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教因素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2016-03-19董倩倩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3期
关键词:清教徒政治文化

董倩倩

论清教因素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董倩倩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为其社会成员所共享。在建国历史短暂的美国,其政治文化却早已经过数世纪的酝酿和成长,清教思想对美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奉行的“契约精神”“因信称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国社会及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了解清教思想的因素有助于真正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

清教思想;美国政治文化;自由平等

一、美国的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政治态度和意识形态,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活动形成的。政治文化的基础是意识形态。影响政治文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国家关系、宗教因素等。政治文化的内容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国民对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理念与态度。

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在于其深刻的阶级性。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阶级产物,体现了本国统治阶级的思想主张。其次,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其表现形式也各有特点。最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较于政治制度而言,政治制度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经济基础消失,政治制度也随之崩溃。但政治文化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例如美国200多年前的清教文化影响如今美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未因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改变和消失。

2.美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政治文化在清教因素的影响下有其特殊性。

首先,民族主义和使命感。美国人的使命感催生出强烈的“天定命运”观。支撑“天定命运”观的两个重要支点即“美国伟大”论和种族优越论。基督教精神在北美早期清教徒的特殊经历中得到强化和升华。

其次,强调个人主义。美国的个人权力理念极其强烈,强调政治权利;突出个人权利,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美国国民的观念中,政府只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机构,国内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

第三,自由主义。最早移居北美新大陆的清教徒们虽历经艰辛跨过太平洋,却在这片“净土”上实现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在美国政治文化中,自由主义是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美国的民主党以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共和党尽管以保守主义为意识形态,但其思想主张也愈加趋向自由主义。

第四,不信任政府。在清教“人性本恶”的思想主张下,美国人认为政府只是人民的公仆,只能为美国公民谋求福利和满足其需求,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并且美国通过形成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现权力的互相制衡。

3.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美国的政治文化不是自建国以后的200多年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基督教的新教信仰为“种子”,以英国革命和启蒙运动为“阳光雨露”,以广袤无垠的北美大陆为“土壤”,最终长成的一棵根深蒂固、枝叶扶疏、延续至今的“参天大树”。基督教中含有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因素,宗教改革之后的清教徒更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特权和管制。自地理大发现后,充满未知的美洲大陆给绘制地图的专家们提供了一个挣钱发财、扬名立万的良机。17世纪的绘图天才们在绘制美洲大陆的时候把今天拉丁美洲的每一条线路都描绘得非常清晰,但对广袤的北美,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下这么一行字:“毫无价值的土地。”而对于怀抱宗教理想,致力于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清教徒而言,北美大陆却是一块宝贵的试验场。在这块从未被开发过的“处女地”上,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民主实践,形成了如今美国强调个人主义、三权分立和限制政府等政治意识形态。

如果说英国革命启发了美国人如何建设一个新政权,那么启蒙运动则让美国人具备了采用民主宪政理论的能力与基础。孟德斯鸠、休谟等启蒙思想家通过艰深的哲学思辨,打破了旧传统根深蒂固的桎梏,完善了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法制等政治思想和制度设计,这些政治思想横越大西洋,在北美殖民地上广为流传,武装了美洲殖民地领袖和制宪者们的头脑,进而影响了美国宪法法律和各项制度的制定。

(2)美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自由平等和自治被视为美国的核心政治思想。长期以来,远离“旧世界”(指欧洲)的幅员辽阔的美国使其白人移民获得非同寻常的自由。人们相信如果政治是为了促进自由和平等,那么就试图通过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实现这些价值。

有着美国制约权力标志性象征的三权制衡体制,被视为美国政治效率日渐低下的原因,甚至被讽刺为“相互否决制”。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司法部门在美国政府中的立法影响力过大,使得行政部门处理事务成本极高、效率低下;而利益团体影响力的日益增长不但扭曲了民主进程,更削弱了政府有效行政的能力。在政治领域,做出任何选择都必须要付出代价。美国人对此很清楚,所以,尽管目前美国学者和媒体圈对权力制衡机制的抱怨和牢骚并不算少,但并没有多少人公开呼吁废除权力制衡机制,在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制衡权力的代价难以承受之前,美国的政治文化依然会侧重于强调权力过大的危险性,继续致力于限制政府权力。在公民的个人权利方面,美国社会也会更加注重个人意识和自由发展。

二、清教的产生及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美国自由平等的政治文化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菲律宾等国也曾在历史上模仿其政治发展模式,最终却成为全世界的笑柄。虽然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基督教信仰为主的国家,但清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远比对菲律宾等国的影响大。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中也谆谆告诫美国政府:“其他社会各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传统和体制,这些特性与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这些社会的做法往往是不相容的。”美国不是一个价值观普遍适用的国家,而是一个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的国家。

1.清教的产生

公元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巩固自身权力,摆脱罗马教皇和教会的控制,在英国开展了一场反对欧洲中世纪封建神权的宗教改革运动。他确立新教为国教,却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而主张废除封建残余的清教徒遭到英国封建势力的镇压和迫害,为了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他们自愿放弃英国生活移到新大陆进行宗教传播。1620年9月,102名满怀宗教信念的清教徒及其家眷乘坐一艘叫做“五月花号”的轮船离开欧洲大陆跨越太平洋驶向新大陆,经过两个月多的海上航行,克服了海上的艰难险阻,最终他们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开始了美洲大陆的新生活。可见,美国的第一批移民来到新世界,是带着强烈宗教信仰的,他们渴望在美洲大陆建立一个“新以色列”。这种强烈的情结对美国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美国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心理特点也受到了清教徒的深刻影响。

2.清教的基本教义及影响

⑴清教的基本教义。第一,人性本恶。清教徒认为人性本恶,因此必须有一个管理国家的政府,维护社会秩序,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家的安全。同时应当加强对权力监督和防止滥用,防止腐败,使权力真正地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制定“契约”思想。这是清教思想的核心。清教徒们通过制定《五月花号公约》,确立了契约的方式,并培养社会成员之间的独立人格意识,使社会成员之间共享平等权利,清教徒们自始便主张通过平等商榷的办法建立一个人人高度自治的文明社会。为以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自由主义基础。

第三,“因信称义”的思想。解读清教的教义,我们不难发现,清教认为人们通过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否认教会的中介身份,消除了教会对世人的折磨和压迫,提高了人的自主意识。

第四,清教的“上帝选民”思想。从积极角度看,这一思想培养了美国人的爱国精神和个人主义。从消极的角度看,催生了美国的“天地命运”说,并且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第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清教教义认为,每个人都是造物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们都会得到造物主的赏赐。在上帝面前人人生来自由平等,没有阶级差别和阶级压迫。因此,美国宪法确立了有限政府,分权制衡体制和代议制民主,从而有效避免特殊权力的存在削弱个人权利。

⑵清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美国建国历史上,清教的影响一直存在。“人性恶”的理念使美国人不相信政府可以正常行使权力。清教的“契约”思想则指导人们通过法律章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因信称义”的思想强调个人力量的重要性。为个人主义和平等提供了宗教条件。清教的“上帝选民”思想为美国进行对外扩张提供了宗教基础。

如果将美国政治文化比喻为一场试验的话,清教徒扮演的是试验者,英国革命和启蒙运动则为这场政治试验提供了器材和试剂,而美洲大陆为美国政治实践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试验场。这里天高皇帝远,任何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都可以进行几乎不受外界影响的试验和检验,在清教徒到达北美大陆的长达一个世纪中,这种政治试验几乎从未间断。而美国独立之后,长达接近一世纪的西进运动不仅使美国成为两洋大国,而且造就了务实肯干、敢于冒险、积极创新的“美国精神”。这种务实创新精神帮助美国政治顺利闯过无数危难险阻,甚至成为非洲裔总统的竞选口号“我们可以改变”。不了解清教主义,就无法对美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形成深刻认识。

美国仅仅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发展成世界强国是与其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加上特有的历史、地理和宗教的影响,美国形成了特有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对美国政治体系和国民心理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重视宗教对国家内政的影响,也要重视和加强宗教对他国外交影响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他国的交往中减少由于政治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摩擦,从而为我国的民族复兴创建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引文注释

①②④邢悦,詹奕嘉.权力是靠不住的:美国政治文化探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8,51,63.

③[美]亨廷顿.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03.

[1]邢悦,詹奕嘉.权力是靠不住的:美国政治文化探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美]托马斯·帕特森,著.顾肃,吕建高,译.美国政治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美]托马斯·潘恩,著.马青槐,等,译.潘恩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美]海茨克,著.徐以骅,等,译.在华盛顿代表上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8]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9][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开拓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1993.

[10][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等,著.吴爱明,李亚梅,等,译.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陆镜生.美国人权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

[12]姬虹.当代美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19

猜你喜欢

清教徒政治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美国醉酒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