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2016-03-18刘惠桥王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
刘惠桥 王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危机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刘惠桥王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基于危机管理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描述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校园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平安校园建设制度不完善、重视不够、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不健全、校园周边缺乏安全屏障、校园安全文化薄弱等方面。将危机管理理论与校园安全问题相结合,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为高等院校的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机管理;高校;平安建设
王田(1989-),女,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管理。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mpus secur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ampus security problems by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clude incomplete law system, lack of attention, in-complete system and institution of safe management, weak school safety culture, etc. In the end,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crisis management with the situation of campus secur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ampus securi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risis management; universities; security construction
高校作为公共性教育组织,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挥着公共服务的功能,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是高校在发挥其各大职能基础上的重要工作。同时,高校师生对校园安全有着强烈的需求,构建高校平安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内在保障;此外,构建平安校园对社会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凸显,高校平安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性,为此有必要对高校平安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从危机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将其扩展到公共管理领域,并与高校平安建设相结合,可消除和减少高校平安建设中潜在的不良影响[1]。危机管理是指对危机事件整体性的监测、预防或处理的动态过程,目的是尽可能使危机事件的损害最小化和机遇最大化[2]。高校危机是指严重威胁高校或高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后果的不确定情境或事件[3]。危机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危机的预防、高校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及时处理危机中,减少危机对高校安全的危害;危机之后的恢复等工作中。
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现状
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以X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6份,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学校平安建设整体现状
第一,校园安全现状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校园非常安全,较安全、一般安全,不太安全、非常不安全的比例分别为1.7%,48.3%,36.6%,10.5%,2.9%。其中认为学校比较安全比例较大,但认为一般安全、不太安全、不安全的占50%,说明校园虽不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但安全建设有待加强。
第二,学校对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重视、不够重视、非常不重视校园安全的比例分别为7.6%、47%、38.4%、6.4%、0.6%,重视程度较高。
第三,被调查者在学校遇到不安全事件的次数。遇到过0次、1-2次、3-5次、6-8次、8次以上不安全事件的比例分别为24.4%、40.1%、28.5%、4.1%、2.9%。总的来看,遇到不安全事件的次数虽少,但不安全事件常有发生。
第四,被调查者在学校遭遇不安全事件的比例。调查者遭遇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交通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凶杀、抢劫、斗殴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其他不安全事件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4.6%、17.9%、11.3%、5.5%、10.7%。
结果显示,遭遇盗窃和诈骗的行为所占比例最大,其中盗窃分为学生内盗和校外人员盗窃,主要包括自行车被盗、钱包被盗、生活用品被盗、部分电子用品被盗等;诈骗案件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学生赚钱心切的心理,使学生上当,方式多样。该校发生交通事故相对较少,但随着师生人流、车流数量攀升,校园安全也应更加重视。学校消防工作能够做到统一领导、消防结合,只是调查中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急需加强。
(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第一,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X校也出台了建设平安校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条例、防火安全条例及预案、治安管理、交通管理规定等规章。规章制度较完善,但缺乏《校园安全法》是全国高校平安建设的普遍问题。
第二,保卫处管理工作现状。该校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平安建设的重要部门,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为学校平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校保卫处是建设“平安校园”工作中,最基础最主要的部门。
第三,平安建设工作中硬件设施使用现状。目前X校主要形成了以安防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消防自动喷水系统为一体的硬件设施体系。
安防监控系统主要覆盖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宿舍楼等公共场所,该校安防监控系统的启用使校园盗窃事件发生率大幅降低,侦破率显著提高。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最大程度上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体现在宿舍安全方面,大大降低了学校外盗事件的发生,推进了校园平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消防自动喷水系统在校园有所使用,但覆盖率较低,预防作用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一)校园安全立法不完善、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一,校园安全立法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各方面颁布的法律也在增多,但基于我国高校行政化特点,安全立法较国外滞后,以及各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处罚依据缺失,给高校后勤管理者、高校保卫处的工作带来严重阻力。第二,高校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危机管理的综合处理机制缺失是高校安全工作的主要问题,高校安全危机管理机构多由校负责人牵头,组成临时工作小组,缺乏安全工作的常设机构。
(二)高校对安全建设重视不够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有45.3%的学生认为本校欠重视学校平安建设工作;其次,从校保卫处报案数目和侦破类型也可以看出学校仅对重大危害事件给予较高重视;再次,本校硬件设施的使用时间较晚,覆盖率较低。
(三)高校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首先,众多高校保卫处无执法权,队伍建设薄弱。保卫处仅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协助公安部门处理学校各种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其次,公安机关对于学校案件侦破较少,对侵犯校园安全的犯罪分子打击不严。此外,校园周边缺乏安全屏障。在关于校园安全问题存在原因的调查中,校园治安环境不佳排在第二,校园周边居住的人们对学校环境较了解,作案较容易;城市流动性不法分子较多,增加了判案的难度。
(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4]。调查得出,X校各院系、保卫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高校存在安全建设宣传不到位和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容易实施和遭受不法侵害;同时也使得嫉妒心理、频频被盗而产生的报复性盗窃行为增加;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打架斗殴等事件发生率增加。
三、加强高校平安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立法
首先,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使校园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判案有法可依,其中,该法律可涉及到学校相关部门,例如学院在各类事件中的具体工作,增加其公正性。其次,制定相关法律,明确保卫处的地位和权力。
(二)健全安全危机管理体制
根据危机生命周期分为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的三阶段模型,高校平安建设工作应从此三阶段制定方案。
第一,危机前,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建立处理学校危机事件的常设机构,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高校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大对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原因、处理方案的宣传。第二,危机中,合理处理危机事件。危机发生后,处理小组应及时掌握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原因,范围等,对事件有详细了解;针对事件性质,启动具体预案,尽最大可能降低危害,在处理中注重各部门的效率和做事方法。第三,危机后,合理公开危机事件,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学校师生的警惕性;及时总结经验,根据不同事件优化预警预案,为学校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三)提高高校平安建设的重视程度
学校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提高对保卫处机构和管理硬件设施的重视。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将管理方式由人防手段为主转化为人防技防相结合,通过加大科技防范设施投入,提高安全防范的管理力度。
(四)群防群治,健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校内安全及校园周边安全,需要各有关部门遵循“群防群治”的工作方法,形成合力,常抓不懈。校保卫处、公安部门、后勤中心服务、学生工作处、社区服务中心各部门、各学院通力合作,强化校内安全建设。
第一,作为重要部门的校保卫处,要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治安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加强校保卫队队伍建设,提高其薪酬待遇。第二,增强公安部门对学校各类事件的打击力度。公安部门严格遵循《校园安全法》的各项条例,严厉打击各项非法行为,特别是学校发生的生命安全事件和重大盗窃案件。第三,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参与,在侦破案件中,各部门应给予极大支持和信息的提供。第四,对于校园周边安全建设,学校要善于借助社会执法部门如公安、工商、城管、消防等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及相关技能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平安建设软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工作中,宣传是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学院、保卫处可以通过设置短课时的安全教育课程、相关报告会、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微信、QQ等)、校园广播、警示标语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学校在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更应加强师生处理危机事件时实际操作技能的宣传和演练,特别是消防操作能力和重大地质灾害危机发生时的自我防范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晓.基于危机管理论的高校平安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2]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李志强.论高校危机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王吉.一个校园安全的建设蓝本:奥维斯校园暴力预防计划简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36-3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203-02
作者简介:刘惠桥(1989-),女,汉族,宁夏中卫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