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之孤独 爱之无能——析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题

2016-03-18向丽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麦卡夫斯卡森

向丽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05)



生之孤独 爱之无能
——析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题

向丽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05)

孤独与爱,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法融合的矛盾体,但在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世界里,孤独的人生、疏离的情愫,却始终纠合着爱的体会。卡森信奉爱是所有好作品的发生器,在她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爱的流动。但这种爱的投射却是如此脆弱,它映射出的是深及骨髓的孤独。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论文分析了卡森试图用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出一个与爱同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且用爱的无能来印证人生孤独的必然性。

卡森·麦卡勒斯;爱情;孤独;主题

孤独与爱,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法融合的矛盾体,但在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世界里,孤独的人生、疏离的情愫,却始终纠合着爱的体会。孤独与爱的惺惺相惜使我们不能自已地沉迷于伤心咖啡馆,在潮湿的空气中,细细品味卡森之歌。

卡森22岁完成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一夜成名。她一生倍受病痛折磨,先后经历了三次中风,29岁遭遇瘫痪,但是身体的疾患、生命的脆弱从不影响她对生命意义和人性的探寻,她历来认为人类最深沉的感情不能被说出来但却是可以用笔记录下来的。她虚弱的躯体外壳下隐藏着一个奇异坚强的灵魂,斯人虽逝,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从未停止,正如她未完成的遗作《照亮及暗夜之光》一样,卡森其人其作将引领我们迷茫的灵魂走出黑暗。

卡森认为“精神上的隔离,是我大部分创作的基本主题。……爱——尤其是不可偿还、不能接受爱意之人的爱——乃是我所选择描写的怪诞奇异角色的核心。人们身体上的不可去爱和不可被爱,正是他们精神上不可去爱和不可被爱的标志——即他们的精神隔离。”[1]197-198“生之孤独,爱之无能”这一主旋始终律回旋在她的人生和创作中。

有很多的评论家认为卡森历经婚姻的解体,最终失去了对爱的信仰。但是我国第一位系统研究麦卡勒斯的研究学者李文俊则认为“我认为她之所以倾其力量表达爱的绝望不是真的绝望,是因为爱与理解在现实中稀缺,本质是呼唤爱和理解。比如,她笔下的爱密利亚小姐,‘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个男人’,但她在医院中工作,她会给大人吃苦的药,给小孩吃甜的药。麦卡勒斯的内心是柔软的……”

虽然卡森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她绝没有怀疑和放弃爱情,相反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爱和心,对对方产生情感上的反应,然后才有可能着手去解决那些极其困难的问题。“爱是所有好作品的主要发生装置。”[1]208

在卡森的代表作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这种爱的流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密利亚对罗锅表哥李蒙一见钟情,之后人生完全为之改变,常人眼中的所谓荒唐在充满爱的爱密利亚看来都是幸福的四溢,哪怕最终遭遇李蒙的背叛,外表强悍的爱密利亚心中始终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为她的爱人预留。

《心是孤独的猎手》主要讲述的是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辛格“有时他带着敬畏和谦卑想着安东尼帕罗斯,有时带着骄傲——永远怀着不挑剔的爱,不受意志所控制。他做梦时,伙伴的脸总在眼前,粗大而温柔。他醒着的时候,他们永远都在一起。”[2]306当他得知对方已经去世后,辛格的世界崩塌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向胸膛开了一枪。”[2]310

《金色眼睛的映象》小说以1930年驻扎在美国南方的一支军队为背景,讲述了双性恋者潘德腾上尉生活被搅扰得翻天覆地的故事。对上尉来说“有时候男人最大的需要是去爱一个人,给弥漫的情感找到一个目标。”[3]53为此,他在爱着自己妻子的同时又迷恋上了二等兵威廉姆斯,当他在小树林看到对方完美无缺的身体的线条后,爱与恨这两股情感给他毁灭性的冲击,“上尉心里明白,这种如爱一样强烈的恨,将在他余下的岁月里与他如影随形。”[3]84事实上,威廉姆斯日后确实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切。当他枪杀了威廉姆斯后,他确信这就是终结。而威廉姆斯则视上尉夫人为心中的女神,他内心激起中了毒的黑夜渴望,他会半夜潜入夫人的寝室,只为可以沉醉地看到对方。“他蹲在她的身边,心里涌起陌生的甜蜜,身体充满了紧张的力量。”[3]148哪怕是在死神的怀抱,他的身体仍然带着暖洋洋的动物的惬意。

《没有指针的钟》 中药房老板马龙查出得了白血病,从此他的人生成了没有指针的钟。在经历了否认、怀疑、害怕之后,“一种奇怪的轻松感觉在他心灵深处油然而生,他异常喜悦。”[4]他期盼每一个黎明的到来,同时,他对自己冷淡多年的妻子也焕发出了爱的激情,“玛莎总是坐在房间里结绒线。她又结起绒线来了,看见她在那里坐着他就宽慰了。”[4]他的爱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回归。

以上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发现不管是同性之恋还是异性之恋,不管是夫妻之情还是情人之情,他们付出真爱却难逃人生孤独的宿命。这其实正是卡森曾经在短篇小说《树,岩石,云》中阐释的自己的创作主题:人类爱情的重要性以及它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5]2

内战结束后,美国的南方经历了工业化的蜕变,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传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变得何其脆弱,孤独的情绪浸染了整个城市。“在人们再也不能忍受孤独的时候,向随便什么人,什么东西献出自己的爱,这是人面对生命与死亡所拥有的天然避难所。”[6]但是这种爱的投射却是如此脆弱,它映射出的更是深及骨髓的孤独。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卡森创造了一首独特的南方孤独之歌。

卡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以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和把握”[2]封底将“孤独”主题的阐释展示得淋漓尽致。译者陈笑黎认为小说“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书中出身贫寒的米克在黑暗中爬上屋顶,寂静中聆听内心声音。属于她的世界平淡而麻木,在她身上只有彻骨的孤独。同时,书中两个聋哑人之间不平衡的同性之恋、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沟通都表明每个人都很孤独,但他们却并未因这相似的孤独惺惺相惜,相反陷入的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寂寞深渊。人终究是孤独的,正如生死不能自主一样。这是一条阴冷的真理,一个残酷的真相,卡森将其描绘得生动而尖锐,描绘得可以容忍,也必须容忍。小说结尾处咖啡店老板比夫瞪着自己面前柜台玻璃里扭曲变形的脸。“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狭窄的左眼追忆过去,睁大的右眼害怕地凝望着未来——黑暗的、错误的、破灭的未来。他吊在光明和黑暗之间。在尖酸的嘲讽和信仰之间。”[2]342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人都在内心深处挣扎,在和被自己深爱之人唾弃的宿命做斗争,在向渴望交流的孤独本能妥协。故事发生在四十年代美国南方一个沉闷、忧郁、与世隔绝的小镇。最终,爱密利亚深爱着的李蒙和她的前夫马西捣毁咖啡馆后远走他乡,不知所踪,心碎的爱密利亚从此隐居小楼闭门不出,小镇则比从前更加沉闷了。在卡森看来,爱情中的对等关系似乎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同时扮演爱者和被爱者两个角色。

在卡森与利夫斯的婚姻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候,她出版了《金色眼睛的映像》。小说中的各色人物虽然人生轨迹不同,无论夫妻之间、情人之间还是主仆之间都无一例外深陷苦涩的孤独感中。卡森以罕见的散文体天赋,简洁而富洞察力地讲述她的故事。她“再次显示了一种潜藏着的洞彻人类心灵秘密的永恒的直觉。”[3]封底小说展示的正是其关于人类情感疏离和不可行之爱的标志性主题。“她还是在描述那种不可理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绝对是一个死胡同,最后被爱的两个人都被爱自己的人间接或者直接地杀死了。她不能也不会给这种无望的爱情一个答案。”[7]

《没有指针的钟》 中马龙在死神临近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奇怪地收缩了,只有床、窗,一杯水。他觉得大自然是自己的一部分,他不再孤独,不再反抗,也不再痛苦,他甚至很多天都没有去想死的事情。“没有人死,人人都死。”[4]在一声叹息中马龙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小说中,无论是马龙、蓝眼睛的黑人孤儿还是法官的孙子,人人都在寻找已经失去的“自我”。

在卡森的作品中,封闭落后的南方小镇、畸形的身躯、变态的境遇、爱与被爱的相离处处可见。无数来自她想象世界的陷入歧途和肢体残缺的人们,试图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依恋来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但是往往之后就是铺天盖地,凉彻心扉的彻底孤独。爱与被爱在卡森的笔下永远无法达到一致。

事实上,卡森与利夫斯的两次婚姻也正是这种“生之孤独,爱之无能”主题的现实阐释。复婚前,他们意识到了再婚实际上是源于绝望,只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爱。卡森不能想象没有利夫斯的生活——没有意义,只剩下虚无、可怕的黑暗,就像死亡一样。利夫斯也多次表示,当他和卡森关系恶化时,他觉得身心破碎,无法正常工作,像不能咬合的齿轮。或许他们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但他们的爱情不是。为了坚守个体的完整和个人自由,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故而田纳西·威廉姆斯认为,“利夫斯最终死于对卡森的强烈的爱。他的爱是一种绝望的孤独。没有她,他成了一个空壳。”[5]404利夫斯自杀后,卡森也只能幽幽叹息“我已经没有什么爱情了。”[5]518

卡森对爱的终生渴求,不仅停留在家人、丈夫身上,而且对朋友也产生了一种类似占有的疯狂想法,她常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情感生活中,以“我的我们”来界定,甚至她还不介意同性恋,她毫不隐讳自己对于某一个心仪的夫人说出自己的爱慕之情,甚至她为了获得对方的青睐,她都可以守在别人卧室的门口。但是正如《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一样,“我的我们”只能存在在自己的想象中,每一个孤独的人都被深锁在各自的内心空间,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交流。在众声喧哗的背后,卡森遗留给世人总是一个孑然前行的孤独背影。爱最终幻灭,陪伴她的只有无尽孤独。

爱不是绝望的,但却是无能的。爱与被爱者试图用爱的温暖去冲破现世的樊笼,但是无论是谁,这种尝试只能是徒劳无功,爱的荒谬始终和无垠的孤独互相印证。爱情的颜色折射在大家的身上不是温馨的玫瑰色而是惨淡的虚无,一眼望不着边际的荒原寸草不生,人生自有太多无法言语的无奈!已逝的卡森,她的孤独不像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为大众所知,但是她的人生和她的作品却像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她献出了爱、希望、灵感和无声的力量。后人徜徉在她倾注一生心血营造的伤心咖啡馆,呼吸着阴暗而潮润的空气,内心深处却已穿越千情万绪,邂逅爱情,感受孤独。

[1] 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笔录:开花的梦[A]抵押出去的心[C].文泽尔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197-198,208.

[2]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M]. 陈笑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306,310.封底.342.

[3] 卡森·麦卡勒斯.金色眼睛的映象[M].陈黎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53,84,148,封底.

[4] 卡森·麦卡勒斯.没有指针的钟[M].金绍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61.

[5] 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M].冯晓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2,404,518.

[6] 西尔维奥·方迪.微精神分析学[M].尚衡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83.

[7] 蔡晓玮. 《金色眼睛的映像》:一样的主题,更成熟的手法[N]. 东方早报,2008-3-19(头版)

(责任编辑 潘志和)

Loneliness of Life, Uselessness of Love:An Analysis of Novels by Carson McCullers

XIANGLi-hua

(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05, China)

Loneliness and love appear contradictorily on the surface. But in the world created by American contemporary famous writer Carson McCullers, loneliness and lov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whole. Carson believed in love, and she regarded love as the generator for all good works. In her novels, the flow of lov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But this kind of love was so fragile. It reflected deep loneliness. Considering the author’s life,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Carson tried to use a strange, mysterious and fantastic way to express the theme in her novel, which means life was lonely and love was useless.

Carson McCullers; love; loneliness; theme

2016-08-25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专业科研课题《张爱玲与卡森·麦卡勒斯比较研究》(2011kyz11); 2.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课题《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模式研究——基于专业的职业人文教育研究》(WHSZYB012)

向丽华,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I106.5

A

1674-0408(2016)04-0048-04

猜你喜欢

麦卡夫斯卡森
更丰富地活着
布罗卜丁奈格之行
卡森和里夫斯
美国老爸教女儿学投资
创意(二)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莫言与麦卡勒斯——以小说《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中心
天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