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销网络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

2016-03-18翟清岩

考试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学对策分析

翟清岩

摘 要: 传销网络发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看,主要是利用了发展对象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心理的满足及宗教仪式的集体归附感。因此,打击扼制传销需要加大宣传、监管力度,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构建家庭—社会二位一体的防治网络,从源头上杜绝和防范传销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 传销网络 社会学 分析 对策

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传销因其利用人们期望迅速成功一夜暴富的心理,让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乃至家破人亡,社会危害性极大,这也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传销网络的发展有固有的组织特点和发展模式,更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从社会学角度对传销网络发展过程加以分析,进而探索控制传销蔓延的途径和方法,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又为个人、家庭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与对策。

一、传销的概念和发展特征

传销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

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1]。

在传销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很明显的特征[2]。

(一)发展的传销成员特征

被发展的对象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之一:不安于现状,想干一份大事业,如退伍军人等;期望发财,想一夜暴富,如农民、打工者等;急于工作又找不到的,如失业人员,包括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等;找回失落感,如退休的干部等。

(二)信息流通特征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单一性,表现在:(1)外界信息源的关闭,从发展对象进传销组织的第一天起,其通讯工具莫名其妙地欠费了,基本不能和外界联系,加入传销组织后,不能上网和看报纸等,信息源切断了;(2)传销信息泛滥,从给发展对象洗脑开始,发展对象每天都只接受传销的相关信息。

(三)组织特征

五级三阶制,把所有成员分成五个等级——A、B、C、D、E级,晋升分为三阶段,分别从E级跳到C级,从C级跳到B级,最后从B级跳到A级。制度严格,传销人员外出,基本只有两三个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装作互不认识;半军事化的管理,传销对人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人身的控制很严格,无论发展对象到哪个地方去,都会有人员跟着发展对象,晚上睡觉都是把门锁上的,防止人员半夜出逃。

二、传销网络发展过程的社会学角度分析

(一)邀约——社会资本的运用

在整个传销过程中,邀约是传销开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传销网络发展最初始的一步,发展对象被各种理由骗过去,固然离不开传销个体精心的准备,及他们对发展对象进行了细致分析。但是,传销网络的发展快慢,更取决于传销发展对象在整个社会网络中所具备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的构成包含三个方面:镶嵌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个人或组织摄取这些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行动个人或组织运用或动员这些社会资源[3]。传销者具备的社会资本主要指能够邀约到的发展对象数目,及这些发展对象所具备的资源,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口才等让发展对象信服自己的能力,以及他所能获得物质金钱等的能力。

被邀约的发展对象基本不超过如下范围:亲戚类:父母兄弟姐妹等;朋友类:五同——同学、同事、同乡、同宗、同好;邻居类:前后左右邻舍;其他认识的人,如师徒、战友、网友等,而在这些关系中,亲戚类是最容易被骗过去的。这些关系的存在就是传销者最基本的社会资本,是传销者能够成功实施传销第一步的关键因素。这些人对传销者的信任,是最本质的社会资本,也正是这种信任关系的存在,使发展对象疏忽了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轻易相信了传销者的谎言。这些关系就像一张网一样,传销者就是网的节点,连接这张大网的线,就是他利用在以往岁月中用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换来的对他的信任,通过这些信任线,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让发展对象来到传销窝点。

(二)七天破冰——社会心理的满足

通过资料的分析,传销发展对象根据常识,一般都能很快地识别传销,但是为什么迟迟不能狠心离去,通过调查分析看,发展对象一般出于如下原因:

1.对传销者的信任,由于传销者发展的对象一般都是从自己的亲戚开始,因此发展对象认为亲戚应该不会被传销者所害;2.对传销者所说的谎言将信将疑,在这七天中,传销者总是在强调传销行业一片光明的前景,传销这行业能让发展对象暴富,是发展对象展示抱负的好机会;3.发展对象被亲情假象迷惑;4.表现欲暂时被满足,特别是一些性格有缺陷的发展对象如自卑者,在传销中被重视;5.被传销组织渲染的氛围感染,喜欢那种氛围[4]。

在千万种理由中,发展对象在到达火车站的那一刻对接站者的感知,基本上决定了他是否会和他一起走。这种感知,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者称作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被朋友邀请去访问或做客,晚上临睡觉前,朋友还会帮他洗脚。但在一些传销组织里,这是“行规”。当发展对象来到一个陌生的团队,受到热情到过分的接待,被欺骗的想法会被降到最低限度,想与这个集体融为一体的愿望促使他们与那些人进行互动,于是,找出谅解他们把自己骗来的理由是容易的。从另外一方面看,群体暗示和从众效应,也是发展对象不由自主加入传销组织的重要因素。在传销听课地点,所有传销者亢奋的尖叫,对行业的痴迷,让发展对象不由自主或被迫跟着他们一起尖叫,被这些雄心勃勃的“淘金者”感染,不知不觉认同了这个群体。

其次,在接下来的七天中,发展对象被传销者所扮演的角色吸引。在传销组织中,传销者对传销充满狂热,对成功执著地追求,拥有坚定的信念,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等等,给发展对象形成了这样的角色认知,发展对象也不自觉地进行了角色对比,把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与目前所见到的角色进行了详细对比,与心里种种理想角色产生共鸣,萌发想要学习这种角色的想法,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又缺乏种种条件,就为留在传销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下线——社会网络分析

当发展对象完全加入传销组织中,并通过传销技能的学习后,这时就到了传销网络发展的关键一环——发展下线,而发展下线就是开始对传销过程的重复。传销者能不能发展下线,并通过下线发展下线,这是传销网络快速发展核心所在。事实说明,传销者能够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进行发展。

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就是传销网络快速发展的根源,发展对象所具有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等,混合而成形成了传销者所具有的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对象通过这个网络可以掘取各种社会资本,如金钱,信任,情感等[5]。传销者正是通过这些关系和网络,能够让发展对象轻而易举地成为下一个传销者。

传销组织支持网络是传销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销发展过程中,单凭传销者是无法说服发展对象加入传销组织的,这个传销组织支持网络为传销者提供了莫大支持。传销接站人员,窝点其他传销人员的密切配合游说,洗脑课群众的渲染和暗示,窝点虚假的温情服务等,无不是这个传销组织支持网络提供的帮助,传销网络发展的成功,是整个群体的成功。

(四)网络维护——宗教仪式的魔力

整个传销网络的维护也是传销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没有对整个网络的控制,传销网络是不稳定的,在对传销网络维护的管理过程中,透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传销仪式化活动的作用,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论述道:“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仪式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共同体内。宗教感情与情绪最早不是产生于私人场合,而是氏族的重大群体仪式中。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功能不仅是表面上所呈现的“强化信徒与神之间的归附关系”,实际上它所强化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发展对象对其社会的归附关系”,社会成员通过仪式强化了发展对象对集体(或群体)的归附感,也就强化了“宗教力”的集体力,也就将微弱的发展对象力量提升到强大的集体力量中,这些膜拜活动都是氏族成员历来从事的最重要的事情[6]。“仪式已被作为一种将社会的强制性标准转换为个人的愿望、创造社会化情绪、引起角色转换、提供治疗效应、制定社会行为的神话宪章、重新整合对立社群的工具加以分析”。

传销组织对传销人员的生活做了许多规定与限制,对其行为举止都有具体要求。如传销人员入行后的生活工作非常有规律,一周与一周的活动大体相同,在行内号称半军事化管理。这些规定与限制促成了传销人员行为的仪式化,并使传销人员与外界严重脱离,由于时时刻刻处于传销的环境之中,因此传销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传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是传销组织的语言和仪式,为传销人员塑造了一套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并时刻灌输着传销的理念和目的,潜移默化地渗入传销者内心,塑造着其行为。其最终结果就是虚构出一个与世隔绝、自成体系的传销王国,从而保证传销活动不受干扰,长久地持续下去。

三、控制传销网络发展的建议或举措

传销冲击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涉及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及传销发展对象的健康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社会的稳定。

(一)大力开展传销危害宣传

要杜绝传销,预防重于防治,在预防传销方面,要让发展对象从思想上进行认知,加大传销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张贴传单等多种形式,对预防传销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深入揭露传销活动的违法本质和危害后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另外,需要强化宣传的效果,归纳介绍传销的常见手段和方法,与社会群众进行互动,通过开展社区传销知识竞赛、传销模拟活动等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切身感受深刻认识传销。

(二)加大监管力度以杜绝传销蔓延

监管需要发挥两方面力量的支持:群众和政府。在群众方面,鼓励群众一旦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在从事传销活动,应该积极主动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活动,提供传销者相关的信息;在政府方面,工商部门应将查禁传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将其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建立一种快速反应机制,使专项执法行动高效有序。

(三)开展矫正工作以端正心理认知

在对传销的防治过程中,既要重“防”,又要顾“治”。对传销人员的心理矫正是“治”的一个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传销者在被洗脑后,认知上已经完全改变了,而认知的改变比行为上的改变更为困难、更为重要,只有从认知上去改变,才能彻底把一个传销者完全恢复正常。另外,认知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传销者,有技巧性地改变传销者的暴富心理,对传销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加以矫正,恢复正常的生活。

(四)完善社会福利机制以缩小贫富差距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是传销者加入传销组织一个很客观的因素,加入传销组织基本上都是社会下层和底层人群,由于阶层限制,他们没有话语权,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心事没有人关注,思想没有人指导,致使这些弱势群体一直在底层苦苦挣扎,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改变自身社会地位与生活状态的机会,而传销荒谬的言论给了他们希望。因此,需要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改善下层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从思想上给予关怀及从生活上给予救济,从事业上提高其就业技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五)建立家庭、社会二位一体的防治网络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在维系物质生产,人口生产,抚育小孩和赡养父母、教育后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防治传销也应该发挥其应有作用。每一个传销者必然隶属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需要对自己的成员负责,加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相互了解,主动学习防治传销的知识,维系成员之间的安全。除了家庭发挥作用外,社会应该建立灵敏反应机制,对传销的打击丝毫不留情。只有家庭、社会共同防治,才能更好地防治传销网络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LQ3Bv7JYXc 7Vd43ql 23_fkjNhwdCZe8no8QFaKb-ZYbjf-g6wQpWR526tpINeJZvXZohzf3nt-VDL1OgGBQna

[2]刘松山.熟人关系信任与传销的网络运作机制[D].吉林大学,2007,(4)15.

[3]何军.当前非法传销的新特点及治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13.

[4]王浩.传销洗脑实录[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321.

[5]汤万杰.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

[6]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J].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2008:205.

[7]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526.

[8]张文宏.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J].中国社会学网,2007:6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7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质量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4sjjd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学对策分析
诊错因 知对策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对策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