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关系研究综述

2016-03-18明乐乐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整理耕地整治

明乐乐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关系研究综述

明乐乐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近些年来,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学者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应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关系

土地整治是当前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正确分析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地区土地整治成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央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及系列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以期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如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等尤其强调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特别是“十二五”期间2 666.7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任务量更加突出了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众多研究都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土地整治成效与耕地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往往被学者忽视。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来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于指导未来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

1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

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治由土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LC)演变而来。国外对土地整治存在多种称谓,如土地调整(Land Readjustment,LR)或者土地合并(Land Assembly,LA)等。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土地整治的文献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土地整治内涵界定国外土地整理由来已久,德国早在15世纪就开始进行土地整理,早期土地整治注重对零散地块的归并及田间设施的完善,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现代更注重对土地生态和乡村景观的保护,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1]。荷兰的土地整治是通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的变更来实现规划目的的行为[2]。韩国主要是为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益而进行基础设施的整治,以新村运动为代表[3]。由此可见,土地整治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内涵也有差别。总体来看,早期的土地整治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产量为主,现代主要以协调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等为主。

我国土地整治内涵自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概念上看,在1998年以前以“土地整理”为标志,1999~2007年以“土地开发整理”为标志。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在中央层面提出“土地整治”的概念;从内容来看,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土地整治发展到今天,可以概括为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4],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建设用地整治。近年来,农用地整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5]。

1.2土地整治的地域、类型差异研究胡业翠[6-7]分别探讨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土地整治投资效益和新增耕地的空间分异规律,认为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县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此外,胡业翠还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不同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土地整治在国家层面上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主,而省级以下层面则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我国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率在全国范围均呈现较高水平,且开发补充耕地数量在国家、省、市不同尺度差异不大;我国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率在国家、省、市不同尺度上体现出较大差异,市域尺度更能体现土地整理与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杨庆媛[8]探讨了经济发展与土地整理项目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实施规模单位面积投资额与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耦合曲线类型为复合曲线,主要与我国及重庆市土地整理类型有关。随着农用地以及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加大,单个项目的实施规模较大,出现了实施规模单位面积投资额降低的表象。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不同。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项目在资金投入、新增耕地面积和投入工程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继而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不同。代光银[9]对邛崃市孔明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整理类型土壤肥力保持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地力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整理类型投资少,土壤肥力保持效益高,值得提倡。

2 耕地质量研究

2.1耕地质量内涵研究关于耕地质量的确切内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耕地质量是复杂、综合的概念,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与时空特性。刘友兆[10]认为耕地质量是构成耕地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环境条件状况的总和,表现为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耕地环境状况的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的高低。李丹[11]认为耕地质量由本底质量、健康质量和经济质量3个部分构成。本底质量是指耕地质量的自然属性;健康质量是衡量耕地质量系统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健康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发展的需要,具体是指耕地质量的环境属性;经济质量是用来衡量经济发展对于耕地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是指耕地质量的区位属性。赵登辉等[12]认为耕地质量是耕地的综合属性,由耕地肥力和耕地位置两方面决定。张露等[13]认为土地质量包括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经济质量和管理质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环境状况;土地的经济质量指土地的经济属性,反映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区位条件;土地的管理质量是指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2.2耕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范畴从属于土地评价工作。早期的土地评价大多是为赋税服务的,主要成果有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土地评价纲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3S技术和制图技术的发展,土地评价开始注重对耕地质量的管理,形成了一系列土壤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由于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土壤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评价开始注重土壤质量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土壤质量指数法[14]、地统计学方法[15]。我国大规模实行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始于财政部的查田定产工作。60年代农垦部和中科院分别建立了两套土地分类体系,但均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大部分属于土地专项评价[16-17]。我国比较系统地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源于90年代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2.3土地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质量而发生作用的。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地表植被的变化和地表反射率的变化,影响植物凋落物和残余量,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地利用变化通常也会引起土壤管理措施的变化,这些都会造成养分在土壤系统的再分配[18-19]。也有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森林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20-21]。王鹏[22]通过在湖南省祁东县紫云村进行的土地利用及农户经济行为调查,从土地状况、从业选择、农具、农田设施、耕作方式和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湘南红壤丘陵区农户社会经济行为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村农户重品种,轻土壤,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理化性状变差,土壤自然肥力降低,旱地、林地粗放经营,质量退化。张心昱等[23]在北京市延怀盆地选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玉米地、大豆地两种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以及近10~20年由传统农业用地转化而来的蔬菜和果园用地,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果园和高投入玉米地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投入玉米地和大豆地土壤。

3 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关系研究

3.1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影响的理论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耕地分等因素进而引起耕地质量的变化。通过分析土地整治工程内容,进而分析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①土地平整工程影响了耕地的平整度、规则度和集中连片度。②针对土壤改良工程,如表土剥离、客土回填、土地深翻等地力保持和改善工程,改变土壤中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土壤酸碱度等耕地质量因素。③田间道路的修筑可以提高交通通达度,进而便于田块生产的机械化,改善了耕地利用条件,间接提升了耕地质量水平。④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排条件,增加农田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从而影响耕地质量。⑤营造农田林网,减少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实施岸坡防护工程,防御山洪、泥石流对耕地的破坏,开展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工程,维护耕地生态环境安全。赵玉领等[24]以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为例,指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主要影响耕地质量分等因素中的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盐渍化程度,从而带来耕地质量的变化。

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徐畅等[25]通过土地整理实施后不同年限对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的研究发现,土地整理的实施能促进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提高土壤综合质量。随着整理年限的增加,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代光银等[9]对邛崃市不同整理类型土壤肥力保持价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土壤肥力每公顷保持价值均比土地整理实施前有所提高。王瑷玲等[26]、叶艳妹等[27]认为土地整理会造成耕层土壤的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极为显著。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主要是整理中注重物理措施,忽视土壤培肥,施工不规范及国家有关标准不具体等造成。

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张正峰等[28]通过对位于丘陵区和平原区的两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将土地整治对田块利用的影响归纳为4个方面:田块规模、田块形状、田块空间特征和田块耕作效率,定量分析了土地整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赵京等[29]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军等[30]、刘勇等[31]对土地整理后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发现土地利用斑块呈现出数量较少、面积较大、大小变异不显著的特点,表明土地整理在减轻景观破碎化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多样性。陈丹杰等[32]、费良军等[33]计算了土地整理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发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整理区总体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都有所增加,整理区范围内对环境的承载能力增大,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影响。

3.2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客观评价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对于科学判定地区土地整治绩效、推进土地整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诸多学者以土地整治区单个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王瑷玲等[34]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了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与差异,研究表明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体质量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整理绩效显著。陈倩[35]以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针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得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等级变化。杨来淑[36]选择重庆市丰都县三坝乡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地整理前后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为土地整治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工作提供依据。胡晓涛[37]针对北京市大兴区,重点研究了耕地增(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减(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建(基本农田整理、土地整理)3类因素带来的耕地质量等级的提升及粮食产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区域粮食产能的走向。

3.3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研究目前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方法,第1种是在土地整治项目区重新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陈薇[38]以安徽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建立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其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高明秀[39]在分析土地整理对耕地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土地整理的项目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耕地本底质量、经济质量和健康质量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牛海鹏[40]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张献忠[41]等提出综合采用标准样地法和多因子综合判断法,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标准样地分值划分土地质量等别。

第2种采取把受土地整理工程措施影响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质量指标进行修正的方法。邓燕红等[42]以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根据长泰县的实际情况,新增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源类型以及田块平整度3个补充指标,改进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的计算方式,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较之前的评价方法分别提高了一个等级。赵蕾[43]将田块规整度、田块破碎化、田间道路状况、灌溉设施完善度、农田防护林占地比率作为补充指标,采用对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修正的方法,对丽江市永胜县沿边片区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余建新[44]在原有的分等体系中增加二级修正,选出受土地整治工程影响大且明显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的分等因素,如地形坡度、地表岩石出露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分等因素,如田块规整度、田间道路、灌溉方式和排水方式等,并以这些因素的变化确定建设后耕地利用水平修正系数。结果表明,在原有计算体系中增加耕地自然质量修正和利用水平修正系数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的方法是可行的。夏权[45]在指标中增加了田块规整度和道路通达度等指标,增加了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排水条件、灌溉条件等受工程影响较大的影响因子权重。孙凯[46]以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三大土地整理工程对于耕地质量的影响,并将评价指标划分为土壤属性、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4类,运用GIS方法对耕地质量指标进行更新,并对湖北省襄阳市土地整理前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

以上两种方法具有相同之处,在选取评价指标的时候,会更多考虑土地整理工程影响较大的参评因素,例如道路通达度、灌排设施、土地平整等。

4 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土地整治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内涵界定和土地整治地域、类型差异研究方面,对耕地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质量内涵、耕地质量评价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而对于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以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来反映,且评价区域大多局限于小尺度范围内单个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无法从县域或区域层面厘清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之间的规律,不能用于指导县域和区域层面的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因此,今后应注重以土地整治单个项目为基础单元,进行县级和区域级角度汇总分析,阐明不同区域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差异,为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土地整治类型(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所带来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文献缺乏对这一分类型的研究,特别是缺乏定量化的探讨,造成对耕地质量变化规律认识不足。今后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具体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定量化研究不同土地整治类型对耕地质量等指数的影响,从而确定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整治类型,从而指导不同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分配及其空间布局。

[1] 田玉福.德国土地整理经验及其对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1):110-113.

[2] 丁恩俊,周维禄,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2):11-15.

[3] 王军,余莉,罗明,等.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2):8-11.

[4]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0-2015年)[A].20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6] 胡业翠,郑云梅,徐劲原.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2):34-43.

[7] 胡业翠,郑新奇,徐劲原,等.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6.

[8] 杨庆媛,冯应斌,杨华均,等.土地整理项目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323-331.

[9] 代光银,夏建国,张志林,等.土地整理中土壤肥力保持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259-263.

[10] 刘友兆,马欣,徐茂.耕地质量预警[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9-12.

[11] 李丹,刘友兆,李治国.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4, 17(6): 22-25.

[12] 赵登辉,郭川.对耕地定级与估价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地, 1997, 11(12): 18-19.

[13] 张露,濮励杰,周峰.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3): 387-388.

[14] DORAN J W,JONES A J.Methods for assessing soil quality[M].Wisconsin,USA:SSSA Inc,1996:6-9.

[15] SUN B, ZHOU S, ZHOA Q.Evalua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soil quality based on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hill region of subtropical China[J].Geoderma, 2003,115: 85-99.

[16] 朱德举.土地评价[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23-25.

[17] 张雁,谭伟.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9(9):115-118.

[18] HAGEN L J,ARMBRUST D V.Aerodynamic roughness and saltation trapping efficiency of tilled ridges[J].Trans ASAE,1992,35:1179-1184.

[19] 哈斯.河北坝上高原土壤风蚀物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1997,17(1):9-13.

[20] 刘新民,赵哈林.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C].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4-200.

[21] 徐斌,刘新民,赵学勇,等.内蒙古奈曼旗中部农田土壤风蚀及其防治

[J].水土保持学报,1993,7(2):75-88.

[22] 王鹏,田亚平,张兆干,等.湘南红壤丘陵区农户经济行为对土地退化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4):370-375.

[23] 张心昱,陈利顶,傅伯杰,等.农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303-309.

[24] 赵玉领,苏强,吴克宁,等.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的实证分析:以嵩县田湖镇基本农田示范区整理项目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8(12):514-518.

[25] 徐畅,高明,谢德体.土地整理年限对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42-248.

[26] 王瑷玲,赵庚星,王庆芳,等.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311-315.

[27] 叶艳妹,吴次芳.土地整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其重建技术和工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3): 267-271.

[28] 张正峰,杨红,谷晓坤.土地整治对平原区及丘陵区田块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3):1-8.

[29] 赵京,杨钢桥,汪文雄.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12):2271-2276.

[30] 王军,邱杨,杨磊,等.基于GIS的土地整理景观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258-264.

[31] 刘勇,吴次芳,岳文泽,等.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08,28(5):2261-2269.

[32] 陈丹杰,王智勇,曲晨晓,等.生态足迹法在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444-447.

[33] 费良军,黄宝友,孙胜祥.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生态承载力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80-83.

[34] 王瑷玲,胡继连,赵庚星,等.莱芜里辛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2):269-274.

[35] 陈倩.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6] 杨来淑.土地整理前后土壤质量的变化研究:以丰都县三坝乡土地整理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38-39.

[37] 胡晓涛.突变性因素引起的耕地等别质量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12-14.

[38] 陈薇.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6.

[39] 高明秀,李占军,赵庚星.面向土地整理的项目尺度耕地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S1):128-132.

[40] 牛海鹏.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01-305.

[41] 张献忠,底艳,董棉安,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以辽宁省庄河市土地复垦项目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2):138-144.

[42] 邓燕红,黄炎和,涂凯,等.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长泰县为例[J].福建农业学报,2015,30(6):599-604.

[43] 赵蕾,谭荣建.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定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66-4270.

[44] 余建新,魏巍,廖晓虹,等.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用地质量分等方法的修正[J].农业工程学报,2013(10):234-240.

[45] 夏权,夏萍,冯东,等.安徽省含山县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变化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5,27(1):182-186.

[46] 孙凯.湖北省襄阳市土地整理前后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19-20.

Re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ING Le-l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Recently, land consolid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the amount,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With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 studies o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re increasing.Through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were pointed out,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 of key researches in future, 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The literature general method and summarized method were adopted.Results showed that current researches we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aspec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land consolidation area.It wa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researches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change and land consolid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in different areas, to further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项目“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促进耕地产能提升评估(2015-01-02);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15B046);浙江省科技厅一般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C35002);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2014QN041、2013QN0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90);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6NDJC145YB);浙江省社科联课题(16NDJC145YB);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4D010003)。

明乐乐(1989-),女,河南罗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整理与土地规划。

2016-05-13

F 301.2

A

0517-6611(2016)18-190-04

猜你喜欢

整理耕地整治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保护耕地
专项整治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专项整治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