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探险家沃斯》的陌生化艺术

2016-03-18严晶晶

关键词:沃斯探险家罗拉

严晶晶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论《探险家沃斯》的陌生化艺术

严晶晶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文章从陌生化的视角分析怀特的代表作《探险家沃斯》,以发现这位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帮助读者体验到新颖、惊异的审美感受。

探险家沃斯;帕特里克·怀特;陌生化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掀起了一场力求小说表现深化的澳大利亚小说界革命,对澳大利亚小说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使澳大利亚小说从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探险家沃斯》是怀特的代表作及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出版后,《星期日泰晤士报》载文称赞:“就规模、意图和成就而言,《探险家沃斯》是一个只有托尔斯泰可以匹敌的作家的作品”。

帕特里克·怀特小说的典型特点是以怪诞闻名,他的小说总给读者一种接受作家文字挑战的感觉,初读晦涩生硬,读懂后如同破译密码一般赞叹欣喜。笔者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分析《探险家沃斯》,研究“陌生化”艺术怎样在小说中推陈出新、平中见奇。

1 《探险家沃斯》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1.1 陌生化艺术的词汇和修辞

怀特文字表现力极佳,“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隐喻、借代、单个句子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等手法,结合陌生化艺术的运用,给人形象生动、耳目一新的感觉。举例如下:

例1 Little ripples of admiration ran along the faces,…

例2 The merchant's eye grew moist over a fresh relationship that he had created by magnanimity and his own hand.

例3 It was, in fact, the Colonel, together with some young anonymous Lieutenant, of sterling origins and pink skin, that apologized at every pore.

例1中,名词“ripples”在这里意为“波纹;涟漪;涟波”,它和抽象名词“admiration”的创意搭配构成了一个隐喻,变抽象为具体。例2中,“moist”借代“tear”,加强了讽刺,避免了平淡。因为这个商人和沃斯之间的“fresh relationship”实为假象,其实都是商人一厢情愿地和沃斯拉拢关系。例3中,“apologized at every pore”,意思是“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歉意”, 这里采用了反语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并构成修饰语的转移,道歉不过是官僚的逢场作戏而已。另外,“sterling origins”和“pink skin”两者不伦不类的并置也加强了讽刺效果。

1.2 陌生化艺术的句式

怀特不但熟练掌握了陌生化艺术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句式上也经常不拘一格,有时甚至一句话或者半句话构成一段。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一种看似违反常规的句式,而不采用通常句子所必需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省略句除外),一个句子里经常只有一个短语、一个副词甚或一个形容词。这种独特的句式,加上怀特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共同构成怀特的独创。比如:

例4 “There is a man here, miss, asking for your uncle, ”said Rose.

And stood breathing.

“And stood breathing.”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但其实十分生动地刻画了罗斯呆笨的神情,并加重了语气,使这个人物在小说一开头就跃然纸上;同时也为沃斯和罗拉的见面渲染了举足轻重的氛围。小说中,像这种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独立成段的表现形式,经常被作者使用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起到更加强调的作用。

1.3 陌生化艺术的小说结构

小说的通篇结构也别具匠心,与众不同。在小说第十三章之前,故事的两条线索一直分开写,叙述完这一条线再说另外一条,但在第十三章里,怀特却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把沃斯的临终受难与罗拉在重病中的苦痛和梦呓联系到一起,造成两人心灵感应的效果。怀特用似是非是的朦胧的语言,使2人在精神恍惚时产生心灵感应,很难说清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怀特经常用诗歌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诗歌中所认可的晦涩和违反语言常规的现象。为此,怀特曾受到评论家的批评甚至攻击。而事实上,怀特不拘一格的文字风格即是他独特创作风格中的一部分。

2 《探险家沃斯》人物塑造的陌生化艺术

2.1 主人公沃斯和罗拉的陌生化艺术

怀特笔下的沃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本该有一份很体面的工作,然而他的“欲成就自己必先毁灭自己”的理念,让他踏上探险的征途。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超人”——性格孤僻、超然物外、落落寡合,故事讲述沃斯怎样从“上帝”到“凡人”又回到“上帝”,使我们从他身上看见人性内在的善与恶。一方面,沃斯在与上流社会对他的不解、嘲笑和否定作斗争;另一方面,他的狂妄自大及自我主义让他在征途中很难,甚或从未想过与探险队的其他成员和谐共处,他试图凭借自己的超人梦驾驭探险队,征服队员们的心灵。然而,他一次次不合乎理性的决定既加速了探险的失败,也加深了这个人物的异化和陌生化。

小说中,罗拉——沃斯的精神恋人,是一个聪慧灵敏却终身未嫁、与世俗格格不入、为旁人所不解的女学者。然而,在大家看来,她和沃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上流社会的商人们为沃斯举办聚会送行之时,罗拉和沃斯总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比如,沃斯在读一首德语诗歌时,并不懂德语的罗拉却能很好地悟出了诗意。而之后他(她)俩在花园里的邂逅更为加深2人的情谊和探险途中2人的心灵感应奠定了基础。坎坷的征途中,2人信件的往来助长了爱的火花,罗拉十分理解沃斯远征探险的意义,并给予他极大的精神支持。因此,当沃斯在信件中向罗拉求婚时,罗拉欣然同意,2人达成了精神上的联姻。此后,罗拉从女仆罗斯的怀孕生产中得到了生儿育女的体验,并在罗斯生完孩子后突然死去时,收养了孤儿默西——一个象征着她与沃斯精神恋爱的结晶。这对于读者是不可思议的,但作者通过陌生化技巧的应用,让男女主人公这种独一无二、非理性的关系水到渠成。

怀特通过沃斯的远征探险以及和罗拉的心灵折射,反映了沃斯丰富的内心世界。远征探险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对沃斯和罗拉而言,却是精神信仰上的胜利。怀特的这种写作手法被称为“心理叙述的艺术”。

2.2 其他人物的陌生化艺术

怀特在人物塑造上总是别具一格,不仅对小说中主人公的刻画入木三分,他笔下的配角也是惟妙惟肖,颇有深度。在怀特看来,真正了解生活真谛的不是上流社会里的文化人,而是那些单纯天真甚至荒诞不经的人。比如傻里傻气的哈利,虽不懂人情世故,却能了解很多大自然的密语。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陪伴在他的“上帝”沃斯左右。哈利是一个肌肉发达的壮汉,可他死后躯体居然变成了“a green woman”(一个绿色的女人),他的死亡超越了男性和女性的界限,这也陌生化了我们的认知和感官。此外,探险队成员弗兰克·勒·墨舒尔、波尔费雷曼和嘉德这三个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也是作者笔下异化了的典型。

怀特笔下的人物来自两个对比鲜明的世界。一个是主要由当时悉尼商界的绅士淑女构成的庸俗、奢华、闲适的上流社会。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急功近利,极力追求世俗的名利,虽对沃斯的远征探险的行为毫不理解,却偏要若有其事地对此事大肆渲染,隆重庆祝。他们在物质上是富裕的,但在精神上却是贫穷的,所以他们希望沃斯这位精神巨人的壮举给他们带来荣誉,以充实他们贫乏的内心。另外一个则是物质上极度匮乏,精神上却十分富足的世界,即沃斯带领下的艰苦的探险历程。沃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冲破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踏向西部沙漠,虽然没有到达终点,但他的精神却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震撼。怀特刻画这两个世界时所用的笔调也各不相同。对于所谓的上流社会,怀特采用尖刻的讽刺,充分揭示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们的丑陋与庸俗;而对于探险队伍,作者则采用善意的幽默来告诉读者,沃斯虽然形象高大,却并不是不可亵渎的神灵。

这2个世界虽然截然分开——一个是繁华的大都市悉尼,一个是坎坷的远征旅途,怀特却能通过罗拉和沃斯的心灵感应,把这两个世界巧妙地联系起来。在罗拉的幻觉中,两个世界既有强烈反差,也有相互沟通。这种似梦非梦的幻觉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和阐释。

《探险家沃斯》中的探险可以说是对西部沙漠的探索,但更是对人们内心的奥妙和人生的意义的探索。沃斯的此次远征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现代人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坎坷求索之路。正是小说中这些别具一格的异化了的人物才使文本变得陌生,使感知变得敏锐。

3 结束语

《探险家沃斯》是怀特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全新的小说,无论从立意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对澳大利亚传统文学的一个突破。怀特成功地使用陌生化艺术手法,有效地拉伸了文本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留不尽之意于言外”,给读者带来陌生的审美体验,读者也因此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1] 陈正发.大洋洲文学选读[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胡文仲.澳大利亚文学论集[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胡 进)

On the art of defamiliarization inVoss

YAN Jing-jing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Hefei 231603,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trick White's masterpieceVossin the view of defamiliarization, the unique art of the great language master i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It helps readers have a new and different aesthetic experience.

Voss, Patrick White, defamiliarization

2016-06-15;

2016-09-08

严晶晶(1982-),女,安徽繁昌人,硕士,讲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10.3969/j.issn.1671-6221.2016.04.024

I106

A

1671-6221(2016)04-0076-03

猜你喜欢

沃斯探险家罗拉
有只象鼻爱聊天
小探险家
圆梦歌舞厅
罗拉的礼物
安迪·高兹沃斯——塑造自然的艺术家
当探险家遇上鳕鱼
了不起的探险家
我想做探险家
罗拉的自行车
量一量你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