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6-03-18海争平杨志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高教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高职

海争平 杨志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海争平杨志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专业能否生存,也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与发展,建设好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将对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应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职;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成果,课题名称:(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BZY004。

Abstract:The strength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bility of a specialty, and the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special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ssurance measures, and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which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pecialty.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re competitivenes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specialty

一、建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著名理论家贾春峰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应当成为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来源”,第二是“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所代替”,第三是“能够不断地开拓出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本身独有,它不同于别的高职专业以及中职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构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有四个: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组集合体,是以上四个方面有机整合、整体优化的结果。

二、建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正确选定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价体系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和要求,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与完成质量的好与坏。建立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定应遵循高职教学规律,评价指标的选定应科学,应尽可能的少而精,结构尽量简单明了,方便统计和操作。

(二)典型性原则

选定的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应尽可能准确反映本专业固有特点,且和其他专业同样指标比较时具有自己典型的特点。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全面,应能全面反映本专业的各个要素指标内容,并使评价指标能和评价目标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比较合理、逻辑层次分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可比较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中,要求指标能体现高职不同专业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质,在相同提法下经过量的比较来确定专业的差异性。

(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统计和分析。

三、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参照上述科学性、典型性、全面性、可比较性和可操作可量化原则,并在注意处理好定性与定量、成果指标与过程指标、质量与效益、客体评估与社会评价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三层次构建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实验实训建设),二级指标8项(岗位能力设置、学生就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过程控制、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级指标18项(就业前景、就业岗位设置、就业率、就业岗位对口、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内容、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过程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实验实训基地数量、实验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数量、实训项目组成)。

四、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岗位技能,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汽车冲压作业、汽车焊接及调整、汽车喷涂作业、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汽车生产及物流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汽车制造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善于和人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学生是学校的产品,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本,切实做好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都为工学结合的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上职教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等。

工学结合就是一边在企业实习,一边在课堂学习,这种模式即是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方式,也是中国职教的特点和亮点。工学结合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领悟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来提高自己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选择,有助于提前被企业录取。在全国,高职层面开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校很多,不同的学校办学条件不一样,主流的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有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

2.课程体系

要想办好一个专业,让学生学到所需要的知识,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教什么课程和如何教授课程。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使教与学相统一。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整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科学的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构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6个学习领域,并将16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公共学习领域、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Cad技术、钳工实习)、中级模块(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系统、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和高级模块(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通过对汽车前市场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流程、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易到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替而代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

(三)专业建设保证措施

高职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育从职业性和市场化特征出发,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切入点,以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过程控制

(1)课堂教学的质量控制。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建设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在各项建设中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固化教学改革成果;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监控环节包括督导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和学生评教。通过评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校、院两级督学系统实现督教、督学、督管。

(2)实训教学监控。实训教学所占比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实训教学条件是否达到要求;实训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能力考核的组织及实施情况;专业技能是否达到能力目标要求。

2.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对顶岗实习的监控从专业管理、实习过程监控、考核监控几方面进行。顶岗实习监控主要监控:实习学生岗位落实情况和在岗表现情况、专业对口落实情况、学生满意度、学生安全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知识需求状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学生流动状况、企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

(四)试验实训基地建设

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试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它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项目设置的目的主要保证理论课程能更好的实现,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应该要懂得的知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主要有下面几项:钳工和焊接教学工场、汽车零部件识图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电工电子情境化教学工场、发动机情境化教学工场、底盘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电器设备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技能实训室、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

高职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各大汽车制造厂家、汽车零部件厂家,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在学校所学内容的一个检验和提高,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能的学习、汽车工艺文件的熟悉、汽车制造与装配中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过程与要求等,同时在校外实习过程中要尽快的熟悉在学校学习时没有讲授的内容如企业文化、职场规则等,为学生毕业后入职时与企业无缝结合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楚华,王章华,刘超.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J].职教论坛,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181-02

作者简介:海争平(1968-),男,回族,湖南邵阳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