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16-03-18陈静
陈静
摘 要: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作为国内最大的千户苗寨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深层次的民族民俗开发,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一直是制约西江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现状,西江旅游应该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应采取何种措施加强游客旅游活动的重复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西江千户苗寨 民族旅游 可持续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接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有1300多户人家,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这里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距今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了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
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作为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地方,西江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为中国独有,是世界独存的苗族最大的聚居地。
西江千户苗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饰、刺绣是苗族妇女不可缺少的饰物。银饰品工艺精巧,造型独特,刺绣飞针走线,把生产、生活、人的灵气、图腾崇拜融为一体。苗族刺绣,想象丰富,创作夸张,色彩鲜艳,刺绣的珍禽走兽,奇花异草栩栩如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刺绣艺术中的奇葩。苗族儿女能歌善舞,古歌、飞歌、情歌、酒歌等,铜鼓舞、木鼓舞、芦笙舞等极具观赏价值。苗族节日丰富多彩,最有名的是吃新节、姊妹节、鼓藏节、苗年节。苗族同胞热情好客,常以酒示敬,拦门酒、牛角酒等是非常有名的礼仪。苗家酸汤、腌肉、腌鱼、魔芋、折耳根、辣椒、韭菜根、香菇、竹笋、木耳、蕨菜、野菜及天麻、杜仲、石斛、茯苓、吴茱萸、太子参、金银花等珍贵药材及银球茶、清明茶等特色产品,极具开发价值。
一、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旅游资源挖掘不深
现阶段,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仅停留在“吃苗家饭、住苗家屋、享苗家乐”的表层,没有深入挖掘民族旅游资源,提炼民族文化内涵。游客只是简单地观赏、游览苗寨,对苗族起源、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特色歌舞等知之甚少。另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性、体验性不强,每位游客都具有本民族固有的文化,西江在进行旅游文化建设时,应该从游客固有文化的角度考虑,让游客观赏、接受进而体验、享受苗族风情。
一般来说,游客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游览,基本表现为“体验拦门酒—观看民族表演—特色拍照留念—品味农家乐—离开”的简单重复,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回头率不高,西江旅游发展有待进一步规划和开发。
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商品有很强的同质性,和其他民族村寨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区别。黔东南的苗族“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支系的方言、服装、头饰、习俗均有较大差异,旅游商品也应该各具特色,凸显当地民族文化。
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商品包装比较粗糙,不够精致,档次较低。旅游商品宣传力度不足,游客认知性不高,尚无名牌,亦无精品,开发层次较低。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单一,方式单调,没有专业的营销方案。
西江千户苗寨的饮食口味以酸辣为主,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比较著名的是酸汤鱼、苗王鱼、苗家腊肉、苗家酸笋、牛背筋、腌鱼、鸡稀饭等。于是所有的餐馆、农家乐都推出一样的菜色产品,同质性高,毫无差异、特色可言,家家户户的做法基本相似,就连当地小吃也不能幸免。
西江千户苗寨蕴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娱乐项目的开发上,挖掘力度不够,没有名品精品。每天的苗族歌舞演出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场地、演员、内容、时间完全一样,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不强,无法对游客形成重复吸引。苗族歌舞的婀娜多姿,“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得不到充分展现。
随着客流量的急速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西江旅游发展逐渐商业化,大量现代化元素被引入,破坏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气息。西江苗寨现有各类酒吧近20家,流行歌曲广为传唱,各类摊贩在路边随意设点,甚至有的村民在风雨桥上开设了简易KTV,低价供游客点唱,原来祥和宁静的苗族村寨演变为繁华嘈杂的闹市街头。
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江千户苗寨的宝贵资源,是它区别于其他村寨的特别之处,商业化的西江旅游,将逐渐淡化苗族文化的韵味,逐步走向衰竭,这不仅是西江旅游发展的失败,更是对苗族文化的破坏。
(二)当地村民服务意识浅薄
西江苗寨的旅游经营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旅游知识,对民族地区发展旅游认识不足,不懂如何钻研业务,研究游客消费心理,简单地认为旅游就是游览苗寨的自然风光,观赏苗族歌舞表演,品尝苗家特色菜肴。游客到苗寨旅游是想了解苗族文化,领略苗族民俗风情,体验苗族民居生活。
在旅游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开始显现,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住在山上的村民较少有机会参与经营农家乐等商业活动,致使不同区域的村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直接影响村民对游客的态度。经营户之间,具有一定资金、善于经营的脱颖而出,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人情味渐渐淡薄。
在西江苗寨的主干道,有些村民以拾捡垃圾为掩护,向游客诉说生活艰辛,难以维持生计,趁机索要金钱。游客在景区内向当地小孩问路,居然被索要指路费,小孩已染指社会气息,追求经济利益,童真荡然无存。西江,就这样一点点蜕变,不再淳朴。
西江苗寨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低下,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是以村民为主,他们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又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较差,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二、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旅游开发设想
在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逐渐走向集约化、规范化道路的过程中,旅游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扶贫工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政府在引导旅游发展的同时应采取良好政策,使更多旅游人才为西江旅游发展献计献策,使西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来,帮助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西江旅游景区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省内、州内各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产品的研发,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评定职称级别、在大中专院校开设原生态民族文化专业培养原生态民族文化人才和传承人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传承,大力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确保原生态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西江千户苗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村共有1200余栋苗家传统吊脚木楼,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聚集群落,被誉为“苗族露天博物馆”,并以“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为品牌发展旅游。大力宣传、发展民族节庆旅游,西江千户苗寨民族特色浓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民居建筑、苗族服饰、苗族银饰、苗族歌舞各具特色。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号称“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有“歌舞海洋,百节之乡”的美誉,展现了苗族人民多姿多彩、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用“以美丽回答一切”盛赞西江千户苗寨的独特魅力。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以提升游客感知为目标,开发具有原生性、参与性、体验性、差异性、娱乐性的种类丰富的旅游活动,注重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增加销售途径。多渠道加大西江旅游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介,大力宣传西江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此外,可制作介绍西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精美宣传图册、光盘等,既可用于收藏又可进行广泛宣传。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苗家“吊脚楼”文化和苗族传统文化,大规模的吊脚楼建筑群在世界上非常罕见,苗寨山地充分利用了自然空间,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西江因为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太方便,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苗族文化传统习俗得到良好保存。因此,西江苗寨的独有特征正是当地旅游品牌差异性策划的绝佳素材。
深化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结合,2012年在西江千户苗寨拍摄了微电影《缘分西江》,这是第一部反映苗族文化的微电影,第一部以苗族村寨为背景的微电影,第一部宣传贵州省景区的微电影。2013年10月,由雷山县委、县镇府联合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苗疆圣地和美雷山”“天下西江”杯全国摄影艺术大展。2013年8月1日,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成功拉开了《仰欧桑》全球首演序幕,2014年已在国内外巡演50余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仰欧桑”是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古代叙事长诗,被苗族誉为“最美丽的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项目,在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意义深远。通过提炼民族文化,塑造旅游精品,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广西江旅游的有力平台。
三、结语
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以“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为品牌,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机遇与风险并存。“西江千户苗寨”不仅是当地居民的资源,更是全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发展与传承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在旅游发展中,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策略参考、探讨旅游接待服务价值,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