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初探

2016-03-19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404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海洋学航海课程设计

陈 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高职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初探

陈强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摘要]本文针对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际海事组织对高级船员培养的要求,阐述高职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教学研究改革情况,提出了高职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的设计与改革探索。

[关键词]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设计改革

自2012年1月1日起,《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开始生效[1]。马尼拉修正案中要求船舶驾驶员具有从船用气象仪器中采集和识别天气系统的能力,能够在气象传真图中识别和解释会引起强风大浪、影响航运安全的风暴系统的运动情况以及能够预报船舶在该地区天气的变化情况。因此,在高职课程的设计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就高职“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与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高职“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设计与改革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为导向,以培养基本理论素养为重要基础,着重培养实用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满足学生船上工作和生活需要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航海气象和海洋学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航海气象和海洋学理论知识为重要任务,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要目标,培养具有基本理论基础、较高技能水平、胜任工作需要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海员。

1.2 课程设计思路

依托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校港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体制,航海系推出了“三岗递进,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尚德、持证、有能”的教学特色,并充分利用航海系校企合作委员会这一桥梁与纽带,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之间联系[2]。在广泛调研和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明确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工作要求,制订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校企结合等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精心设置的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高技能的实用型海员。

1.2.1 校企合作确定典型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航海系校企合作委员会以问卷调查、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向海事局、船员公司、船舶管理公司、港航企业等总结企业、岗位的需要,确定典型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

1.2.2 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邀请主管机关专家、船舶管理公司专家、资深船长深入研讨分析与典型工作过程相对应的能力,确定基本的工作能力要求。

1.2.3 全面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突出能力培养校企结合,学做一体,突出能力培养。开展学校学习、学校实训、企业训练三种学习方式,全盘考虑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校企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能力和技能。

1.3 课程设计特点

本课程具有及时性、职业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最新的工作要求,培养的学生符合职业需要,教学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课程设计与改革具体实施办法

2.1 面向的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的研究

本课程组以航海系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通过走访、电话联系、问卷调查、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与海事局、船员公司、船舶管理公司、港航企业等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了解企业岗位的需要并与资深专家对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确定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

2.2 拓展实践教学的研究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实践实训设施,大幅提高了实践课的比重。在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航海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大力扶持下,学校与胶南市气象局、青岛轮驳公司、青岛轮渡公司等签订协议,作为本专业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2.3 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程组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与创新,在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教学中摒弃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了“现场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自主学习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如航海模拟器、EC⁃DIS、互联网、多媒体等)和现代航海设备(如气象传真机、INMARSAT-C、NAVTEX、MF/ HF、VHF等)来开展教学。

2.4 无限航区三副适任证书考试的研究

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要求,高级船员须持有相应的职务证书并由海事局统一命题进行考试。本课程组反复研究STCW公约及海事局考试大纲并根据历届考题提炼重点与难点自编配套练习题和进行模拟考试,使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基础上能顺利考取适任证书,从而达到“课证融合”。

2.5考核制度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及学生实际能力,我们对考核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笔试成绩不再作为考核的最终成绩,大幅度增加了实践考试的分值。为使学生考试更加公平公正,我们开发了计算机考试系统。实践课由行业专家现场考试。为了充分体现“课证融合”的教学效果,我们将适任证书的考试成绩纳入到期末考核之中。

3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航海气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气象学、海洋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天气分析与预测的能力,从而驾驶船舶尽可能避离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达到安全、经济航行的目的[3]。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最终达到国内外海员从业标准。

根据本课程岗位群(高级船员)的职业能力所需设计的技能、知识、素质目标如下。

3.1 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以下技能。①利用船舶通讯导航设备,获取航海气象信息和水文信息的能力。②利用相关仪器、设备正确观测、记录气象水文要素和完成编报的能力。③利用相关仪器和专业知识,完成货物保管的能力。④正确识读和分析传真天气图的能力。⑤利用获取的气象和水文信息,进行简单天气预报的能力。

3.2 知识目标

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相关知识。①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的特征、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②海浪、海流、海冰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③气团、锋、锋面气旋、冷高压、副高、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和演变规律。④天气图的基本知识。⑤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途径、分析及其应用。

3.3 素质目标

根据本系“德能并重”的课程体系和“尚德、持证、有能”特色教育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拥有坚实的业务素质,拥有优良的文化素质,养成优秀的身体、心理素质。

4 结语

结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内容,通过分析高职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教学研究改革情况,提出更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明确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在课程设计上,能使得高职航海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中做,做中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育军.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给我国航海教育与培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78-81.

[2]董远志,越龙,谯兴鹏.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三岗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3,(3):70-72.

[3]杨亚新.航海气象课程体系改革与立体化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17-19,47,94.

猜你喜欢

海洋学航海课程设计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海洋学报》编辑委员会
iPath在生物海洋学中的应用
大航海争霸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航海博物馆
跟踪导练(一)(6)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