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衔接的模式探索
——以烟台地区为例*

2016-03-19李娜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高教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种烟台外语

李娜(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高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衔接的模式探索
——以烟台地区为例*

李娜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地方高校的外语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当下单向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等问题,外语教学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第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拟结合烟台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适应本土化的革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需求相衔接。

关键词:地区经济发展;应用型外语人才;教学改革

Abstract: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an inseparable connec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current one-way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the urgent demand of applied talents in society,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sec原ond curriculum reform is imperativ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an原tai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demand for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nd proposes the local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djus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 demand of regional economy.

Keyword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pplied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reform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意识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西方外语教学中出现了“专业外语”一词,目的是突出外语的实用性及其带来的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受这股思想的影响,美国在它的《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浸入21世纪的大学生将会在第二外语,......采用新的、创新型的方法重新设计教学大纲”。

具体到我国,应用型外语人才从正式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回顾这些年的改革,本科层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按照对外语侧重程度可简单归类为五种模式: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辅修专业(含第二外语)、其它专业+外语、其它专业+外语辅修。在此重点探讨的便是第三种模式:外语+辅修专业(含第二外语)。

二、烟台市外语人才需求市场调查:以法资企业在烟为例

作为地方性的高等院校,戴炜栋(2008)提出,其定位一般是立足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应用型的外语人才,应主动适应本地区及周边的经济发展需求。调查显示,烟台当地在诸如葡萄酒生产、核电设备制造、化工产品以及汽车等机械工业制造行业中,存在着许多法资、德资等非英语国家的企业,每年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另外,当地一大批的优秀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像烟台张裕在海外的并购就是一个极好的实例。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以及烟台作为沿海城市的地域优势,更多的外资企业将到此建厂,双外语应用型人才在烟台乃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中将更受追捧。

现以法国在烟台的发展为例,借以窥探烟台与外商的投资贸易互动。2013年烟台对法国进出口总额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4%。2014年1-4月份,烟台对法国贸易额已经高达1.21亿美元。截止目前,烟台与法国的双向投资项目达78个,其中法国在烟投资73个项目,合同外资1.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像法国玛努尔工业集团公司投资的烟台玛努尔高温合金有限公司,总投资4567万美元,主要从事石化、玻璃和钢铁工业用耐热合金钢制离心管道生产及其安装和销售;科孚德机电(烟台)有限公司由法国科孚德控股有限公司独资兴建,总投资2082万美元,注册资本833万美元,主要从事设计、制造、系统整合和调试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机电产品及相关备件和组件;2012年12月,山东第一家法国欧尚连锁超市在烟台开业。

烟台在法投资项目5个,涉及机械制造、葡萄酒、环保、钟表、零售等多个领域。例如,烟台台海集团以9800万美元并购法国巴黎玛努尔项目;烟台中泰科技投资130万美元的环保处理设备项目;烟台海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7.66万美元的PVI新能源动力研发中心项目;烟台悦庄酒业有限公司投资2.64万美元的酒具设备销售项目。

当前烟台正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与法国在装备制造、海洋、航空、葡萄酒、旅游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三、烟台高校外语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烟台的高校共有18所,其中驻烟高校4所,其它高校设在烟台的分校区3所,高职院校11所。排除其中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外(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及汽车工程技术学院等),其余的高校在外语专业的语种、专业方向、培养计划等方面都符合了烟台本地市场的发展要求,即超过半数以上的高校设立了日语系及韩语系,为日韩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但近几年起,情况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根据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和韩国进出口银行发布的一组数据:在中国新投资的韩国企业2006年为2294家,2008年为1301家,2010年减至901家,2013年减至817家,2014年上半年锐减到368家。这一数据说明,近年来山东省韩资企业每年平均减少500家;同样的,2005年山东省的日本企业近2000家,截至2014年11月,这一数字变为1000家左右。

企业投资风向转变直接导致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使得大量外语人才闲置,这就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因时制宜,裁剪已有专业的超标配置,同时立足市场供需要求并结合自身师资情况,寻找新的突破点,适时调整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四、高校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与烟台地区经济发展衔接的模式探讨

目前驻烟高校存在外语专业设置雷同,传统语种就业岗位减少,新语种专业的设置发展迟缓等问题,针对这种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双重浪费,高校的确应适时做出应对策略,以适应当下新的社会市场需求。

事实上,随着烟台城市知名度的打开以及众多投资利好政策的推动,更多的欧美公司落户烟台,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促使了一些新语种院系的成立。以鲁东大学的法语专业为例,身为烟、威地区唯一招收法语本科生的院系,每年几十人的毕业生分别就职于东风雪铁龙、葡萄酒等大型法资、电子商务部门、南航国际航空公司等及赴非洲担任翻译工作,其就业人数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市场需求。另外,烟台与法国在葡萄育苗、栽培及葡萄酒酿造等领域的深化合作,在教育界也有了直观的体现,像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区开设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以及与法国波尔多自然与农业食品科学学院合作开展“1垣3”留学项目,都做到了学校专业建设同地方经济相接轨。

适当裁剪已有专业的招生人数,积极进行新语种的筹备和建立工作不失为一个良策。例如烟台大学依据烟台市现有语种及其周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积极着手准备德语系的成立,以期扩充现有语种,完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衔接。

但是,新语种院系的选择及建立需要一定的市场调研,其准备周期相对较长,在一些院校的设立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对于某些现有条件不成熟的院校,更加简单、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依托于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已有的师资力量,努力打造一语为主加一语为辅的培养模式,即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在一定的学年之内,掌握除本专业以外的另一门外语,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自身竞争力,力求成为“一语精通,二语流利”的外语人才。同样以烟台大学为例,其试行的教改项目以两学年四学期为限,充分依托院系现有的外语师资力量,配以社会实践,努力让学生实现英语与第二外语(法/德/日)间的熟练掌握及切换。项目大致分为,第一学年两学期以第二外语的基础知识为重点,并结合学生的英语专业为参考辅助教学,以此强化加深其学习内容的印象,使学生对于英语和第二外语的掌握记忆深刻并且运用转换自如;第二学年两学期,启动企业实习计划,以半定向方式,实行专业知识及词汇教学模式,力求在专业课程与第二外语相辅相成的前提下,加入专项应用及商贸交际用语。具体教改措施由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加强教学的社会实践等板块组成。

这种类型的教学改革既充分利用学院的现有教学资源,又切实贴合市场的就业需求,通过第二外语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增加学生的就业筹码,力求使学生成为一精多能、双语贯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其它综合教育形式也在积极的拓展实践中,如外语+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外语+翻译+职业资格证书、外语+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证书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课程的设置更具社会适应性和当下市场的需求特色。

五、结束语

当下单一性的外语人才市场在进一步萎缩,单向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更多中资企业的走出去与更多外资企业的走进来,势必对于既精通英语有谙熟日语、法语、德语等第二外语的双外语型人才将有着更大的需求趋势。只有以社会经济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立足胶东半岛,面向山东全省,辐射全国,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外语教学改革,才能真正使驻烟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相衔接,实现学生就业与地区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烟台商务局2013-2014统计数据[EB/OL]http://www.ytboc.gov. cn/subjects.aspx?itemid=64.

[2]黄雪英.外语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对接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3]http://business.sohu.com/20150228/n409213323.shtml中国经营报,2015-02-28.

[4]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R].

作者简介:李娜(1982-),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硕士,烟台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4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C021)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214-02

猜你喜欢

语种烟台外语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