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中职学校精神文化的整体生成

2016-03-18黄文浩

广东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中职学校

黄文浩



略论中职学校精神文化的整体生成

黄文浩

摘要:本文基于从学校传统→集体无意识→个体有意识→集体有意识→学校精神文化的生成机制,认为中职学校应从“核心价值观”的自我确立、“办学理念”的自我确定、“校训”的自我确当、“学校传统”的自我确认、“文化标识”的自我确切五大方面整体生成精神文化。

关键词:中职学校;精神文化;整体生成

一、中职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内涵

什么是精神?《辞海》解释为:“哲学范畴,同物质相对应,与意识相一致。辩证唯物主义把精神作为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和成果的总称。”什么是精神文化?葛金国认为:“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精神需求驱动下所形成的精神活动的方式及其对象化产品的总和。”具体到中职学校,笔者以为,精神文化是一所中职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活动方式及其对象化的过程和成果,是对办学的根本思考,是自主建构起来的专属教育哲学。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办学价值观,即关于办学的特定信念、特有主张和特别态度的系统观点。它具有核心性(是一所中职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的内核和灵魂)、历史性(是一所中职学校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的产物)、内在性(它潜隐于学校的每一个文化个体和教育教学的每一方面并内在地发挥作用)、持续性(它持续生成并持久影响着学校及其个体的发展),主要表征为办学思想(或办学理想或办学理念)、校训、学校传统、文化标识(校徽、校旗、校服、校旗)等。

二、中职学校精神文化的生成机制

学校精神文化的生成,首先源自于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些共有的传统,它以一种不言自在的形式潜隐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及管理细节,作用于成长于其中的文化个体,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特别仪式、人才特色、师生共有气质等;接着,在学校历史文化的嬗传中,学校传统以一种文化基因代代复制传授给进入其中的师生个体,通过心口相传、榜样示范等影响和塑造出师生共同的文化意识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再接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体无意识越来越来越强,积淀成一种强大的标的物和心理氛围,以一种“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力量持续作用于身在其中的每个文化个体,这种集体无意识在某个特定时期被特定的个体(往往是长期思考学校发展的校领导或骨干教师)转化为一种个体有意识,在某种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炼出独有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愿景,然后通过组织认可和持续的有意识的宣传教化,把潜隐的集体无意识张扬成旗帜鲜明、目标明晰的集体有意识。最后,这种集体有意识形成一个强劲的“文化场”,犹如液体渗透般细润无声而又不可抗拒作用于进入身处其中的个体,个体在归属动机的驱使下,在同一文化模式下接受、吸纳、内化同一文化理念,生长出同一文化气质,从而集体生成同一文化气象,形成一所学校独有的精神文化。当然,精神文化是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着的,文化的生成也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中职学校精神文化的整体生成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MaxWeber)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假说,即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一事业,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无形的文化精神,他称之为“社会精神气质”(ethos) 。对于任何一所志存高远的中职学校而言,生成自我独特的“社会精神气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校“社会精神气质”的生成,不在校长一人,而在学校师生全部;不在某年某月一时,而在学校过去现在未来之全部;不在教学或管理一事,而在学校教育之全部;不在课堂或活动场所一处,而在学校空间之全部。它的整体生成表现在人的全员生成、时的全时态生成、事的全覆盖生成、处的全方位生成。因此,笔者以为,一所中职学校要整体生成精神文化,必须抓住如下重点:

(一)“核心价值观”的自我确立

所谓的“价值观”, 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具体到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 。核心价值观是一所学校关乎教育的基本哲学,是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是核心和灵魂,是一切教育教学的最后归依,内在地决定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和未来发展所能达成之高度。主要特点有主导性(学校得以在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中顺利运行)、稳定性(一旦形成不会轻易变更)、独特性(因应不同性质不同目标不同资源而独有特色与风格)、理想性(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实践性(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指引实践) 。所谓自我确立,就是牢固地建立或树立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笔者以为:

一是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儒家之刚健有为、道家之道法自然、法家之缘法而治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就了泱泱大中国,建构起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职的核心价值观可扎根于中华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熔古铸今,别出新意。如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勤而立信” “忠以成器”的核心价值观就来自于衢州地区“崇道德,尚礼教,讲诚信,勤学习”的南孔文化精神 。

二是要与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明确规定,中职学校德育目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时共频同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上,如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诚·爱”,就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友善”“文明”“和谐”之内涵。

三是要与经典教育思想相融合。古今中外众多经典的教育理论,无一不是教育大家思考及实践的智慧结晶。《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须源于经典,方得高远。如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牵手”德育,就融合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和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

四是要与现代职业精神相融合。中职要面向职业、服务职业,其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应凸显现代职业精神,服务于师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精细”,就是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核心理念创造性地移植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当中,以“精细”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质和德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二)“办学理念”的自我确定

所谓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具体表征为学校清晰明了的办学主张、大张旗鼓的教育张扬和言简意赅的教育概括。所谓的自我确定,就是教育主张的自我肯定,办学理念的自我固定,笔者以为:

一是要基于社会主旋律而生发。办学理念作为一所学校在社会大背景下所酿造出来的“意识形态”,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旋律。如广东黄埔卫生学校的“德能与技能并重,德能为先,一专多能,培养适应社会和卫生事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就是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号召,把“德”作为一种能力和能量,引导学生以德能立世,以技能立身。

二是要基于职业教育潮流而生发。习近平强调“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大胆革新,与时代潮流同步。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提出“六民”办学理念,就是在“中国梦”语境下,创新原有培养“四维学生”的德育理念,立意从“社会公民”“学校公民”“职业公民”“企业公民” “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 六个维度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的现代职业人。

三是要基于职业教育特性而生发。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的办学目标、办学规律、办学途径等办学特性都有所不同,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基于职业教育特性,反映职业教育的本质。如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提出的“工学对接”办学理念,即“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就很好地体现中职教育的特性。

四是要基于人才培养特点而生发。每一所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基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特点,专业内涵丰富、培养指向清晰的办学理念无疑是一个合适的办学理念。如“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是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该校根据人才培养特点,确定了“琢玉”的办学理念,以玉的品德引导学生,以玉的文化熏陶学生,以玉石企业的精神感染鼓励学生。

(三)“校训”的自我确当

所谓校训,是指一所学校对全校师生员工的期望和训诫,表达为一种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共同执着的办学理想和共同遵从的言行规范。它不是一种必然的现实存在,只是一种应然的倾向性期许。所谓自我确当,就是基于思想统一、共识一致之上,集思广益,凝聚出正确的适当的校训,笔者以为:

一是要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校训一般是四字或八字,四字为一言四字或两言四字,如“忠信笃敬”(暨南大学)、“明德尚行”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八字为两言八字或四言八字,如“技高、创新、文明、守纪”(中山中专)、“学以致用,健全人格”(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训一般不要超过八字,最好形式一致、对仗工整,如能上下押韵、朗朗上口则更佳。

二是要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校训作为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愿景,应语有出处、意有大义、内有乾坤。如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训“明德力行、成己达人”,“明德”语出自《大学》,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的本质;“力行”语出《中庸》,很好地体现了中职教育的特点;“成己”语出《中庸》,“达人”语出《论语》,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目标,体现该校“六民”办学理念。

三是要因校制宜、个性表达。校训作为一所学校办学愿景的个性化表达,在遵循教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结合自己人才培养特色、文化教育资源等自成一格,避免当下校训千校一词严重同质化现象,不妨别出新意,大胆张扬自己不一般的教育主张。如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校训“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就很好反映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和不一般的教育情怀。

四是要以人为本、职业为重。中职学校的校训必须反映职业教育特性,立足学生的成长成才,如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敬业乐群、手脑并用、金的人格、铁的纪律”能很好表达了职业教育的特性与职业教育意旨。

(四)“学校传统”的自我确认

所谓学校传统,是指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质与精神。所谓自我确认,就是确认自我历史源来以及未来去向。笔者以为:

一是要加强校史文化建设。学校传统中蕴含着的有形资产和无形的故事便是校史文化,如学校“神话”——学校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或重大事件,学校“传奇”——值得诉说的历史人物和动人故事,学校“英雄”——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些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职工和培养出来的优秀校友,他们都是学校传统的鲜活代表,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影响力、穿透力和辐射力。中职学校应注重教育叙事,切实做好校史的编纂、大事记的编制、纪念物的收藏、老建筑的文化保存、教师录及校友录的编制、先进人物事迹和校园鲜活故事的收集与成册等校史文化建设工作,立足于学校发展的点滴,尽可能使校史文化成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每个人的感同身受。

二是要加强学校传统精神的挖掘与弘扬。在一所学校在漫长的办学历史进程中,总有一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转下来、传承下来,不见其灭、不见其减,反而是经历不衰、生生不息、脉脉不断、逐渐加厚,这是谓传统,传统之下,如活水潺潺滋养着全体师生便是潜隐其中的传统精神,挖掘出来,不是为了缅怀历史、眷恋过去,而是为了弘扬开去,目的是激励现在、奔向未来。

(五)“文化标识”的自我确切

所谓文化标识,是指一所中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达形式,包括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牌、校刊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昭示着一所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彰显其办学特色、张扬其文化品位。所谓自我确切,就是文化标识必须准确、恰当、切实。虽然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但看似“文化”的背后却是苍白的思想内涵和浅薄的艺术表现力,缺乏精神性支撑的标识只是一堆零碎的文字、符号以及物件,很难说得上整体性和艺术性,影响力和感染力,一套好的文化标识必须具有理念的一致性、文字的凝练性、内涵的整体性、设计的艺术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校徽作为一所学校最显性的文化标识,是通过艺术化的图形表述一所学校独有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校歌为音乐化的学校精神,在艺术化办学理念、内在化学校精神、仪式化文化传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10).

[4]余清臣,卢元凯.学校文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廖建霞.推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2(21).

责任编辑赖俊辰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黄文浩(1974-),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66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广东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和实施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广东省中职学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2015JG0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109-03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中职学校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六曜与日本文化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