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
2016-03-18韦玉潇
韦玉潇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
韦玉潇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灵感之源,文艺创作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人民主体性这一价值导向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只有坚持文艺创作中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才能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本质属性。
人民主体性;文艺创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价值导向
文艺创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十分注重党的文艺事业的发展,关注文艺工作者的生活与创作历程。从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邓小平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宗旨始终如一,文艺工作的人民主体性导向也越来越强,且在与时俱进中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人民主体性为文艺创作提供主体价值导向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论述当中,“人民主体性”这一概念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它既包含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包含了主体的价值取向,受社会经济、历史以及时代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坚持文艺创作中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就是指在文艺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之中,把握好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对主体的需要所具有的肯定意义。在现实的文艺创作过程中,则首先体现在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主体,是文艺创作的灵感之源,即艺术源于生活。离开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只能是空想、幻想,是缺乏实际意义的。人民群众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为文艺创作培育了生存的土壤,又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并将文艺创作所产生出对丰硕果实摘取,享受其回馈。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民群众对文艺创作的需求构成了文艺创作的内在动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需要构成了历史活动的动机和价值取向。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因此,“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1]成了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出发点和目的。有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健康需求才有创作,是文艺创作的主体性价值导向给文艺工作者工作的热情和创作的信心,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内在动力。此外,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还应注意的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应不在多而在于“精”。所谓“精”,就是作品要来源于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实践;所谓“精”,就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人民群众对文艺的需求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外部环境
文艺工作的蓬勃发展只有内部的动机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内外因的充分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革模式,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尽管人们对改革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包容能力是不断增强的。同时,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对于现实事物的深入探析与反思也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平台,为文艺创作的百家争鸣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再者,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高使得文化需求与欣赏水平不断提升,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对文艺作品的要求呈多元和立体状态,为文艺作品创作的多样性提供了时代空间。
(三)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检验和反馈构成了文艺创作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文艺作品一旦形成,便成为了实践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接受程度和具体评价就成了检验标准之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及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2]人民群众对文艺创作是否满意,对文艺作品是否接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为了一把衡量文艺创作质量的标尺。只有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不断地创新思路,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凝练自己的文艺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好的文艺作品滋养人,甚至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丰富的精神食粮,并推动社会思想向前发展。
二、人民主体性为文艺创作提供实践价值导向
每一部文艺作品的诞生,都是文艺工作者对生活的诠释,是他们想要弘扬的理念或者鞭笞社会不良现象的折射。马克思曾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导向。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文艺创作也正是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文艺创作是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文艺作品是对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折射,即文艺创作“根”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人的认识具有反应性或摹写性,这是指人的认识必然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即承认认识的客观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4]好的文艺作品应是对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提炼与抽象,从特定的角度切入,以小见大,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群众之所想,倾诉群众之呼声,使群众在嬉笑怒骂间体会生活的真谛,思索自己的人生。但无论怎样千变万化,始终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这个“根”。因此,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就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为创作而创作”的现象发生,一些文艺作品想法奇异,一味地夸夸其谈,看似绚丽夺目,其实远离社会生活,严重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这样的文艺作品,不但无法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所想,还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影响中国青年一代的成长,贻害无穷。
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还应认识到,在实践的过程中,文艺创作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即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在扎根群众的前提下赋予文艺作品应有的“魂”。若文艺作品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印刻,则会显得单薄无力,流于表面形式。好的文艺作品,应是对真善美的弘扬,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对美好的歌颂和对丑恶的揭露,并力求在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检验和发展中一次次地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本身也得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好的文艺作品,还应是对人民群众精神的引领,引领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爱国主义的意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化于人民心中,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文艺创作实践活动为体现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提供实践平台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红高粱》《北平无战事》《平凡的世界》等,央视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将一些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相声小品节目搬上了荧幕,喊出了“为百姓着想”的口号。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的诞生,不但繁荣了文化事业,也很好地诠释了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文艺创作活动体现人民主体性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出版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等等这些光环和头衔的背后,我国的文艺创作事业还面临着总体创作水平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客观现实。一些文艺工作者急功近利,为了达到自己的功利目的,忽视老百姓的真实感受,甚至利用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作出一些低俗的文艺作品,毒害人心。要想抵制这些低俗之风,就需要文艺工作者“在实践上发扬人之为人的核心精神,坚守做人的底线,塑造‘真人’的品格。”[6]习近平在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7]
面对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做”。第一要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则。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情感,它是有着鲜活的时代感和生命力的。如果只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做一些“小动作”,结果不过是掩耳盗铃,也终将自食恶果。第二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原则。作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文艺工作者应明白文艺作品所蕴含的舆论价值导向功能,“哗众取宠”只是一时的表象,它只能从侧面反映出作者思想的肤浅与行为的急功近利。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使社会主义理念得到弘扬,精神得到永存。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文艺创作的实践活动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阅读和观看“数字化”现象、新媒体工具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问题等。在日前《小说选刊》举办的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和微型小说作家代表认为,全民阅读时代,微型小说或将面临继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的第三次机遇。[8]这就提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实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是挑战,更是机遇。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文艺创作这个实践平台,结合时代特征,适当加入科技因素,不断完善自己的文艺作品,以适应现代社会文艺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体现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导向。
四、文艺创作与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艺创作与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之间是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的,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与统一,并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艺创作为体现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提供实践主体
人民主体性作为一种价值导向,要想真正发挥其价值功效与引导功能,必须落实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9]而文艺创作工作恰好为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的体现提供了实践平台。在当今社会,文艺作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因其品种多样、形式新颖而备受群众的青睐。因此,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来表现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导向,以引导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为文艺创作指明前进方向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斗志昂扬,也使一些人逐渐在名利的追逐中失去了自我。尤其是一部分文艺工作者,为了一己之利,不惜哗众取宠,丧失了文艺工作的原则和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因此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10]只有坚持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导向,才能使文艺创作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在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开辟文艺创作工作新的春天,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三)二者相互作用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理论和实践是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坚持文艺工作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导向,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再次完善继而进一步应用于实践……在多次的反复中曲折前进,这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有这样,文艺创作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越做越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只有这样,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导向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民的主人公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捍卫。
[1][4][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6(1).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3-10-19(1).
[3]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8.
[6]周玉清,王少安.再论抵制低俗文化之风[N].光明日报,2012-08-04(1).
[7]习近平.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EB/OL].http://politics. rmlt.com.cn/2014/1015/330111.shtml
[8]付小悦,郭蓓.微型小说:平民艺术踏上精品之路[N].光明日报,2015-03-30(9).
[9]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8.
[11]罗诗钿.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及人民主体性关照[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1).
[12]马建辉.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13]中国出版评论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J].中国出版,2014(21).
[14]吴玉杰.人民主体性:党的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责任编辑:彭志雄)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Wei Yuxiao
(School of Marxism,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ozuo,Henan 454003,China)
In the symposium of literature and ar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that the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in essence,is the art of the people and literature and art must stick to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in order to reflect people's ideas and feelings.The people are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makes the value guidance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specific,vivid and visu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Only by insisting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eople's subjective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can we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o as to create more and better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which not only satisfy the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but also reveal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peech in Literature and Art Symposium;value orientation
I01
A
1001-7070(2016)01-0064-03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5-11-06
韦玉潇(1988—),女,辽宁省西丰县人,河南理工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