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探究

2016-03-18郝彩平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实效性基础

郝彩平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探究

郝彩平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能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引导大学生独立面对大学生活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提高“基础”课实效性的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 思政教师

“基础”课作为专门为大学新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该课程整合理论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和培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更好成长成才的基础。这要求“基础”课教学必须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教学实际效果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一直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因素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是指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科学教育的优化,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三观”,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实效性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当然,教学实效性是评价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没有实际效果,教学将变得脱离实际,苍白无力。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教学手段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凸显了教师主导课堂的重要性。基于教师授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来看,其关键问题仍然是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们的检讨和深思。

1、教师角色定位认识不够

“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有具体知识的讲授,又有人生观、价值观和具体社会关系的探讨,其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而目前,“基础”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授课,这样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兴致不高,不能很好融入教学。就学生的作业而言,有些教师只是流于形式,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布置,没有及时认真批阅和反馈,没有对针对学生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困扰与学生进行同步交流,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基础课兴趣和思想重视,甚至有想法也不愿在作业中描述出真实的自我,于是亦断绝了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必须对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教师知识结构亟待完善

“基础”课程涵盖了政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知识等诸多内容。特别是课程主要由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大块组成,而这两块内容恰恰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对于教材上的诸多问题,自身存在认识上的模糊,甚至对一些问题认识根本存在问题。这无疑直接影响着思政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整体、系统的把握。

3、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基础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在讲解课本内容时首先应有一个总体的宏观把握和政治觉悟的高度。要时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素质过硬和过高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目前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素养,尤其是基本的理论素养。可以说,当前的一些从事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水平和能力。从这个层面讲,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平。一方面,“基础”课作为一种德育课程,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践行社会实践的能力。为此,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教学中存在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责任感缺失等突出问题。因此,“基础”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主要在于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由于很多教师现实教学过程中只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授课方法单一,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教学效果也就无从保证。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师素质路径

教师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基础”课程教学作为直接的道德教育活动, 这就凸显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教学得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要紧跟形势,对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二,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基础”课教学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外施于人,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得以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无形之中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同时也为把教学内容践行打好基础。

第三,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基础”课内容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视野开阔,能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国内外理论前沿和社会热点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动向,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课堂讲授与讨论,从而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在搞好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提高科研意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思路、新导向和新趋势,并运用于实际科研活动当中。深入的理论研究与现实的教学活动相得益彰,才能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2、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充分,就越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越能充分展现出来。而学生的主体性又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两者是统一的,只有两者互相促进、有机结合,才能有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对课堂活动要做到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外化践行,从而达到“基础课”教学目标。

3、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平等交流的对象,不能单一的看成是知识的被受方,把课堂程式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才能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受欢迎程度,从而对教学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此基础上用尊重的、包容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对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要多给予理解和宽容,充分保证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三、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是增强进教学效果的重要“纽带”。 “基础”课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这种情感的投入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其保持积极的状态参与教学活动。课外生活同样要多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尽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4、加大对“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

“基础”课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首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怀。校领导要对“基础”课对大一新生的特殊作用有一个充分地认识和认定,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基础”课教师多带学生走出去,与社会接触,多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对现实的理论指导。这种鼓励有来自精神上的和财力上的。在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形成制度化,使“基础”课教师尽可能的多走出去开阔眼界,多接触同行业先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增加教学的新鲜活力,保证教师授课的激情和工作热情。此外,基于当前高校很多思政教学教师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的异常低下,那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思政教学入行的管理,提高思政教学入行的门槛,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总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以教师的视角来探析的“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能使教师更多关注自身因素,从教师角度出发寻找问题根源并进一步剖析自己,从而对此问题有更深刻地认识。

[1]杨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及其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4).

[2]贲国栋·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3]付文茂·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2).

[4]牛玉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有效转化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5]高善春·高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2).

[6]税宗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12(11).

(责任编辑:李昌礼)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Hao Caiping

(School of Marxism,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50025,Guizhou,China)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an guide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dapt to college life,and in the face of university life independently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values. As a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c” cours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m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effectiveness,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s,countermeasures

2016-09-10

郝彩平(1981.07~),女,山西临县人,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G642.4

A

1673-9507(2016)06-0041-03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实效性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