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6-03-18李慧丽常芳媛
王 巍 李慧丽 常芳媛
学生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王 巍 李慧丽 常芳媛
学生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可以把学生公寓环境的影响因素分为公共设施环境、公寓规章制度、宿舍人际环境、公寓文化环境以及公寓学生组织五个方面,学生公寓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应当以这五个方面作为入手点。
学生公寓环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指出:“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而学生公寓正是大学生行为习惯的体现与养成的主要场所,针对学生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专门性的探讨与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支撑还是实践需要来看,都将是推进公寓育人环境建设的必然。
一、学生公寓环境的具体界定与分类
本文研究的学生公寓环境指在学生所居住公寓内的硬件设施、规章制度、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等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产生影响的多重因素的集合。在开展本次研究之前,我们在学生公寓内针对学生公寓居住满意度发放了1200份问卷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关注最多的是公寓环境卫生状况(占35.3%),其次是学习氛围(17.8%)、制度管理(12.5%)、人际关系(8.9%)以及文化建设(8.5%)等方面。
根据这一结果可将大学生公寓环境分为五类:满足生理需求的公共设施环境,满足安全需求的公寓规章制度,满足社交需求的宿舍人际环境,满足尊重需求的公寓文化环境以及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公寓学生组织。学生公寓环境的五类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公寓内大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环境因素与行为间内在联系分析
为研究公寓环境影响因素与大学生行为间内在联系,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本科在校生进行了“公寓环境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查问卷”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14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030份,有效率为85.9%。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公寓公共空间环境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状态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公寓内硬件环境关注度很高,大部分学生对公寓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安全、卫生均有一定要求。大多数学生认为公寓内除基础功能区(住宿、卫浴)外,还应重点建设学习区域、采光区域(晾衣)、储物区域、活动区域和娱乐区域等。在公共设施方面,93.2%的学生对公寓内硬件设施维修及时度有所关注;35.92%的学生认为烟感报警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应当重点规划。在公共区域卫生方面,62.14%的学生认为公寓内楼道卫生保洁状况欠佳会对学习和生活状态产生影响;32.04%的学生则认为楼道保洁卫生状况问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
(二)公寓规章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安全卫生习惯
调查显示,12.55%的学生对公寓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十分了解,66.28%的学生仅对关于安全卫生检查制度的部分有所了解,且有63.14%的学生在整理内务的过程中会潜意识里参考学校的安全卫生检查标准。23.12%的学生表示对于某些规定如果没有惩罚措施就不会去遵守。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公寓内的管理制度对学生是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且条理清晰、奖惩有度的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起到引导与约束作用。
(三)宿舍内部成员对个人影响多样化、复杂化
通过调研发现,宿舍内部成员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在学习方面影响较大。42.72%的学生在室友发表负面的言论或表达激进的想法时会以正能量劝解室友;36.89%的学生听到后会默默思考,但不予置评。61.17%的学生认为室友交友、恋爱观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而在学习习惯方面,63.11%的学生认为宿舍学习氛围与自己的学习态度关联很大;仅有4.85%的学生认为无关联。生活习惯方面。81.55%的学生认为室友情绪对其有一些影响; 68.93%的学生认为在某些消费品上会受室友影响。卫生习惯方面,61.02%的学生认为超半数室友勤于打扫卫生会带动自己参与其中;20.01%的学生认为只要有室友整理宿舍就会主动去帮忙。
(四)公寓文化环境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70.87%的学生认为公寓走廊等公共空间内环保爱心类活动的宣传会促使自己注意行为。36.89%的学生受公共空间内的标语警句(如节约用水)很大影响。大部分学生对整洁美观、形式新颖的标识印象更深刻,而对于破损老旧的标识与宣传则不太会注意。在针对公寓文化节等活动走访与调研中发现,参与过学校或学院宿舍风采大赛活动的宿舍,直到大三、大四时宿舍整体凝聚力都很强,且基本能够保持较好的学风舍风。
(五)学生自律组织督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50.49%的学生认为党员宿舍挂牌会对自己有潜移默化的模范作用,60.19%的学生认为学生公寓自律组织能够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46.60%的学生认为学生社团在公寓内开展活动有助于自我服务,会积极配合;44.66%的学生会配合其认为好的活动(如环保类的活动)。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公寓环境因素与大学生行为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公寓中能够吸纳公寓环境中积极因素,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不良的环境因素和学生行为也大量存在,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杜绝不良因素影响,学习精力和追求理想的热情被消磨。因此,学校公寓管理机构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建设良好的公寓环境,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公寓行为习惯。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改善公寓公共设施建设
首先,公寓功能区域应当合理规划。大学生公寓除住宿功能外,应当包含学习、娱乐、健身功能等一体化建设,比如在公寓内设置通宵自习室、活动室、晾衣间等,促进公寓功能的合理化建设。
其次,公寓内硬件设施应当及时完善更新。通过定期粉刷墙壁、油漆桌椅、更新门窗、更换电器设备等方式保持公寓内硬件设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公寓内消防安全设施应当完备。公寓内烟感报警器、消防栓、安全门等设施应当齐全,保持楼道、应急通道畅通,避免发生消防安全等事故,保证公寓安全的同时给予学生家一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最后,公寓区内应当保持干净美观。要做好保洁工作,营造舒适、温馨的公寓环境,以激起学生对学校公寓的爱恋珍惜之情,进而将感情化为良好的公寓行为习惯。
(二)健全公寓规章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公寓管理部门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
从制度角度,明确学生权利义务,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加强学生在公寓内表现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包括宿舍卫生、违纪情况和生活文明考评定期考核并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让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起居习惯。
从人员角度,应提高学生公寓服务人员的素质, 完善公寓服务人员的量化考核,并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教育为主、处理为辅”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公寓管理队伍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深化学生宿舍人际辅导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群体,个体之间存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的冲突。大学生必须经历不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之间的磨合,接纳彼此的不同之处,提高自己的交往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应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进驻公寓,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与室友的互动沟通;选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定期开展心理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宿舍矛盾与人际危机,营造和谐友好的公寓人际环境。
(四)丰富公寓文化活动内容
公寓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学生公寓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1.有目的性地开展公寓文化娱乐比赛。公寓文化比赛应当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且富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自愿地参与。比如定期举办公寓文化节,进行宿舍风采大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美化自己的宿舍,使用创新的手段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可以尝试开展书画比赛、棋类联赛、安全知识竞赛、趣味体育比赛等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系列活动。
2.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寓文化宣传展示。通过宣传展示可以实现公寓环境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寓内的大厅、走廊的墙面可张贴一些非广告类标志,在公寓周边配备艺术文化等各种思想文化板块,加强先进文化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
3. 有主题性地开展公寓文化交流展览。鼓励大学生合理利用公寓公共空间有主题性地举办学生宿舍互访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举办英语角等,通过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增添公寓文化氛围。
(五)增强学生组织自管能力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参与意识,应当结合他们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其一,发挥党员作用实现自我教育。通过实行党员宿舍制度,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学生干部的骨干示范作用,通过学生间的朋辈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二,设立学生自律组织实现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设立公寓楼长、层长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配合公寓的管理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维护公寓秩序、纠正不良行为。其三,鼓励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服务。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以废换绿、爱心回收等富有意义的爱心环保类活动,在宿舍内开展为学生修理小家电、上门统计报修问题等切实服务同学的工作,实现学生公寓管理民主化,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与生活习惯。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张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