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组模式构建与实践
2016-03-18李玉萍胡多军许瑞松
李玉萍, 胡多军, 许瑞松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高职院校课程组模式构建与实践
李玉萍, 胡多军, 许瑞松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阐述课程组的内涵和基本建设思路,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英语类课程组的建设为例,描述了课程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效。
课程组;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质量提升
课程是院校育人的载体,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依托。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是各所院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类型,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英语类课程组建设与实践为例,以课程和系列课程为纽带,以团队思想为指导,探讨组建课程组、强化凝聚力、提升教学团队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过程和成效。
1 课程组的含义和功能
课程组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学或教学研究小组,[1]基本依据课程来界定,通常以一门课程的名称来命名,是一种灵活的、非固定的课程教学团队,形式上是由数名讲授相同或者相关课程的教师按照一定原则组成,借鉴管理科学中项目管理的方法,开展计划、组织、领导、用人、控制5项管理活动,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合作研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组织教材编写,研究教改方案,申报建设教科研项目等组织活动。
2 课程组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充分整合利用教师资源,发挥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中的优势,课程组的建设遵循的思路如下:
(1)确定课程或课程群。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所属的类别,在相应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内选择课程或课程群,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英语类课程教学为例,组建了公共英语课程群、旅游英语课程群、商务英语课程群和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群。公共英语课程群又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英语水平和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细分为实用英语课程组、综合英语课程组、英语听说课程组、英语报刊阅读课程组等。旅游英语课程群包括酒店情景英语、英文导游、旅游英语听说、安徽旅游资源等课程组;商务英语课程群包括剑桥商务英语、实用商务英语、商务函电与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综合实训等课程组;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群包括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组。
(2)任命课程负责人并明确职责。课程组隶属于课程所属的教研室,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的遴选由系和教研室的负责人主持,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根据一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负责人人选。
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具备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较强的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该具有本门课程2-3轮的实际教学经验积累,掌握课程所属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和技能,直接对课程的管理和建设负责,参与课程组成员的推荐与选拔。课程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如下:① 组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计划,撰写课程教学小结;②召集课程组成员共同商讨、制定本课程组的工作计划,统一制定课程标准;③按照课程标准选定教材或组织编写教材,组织课程组成员编写教辅资料及答案;④组织建立课程试题库,组织并参与课程组的统一考试制卷、阅卷、成绩评定、试卷分析等工作;⑤组织课程教学研究活动及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收集师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⑥落实学校教务部门、系、教研室下达的课程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⑦在课程组内营造教研氛围,追踪学科发展和专业实践的最新动态,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带动并鼓励课程组成员基于课程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申报课题项目,撰写相关的教科研论文。
(3)选择课程组成员,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成员的组合由系、教研室和课程组负责人共同商定,课程组成员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根据课程性质吸纳学科专家和行业企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形成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成员的构成原则如下:①自愿与适应相结合。在教师自愿申请加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知识背景、研究兴趣、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品德修养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后编入相应的课程组。②专任教师与行企兼职人员相结合。课程组成员除了专业任课教师,还有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应是对高职教育感兴趣的、有一定教学、实践指导能力的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③团队规模要适度。根据教学工作量的大小、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课程组可以小至2-3人,大至5-10人,不做具体规定,适度即可,以便于管理、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和任务为基准。④成员结构要合理。课程组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学历、职称、个性特点上要优化组合、合理搭配,达到互补效应,以利于教师梯队建设,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⑤动态组合,充分发挥潜能。课程组成员在多次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后,可以申请转入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组,一方面可以拓宽发展路径,促进教师接触、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职业倦怠,开发教师更大的潜能。对于时间精力充沛、知识技能全面的老师,也鼓励同时加入2~3个课程组,但原则上同一时期内1位教师加入的课程组不应超过3个。
(4)开展课程组教科研活动。课程组注重课程建设,同时也将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为此,课程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研讨活动,课程组成员应按时参加,每次研讨应有明确的主题、目标和要求,课程负责人要做好组织、记录和总结。内容如下:①师德师风建设。课程组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各种现象的交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提高“为人师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强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理念。②常规教学研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确定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整合、重组、优化教学内容,编制、批改试卷,总结阶段性教学情况,改革教学过程、环节、方法与手段等。③特定问题研讨。遇到与课程教学和建设相关的特定问题时,如编写教材、申报课题、参加教学竞赛等,课程负责人要及时组织研讨,成员针对所要研讨的内容做好准备,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负责人也可以要求成员轮流主持研讨问题,其他成员则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形成最佳的工作方案。[2]
3 课程组模式实践与成效
课程组模式实践取得的成效如下:
(1)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课程组”工作模式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以课程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充实提高课程基本要件的建设,开展多种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队合作,分工负责,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增强课程组的组织功能、教学功能和规范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课程组教师积极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建立课程素材库、设计教学项目等,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发展引入到教学之中,同时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发表论文,为打造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和MOOC课程平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以课程组为单位主持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2门(商务英语和酒店情景英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英文导游),正在积极申报《实用英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也促进了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语言实习实训中心”成为省级立项建设项目和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2)锻炼组织赛事能力,形成指导教师梯队。英语各课程组的老师将课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应用于院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类赛事的组织、承办、选拔、培训等工作中,如英语口语大赛、英语导游大赛、英语写作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外语情景剧大赛等,并已多次成功承办院级、省级的英语类大赛,指导的学生也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以听说类课程组成员为骨干建立的英语口语竞赛指导团队和英语导游竞赛指导团队已形成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指导经验的传承和不断创新使得这两项大赛在近几年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省赛一等奖13次,国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为学院英语教学团队赢得了声誉。
(3)养成教科研并重的意识,成功申报课题项目。课程组工作模式使每一门课程都有具体的课程团队负责,课程负责人统一组织课程的教学研讨,鼓励成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共同努力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及时总结。这些活动一方面加强了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教师重视教学科研的意识。由于课程组成员都是课程的讲授者,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了如指掌,亲身体验教学效果,知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教学改革方案,收获改革成果。基于丰富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以课程组为单位申报课题项目,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往往会有所收获。近年来,英语教学团队各课程组承担院级、省部级课题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10项已顺利结题,其余的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4)培养教材理解评价能力,编写系列规划教材。课程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研讨教材,分析教材结构的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时效性以及是否适合教学对象,总结教材的优点和缺点,明确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更新、补充的内容;进而,课程组成员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新、充实教学辅助资料,补充相关的习题、案例、数据和参考材料,并在成员之间共享。这样积累下来,课程组就可以着手编写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边使用,边修订,成熟以后正式出版发行。目前,以课程组为单位主编英语校本教材和实训手册共12本,其中10本经过多次校内使用、反复修订后已正式出版发行,并有3本被评为“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4本被评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5)优化整合教师资源,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课程组工作模式使成员在年龄、学历、职称、个性特点、特长、学校专职和企业兼职等方面优化组合、合理搭配,相互之间优势互补,成就了1+1>2的协同效应,构建了一只只德才兼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课程师资队伍。在课程组里,一方面,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课程负责人和老教师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较快熟悉教学环节和内容,另一方面,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青年教师可以帮助老教师检索信息、制作课件,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分享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企业兼职教师将工作岗位的最新要求和操作技巧传递给专任教师,帮助专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课程组成为一个大家一起研讨、一起备课的温暖集体,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利用教学能力与特长互补、教学资料共享的资源整合优势。目前,教学团队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到90%以上。
(6)培育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课程组实施课程负责人制,使一些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担任课程负责人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对课程或课程群的规划建设能力,逐渐成长为专业带头人或教学骨干,目前英语教学团队中有院级专业带头人和省级专业带头人各1名,省级教坛新秀2名,院级教坛新秀4名,教学骨干10余名。此外,课程组工作模式易于组织成员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研活动,促成了课程内部教学经验交流的日常性和深入性开展,相同课程的老师能够在一起更加细致地研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增强了组织活动的实效性;同时课程组不是行政机构,自由、平等、放松的研讨氛围为每位成员提供了充分的话语空间,老教师循循善诱、切中主题,青年教师充分展现自我、勇于表述各自的观点,形成了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和谐环境,激励了青年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快速提高,促进了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提升,具体体现在教师学历提高、职称晋升和各种教学荣誉的取得等方面。目前,英语教学团队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21位青年教师由助教晋升为讲师;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省级青年教师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课程组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管理学家帕斯卡尔认为,组织创新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分裂”,将一个较大的组织分解成任务更明确的较小单位,使他们拥有更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组”工作模式的关键不是因为其“小”,而是因为其“有效”。这种模式重视团队协作和分工,根据职称层次、学历层次以及年龄结构、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分配教师,强调每个教师的任务与责任,确保每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机会,加上课程负责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充分整合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使得课程得以持续建设,课程组的“整合师资、优化结构”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课程组之间的课程分配、成员协调、课程规划等都由课程组负责人来承担落实,一方面增加了青年教师锻炼的机会,形成管理梯队,培养课程骨干力量,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组内教师的工作热情,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的优势,发挥教学民主和学术民主,使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更为有效,形成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并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的良性循环,从而对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最终达到促进教学改革、团队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
[1] 于胜刚,张德良.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J].教育评论,2012,(3):15-17.
[2] 韦鹏.刍议远程教材开发课程组制[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75-87.
[3] 郑友训.教师团队: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 : 89.
[4] 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胡 进)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group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u-ping, HU Duo-jun, XU Rui-song
(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041,China )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course groups in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basic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course group,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and results of course group model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detail. The study is of certain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meaning in popularizing the course group model.
course group;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m building; improving quality
2016-06-15;
2016-06-25
2015年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重大教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zdjy189)的阶段成果。
李玉萍(1966-),女,安徽阜阳人,教授,从事外语教学及高等教育管理。
10.3969/j.issn.1671-6221.2016.04.015
G712
A
1671-6221(2016)04-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