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故宫博物院藏酒具珍赏
2016-03-19
附:故宫博物院藏酒具珍赏
故宫博物院以收藏文物数量巨大、品类繁多、品质精良而著称于世,雄踞世界博物馆之林。酒具,不单单是实用之器,它同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认识历代酒具的发展演变,对酒文化的研究大有裨益。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一批精美的酒具,各个时代、各种造型、各种质地均有,洋洋大观,基本勾勒出中国数千年酒具发展的辉煌历史。现取其中精彩的数件酒具文物呈现给广大读者。
其造型与现今仍然在使用的高脚杯非常相像,杯身瘦高,撇口,略收束,杯柄上下略收,中间稍凸,并以四圆孔作为装饰,圆饼斜坡式底。
整件器物无华丽纹饰,但陶质精良,做工精美,制作工艺考究,显露出早期器物朴实无华的特征,杯采用轮制方法拉坯,器表光滑平整,同时还采用了压刻和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法,是一件上等的饮酒用具。
商 蝉纹觯高一四厘米
圈足,撇口,扁圆形,单柄。器身上饰有蝉纹。
蝉纹主要流行于商末周初时期。蝉能够入地飞天,又会蜕壳变化,而且古人以为蝉每日只是靠餐风饮露来维持生命,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故而备受喜爱和崇敬。
汉 灰陶彩绘兽耳方壶高三九厘米 口径一一·五×一一·五厘米 足径一二·六×一二·六厘米
壶口与足底都为方形,且尺寸基本相同。斜坡式方形盖,周身纹饰以黑、红彩为主。壶是一种腹部庞大的长颈酒器,《诗经·大雅·韩奕》曰:“清酒百壶。”殳季良父壶有铭文曰:“用盛旨酒。”则指明了它可盛酒的用途。此件壶的造型和用彩皆仿照同时期的漆枋。
唐 鎏金铜杯高七·五厘米 口径七厘米 足径三·四厘米
此件鎏金铜杯为撇口,倒钟型,高圆足,杯身通体光素无纹。唐代的金银制品上多装饰姿态各异的动物或花卉等纹饰,此杯如此简洁的装饰表现手法,实不多见。
宋 影青注子与注碗通高二四·三厘米
此器由注子、注碗两部分组合而成,属温酒用具。外面的注碗为瓜棱形,用于盛放热水温酒,里边的注子是盛酒器皿。此种器型五代时已盛行,是金银所制。注子,也叫执壶,北宋早期多有盖,以狮形钮最多。执壶由唐代发展而来,到了宋代与注碗二者有机结合为一种新的组合酒具。
元 朱碧山款银槎高一五·二厘米 长一九·八厘米
明 子刚款白玉单凤双螭万寿合卺杯高八·三厘米 口径五·八厘米
此杯由一块整玉雕琢成两个相连的直筒式杯。杯身上下各琢饰一周绳纹,表示将两个杯子捆扎在一起,寓意“合卺”。杯身两侧分别镂雕凤和双螭作为杯把。双螭之间以绳纹扎口,上琢一方形饰,上刻隶书“万寿”二字。杯身两侧以剔地阳文隶书体分别刻:“湿湿楚璞,既用既琢。玉液琼浆,钧其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名款。诗的上部有杯名“合卺杯”三字。另一侧刻诗句:“九陌祥烟合,千香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诗上端与“合卺杯”杯名相对称处有“子刚制”篆书款。
合卺杯应是进贡给皇帝结婚时的礼品,风格古朴典雅,诗词浪漫且富有情趣。名家诗词、书法集于一器,堪称传世佳作。此杯也是明代仿古玉酒具中最为著名的的作品之一。
明 张希黄款沉香木刻赤壁图酒斗高九·四厘米
此件酒斗依材质的天然形状随形雕刻而成,器表面用浅浮雕的表现手法刻宋代文学家苏轼赤壁夜游的故事。结尾处有“东坡赤壁图”及“希黄子”款识,推测应为明代张希黄作品。此酒斗雕刻技法娴熟,人物栩栩如生。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杯高五厘米 口径六·六厘米 足径二·八厘米
杯敞口,圈足,足内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两行楷书款。胎轻体薄,色彩清新淡雅,釉色细润洁白。
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十二件为一套,按照一年十二个月分别在杯上绘制代表各月的花卉,再配以诗句。这种套杯构思巧妙,风格新颖。
2) 工艺参数。摊放:萎调槽自然摊放15 h,温度18℃,湿度86%;叶态较柔软,浅黄绿、略暗,部分青臭气消失。杀青:温控389℃,杀青机锅体前部温度192.3℃,锅体中部温度207.4℃,锅体尾部温度115.9℃,杀青叶叶温78.4℃;杀青叶性状为有弹性,光泽消失,略暗绿,清香显。摊凉:摊2 h;叶态性状为不刺手,尚柔软,绿偏黄。之后将茶叶分成9等份,揉捻做形阶段按正交试验设计参数进行不同处理,初揉后经烘干机85℃烘5 min,摊凉后再进行二揉,二揉后也同样经烘干机85℃烘5 min,摊凉后再进行三揉,然后在125℃烘干机中烘至足干。
清乾隆 反瓷镂空荔枝式杯通高五·八厘米 长一二厘米 宽八·五厘米
一枝施以金彩的枝干巧妙地成为酒杯的把手,在枝干上结有两个荔枝,荔枝运用了反瓷的手法(以瓷土为胎,胎上雕琢纹饰,素胎烧成),又在上边密密麻麻地点上白色釉点,突出表现荔枝的质感。两个荔枝中一个是完整的,另一个是剥开的半个。完整的荔枝中空,上端有镂空网格,用来过滤酒渣,滤好的酒由内部的暗孔流向另一侧那半个荔枝,而这一半的荔枝内有银制里,才是真正饮酒的酒杯。在滤酒网格上还镂空有两行字:“叶分君子绿,果夺状元红。”
整个作品将复杂的工艺、吉祥的寓意、实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清乾隆 掐丝珐琅嵌石爵杯通高一五·五厘米 盘径一九·五厘米
爵杯与托盘合为一套,仿古造型。杯盘做开光处理,饰掐丝莲花、螭纹,并镶嵌珊瑚、青金石、绿松石。托盘及杯底均属“乾隆年制”楷书款。是乾隆时期祭祀场合中所使用的酒器。
清嘉庆 嘉庆御玩款匏制双龙纹瓶高一八厘米 口径二·七厘米 底径一一厘米
瓶细长颈,宽腹阔肚,平底。该瓶是用刻成龙纹的模范套在葫芦幼果上,待其生长成熟,去模成器。瓶上的龙纹生动清晰,底上缘模而成“嘉庆御玩”楷书款。
清乾隆 黄玻璃刻花酒盅高四·三厘米 口径六·二厘米 足径二·五厘米
杯为棕黄色透明玻璃质地,圆口,杯身刻花卉纹饰,平底,底部有“乾隆年制”针刻款。该杯造型简洁,风格素雅。
清道光 朱石楳题诗蓝宜兴里方斗锡杯高二·七厘米 口径五·八×五·八厘米 底径三×三厘米
杯为方斗形,配白玉柄。杯外套为锡,内里为江苏宜兴紫砂挂釉。锡套上刻有“愿持此斗浥酒浆,黄姑织女同飞觞”的诗句及“戊子蒲夏石楳作”等字。“戊子”为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此杯风格素雅,造型小巧而不失庄重,颇具古风。
清 银花鸟纹酒葫芦通高三六厘米
酒葫芦为银质。造型为成熟的葫芦形,非常逼真,与天然葫芦无异。通体刻花鸟纹装饰,并用绳子结成网状,是一件出行时的便携式酒具。
清同治 掐丝珐琅勾莲纹开光执壶通高二六·七厘米 口径五·八厘米 足径九·三厘米
执壶束颈,垂腹,银兽首形曲流,银如意式柄,高圈足。壶腹两面有莲瓣式开光,内饰掐丝花卉纹。执壶开光外镀金光素,以刻意追求一种掐丝花纹、珐琅彩与铜镀金的对比效果。足底錾“同治年制”阴文楷书款。
清 锡刻诗句鼓式温壶高一一・九厘米口径七厘米 底径六・三厘米
此壶由盖、外套、内壶三部分组成。盖、外套为铜质,内壶用锡制。壶为鼓形,通体饰乳钉,质朴古拙。外套刻有诗文:“未识酒中趣,空为酒所煢。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此壶使用时,先将热水注入外套内,再将装好酒的内壶放入,以达到温酒的目的。
清 白料单耳桃式杯高三厘米口径七・九×六・七厘米
杯为玻璃质地,色如羊脂。杯身为桃形,配折枝把,平底。周身琢刻桃叶纹饰。
清 竹雕饕餮纹提梁壶通高二八厘米 口径四・九厘米足径五・四×五厘米
壶为双层口沿,高颈,鼓腹,圈足,拱形圆盖,火焰式钮。壶体一侧为凤头式流口,另一侧为卷云式执柄。壶体自上而下饰弦纹、饕餮纹。活环式提梁,梁柄呈夔龙状。
此壶竹刻技艺精湛,未见粘接痕迹。整体造型及纹饰仿商周青铜器。
清 王胜万款桃式倒流锡壶通高一二・九厘米
壶体为桃形,流、把均呈桃枝形,锡质。壶的腹部刻有诗句“武陵如可问,载酒任怡情”,“一枝娇欲助”及“王胜万制”名款。
此壶上无注酒的盖口,使用时需先将壶倒置,由壶底的圆口注入酒水,再反转过来往杯中注酒,因而得名“倒流壶”。此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瓷器中,此件锡制壶就是以瓷器为蓝本创作而成的。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