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2016-03-18麻锐敏董维新
麻锐敏 董维新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现状作了说明,并重点阐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优势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
在中职学校中,《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现行多数学校的教学方法仍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上课时以黑板为主要媒介,靠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孤立。这种教学有违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其突出弊端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理论知识难以及时消化,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的经济建设正在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也蒸蒸日上,对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当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各中职学校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先进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希望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但现行多数学校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上课时以黑板为主要媒介,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孤立。这种教学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理论知识难以及时消化,实践操作不能连续进行,学生虽然经过多次实验或实训,但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效果弱,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能有机融合。这些问题具体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有畏惧、厌倦心理,学习成绩不理想。
现行的招生体制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在普通高中和五年制高职录取完以后的初中学生中招录的,对录取的学生没有分数线要求,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更是“素质教育”的淘汰者。学生素质水平低下,抽象思维想象力较弱,推断语言表达能力弱,给老师理论课教学带来诸多麻烦,且他们对理论学习存在畏惧、厌倦心理。《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常用的元器件工作原理及其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而这些理论、计算、分析能力正是中职学生欠缺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觉得很难,越听越不懂,越听越不想听,容易厌学。这种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同时技能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错失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时间。
2.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现行辅助教学主要有实验演示法和实验验证法。
两者虽然将电子技术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一定程度直观化,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验证性实验虽然一定程度上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配角”,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成就感。教学效果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厌学。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从“配角”变成“主角”,把教师“让学”变成学生“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两者也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或被动地观看实验,或按规定的实验步骤验证实验,而且实验在理论学习之后,先理性认识后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目前,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考试作为评价尺度标准,无法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水平。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以往我们主要以学期末的考试或者其他形式的测验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考核评价采用传统期末统一考试的评价模式显然不适合,而且会制约它的发展。单一的理论卷面考试,对中职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弱项,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缺少成就感,厌学情绪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
理论实践一体化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是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实行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师资、教学课程均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通过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使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融为一体。
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目标的确定,忽视能力目标的定位或者是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的弊端,确立融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目标于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2.通过整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内容上融为一体。
从调整课程内容入手,突破传统先理论知识讲授,再到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训练,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互孤立进行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技能技巧的认知规律,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重新整合。
3.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融为一体。
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室,配备的是传统教室的黑板、讲桌、多媒体等,既可以满足上理论课的需要,又可以进行动手实践的需要,教室除了有理论示教区,同时具备动手练习的工作实操区,教室里还有资讯区、物料区、讨论区和物料区。由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动手练习的时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工作,接着学生到工作实操区开展工作,工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可以在工作现场或者是小组讨论区研究咨询讨论,如果工作出现的问题很具有普遍性,可由教师组织到示教区进行统一讲解,为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及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查询所需的学习资料的需要,还在示教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教学实施上,突破传统理论课在先,实践课在后;理论知识在教室上,实践内容又移到实验室实训室,这种多功能专用教室,完成理论与实践在时间、空间上的统一。
4.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更合理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除了应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则中的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等基本原则之外,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应突出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过程性原则。评价标准要能兼顾统一性、灵活性和分层性,防止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各自优势,让水平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改革是中等职业类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将理论与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在一起,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同时,我们要看到教学改革效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戚桂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2]黄秋姬.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践与探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