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理念日趋成熟

2016-03-18霍建国

人民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念经济发展

霍建国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理念日趋成熟,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把握和驾驭的能力正在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及潜能将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形成新的驱动效应,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庭消费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动新的需求。

【关键词】中国经济 发展理念 新动能 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经济在承受增长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平稳地度过2015年,并以6.9%的增速名列世界前茅。但对中国经济的评论和看法却依然存在不同的争论。其中肯定成绩的有之,提示风险的也不少,像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的人物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这些反响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上升,中国经济的表现及变化日益受到各界的瞩目。同时对我们来说,又好像感觉到了新的压力。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要谋划好2016年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十三五”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五大政策支柱科学定位

2015年我国经济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新变化,现阶段我们虽仍处于新旧增长动能交替变化的发展阶段,但我们已可以清晰的看到新的增长动能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并正在逐步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截至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长份额已超过50%,高端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12%并仍在以高于传统产业的速度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能力正在普及和提升,高铁、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力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这一切正在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并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把握和驾驭的能力正在提升。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日趋成熟稳健。

首先,五大理念深入人心。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明确了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同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既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方式、方法,又明确了为谁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以及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手段。五大理念的普及深入,必将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将转化为科学的发展方法,在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实现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其次,五大政策支柱科学定位。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及宏观调控效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绝不是简单的原则要求,它是中央根据当前经济运行及改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显然仅从文字方面理解这五大理念是不够的,能否不折不扣地贯彻这五大理念才是问题的根本。

第三,直面五大艰巨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6年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中央直面经济发展矛盾所作出的重大决定。完成这五大任务并非易事,关系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关系到财税体制改革及转移支付、关系到中央及地方的财权、事权分配等敏感问题。然而,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问题已到了不解决无法发展的地步,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五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何,不仅将决定2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更重要的是将对整个“十三五”任务的完成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有关部门已行动起来,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推动五大任务的完成。

第四,供给侧改革任务的提出。中央强调,在巩固需求方面改革成果的同时,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研究。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为以深化改革为核心的一项艰巨任务,其落脚点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系统工程。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体制机制改革与发展生产力相结合,将制度创新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说中国经济过去的快速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制度红利的话,那么今天的改革就要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原驱动力方面,重点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类生产要素障碍。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更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议题,只有深刻领会把握其含义,我们在现实经济发展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借力发力,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能将逐步显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及潜能将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从现有的经济发展前景看,以下三方面将逐步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形成新的驱动效应。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以及原有的珠江城市群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在“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有所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达20个左右,这些区域的协同发展规划将形成不同的增长极,未来的发展模式将打破各城市趋同化的发展特征,将通过探索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形成相互间的差异性发展,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全面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环境,使消费者从中受益。这些发展项目无论是公益性的还是社会服务性的,都将进一步促进投资并提升服务的水平。有些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投资仍将有所扩大,包括城际间的交通和商品物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是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庭消费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将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已被列入到“十三五”发展的专项规划加以推动。机器人制造和生产的自动化将不断升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三网合一将有所突破,家庭智能化改造升级将成为新一轮的消费大潮。电视电脑和家电的一体化,视频和射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移动业务发展水平的提高,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家庭生活和消费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对居民消费的拉动和刺激作用将远远超越移动互联和手机曾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的消费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体育、育幼、养老、旅游等服务领域全面提升,餐饮娱乐生活服务将更加便捷,这些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将开辟出新的消费领域。随着消费的升级,各种新型的消费产品将面临开发和突破,制造业面临着不断开发新型消费产品的挑战,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的消费需求,将是制造业面临的艰难任务。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动新的需求。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伴随着房地产的高速投资驱动,在历史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刺激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城市的发展面貌。中国已初步解决了交通障碍和大规模住房建设问题,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特别是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地理格局,便捷了人流、物流的通行,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益。但城市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包括城市居民急需的文化体育设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是明显。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完成大都市建设精细化过程,包括城市管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问题,解决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社区内部建设配置问题,包括社区生活服务配套体系等;而中小城镇仍继续面临着城市功能扩张,还需不断加强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的建设,并丰富其内容。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将形成新的投资驱动,而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特别是结合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有效实施,将逐步解决部分新市民的落户和住房问题。这种变化必将释放出新的消费需求,并将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这些都将形成大量新的投资和需求,并将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

如何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在动能

首先,要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十三五”我国将面临着市场开放和适应新的贸易规则的双重挑战,在市场开放方面,关键是要突破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我们已经同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签署了服务业开放的协定,应抓紧各项开放措施的落地、实施。在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快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开放要求外,还要抓紧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金融、保险和证券的对外开放问题。对外开放的关键是要加快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产品清单的管理模式。“十三五”的前两年我们必须在上述开放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引入新的市场活力,全面带动服务业升级发展。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区的启动,估计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明年有望取得重大进展,届时中国将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相信这种开放对内将激活各类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促进国内投资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扩大引入外国投资者,扩大对华投资繁荣经济发展。

其次,继续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如果“十三五”期间新的增长动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发挥在支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届时我们将摆脱经济增长的被动局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新的增长动能的启动需要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这一环境的核心就是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和有利于资源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为此对于政府部门特别是经济主管部门来讲,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来统领经济工作。努力拓展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继续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方面,努力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资深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责编/周素丽 张小青(见习)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理念经济发展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用心处事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