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的路径分析
2016-03-19卞香雨沈中元
刘 乔, 卞香雨, 沈中元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 246052)
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的路径分析
刘 乔, 卞香雨, 沈中元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 246052)
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发挥智力、人才、资源等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农产品销售的视角探讨高校如何开展“救急式”和“救穷式”销售帮扶,旨在为高等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精准扶贫;定点帮扶;高校;农产品;销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开展定点结对帮扶“做到帮扶重心下移,措施到位有效,直接帮扶到县到村”[1]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重要的帮扶单位之一,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发挥智力、人才和资源等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贫困村实际,围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一系列精准有效的结对帮扶活动。当前,我国经济告别了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新常态,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难又成为了一个摆在农民面前的“老大难”问题。因此,笔者基于贫困村驻村结对帮扶工作实际,根据驻村入户走访调查情况,探讨高效帮扶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的意义及帮扶路径,旨在为高等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1 高校帮扶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的意义
1.1 农产品销售关乎农民的收入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发展生产,通过农产品交换获得劳动报酬或相关收入,从而实现增收致富,农产品销售是其实现个人劳动价值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现代社会,一般商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产业发展时销售远远比生产要重要和困难。当前,在国家产业脱贫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已经有许多贫困村及贫困户积极发展种养殖等产业,形成了良好的“造血”脱贫氛围。 不论发展何种产业,生产、管理都是产业发展的前端阶段,也是产业发展的投入阶段,而销售才是利润变成现实,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阶段。重视销售问题才是真正重视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关系到扶贫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全局。
1.2 有利于高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集聚着智力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随着知识、人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期待高校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搞好农产品销售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一般来说,绝大部分高校即使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或者“销售”专业,也一定会有“销售”类的课程。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不应该停留在简单帮扶贫困村的产业起步,选好项目及前期技术指导等,也要通过高校自身的智力、人才、资源等优势,切实做好产业发展后期的销售帮扶,从而真正实现贫困村特色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提升。
2 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多数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农业产业发展整体比较落后,土地流转较好的地方,规模化经营明显,土地流转较差的地方,分散的小户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非常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2.1 农产品销售呈“自然”状态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许多贫困村农民要么缺乏销售意识,要么销售理念落后,有的甚至还是小农经济思维,经营分散,销售也是一种“自然”状态,“种一点,吃一点,卖一点”。由于没有在销售环节下功夫,所以常常导致种养和市场不对接,增产不增收,甚至卖不出去。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农户其销售模式仍然是坐等中间商上门收取,价格被压得很低,利润空间异常狭窄。
2.2 农产品销售普遍“无特色” 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贫困村许多农民,包括一些大户,在农产品销售上缺乏“特色”意识。一是农产品品种无特色,全部是大路通货,缺乏竞争力。二是粗放销售无特色,许多从田野到销售很粗放,“萝卜青菜,装筐就卖”现象很普遍。没有包装,没有分类,甚至没有做净化处理,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在现代社会中,商品必要的包装非常重要,包装除了具有保护商品、方便流通的功能外,还具有宣传商品的品牌,塑造商品形象,引导消费等功能[2]。三是不注重特色宣传,贫困村的许多农产品是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但是由于农民销售意识差,并没有从中提炼出“特色”概念,把上等的产品卖成了大路货的价格。
2.3 农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低 贫困村的农产品销售缺乏组织化现象很普遍,虽然有一些村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合作社,但由于生产的分散,农户观念的不同,销售并没有真正做到组织化和规模化,许多贫困村没有任何农产品销售组织,完全靠外来的“二道贩子”挨家挨户上门收购,既加剧了收购成本,也影响了农产品销售的主动性。
3 高校帮扶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的路径分析
3.1 “救急输血式”帮扶
3.1.1 高校食堂定向采购贫困村农产品。当前,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校帮扶贫困村,可在贫困村相关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或发展的困难阶段,利用高校自身食堂,搞好校村对接,对贫困村农产品进行定向采购,帮扶上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一方面贫困村的农产品一般具有无公害、绿色的特征,可以给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带来环保、新鲜、健康的食物,另外一方面高校长期定向采购帮扶能够切实解决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问题,提升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度。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组织贫困村的农户和自己的教工对接,尝试“田野+家庭”的模式,小规模化走中高端路线,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更大的利润空间。
3.1.2 高校帮助贫困村寻找销售渠道。高校通常在当地城市有着较好的社会基础和影响力,高校可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人际网络优势,积极与农产品销售、批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联络沟通,帮扶贫困村的农产品打入城市大型农贸市场、中小型菜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通家庭等,实现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量的突破,甚至相关产业质的飞跃。
3.2 “救穷造血式”帮扶 救急输血式帮扶适合在贫困村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或者困难阶段,但若从贫困村产业发展的从长远看,还是需要走造血式帮扶道路。
3.2.1 教育培训为贫困村培养销售人才。笔者调查走访了很多贫困村,其中不乏一些产业基础发展较好的村,发现很多农户或农业企业主普遍缺乏销售知识或销售相关专业人才。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直接安排销售专业教师或专家到农村,集中免费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销售水平和技能,既方便了农民,又锻炼了教师、干部的实践能力。另外,也可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适当培养一些农产品经纪人,既有助于活跃贫困村农产品流通销售的氛围,又能够切实“让农民真正懂得什么是市场,如何适应市场;同时使农民更加了解“如何考虑生产,怎样从事生产”,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生产思维模式”[3],这对于贫困村的农民来说至关重要。
3.2.2 帮助贫困村农户成立销售联盟。贫困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农户居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销售成本往往比较高。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应特别注意贫困村销售组织结构的培育和培养,成立专门的销售合作社或者销售联盟。可采取“合作社+农贸市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销售模式[4],加强贫困村销售的组织力量,变分散为集中,让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企业实现对接,切实改变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利用农民可自由配置时间充沛的特点,联合村集体力量,建立起农户自送集中仓库,农户自送,定点储存,统一对外销售。一方面避免了分散的缺陷,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农民和收购者的互利共赢,另外一方面集中仓库通过冷藏保鲜储存,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和新鲜程度,扩大销售生命周期。
3.2.3 利用互联网优势助力发展电商。互联网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腾飞发展的绝佳翅膀。互联网便捷的信息传递、展示和沟通,“有利于及时获取产品的市场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效益,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实现品牌效应”[5],有利于贫困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目前大多数贫困村的农户对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了解掌握甚少,高校可以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比如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发展淘宝等网络电商,安排专业教师定期走访指导,让贫困村拥有一批真正懂得经营并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的人,从而产生带动效应,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增添腾飞的翅膀,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带来不竭动力。
4 结语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为了促进贫困户的快速脱贫致富,都出台了各具特色的种养殖产业扶贫政策,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前景可待。在此情行下,如何解决产业发展后的农产品销售问题显得迫在眉睫又关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因此,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着眼当前又思考长远,既注意输血救急也重视造血救穷,多管齐下,拿实招,出真招,切实解决结对帮扶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现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A].2014-11-19.
[2] 姚克难.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塑造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2(9):173.
[3] 占家智,羊茜.做农产品经纪人赚钱方略[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12.
[4] 杨冬梅,施燕萍.松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4,30(4):131-136.
[5] 王燕.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难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2):114-115.
Path Analysis on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Poor Villages Supported by Universities
LIU Qiao, BIAN Xiang-yu, SHEN Zhong-yuan
(Anqing Medical College, Anqing, Anhui 246052)
Universities supporting poor villages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mass line practice and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studies,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ety, such as intelligence, talent, resources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how to carry out the emergency type and the relieve poor type sales assistance was discussed, the aim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ixed-point assistance; Universiti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课题(20156003)。
刘乔(1980- ),男,安徽桐城人,讲师,硕士,从事西方文艺理论研究。
2016-09-30
S-9
A
0517-6611(2016)33-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