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2016-03-18覃晓茜

高校辅导员 2016年4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辅导员

◇覃晓茜*

发展性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覃晓茜*

发展性团体辅导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为原则,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为手段,以学生的自我探索为渠道,通过辅导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发展性团体辅导与辅导员工作存在一致的价值目标、相似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资助育人、生涯规划、班级建设、学生党团建设工作中运用发展性团体辅导,辅以积极关注、角色体验、学习借鉴、氛围感染的方法开展工作。

发展性团体辅导;高校;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高校扩招、信息网络化、独生子女普遍化等新形势的出现,培养德才兼备、情智并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需要辅导员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发展性团体辅导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思路。

一、发展性团体辅导的特点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遇到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1]。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治疗等功能。

发展性团体辅导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性问题和矛盾为主要内容,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而开展的有计划的团体辅导活动[2]。发展性团体辅导关注正常学生的发展,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通过自我探索培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发展。

大学阶段个体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等人生的课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辅导员需要基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现实生活实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并能施以相应的辅导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发展性团体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全面、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自我接纳,悦纳自己,发展自己,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发展性团体辅导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最终实现发掘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总体来说,发展性团体辅导,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实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二、发展性团体辅导适用于辅导员工作

发展性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与辅导员工作存在一致的价值目标,一致的工作方法和原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一)一致的价值目标

发展性团体辅导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需求,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尚未成熟的态度与行为的发展,培育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心理发展。辅导员工作涵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大学生自强自信、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品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辅导员工作的目标重在思想发展层面,而团体辅导的目标重在心理发展层面,但两者都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完整为基础;心理的健康是思想发展的基础,思想的发展是心理的反映,受到心理发展制约,心理活动的指向受思想的支配;两者的共同目标都要体现在对大学生行为变化的启发和引导。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成长、学习进步、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这是发展性团体辅导和辅导员工作一致的价值追求。

(二)一致的方法和原则

在工作方法上,发展性团体辅导采用倾听、共情、鼓励、支持、非语言反应等方式激发参与大学生彼此互动。辅导员的工作也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氛围,精心组织,总结引导。两者之间一脉相承。

在工作原则上,发展性团体辅导强调在团体中营造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需要领导者积极组织与指导。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客观认识学生;平等、民主与学生互动;关心、尊重学生,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辅导员工作与团体辅导都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尊重个体、发挥个体自主性为主要工作原则,是一种主体互动的关系。辅导员既要坚持传统工作方法的优势,同时也要吸收发展性团体辅导中好的方法,增强工作的效果。

(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辅导员参与发展性团体辅导能够保证辅导的价值导向,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理想与现实、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工作涵盖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奖学助贷、党员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各方面的工作都会接触到同质的学生群体,借助发展性团体辅导的形式,辅导员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了解更多学生,省时省力,也能让工作更有亲和力、感染力,更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也促进发展性团体辅导更加深入学生,把辅导的内容内化为信念,转化为行为,形成习惯。

三、发展性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范围

辅导员的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团建设、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课外活动指导中,具体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生班级建设、党团建设、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等。辅导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干部、党员、毕业生等团体共同工作,这为发现同类型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将发展性团体辅导应用于工作中打下了良好基础。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丰富,类型多样,适用于辅导员工作的各方面,能让辅导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关注学生的需要,并及时帮助学生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仍以传统课堂教育为主,其他显性教育的方式运用较小。

通过发展性团体辅导的方式,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围绕时事、国情、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参与团体的学生开展讨论,促进学生间彼此交流想法和交换信息。辅导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营造平等参与的空间,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大学生对讨论的主题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明辨是非,坚定立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中应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出现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相伴而生。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对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境,已建立起完善的奖、贷、助、补和免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困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种种压力,许多大学生能够自强自立、勤劳俭朴、刻苦学习,努力适应大学生活。但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对经济困难的正确认识而无法摆脱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诸如自卑、焦虑、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据调查95.3%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认自己曾经受过心理问题的困扰,有60.6%的人曾咨询过心理老师[3]。

因此,辅导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中,除了经济扶助,还要重视心理辅导。以发展性团体辅导的方式将他们组成为团体,让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分担,共同面对问题和困境。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寻找自身价值,体验喜悦和满足,增强自信心。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让参与的学生把团体中获得的互助互利的积极体验扩展到今后的生活中,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应用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高校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辅导员熟悉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经常采取单方面讲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或是培训求职技巧,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辅导员通过开展发展性团体辅导,针对各年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建团体,通过场景模拟、行为示范、书写反馈、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成员讨论、思考,以获得对职场的直接体验,发展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以此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从体验中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在班级经常性教育中应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班级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把握班集建设的方向和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全面成长。辅导员把班级当作一个团体,采用发展性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针对班级学生遇到的共同问题,例如新生适应,班风、学风建设等主题设计相应的辅导活动。

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发现人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己与团体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互动关系,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集体归属感;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为同学树立榜样,接受多样化的信息反馈,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需要,培养责任感,增强集体意识。最终让班级学生把对班集体的良好信任感和归属感扩展到对学院、对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归属感和责任感。

(五)在学生党团活动中应用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发展学生党员,建设管理学生党支部,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

在许多学生的印象中,党团组织活动形式单一,行政命令多,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以至于学生参与其中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若辅导员将发展性团体辅导引入到学生的“党日”、“团日”活动或组织生活会中,让学生党员、团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反思在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提升思想觉悟,实事求是地自我批评与成长,其工作成效也就显著提升。

四、辅导员开展发展性团体辅导的主要方法

辅导员在开展发展性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关注、角色体验、学习借鉴、氛围熏陶的方法,深入学生,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一)积极关注法

积极关注法,就是辅导员在团体中对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进行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对学生的表现不进行负性的评价和武断的判断,不附带任何的条件和期望,尊重学生自主表达感受的权利,对学生的主观和经验世界全然接受。

辅导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和接纳。通过身体语言,例如目光接触、语音语调变化、面部表情变换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接纳;通过积极正面的语言对学生行为进行肯定,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动力;通过激发学生心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通过对学生的负性情绪、消极行为的包容,实现发展性团体辅导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角色体验法

角色体验法,是结合具体的活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引导、安排和组织大学生,深入体验和承担人际关系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内涵、意义、责任和需要,形成对不同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促进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及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处理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的一种方法。

辅导员指导学生根据团体的内容与目标,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大学生对不同角色的感受。例如,在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让学生去想象自己在大学四年后或十年后在学习、工作、生活、家庭、个人成长中的状态,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进一步厘清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用语言或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表达自己的机会,并在他人的分享中,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促进学生采取新的行为。

(三)学习借鉴法

学习借鉴法是指个体在团体中,彼此间相互学习、模仿、交流经验,反思现实,进行尝试与创造,领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行动力。

辅导员需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但只从个人经验出发,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团体,交流、互动、体验和反思,以学习代替排斥,以借鉴代替拒绝,能够丰富对自己、对他人、对团体的理解与洞察力,进而发展个体适应环境的行为模式。

在团体中,不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同等的身份中、从自己和他人的处境中,从纵向、横向以及全面的比较学习中,相互借鉴、相互吸取,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自我完善。

(四)氛围感染法

从古至今,大学的教育十分注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在大学的发展性团体辅导实践中,则把这种方法称为氛围感染法。具体地说,就是辅导员围绕主题,创设平等、信任、安全的氛围,让学生在团体中展示和表达自己,用团体的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情感,感受到来自团体成员的关心和爱护,包容与接纳学习新行为,发展内在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辅导员应从学生不同阶段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发掘内涵,创设情境,利用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团体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这种自由、信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让每一位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心灵上的成长,进而实现人格的完善。

[1]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包海兰.高校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8):44-45.

[3]张耀灿.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2.

(责任编辑:孙大永 马加名)

G641

A

1674-9618(2016)04-0060-04

覃晓茜,女,广西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讲师。

本文系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发展性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2LSZ0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辅导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