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生手机管控的几点做法

2016-03-18河源市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欧阳源

广东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教师教学

文/河源市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 欧阳源

文/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张艳平

文/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 李康宁



浅谈中职学生手机管控的几点做法

文/河源市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 欧阳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已成为学生的新宠,在中职学校尤为突出。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多采,资费也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通讯的工具,而是当作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工具。手机广泛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

一、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部分家长来说,为孩子配一部手机并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有了手机以后,家长可以方便与孩子联系,可以随时了解子女的动向,他们认为这样能更好地监管孩子,主动给孩子配手机。有的学生看到身边同学都买了手机,就向父母要求购买手机,作为家长,怕孩子在同学中没有面子,经不住孩子的纠缠,便给孩子买了手机。

2.时代因素。当前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价格越来越低,功能多样化,外型个性化,通话费越来越便宜,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学生用手机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

3.社会因素。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开放、追求时尚的社会,社会上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追求时尚的理念遍布世界每个角落,学校也不能幸免,社会上的这些现象,通过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学校中,冲击传统的观念,引起学生价值观念的改变。

4.学校教育因素。使用手机反映现阶段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而学校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手机使用问题上,采用“围堵”和“打压”的方法,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校越不让用,学生就越使用手机。

5.学生自身因素。中职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弱,他们使用手机,一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二是可以打发时间。

二、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1.利

(1)方便与家长、教师联系,有了手机以后,家长和老师能更好地监管孩子。

(2)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浏览新闻资讯,开阔视野。

(3)便于紧急情况下求救。现在的社会日益复杂化,在遇到急事或突发事件时,手机是最好的求救工具。

2.弊

(1)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作息时间,降低学习效率。中职学生自制能力普遍较弱,很难经得起手机的诱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用手机打游戏、听音乐、看小说,大大地降低了学习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玩手机,于是他们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专注于手机上,除了吃饭,几乎是手机不离手。特别是晚就寝,每当晚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依旧在玩微信、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看电影,导致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经调查发现,很多第二天上课睡觉和早上上课迟到的同学都是因为晚就寝在玩手机。

(2)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往往手机白天带在身上,晚上睡觉时放于枕边,可以说一天到晚都不离开手机。手机对人体有辐射,长时间使用能引起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影响记忆力、注意力,所以手机对正在学知识和长身体的学生危害是比较大的。

(3)玩手机可能会降低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的学生缺乏上进意识,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玩手机上了,所以作业经常抄袭别的同学的,或者不交。还有些学生利用手机帮助考试作弊,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求答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这样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严重破坏了考纪考风。

(4)手机成为学生早恋的“帮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手机是他们谈情求爱的最佳工具,通过手机,可以跨越时间和地点谈情说爱。特别是通过微信的方式,更为隐密,且更方便表达无法当面表述的话语。

(5)玩手机浪费钱财。学生是消费群体,不会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学生一旦用手机,不管多少,总会产生费用,而这些费用属于不必要的开支,这无疑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三、中职学生手机管控的几个做法和建议

1.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手机的管理,尽量不给孩子买手机,买过的手机放在家里不让带进学校。如果确实需要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手机的使用情况。必须经常检查孩子手机的话费支出情况、联系对象、短信和微信内容等,以免孩子投入过多时间交友而耽误学习,也防止低劣短信腐蚀孩子的心灵。对于话费支出过高的孩子,家长可采用额定月话费的办法,规定孩子每月话费不得超过额定数,以此约束孩子的手机使用频率。但是实际上家长可能很难做到这点。

2.学校对学生手机的使用应有严格的规范措施,在手机使用的时间和地点上也要做出限制。比如可以规定:教学期间,教学楼、实训楼等所有教学场所不得使用手机,若有携带手机的可以放于一指定的地点;考试期间不允许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为作弊;学生宿舍熄灯以后不得使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一经发现有使用手机的,没收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对于多次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老师有权没收学生手机待放假再归还。学校还应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多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有事可做,慢慢把玩手机的习惯转移到其他的兴趣爱好中去。另外,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在课上或者在晚自习期间不使用手机。平时应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使用手机的危害,正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去。

3.综合以上情况,给出严管和疏导相结合的建议如下:(1)学校统一在教室和实训室配置手机存放袋,便于上课前学生把手机放置于手机袋。笔者已经实践过,上课前把所有学生的手机收起来后上课积极性提高。(2)学校做出规定,只要是巡查人员巡查时发现玩手机一律收缴至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结束。(3)学校统一配置充电设备,让学生有地方可以充电而不用偷偷摸摸而导致安全用电问题。(4)学校统一规定严格检查上课情况,发现经常上课睡觉的同学登记起来,当发现他们是晚休时候玩手机所致,要统一收缴他们的手机。

总之,在中职学生手机的使用问题上,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我们相信,通过努力,不仅可以使中职学生健康、文明地使用手机,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公众意识、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有较大的提高,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责任编辑 赖俊辰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之我见

文/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张艳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然而,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笔者发现,有的合作学习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是好学生“一统天下” ,学困生“袖手旁观”,或聚在一起聊天。几分钟后,教师一句“讨论结束” ,学生都安静了下来。然后就是一些小组的组长开始向全班进行汇报。活动结束后,学生却收获甚少。

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的成因

(一)教师问题

1.有些教师不清楚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

(二)学生问题

1.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不积极,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差;

2.分组不合理,有些组员是强强联手;有些组员却是各自为政,不懂与人合作;

3.以往教学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思维的锻炼,合作学习效果差。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发挥出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用以下策略:

(一)精选合作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先进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挖掘课程中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内容。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适用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较复杂、综合的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总之,教师选取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综合性。

(二)科学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分工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合作学习必须事先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笔者的做法是:科任教师在分组之前多和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格等进行分析,根据上面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达到优势互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小组分工显得十分重要。如:笔者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为宜,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内的工作;一名收集员,负责收集信息;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汇报。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换,防止出现“搭便车”的情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开展前,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度与情况,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 在合作学习完成时,要引导学生对该合作学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合作技能,保障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平时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这些技能主要包括:(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2)学会包容。培养学生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3)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4)学会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把一些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与自信。(5)学会评价。培养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客观地评价他人。

(五)科学合理评价,激励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评价要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知识的习得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应该侧重于过程。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期末总评分的构成中,加大对学习过程即平时成绩的比例,即占40%,而考试的结果如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30%。平时成绩又可囊括学生课前前置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开小差等)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进行综合评价,做得好的加分,做不好的则相应扣分。

2.评价要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自评,侧重于小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合作,即通过各成员的集思广益,共同参与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透彻。在小组集体评价时,重点要放在评价小组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合作是否到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是否高,小组合作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等方面。笔者在合作学习中,设立了“优秀小组奖”“最佳合作奖”等,通过评选,拿到奖项的小组成员均以学科平时成绩加分作为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而努力。

责任编辑 赖俊辰

浅析如何实施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

文/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 李康宁

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核心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应用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主干课程。该学科的学习要求是学生学习之后能够熟练掌握室内和室外,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中工艺操作的过程,清楚施工中各种方法和仪器选择。在学习中教师严格要求是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牢固,为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对在实施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良好的教学环节下,如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学目标。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综合性较强,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和广泛,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宽阔,该课程包含八大教学模块,这些模块中的每个知识点又都比较重要。学生只有在教学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后,才能真正理解其建筑施工的具体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学习施工的砌筑时,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基础就很难懂得教师传授的龙门板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和操作,如果学生没有过梁的知识概念就很难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进行钢筋砖过梁识图。

建筑施工过程会在不同的地点和季节进行,具体实施过程中影响施工的因素比较多,这就使得建筑施工的过程、质量和具体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方、季节和环境来进行具体的选择和确定。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因素中顺利开展工作之外,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

建筑施工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较强,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目的就是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之中,使我们的建筑过程更加安全和美观,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既然该课程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走进建筑施工工地之后,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来进行安全周到的施工。而且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头脑处于灵活的状态,不能够局限于课堂学习的理论之中,也不能局限于课堂的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之中,要能够根据当时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灵活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实施恰当的、准确的、适宜的操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建筑施工效果事半功倍。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措施分析

要适应21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就必须转变职业教育理念,通过搭建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将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糅合到立体化知识体系教学中,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与理论素养得到均衡的发展与提高。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运用的教材虽然一定时间内就会进行修订,但是它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角度,没有实际生活中发展变化的速度快。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缺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中传统施工工艺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中最新的建筑施工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节,注意重点、难点的突出和分析,合理地安排和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之中。建筑施工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费时费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就会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导致教师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能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例如: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通过项目分析任务驱动,学生围绕具体的任务问题情景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完成理论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升华,在这过程中能极大刺激学生求知欲,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模型,增强学生对实物的印象和感知。而且,这些简单的教学模型能够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开展的学习活动之中。同时,这些模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模型自己去动手制作,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实际建筑施工生产的训练。在这个教师营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现场的实际工作环节。同时,教师给予评价和指点,让学生体验到建筑施工的全部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体验到建筑成功的幸福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总之,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全面和新颖。因此,教师要在全面分析课程特点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建筑学和建筑施工的知识和技术。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教师教学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