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探讨

2016-03-18朱海滨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院校

朱海滨

(鞍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探讨

朱海滨

(鞍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翻译教学多以介绍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主,选用教材中例文例句大多偏重文学题材,其它学科涉及甚少,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对翻译课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教学改革

一、加强师范类院校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相对其他职业来说,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类院校更受追捧。然而,过度的关注使教师岗位极速饱合,师范类院校学生就业也面临两难选择。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而翻译人才的匮乏和能力的薄弱成为阻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难题。

数据显示,国内翻译市场规模在2015年已达千亿元,国内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保守估计翻译从业人员已达50万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5 000家,但绝大多数规模都很小,翻译人员多为兼职,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同时,由于认为翻译市场有利可图,大量不具备翻译经验和能力的人混入了翻译者的行列,造成了大量不合格的翻译稿件充斥市场,给客户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国内的对外合作和交流。中国翻译行业的这种落后和混乱局面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师范类院校的翻译课设置和教学进行反思。

二、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

多数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是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授课,课程设置上通常把翻译分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和口译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翻译课程的设置随意性较强,各高校多是根据自己的教师情况安排课程,而不是根据翻译这门学科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安排课时和具体内容。造成的后果是下一任教师又按照自己的偏好讲授该课程,系统性、递进性和衔接性差。而且课时较少,大多数师范类院校的翻译课仅为每周两个学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消化课堂讲授内容,并且缺乏实践,因而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一知半解,不能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理解所学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造成翻译课成为了“听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翻译课的开设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教材

目前,各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采用的翻译教材数量众多,版本各异。这些教材的切入角度多为介绍翻译理论和探讨翻译技巧,虽然出版社和书名各不相同,实质区别确是几乎没有,更有甚者,一些教科书的例句顺序和讲评都基本雷同[1];再者,绝大多数教材中所选例句例文多为文学类,体裁单一,不具有多样化特点,同时又脱离了原文的语境和社会生活,对初学翻译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初学者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英语专业的概念已经比过去有所延伸,不仅涉及语言学习,而且增加了对外经贸、商务、管理等内容,而现在的教材很少能真正适应这种变化,教材内容多还是停留在文学题材之中。这就要求翻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迅速改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求教材编著者和出版商看到这种变化,积极地根据学习者和社会的需求变化调整教材内容,更好地引领初学者入门,而不是让他们望而止步。

(三)教学

多年来,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模式基本没有改变,即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讲评。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教学带来的益处和便利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教学内容的因循陈旧,教学手段停滞不前,这些问题都应该尽快得到解决。

三、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的改进措施

(一)目标层面

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翻译作为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值得我们重视。但翻译市场已经出现的变化是翻译的范围不断扩大,科技、经贸和法律翻译所占比重有增无减。因此,翻译课程设置也要跟上这一变化。在西方国家,学校会要求翻译专业的学生在主修翻译课的同时,学习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课程,以期达到学生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强烈建议学生选修经贸、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2]。一般师范类院校翻译课时仅为每周二学时,所以教师要尽力利用每周这两个学时帮学生打好基础,尽可能地让学生熟悉基本的翻译理论,教会学生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适应力,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翻译课程的前期应该着重搞好翻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后期重点应放在知识技能在专业内容方面的应用和实践上。

(二)操作层面

翻译课程具有交互性和操作性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翻译是高度交互性的课程,无论是课上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做练习,乃至教师讲评都应该体现这一特点。这些交互体现在课堂上的如下方面:学生与翻译材料,教师与翻译材料,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互[3]。其中应该加强的环节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因为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翻译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点评为主,学生之间的交互几乎为零。翻译实践的一个特点就是译文的译者本人在校对自己的译稿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而由于目前大多数师范类院校的翻译课都是以合班为主,学生数量较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逐一检查学生的译稿,所以增加同学的相互学习和探讨可以有效帮助他们看到翻译实践中对方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二,翻译是实践型课程,没有大量的实践,学生的翻译水平无法提高。而我们现在的翻译教学仍局限在课堂中,缺乏真实环境下的演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以小组的形式为翻译公司做兼职,教师对其翻译成稿进行审校,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对翻译这个行业有更直观的接触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三,在课上和课下的翻译练习方面,可以增加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以及中高级口译考试的内容,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为他们就业提供一块厚重的“敲门砖”。

(三)资源层面

在教材的编著方面,应在介绍翻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专业翻译内容。材料的选取应该紧跟时代,注重多样性,不能再以单一的文学体裁为主,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对翻译的要求。另外,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翻译课程势在必行[4]。

(四)考核方面

目前,国内的专业英语八级考试中的翻译部分多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因此大多数院校的翻译考试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实际上这样的考核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发展的趋势,翻译课考核也应该更加多样化。学生在翻译公司承接的翻译任务、学生作为口译志愿者完成的口译任务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更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5]。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须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体现,

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母语和外语基本功、广阔的知识面、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交际能力。而这些综合素质,对就业形式异常严峻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无疑为他们大大地拓宽了就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翻译课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6]。

[1] 张晓翠.理工科类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4):118-120.

[2] 赵卫东.论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13(2):41-44.

[3] 李宁.新形势下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探索——整体建构模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76-80.

[4] 刘悦明.创建网络翻译课堂,推进翻译教学改革——以一堂翻译课为实例[J].翻译界,2011(1):80-86.

[5] 冉永红.新形势下的本科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12(5):44-48.

[6] 黄信.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研究,2009(8):82-84.

(责任编辑:刘士义)

Study on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ZHU Haibi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facing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course of English majo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of China.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courses introduces mainly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methods and skills,most examples are from literatures,other than other disciplines.The training o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quite insufficient.The normal universities,therefore,must carry out drastic reform on teaching of translation,so as to better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normal universities;English major;translation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2016-04-16

朱海滨(1970-),男,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H319

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3-0049-02

猜你喜欢

师范类英语专业院校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