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016-03-18李宇凯刘诗周刚陈红霞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高校

李宇凯 刘诗 周刚 陈红霞(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李宇凯刘诗周刚陈红霞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摘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敬业精神。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保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源泉。作者针对目前高校高层次人才较少参与本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重大意义,探讨了高层次人才较少参与本科教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人才;本科教学质量

*文章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重点项目(A类)《发挥高端人才在本科教育教学作用的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刘诗(1992-),女,湖北汉川人,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

周刚(1973-),男,湖南岳阳人,中国地质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陈红霞(1980-),女,湖北京山人,中国地质大学人事处职员,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Abstract: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ideological quality,scientific cultur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On the condition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fountain of guarantee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is high-level tal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that high-level talents rare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high-level tal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explores the reasons that high-level talents have seldom participated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and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university;high-level talents;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引言

海外科技专家和高层次留学人才统称为高层次人才,而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高校高层次人才指在高等院校人才队伍中层次较高的各类人才,包括学校的学术精英、优秀教师、高级管理者以及高层次的服务型人才等。从狭义上来说,高校高层次人才指知识层次较高、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具有较深造诣、创新能力强、在学科发展及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统领或者骨干作用的高层次脑力劳动者。高层次人才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他们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着其所在院校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地位[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在各种实践理论探索中,国家和高校管理者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高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增强高校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倡导“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科技人才,其自身必须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不断发展壮大师资队伍,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经历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本科教学的质量既是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核心基石,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方耀楣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通过应用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出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质量”。关键质控点是其中的“教师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模式”[2]。根据方耀楣的研究结论可知,高层次人才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层次人才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高校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时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生机和动力。

目前,有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的研究颇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将高层次人才的学术优势与本科教学质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把握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如何让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本科教学的对策建议十分重要。

一、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国外,一流大学格外重视本科教育,增派教授参与本科教学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本科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良好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科学态度、学习方法等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本科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本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能力的重任。高层次人才学术视野开阔,长期从事科研,善于开发新的教学实验、更新课程内容,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进行创新,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共同发展,有助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素养。

(一)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层次人才一般都有欧美名校求学的经历,接受过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科研和教学经历也较丰富,从事的也是比较尖端前沿性的工作,其科研成果往往也较为丰富高档,在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使命上担当着领军人物的角色[3]。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有利于扭转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较为薄弱这一局面。高层次人才大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他们常常敢于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展现创新能力,在对学科前沿知识与技能的吸收、消化、掌握和再创新等方面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们的这些科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层次人才凭借其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授课内容较为深刻、自由,在教学中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机会,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促进本科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育家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高层次人才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渊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崇高的师德以及高尚的品格。高层次人才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知识和能力上的,更是思想和人格上的,他们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爱国敬业、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其言传身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把高层次人才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从而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本科生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以及文化素质。

(三)促进本科生知识的积累

高层次人才经常活跃于学科领域的最前沿,对学科的前沿知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平时也经常参与引导学科发展方向的科学研究,因此,高层次人才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能够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此外,高层次人才的学术造诣深,专业知识扎实,理论基础雄厚,学术思想活跃,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高层次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及时充实、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给学生传授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为学生展现学科的全貌及未来,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开阔专业视野。

(四)促进高层次人才自身的发展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教学工作也是一种学术活动,所以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可以为其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科研不仅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且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一流的教学带动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科研促进一流的教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相得益彰。此外,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参与本科教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本科生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会对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创新有所启发,高层次人才也会被本科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染,刺激其在学术和科研方面保持旺盛的动力。此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有利于其总结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其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高层次人才较少参与本科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定位和考评制度偏重科研

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国家主管科学研究的部门希望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为了提高学校在国内国际的学术声誉,高校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科学研究成果,忽视其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那些知名院士、教授,很少参与本科教学,这种人才资源的安排方式,忽视了本科教学的地位,导致了科研和教学的失衡,影响了本科教学的质量。此外,由于本科教学质量难以量化,评价周期较长,所以外界很难将学生学业以及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大学本科教学联系起来,这也使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直接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高校的绩效考评制度往往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论文数、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专利等指标在绩效考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教学量只是一个基本指标,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这样的考评制度无疑会引导高层次人才更加看重科研成果和项目经费,忽视对本科教学任务的付出。

(二)高层次人才精力有限,制度实施不彻底

教育部在出台一系列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以后,高校也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出台了相应的具体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严格执行。在现今的学术界里,衡量高层次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科研项目的数量、等级与科研经费的多少,高层次人才经常用“代课”“混课”等方式应付高校给其分配的本科教学任务,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高层次人才除了要承担科研任务外,还要参加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研讨会、指导研究生,主持或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方法研究,有的还担任行政任务和社会兼职。由于高层次人才平时公务繁忙,他们不愿意或根本没有精力投入本科基础教学,这使得高校出台的有关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管理制度在执行层面大打折扣。

(三)课时津贴较低

高校高层次人才作为大学教师,其本职工作是为本科生授课。然而,如今高校基本上实行课时酬金制,大学教师的工作量是以课时、科研分值来衡量的,再加上课时费普遍较低,还得接受本科生、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层层评教,同科研工作的丰厚回报相比,为本科生授课的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4]。另外,高层次人才校内和校外上课的收入差距也很大,高层次人才在本校给本科生上课,大都只有课时津贴,而在校外兼职的收入则相当于校内工资的几倍甚至更多。因此,对于科研、社会服务较多的高层次人才来说,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在完成基本本科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社会兼职上,出现博士生、硕士生“代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确定本科教学地位,重建考评制度

要增加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高校首先应明确对本科教育的定位,将本科教育置于重要的位置,把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视为高校的首要任务,从而让每个教师都能充分意识到本科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立足之本,并了解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和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此外,高校还应摆正科研与教学的位置,要用科研反哺教学,真正做到研究与教学并重,共同发展。

高校应通过调整考评制度,引导高层次人才平衡教学和科研。高校的考核制度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优化绩效考评标准,突出教学地位,重视教学研究项目,提高本科教学工作的权重,将本科教学态度、方法、质量、工作量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晋级、年终考核、津贴发放的指标,把教学工作与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完善政策制度,探索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将高层次人才的聘任与应履行的职责结合起来,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高校高层次人才聘任的基本条件,并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聘期管理,使高层次人才认识到为本科生授课是其一项重要职责,并定期对其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于连续两年不参与本科教学的,不再聘任为教授职务[5]。

给本科生开设课程只是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一个形式,高层次人才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参与本科教学,以减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压力。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讲座形式把最新研究成果传递给本科生;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研究型的研讨课、学科前沿课程,使本科生有更多机会与高层次人才接触交流,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另外,通过设立本科生导师制,为高层次人才和本科生制造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从而使高层次人才以其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对于学生尽早融入专业尖端领域很有好处;再次,开设组合课,由几位高层次人才共同授课,每个高层次人才都可以讲授自己最有研究的一部分;另外,高层次人才还可以让本科生参与课题,在其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交流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设立更多的“本科生早期研究”项目,以弥补高深研究课题不合适本科生需求的不足,锻炼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高层次人才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而且自身杂事较多,行政事务也多,为了减轻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压力,提高其为本科生授课的质量,高校还应为高层次人才配备课程助教,课程助教只能为高层次人才承担所授课程的教学辅助工作,不能代替其授课,课程助教应由在校研究生担任。

(三)提供公平合理的待遇,注重精神激励

高校在将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列为学校基本制度的同时,也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鼓励,提高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鼓励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投入本科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应增加教学上的经费投入,提高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授课的奖励标准,比如以学校文件的形式规定带本科生的奖励标准应比带研究生高出50%,并将年终绩效津贴直接与本科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使高层次人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踊跃参加本科教学的高层次人才,在相关项目立项上应给予经费扶持和政策倾斜,并享有优先参与本科教学工作的权利。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激励,对取得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教学成果的高层次人才予以奖励,或视为其取得的科研成果,使高层次人才为教学所付出的劳动得到认可,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良好的传统氛围以及精神的鼓励也十分重要[6]。院系领导或著名教授带头积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能为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高校应在整个校园里营造参与本科教学是一种荣誉的氛围,唤醒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感和良心,使高层次人才认识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是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高层次人才也都很愿意参与到本科教学的工作中去。此外,高校可以通过评选“年度优秀主讲教授”、“校级名师”、“本科教学优秀奖”等,引导高层次人才主动从事本科教学工作,提升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授课的荣誉感。

四、结束语

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是培养拔尖人才以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绩效考评制度往往偏向于科研,在从事科研或社会兼职能获得更大利益的情况下,高校希望高层次人才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是不大可能的。另外,高层次人才是一个看重荣誉、尊重、自由、自我实现的特殊知识分子群体,而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上的高投入并不一定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科研的高投入一般都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这也显然会降低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高层次人才投入到本科教学中去,从而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振鲁.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2007,40(5):69-71.

[2]方耀楣,陈莹.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可拓学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41-46.

[3]王叶菲,张鑫,王学春.高校高端人才引进与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理论与实践,2013(1):73-75.

[4]闫祖书,郭超.“985”高校影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144-146.

[5]黄健陵.推进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关键在落实[J].中国大学教学,2015(4):61-64.

[6]范晓峰.地方综合性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12):90-9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067-03

作者简介:李宇凯(1972-),男,陕西周至人,中国地质大学数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层次人才高校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层次人才集聚影响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