减。译员在翻译学生的话语时常常省略那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有时也会主动询问学生以得到学生对课堂知识讲授和接受的反馈,如以下片段:

(片段3)

译员:Have you finished it?

学员:Yes. What it will happen if we use Re?

译员:Re?Re is the load.

教员:对对,这是个负载

译员:他问如果改变负载对效率有没有影响?

教员:我在这和大家解释以下,这是一个简化的电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实际上这个Re你要用的是变压器耦合一下映射过来的,在这我们就不要考虑那么复杂了。

译员:那还需要考虑Re吗?

教员:不用,不用考虑

译员:Hereby,we'd like to explain that to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this is a simplified circuit. But actually,Re should be reflected from the coupled transformer. There is no need for us to consider so complicated for this circuit.

学员:What about the R3 value?

译员:R3的阻值大小会不会影响功放的效率?

教员:会影响。

译员主动询问教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译给学员,释疑他们的疑问。在翻译学员的话语时,译员首先询问并应答了学生“这是一个负载”的反问并再确认学生的问题,并将问题信息转达给教员;此外,译员还在增译了“会不会影响功放的效率”,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教员获得完整的问题信息。Bolden (2000)在其研究中就发现,医疗口译员一直明显地在对病人话语进行编辑,这使得译员在某种程度上行使了诊断的职能,扮演了共同医生的角色。与之相类似的是课堂译员也在这一课堂教授的环境中对学生的话语进行编辑,与教员一起行使讲授的职能,也同样是扮演了共同教师的角色。

(4)语气的处理。人们在交际时,可以通过选择情态动词、情态附加成分,肯定或否定等语言手段体现其不同的语气。在下段语料中,译员对教员的语气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片段4)

教员:下面请一位学生来做下面这题

译员:Now,is there any volunteer to do this question?

教员用语气词“请”(please)来表达建议或命令,译员将其译为“有学生能来做...?”这种委婉的邀请式的语气。在转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口吻更加亲切,也弱化了说话者的权力地位,使得建议或命令更容易被听者接受。

2.交际形式

(1)话语对象的改变。通常情况下,教员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员可以直接面向学生提问或建议,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学生的反馈,但在课堂口译交际中,教员须面向译员,教员用到的句型主要是“(你)叫他(如何做)”,“他们做的....”等,此时译员已经完全成为教员的话语接受者。另一方面,学生也将译员视为话语的对象,用到的句子有“What does he ask?”,“Please tell him...”等。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的机器,而是成了询问的对象、诉说的听众。

(2)会话序列的调整。在对话口译中,译员应是充当教员和学员的桥梁作用,理论上会话序列应为:教员——译员——学生——译员——教员,但在实际的课堂口译中,常出现教员——译员——教员,学生——译员——学生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包括:译员没有听懂或听清,向教员或学生求证;译员成为了教员的代言人,行使授课的职能(如片段5),或者成为学生的代言人,主动询问教员有关情况,如以下片段:

(片段5)

译员:让他们搭这个电路吗?

教员:对对。

学员:Shall we do it?

译员:Now,it's your turn to establish the push-pull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在教员给学生布置和安排课堂练习和实验时,译员的主动询问体现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而当译员在传达教员的话语时,译员则成了教员的代言人。

3.交际效果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衡量交际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交际双方是否满意。在课堂口译中,学员此类交际的期望包括译员讲授内容的是否完整、术语的准确度、以及译员角色的把握等。在本门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译员的反馈总体满意。

四、结论

(一)总结和分析语料结果

课堂口译中,译员在翻译时根据不同的翻译策略会选用一定的词汇、句式、意义和语气,话语对象和会话序列也与一般的会话口译不尽相同。这充分表明了译员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传声筒”,还同时扮演了学生代言人、共同教师、师生关系协调者等多个角色。

1.学生代言人。译员不仅会主动询问学生,还会主动询问教员,向学生传达更为全面的信息,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要,也向教员反应学员的反馈和建议等,片段5正是这一角色的体现。外军留学生来到中国,总抱有对先进知识的渴求,期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得到教员的指导,译员显然感知了学员的这种期望,在这个案例中,在教员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译员会主动询问学员完成的进度并对一些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竭尽所能地去满足学员在课堂上的对知识的渴求,这一角色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2.共同教师。作为军队院校的一名专业的外训译员,他/她对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外语能力以及课堂安排都较为熟悉。学员在课堂上常常会向译员直接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及建议,译员也会主动询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协助译员的授课。此时,译员扮演了“共同教师”的角色,片段3就是典型的例证。不过,译员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员,在行使这种职能时要注意度的把握,只有在教员需要时才能向学生询问,而且不能独立地向学生进行讲授,这既是译员需要遵守的职业规范,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信息传达失误或课堂秩序混乱。

3.师生关系的协调者。由于语言文化知识的障碍,外军留学生在华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会对课堂安排、专业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在与教员交流时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另外,基于目前对外军事培训的现状,学员在华学习的时间有限,每一门课程常常要包含很多内容,教员也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重点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上述语料中,教员使用问句和祈使句等语言手段来体现其在课堂交际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减小这种落差,译员在此时则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委婉的疑问提出建议,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所要的知识信息,还感受到了教员的亲切教导,译员这种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努力体现其作为师生关系协调者的重要作用。

(二)对口译研究和外训机构的启示

1.对口译研究的启示。国内的口译界一直较多关注会议口译而忽视其他口译形式(肖晓燕,郁锐玲2009,22),课堂口译有助于拓宽口译研究的视野,丰富研究内容。此外,课堂口译员的特殊角色定位、翻译策略的采用、课堂口译交际效果、课堂口译过程交际特点都将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2.对外训单位的启示。目前国内的外训单位的译员大都无专业知识背景,课前与教员沟通,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欠缺,专业术语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此外,教员没有接受岗前培训,不懂得如何与译员配合,如教员经常将译员当作谈话对象,说话时常面对译员,没有第一时间从学生处得到反馈,交际效果也受到影响。教员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掌握程度要远高于译员和学生,这就使得其在课堂交际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员的语言表达和语气也会影响着译员的翻译过程和学生的接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译员的自身经验和对课堂上对话的把握,以促进成功交流为目的,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乐琴,2012);另一方面,译员在课前可以多和教员沟通,帮助教员多了解学员情况和诉求,语言策略和交际技巧,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结束语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课堂口译这一新兴的口译模式将越来越多被人们采用。本文基于外训课堂口译个案,分析了课堂口译这种新型的口译形式的交际特点和口译员的角色。由于这类口译形式应用范围较小、语料采集困难,只是个案研究,并只讨论了某一门专业课的课堂讲授,其他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具的的改变是否其译员也会呈现其他特征,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和平.职业口译新形式与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3):32-36.

[2]任文,蒋莉华.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识口译人员的角色[J].中国翻译,2006(2).

[3]乐琴.课堂口译原则[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5):18.

[4]Bolden,G.B.Toward under standing practices of medical in-

terpreting: Interpreters' involvement in history taking [J].Discourse Studies,2000,2:387-419.

[5]Kent,S.J." Why Bother?": Institutionalization,Interpreter Dec isions,and Power Relations[A].In Wadensj?,C.et al.(eds.). T he Critical Link 4: Professionalisation of Interpreting in the C ommunity[C].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 blishing Company,2007:193-204.

[6]Metzger,M. Sign Language Interpreting: Deconstructing the M yth of Neutrality[M]. Washington D.C.: Gallaudet University Pre ss,1999.

[7]Pöchhacker,Franz.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4:147-152.

[8]Roy,C.B. The Problem with Definitions,Descriptions and the Role Metaphors of Interpreters[A]. In Pöchhacker,F.and Shlesi nger,M.(eds.).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3/2002: 343-353.

作者简介:吴海燕,江苏南京人,助教,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训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259-04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体育专业《推拿学》实验课程的个案研究
东至化工区建设述论——上海皖南“小三线”的个案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隐喻映射与情感意义*——以英语动词TAKE 为例的个案研究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旅行美食纪录片《波登过境》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