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潘任家世渊源及生平著述考
2016-03-18张付东
张付东
(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2)
常熟潘任家世渊源及生平著述考
张付东
(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2)
清末,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文化发展受政治、军事、外交等因素影响较明显,中西、新旧交织。苏州、扬州、常熟等地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多变世情下调整自己以顺应时代潮流。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小说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们在近代政治、文教等方面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潘任留心时务,倡导新风,一定程度推动了常熟政治、文教的近代化。
晚清;潘任;常熟;生平
清代嘉、道之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困扰着岌岌可危的满清王朝。文化发展受政治、军事、外交等因素影响较明显,中西、新旧交织出一幅别样的画卷。苏州、扬州、江阴、常熟、昭文等地形成的地域性学术共同体,一方面继承了乾嘉以来的学统,另一方面又在多变世情下渐进地作调整以顺应时代之潮流。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缪荃孙、曾朴、邵松年、丁秉衡、徐兆玮、潘文熊、潘任等学者、小说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们彼此间交游频繁,相互增益,在近代政治、文教等方面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潘任留心时务,倡导新风,参与筹建新式教育机构、创办《常昭月报》以改良社会,对清末民初常熟政治、文化、教育的近代化曾起到过某些推动作用。然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家世、学行、著述、交游等信息却渐趋湮没,不为人所熟知。深入探讨他在近代的功绩,对其人其著其术作一梳理便是首要关怀之所在。
潘任(1874-1916)①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推测潘任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今生年依《汪康年师友书札》,卒年依《缪荃孙全集》所载。清常熟人。字毅远,号希郑,室名希郑堂、博约斋、味闲斋。诸生。湖北候补按察司司狱。潘任曾师事李慈铭、汪鸣銮、缪荃孙等人,能诗善文。友人章钰曾作《题常熟潘毅远诗稿》云:“群经归写定,余事到诗篇。字早禾中释,官将柳下传。绛云商旧隐,白雪怨遥年。风雅未衰息,逍遥有后贤。”[1]294
关于潘任家世渊源、学行著述、宾朋交游等信息,相关的人名辞典及著录书目或语焉不详,或讹误百出。如《中国目录学家辞典》谓:“潘任,清人,生平不详,撰有《江苏艺文志》十七卷”。更有甚者如《苏州民国艺文志》编者,张冠李戴、乌龙谰言,详后。现就笔者所知见的关于潘任生平爵里、事迹、著述、后世评价等资料蒐集于下,主要以引述原始资料为主,或有未备者间下按语,以期为深入研究者提供某些便利。
一、家世背景
潘任为潘文熊的侄孙。关于他的家世背景,我们可依据《清代硃卷集成》第150册所载潘文熊的家世传衍遞推之。
迁吴始祖:潘良贵,字子贱,号默成,宋贤臣,自浙江金华迁至苏州乌鹊桥。良贵性耿介、正直,敢言直谏,不曲意逢迎权贵。详参脱脱等撰《宋史》卷376,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633-11638页。
迁虞十九世祖:潘本静。
九世祖:潘濚,字太液,恩旌孝子,有专祠。详参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等纂《苏州府志》光绪九年刊本卷100,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影印本,第2421页。
从堂(伯叔)祖:潘文熊/雄(1844-1920),字渭渔,又字友南(或作幼南、卣南),号质之,光绪三年(1877)进士,刑部主事,官镇江府教授。世居常熟西门内青龙桥,后居王市镇。文熊曾就教于镇江书院(据光绪十八年《翁同龢日记》)。擅诗画。邵松年《息庵老人枕石轩怀人绝句笺略》云:“清词丽句擅诗名,七碗风从两腋生。词曲丹青皆入妙,令人永念岁寒盟。”[2]117室名宝砚斋,著作有《宝砚斋诗集》5卷、《拙餘词稿》《宝砚斋稿》5卷。相关资料参《重修常昭合志》《苏州民国艺文志》《清代硃卷集成》第150册、《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词综补遗》等。
以下引述文熊《柳长春》一首,以窥其诗词文风之气象。
柳长春
题《秋山无尽图》
第一江山,大千世界,须弥尽纳如来芥。墨花喷处化秋烟,更谁南北分宗派。
岭绕泉分,林开河带,却从画里闻秋籁。清溪曲处接青山,人家更在青山外。[3]976-977
祖:潘欲仁(1830-1891),字子昭。副贡生(道光二十九年副榜)。官沛县教谕,同治七年任。[4]475咸丰十年(1860),常熟县学毁,尊经阁毁其半。同治九年(1870),巡抚丁日昌拨款重建,潘欲仁同邑人杨泗孙等集资重修县学、尊经阁等建筑,于同治十年二月告成。又同治、光绪年间子昭曾与蒋士骥、曾吉章等人据名家墓铭、行述、家传增辑《常昭合志采访录·人物志》。
太平军占领江南时期,潘欲仁曾为朝廷献计献策讨伐起义军。《粤匪杂录》载《副贡生潘欲仁禀何学宪》一牍,记潘所献计策主要有:(1)兴团练。“夫为今之计,固以团练为急,同此智勇,为我用则多一义兵,为贼用则多一劲敌。其间出入,胡可较量。”(2)皇帝、大臣应为国引咎,鼓舞士气。“昔唐德宗时,朱泚等反,陆宣公劝德宗下罪己之诏,四方人心大悦……今圣天子在上,远非唐代可比,但令匪躬之臣为国引咎,足以感人矣。”[5]36-37
欲仁师事张璐受古文法;授以归方文,谓此可以进窥古人堂奥。又与桐城方宗诚交往甚密。子昭致力宋儒之学,著《惟是堂四書文钞》(1873年明瑟山莊刻本)、《疏沦论》一卷(1888年刻本)、《理学辨似》一卷(1894年刻本。刘声木《续补彙刻书目》、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补编》皆将其归为潘任作,误)、《易象一说》二卷(1896年刻本,又《湖北省立图书馆旧籍目录》作光绪七年[1881]刊本)、《易传集说》三卷、《读论斋杂著》四卷。
其中,《理学辨似》一书专就宗理学者似是而非处辨之,强调程、朱之道就在日用事物之间。如其谓:“程门立教最是敬之一字有力,所谓修己以敬是也。然云修己以敬者,犹云熟食以火。盖必有米有水有灶有釜有甑,而火以熟食之。今但曰敬,曰敬而于日用事物、当行之理冥然罔觉,悍然不顾,是徒有火耳。”又说:“敬者,戒慎恐惧,随处小心之谓。故无论为士大夫,为农工,为商贾,为仆隶,为兵人,皆可行也。或峨冠博带,或沾体涂足,或审曲面试,或提絮负担,或被发缨冠,或擐甲执兵,无不宜也。若以正襟危坐为敬,则在人惟士大夫能之,在事惟从容几席时能之,而猥欲其无人不然,无事不然,则农夫必垂裳而担粪,兵人必拱手而杀贼矣,岂非迂腐之甚哉。”①转引自张昭军:《清代理学史(下)》,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93-494页。
常熟张瑛《知退斋稿》卷5载《潘君子昭家传》云:
君讳欲仁,字子昭,苏州府昭文县人。曾祖某,祖某,父某。君自幼禀气清明,嗜学攻苦。七八岁塾师授以《论语》,略为讲解,辄有神悟。稍长,从先兄芝佩先生游。君文先从方朴山入手,先兄为言:时文虽小道,前明如归震川,本朝如方望溪,时文、古文合而为一,师此两家始可窥古人堂奥。君自是学益进,以廪生举于乡,中式道光己酉科副榜。凡十二试乡闱,京师士大夫闻名叹仰。每典试,江南辄相戒,闇中搜索,如张文隐之于归震川然,卒不遇。同治初年,选授沛县教谕。每集诸生必朂以道德、经济。沛境多荒田,君以弃地可惜,拟种竹木以赡民生。徐海道高某韪其议。会常昭以寇难后重建文庙,求公正绅士董理之。同里翁叔平先生言于丁雨生中丞檄调君回籍任其事,君不避劳瘁,事无巨细必亲督之。事竣,乡人咸服。晚有见于道之大原,尝谓学者气质未化,不免膠执一见。就其质之所近,如偏于沉潜、偏于高明皆未得圣人之中。欲事事求合于圣人,惟《论语》一书平易中正,身体而力行之可化偏倚之蔽。生平言动莫不诵法《论语》,虽遇病卧,犹默诵以观道体。又谓词章、考据皆为人之事,必致力于身心性命始能为已,否则博观群书无益也。著有《易象》四卷、《易传集说》三卷。大旨谓六爻以重卦而成,弗察乎八卦之性安能识六爻之象。八卦以三画而成,弗辨乎八卦每画之性安能识八卦之性。欲识八卦之性,第观于健顺动入陷丽止说已无不该。欲辨八卦每画之性,非观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性终不可析。《彖传》、《大象传》所以必取乾坤六子之象。非取其象,取其性也。《易》道至深至大,此书提纲挈领,可为学《易》者法。又撰《理学辨似》二卷。言为学必去我心之蔽,方可入道。其蔽有四:一为不具;二为不精;三为不融;四为不大。分纲列目,切中学人通病。又有《读周礼随笔》二卷、《读论斋杂著》四卷、《惟是堂四书文》若干篇。君生有至性,事父母尽孝,家政极严,门以内肃如也。弥留时,呼其孙曰:“吾心空空如也,惟有仁义礼智信五字在胸。”再命曰:“殁后,不可作佛事。”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庶几焉。生于道光某年某月某日,殁于光绪十七年正月某日,年若干。配张氏,继蔡氏、丁氏。子某,邑庠生,早卒。孙某,邑庠生。
论曰:余与君少同学、长同游于庠,近岁同授徒于郡城。余性疏狂,文亦粗豪无纪律。每有所作,必就正于君。君亦尽言相告。余尝戏谓君曰:此事譬之于弈,君为白棋国手,余拈黑子可也。相与拊掌大笑。至君造道之深,自愧远不逮。以余所见,近世儒林盖与兴国万清轩、青浦许淞滨两先生颉颃上下。万先生来吴,余及见之。许先生未及见。昨岁见其遗书,为志其墓。君之生平笃行似万先生,见道似许先生。余因君从弟幼南来请,为君作《家传》,爰诠次如右,以告乡人勿以君有文名,掩其大德也。
(载《清代诗文集彙编》第6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82-583页)
其他资料参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等纂《苏州府志》卷66、卷129(光绪九年刊本);赵尔巽等纂《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九艺文三;《常昭合志》;刘声木撰、徐天祥点校《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清文海》第85册载方宗诚《与潘子昭广文书》一文。
父:潘心广,字亦昭。著《毛诗地理今释》二卷(据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翁同龢女婿俞钟銮①俞钟銮(1851-1926),字金门,一字次辂,号养浩,江苏常熟人。擅书法,亦工绘事,能弹琴。曾师事心广(据顾廷龙主编《清代硃卷集成》197册,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版,第410页)。
另据《翁同龢日记》知潘文熊、潘欲仁、潘心广、潘任与翁同龢皆有交游、往来经历。记潘又南(幼南、文熊)事,载《日记》第867、1300、1318、1323、1448、1452、1456、2121、2180、2485、2519、2597、3239、3453、3466、3492、3513、3514页。记潘欲仁(子昭)事,载《日记》第779、965、972、1043、1044、2344、3445页。记潘心广(亦昭)事,载《日记》第1075页。记潘任(毅远)事,载《日记》第2569页(翁同龢著,翁万戈编《翁同龢日记》,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下同)。又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甲辰日记》六月六日条云:“杨子萱招饮一品香,沈退庵、凱夫、潘子昭、沈承之同席。”[6]291可见子昭与缪氏也有交往。
二、生平交游纪年简编
同治十三年(1874)
潘任生。(《汪康年师友书札》“潘任……生于清同治十三年,卒年不详。”[7]4204
光绪十七年(1891)
十月十七日,姚福均为潘任作《说文粹言疏证序》。(见《希郑堂丛书》)
光绪十八年(1892)
五月十一日(6月5日)。(芝纱)晴,无风,晚有云。
同邑徐少葵、黄君谦来,未见。殷(李镰)、潘(任,毅远子,昭之孙②“任,毅远子,昭之孙。”点校错误,当为“任,毅远,子昭之孙。”)来,亦未见。(《翁同龢日记》,第2569页)
六月六日壬子。阴晴不定,热。
常熟潘毅远(任)执挚来见,呈文藳十余篇。(张廷银、朱玉麒主编《缪荃孙全集·日记》册一,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214页。以下简称《缪》)
六月八日甲寅。晴,热。
出拜潘毅远、乔茂轩、朱桂卿、徐养吾、杨虞裳、唐味之、龚□□、王介卿(宫午)。(《缪》册一,第215页)
六月十六日壬戌。雨晴不定。
晚雨,潘毅远来辞行。(《缪》册一,第215-216页)
六月十七日癸亥。阴。酉刻大雨。
为潘希郑书扇。(《缪》册一,第216页)
六月十八日甲子。阴。
检自刻书及扇送潘希郑,并托钞瞿氏宋本《荀子考异》一卷。(《缪》册一,第216页)
光绪二十年(1894)
潘任作《郑君粹言自序》,《希郑堂丛书》收录。
六月十六日(7月18日)。
始有凉意。潘毅远来京应乡试,以铅字排印著述遍送诸巨公,可谓好名。
京师自七月中仍三日一雨,潮湿如故,泥途之苦无有过于今年者。同乡应顺天乡试者甚多,始则潘毅远、吴护青,继则章辅臣、章景云,又有归善卿自天津来,济济跄跄,会馆中几无隙地。(徐兆玮《徐兆玮日记》,黄山书社2013年版,第5页。以下简称《徐》)
七月十六日(8月16日)。
《蔡元培年谱长编》载:“阅常熟潘任(希郑)《郑君粹书》3卷。(《日记》)”(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谱长编》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7页)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四月一日,潘任给汪康年的信札:
穰卿先生足下:
前聆雅教,快甚。奉呈敝邑学堂初办章程禀稿,可否请登大报?为敝邑振兴士林咸感云,今能为天下开风气,惟执事一辈人而已。可叹可喜。此请箸安。教小弟潘任顿首。(四月一日到)[7]3495-3496
今按:该信札主要记潘任请求汪康年在其主办的报纸上登载常熟学堂初办章程禀稿一事。初步考证该学堂当为常熟中西学社,信札时间当为常熟中西学社筹备阶段,即光绪二十三年。
五月,曾朴、丁祖荫、徐念慈、殷次伊、张鸿、季亮时、潘任等在常熟塔前学爱精庐和别峰庵创立新式教育机构——中西学社,开全县办学风气之先。(相关介绍可参戈炳根主编《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3页。江庆柏《近代江苏藏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58页。又丁祖荫《常昭中西学社叙》及章程,载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万国公报》卷115,第24-25页)
八月三日庚申。晴。
接门人潘师郑(任)《孝经郑注疏藳》及丁秉衡寄《三游洞题名》两种。(《缪》册一,第477页)
九月十九日,潘任给汪康年的信札:
时务报馆主人足下:
西文地图第一分已收到。惟贵报上载明章程有云,装璜精工,并有匣子。今此图并非裱就,与前言不符矣。未知公会之意究竟若何?故特申明一询。此分系敝邑中西学社所购,本社托景古阁,而寄来者则书内阁,此中果何故欤?弟总理社事,故敢稽查。若别副地图皆装璜,弟所办独不裱,恐来购者故省其费,故而若此。不缠足会,常昭入会者甚少,弟亦再三劝人,以无凭,人不信。贵馆有大脚歌送人,可否惠少许,以便传送本社。《时务报》蒙慨然惠送,诸君感甚。惟去年报尚无,未知肯惠赐否?若无此例,亦不必自本社而始也。弟与诸同志商议,禀请三院札各州县筹款,设立中西学社。购全西书,附以中国有用之书。前到金陵,欲约应试诸子禀三院,因阻挠,事不果。贵同志诸君皆宏才硕望,定可成功。开江南两省之风气,愿让巨才为之。专此,敬请箸安。教弟潘任再拜。(九月十九到)[7]3495-3496
今按:该信札主要内容为:(1)中西学社所购西文地图未裱,与《时务报》章程所言不符。且托景之古阁,寄来者则书内阁。潘任为此质询。(2)因常熟不缠足会入会者甚少,潘任请汪康年惠赠《大脚歌》,作为凭信,以鼓励常昭人入会。(3)请求汪惠赠去年《时务报》。(4)潘任等人欲约应试诸子禀请三院札各州县筹款,设学社、购西书,附以中国有用之书,未果。请汪康年诸人帮助促成此事。
初步考证此信时间为光绪二十三年。证据有:(1)潘任总理中西学社社事。(2)常熟不缠足会是1897年8月由邵廷桢创立。由信中内容可见,潘写信时间当为常熟不缠足会创立之始。(3)《时务报》是维新派最重要且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1898年7月26日,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潘请汪康年惠赠去年的《时务报》,“去年”当指1896年。
九月廿四日庚戌。阴。
发曹揆一信、潘希郑信。(《缪》册一,第484页)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五月六日戊午。早雨未已。
接袁幼庵信、通州徐积余信、陈伯雅信、江阴王士模信、常熟潘毅远信托递制军处立学堂稟。(《缪》册一,第519页)
五月十四日(7月2日)。
潘毅远创中西学社,余捐入书二十五种:《英国条款税则》《英国会议条款》《法国条款税则》《义国和约税则章程》《荷兰国和约章程》《美国税则条则》《美国续增条约》《比国条约税则》《丹国条约税则》《奥国条约税则》《日国通商条约》《日本条规税则》《俄国条约章程》《瑞典那威国条约》《布国条约税则》《长江通商统共章程》《古巴华工条款》《摘录各国条约》《越南边界通商章程》《水雷问答》《哈乞开司枪图说》《克鹿卜新式炮图说》《克鹿卜电光瞄准器具图说》《子药图说》《鱼雷图说》,共二十六册。(《徐》20页)
六月七日己丑。小雨,凉。
发潘毅远信。(《缪》册一,第523页)
六月九日辛卯。微雨,晚晴。
再发潘毅远信。(《缪》册一,第523页)
六月十九日辛丑。晴。
接潘毅远信。(《缪》册一,第525页)
六月廿日壬寅。阴晴不定。
接潘毅远卅元。(《缪》册一,第525页)
七月二十三日(9月8日)。
与金剑花书,略云:敝乡为文学旧里,兵燹后科第颇盛,然老成多迂谨,新进多浮嚣,即如学堂一事,宜先倡办,为旁邑风导。乃筑室道谋,迄无成议。去岁有潘君毅远等立中西学社,乡先进丛指摘焉,潘君谋舍而赴鄂,举某自代。某自沪回虞,始悉情事,窃以此事为当务之急,而吾邑有万难兴办者。归并城中两书院,则山长不能无去馆之虑也,经董不能无交卸之虑也,生童不能无涸辙之虑也。拨及别项公款,则水利局不能无全局分裂之虑也,庙堂等捐不能无历年亏蚀之虑也。各有主者,各出其力,以相枝柱,其主者皆巨绅也,则官不敢顾问矣。诏旨屡降,熟视若无睹,医家所谓麻木不仁之病。一隅然,天下何独不然?某居家日少,且无才力承乏其间,然未尝不冀幸学堂之速成,有造于邑子弟也。兹将与郁宪丞同年书节录一通,邮呈左右,吾邑近事梗概略具矣。或者采择迩言,节登日报,使二三当事见而愧奋,则幸甚矣。(《徐》第23页)
八月初六(9月21日)。《申报》第9137号载:
《知难而退》
常熟友人贻书云:虞山为文学旧里,兵燹后科第颇盛,然老成多迂谨,新进多浮嚣,即如学堂一事,宜先倡办,为旁邑风导。乃筑室道谋,迄无成议。去岁有潘君毅远等创立中西学社,乡先进丛指摘焉,潘君谋舍而赴卾,举徐少逵编修兆玮自代。时编修方因事在沪。比回,始悉情事。以为此固当务之急,而有万难兴办者。归并游文学爱两书院,则山长不能无去馆之虑也,经董不能无交卸之虑也,生童不能无涸辙之虑也。拨及别项公款,则水利局不能无全局分裂之虑也,庙堂等捐不能无历年亏蚀之虑也。各有主者,各出其力,以相枝拄,其主者皆巨绅也,则官不敢顾问矣。诏旨屡降,熟(睹)[视]若无睹,正医学所谓麻木不仁之病。
言之匪艰,行之为难。爰致书于昭文邑尊郁宪丞大令,力辞其任书。略云:沪上回,奉照会,知潘君任等禀请经理中西学社,某愚戆不知潘君意中将改学社规模而扩充之邪!抑将创设常、昭两邑学堂,而以学社为附庸邪!夫欲扩充学社,潘君等才力优为之。欲建立学堂,非归并游文学爱两书院不为功。天下事创议不难,众允为难。兴作不难,(筹?)款为难。拨众公款以建学堂,不啻合数巨商以立公司,必用投籖公举之法,始足以孚绅民之望,非一二人私意所得举措也。潘君留心时务,倡导同学,以一寒素士出家藏书数百种,割腴田若干亩,修筑讲堂廊舍,独任其劳。某爱之重之,以为吾邑得如潘君者三四人董理学堂事宜,三年可以有成矣。乃闻颇不理众口,甚有訾为常熟之康有为者。究其实,不过因拨浒浦庙堂捐、水利局三成经费,龈龈齿牙,积为怨府耳。夫吾邑公款之历年侵蚀,如庙堂捐者,亦复何限?而主其事者,父以传子,兄以诏弟,报销之清册扃鐍于胥房。赢余之银钱,存储于私橐。偶有一二喜事之辈举发其覆,辄狼起鹤顾,不排挤之不止,此殆天下之通病。董生所谓“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者,不信然欤!尝谓变法不能太骤,独于学校一事惟恐其不骤,非暂停科举,不足以一生童之趋向;非裁撤书院,不足以杜山长之把持。又谓:建立学堂之易,省城不如县城,县城不如村镇。抗议之人多,则任事之人必少,故权必定于一也。惟憾年逾三十,觕知问学不能为学社诸君子裨补万一,有负潘君等殷拳之意,谨将照会缴上,惟执事亮之。
八月八日己丑。阴。
发巢勖生信、潘毅远信,寄督礼房卅元收条。(《缪》册一,第531-532页)
十月四日甲申。晴。
接罗叔蕴信。常熟潘希郑来信,并寄洋六元。(《缪》册一,第538页)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四月十七日甲午(5月26日)。雨,午后止。
与潘毅远书,寄示桂村课题,嘱其转致学社诸君。(《徐》第68页)
五月初四日庚戌(6月11日)。晴。
与潘毅远、屈文来函,嘱分送桂村书院课艺与预课诸君。(《徐》第72-73页)
五月二十五日辛未(7月2日)。晴。
潘毅远来函,因陆圭如所付中西学社洋票失去,乃予所出,嘱为挂失。乃函致宝昌,俾之付给原主焉。(《徐》第79页)
九月十四日己未(10月18日)。阴。
与映南书云:……立农学会甚善,惟瑞安支会以择地试种为第一义,吾邑城中旷地极及,经理亦难其人,立会结党,已为潘毅远、季似谷辈坏尽声名。弟意只要吾辈三四人另立一社,捐资试办,以刊刻农书为始基,购活字板一付,觅友司总理校对之役,如有余暇,亦可校刊邑中掌故诸书,必得同志十余人,然后可讲求农学,购地种植,如从者以为然,请即草定章程,寄交弟处,今岁可集股开办也。(《徐》第121页)
十一月十五日。阴。
接门人潘毅远信。(《缪》册二,第49页)
十一月十八日壬戌。小雨。
发常熟潘毅远信。(《缪》册二,第49页)
十二月,《农学报》第91册刊载潘任《常熟潘毅远副贡上聂方伯论农事书》一文。
光绪二十六年(1900)
一月四日丁未。晴。
还潘毅远《孝经正义序》,吴景周、庄仲芳《名家词》各一部,交守一带。(《缪》册二,第57页)
二月三日乙亥。小雨。
接潘生毅远信,余搢珊信。(《缪》册二,第61页)
三月二日甲辰。晴。
接潘毅远信。(《缪》册二,第66页)
五月二十九日己巳(6月25日)。晴。
殷厚培、潘毅远自湖北回,厚培将家眷搬至苏州,恐长江有事,不得归也。大人、先生先去,以为民望,其如之何?(《徐》第175页)
光绪二十七年(1901)
三月十日丙子。晴。
继母生辰,家祭。接潘毅远信。(《缪》册二,第120页)
六月朔乙未。阴。
殷厚培招饮黄鹤楼,子培、潘毅远同席。(《缪》册二,第132页)
六月二日丙申。大雨。
景周送礼。潘毅远送酒。雨彻夜。(《缪》册二,第132页)
十月十五日丁亥。晴。
未刻回书院。接潘毅远信。(《缪》册二,第150页)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六月二十六日(8月15日),阴,大风,午后霁,夜微雨即止。
丁芝孙十九日书云:毅远在家无事,有托公运动课长、课员等意,若能助力,亦可略资臂助也。(《徐》第688页)
六月二十九日(8月18日)。晴。
及暮,映南归,予问之。映言庚子义和拳之乱。映又言,潘毅远有信来,欲在提学使处谋一位置。予谓晤李新吾时,当代为说项。新吾曾从子昭师游,与毅远有世谊也。(《徐》第689页)
七月望日(9月3日)。晴。
潘毅远初七日书,托于提学使处位置一席。(《徐》第698页)
七月二十六日(9月14日)。三鼓闻风声,早起见杲杲出日矣。
与潘毅远书云:数年远别,时萦梦思,昨得手简,知已旋里。足下热心学界,为吾虞开创元勋,际此宪政萌芽,必能牗启民智,为地方造幸福,私心忻幸。又闻足下创办法政学堂,规模宏远,乃叹弟之所希望者果不虚也。但吾邑士绅群持保守主义,下者系恋金钱,久不知公益为何物。民智可启,绅愚如何?承示一节,周提学奏充厘定官制局提调,到任与否,尚未可定,姑俟探听着实,再行想法。(《徐》第705-706页)
八月廿三日丁亥。晴。
到堂。接潘任常熟信、金铁江阴信、安庆洪朗斋信。(《缪》册二,第411页)
九月初一日(10月18日)。晴。风大而无浪。
二下钟访张双南于酱园弄图书公司编辑所,与谈常熟近事,知潘毅远十分胡闹,芝孙孤掌难鸣,亟望予归。(《徐》第718页)
九月初三日(10月20日)。晴。
三下钟至于公祠访丁芝孙,知十一日开教育会,选举职员。晤潘毅远,开一名单,系公学会并入教育会,而毅远自居会长,余俱列入职员。芝孙以会长须公举,职员须公推谢之。毅远言此教育会系常昭学会、公学会组织而成,以后办事须势均力敌。予谓如此则双头政体,非合并之谓矣。辩论数百言,毅远鞅鞅去,恐尚有后文也。
翥叔二十日函云:芝孙公函已接到,此间不甚注意于家乡学界,况近来又多意见不洽之人,如苏、蒋辈,标与之谈,都不满意于丁、刘诸君。闻毅远有调和之计,是为上着,不知能达目的否?(《徐》第719页)
九月初六日(10月23日)。晴。
与映南书云:在沪晤双南、孟朴、念慈、远生诸君,知邑中学界由潘毅远创论调和两会,芝孙独力难支,已允所请,嘱弟到常竭力扶持芝孙,以免再有失败。初三日到常晤芝孙于公祠,则毅远亦在,手持一名单,系公学会所举,会长潘任,狄、沈肇事诸人均列职员。潘之言曰常昭学会已改教育会,公学会亦改教育会,倘批准后是一县有两教育会也,不如以两会组织一会,势力平均,庶免冲突。弟面折之曰,如须势力平均,是当举两会长、两副会长矣,恐走遍天下不能觅此学会也。且会长须投票公举,今以公学会之个人私见,而欲常昭学会全体公认,决做不到。嬉笑怒骂,陈说百端,而毅远一味钝皮老脸,此事虽未达目的,然必再起风波。芝孙定于十一日开选举大会,如有风潮,数日中可以现形矣。芝公势孤,言自公学会设而阻挠之计百出不穷,不如借此调和以为实力办事之计,然纵容此等人入会,难保其不再阻挠,且恐掣肘愈甚。芝公失计于前,及今拒绝,已有毅远入会,势难驱之使出。倘百怪齐来,则后患不堪设想矣。弟见毅远强迫芝孙承认会长一事,始知天下竟有如此妄人。前十年之毅远虽乱次以流,尚不敢如是大胆也。芝孙云有人言公学会已具呈学部,请改教育会,故毅远大言不惭,有两教育会之说。望即日至译学馆面托君九一查,果有其事否?(《徐》第720-721页)
九月初七日(10月24日)。晴。
与翥叔书云:城中学界自潘毅远回来之后,大为扰乱,现又将公学会改为教育会,以与芝孙相抗,未知作何了局。(《徐》第721页)
九月初九日(10月26日)。晴。
晨,至公立学堂访刘琴孙,知潘毅远等已具呈两江学务处,请立常昭教育会,陆云孙为呈首。批仰县查明详复,而毅远等遽发柬招邀城乡,于今日开会,可谓无意识之举动矣。午后至于公祠,与芝孙等晤谈良久而别。(《徐》第722页)
九月十一日(10月28日)。晴。
挈植儿同赴至山堂会所,昭文孙大令、俞君实观察俱来,选举殷子嘉为正会长,丁芝孙为副会长。子嘉品学实不相称,实芝孙所运动,恐举芝孙为会长愈激彼党之怒也。(《徐》第722页)
九月十三日(10月30日)。阴。
与翥叔书云:初九晨晤刘琴孙,知潘毅远等改公学会为教育会,朦禀两江学务处,批语有仰县查明具详之语,而彼等借此张皇,遽开大会。芝孙等亦于十一日开选举会,举殷芝阶为会长,丁恐己为会长益招彼党之忌,运动而为此。然侄意甚不以为然,殷之品学无一胜任,即旧绅如陆、庞亦恐啧有繁言,仅顾公学会一边而思为弭患之策,不知适以招外人之訾议耳。花捐议缴县,归学务公所公同议拨,尚未削牍。侄思办有就绪再下乡也。芝孙因毅远瞎抄,函牍交驰,疲于奔命,今日复偕双公赴沪赴江苏学会,以东京学界要求午帅一书嘱为起草,今夕当为草就寄东。吾党人才消乏,殊可隐忧。(《徐》第722页)
九月十六日(11月2日)。阴寒。
翥叔重阳日函云:采函有云潘艺园办一法政学堂,腐败异常。标甚不解,常昭法政系梦栋主持,叔良总教,非艺园组织,何以加罪于彼?便中尚祈示知。(《徐》第723页)
九月十七日(11月3日)。晴。
与翥叔书云:惟城中之事甚为乌乱,毅远既为南党渠帅,又得庞大暗中主使,近且谋夺劝学所与视学官,所幸苏提学将来或不至黑白无分晓耳。法政学堂正是毅远总理,以历史地理敷衍,可笑之至。王葆初亦在其中,颇迷信,毅远未知采南有法以警寤其叔否?①该句标点当为:王葆初亦在其中,颇迷信毅远,未知采南有法以警寤其叔否?(《徐》第724页)
九月十九日(11月5日)。阴。
与映南书云:潘毅远争设教育会,芝孙想已报告陆、庞二人力为主持。十八日彼党至梅李等处宣讲,陆为发介绍书,季似榖议举庞为本会名誉会员,知单上写俟众见融洽后再商,其左袒情形可想。②该句标点当为:季似榖议举庞为本会名誉会员,知单上写“俟众见融洽后再商”,其左袒情形可想。芝孙嘱弟草一呈递部,始全注重庞大。蒋韶九适自金陵回,以为胜固可喜,不胜则芝孙势难与敌,必受其害。因将原呈删改,由韶九携沪交芝孙寄京,未知吾哥有何良法以钳制之否?现所深虑者彼党教育会得成立,渐次谋夺劝学所、视学官,谋占财政之权,米捐一事已见端矣。(《徐》第724页)
九月二十日(11月6日)。阴。
钱安伯言潘毅远于廿五日开会,举陆云孙为会长,发帖遍邀城乡绅董,如此吵扰,学界安得不黑暗哉?(《徐》第725页)
十月初七日(11月22日)。阴。
与映南书云:此次公学会争立教育会一事,庞、陆以全力运动,所可恃者公论在人,苏学务处尚有分晓,虽有芝符不能助其父作违心之论也。部中札查未知何日可到?提学接印后必昭然分黑白。而芝孙当日运动殷芝阶为会长,实大失着。芝阶名誉大劣,且无一足以服人,如以其老辈也而举之,则彼庞、陆不远胜乎?其拒毅远太甚,此第二失着。毅远有开创之劳,且尚有虚名,不似公学会之黄茅白苇。彼党既得毅远,声势十倍,且有不直芝孙者。孟朴言欲将己之校长让与毅远以平此风波,而芝孙不以为然,因此中止,然后顾茫茫不堪设想矣。(《徐》第731页)
十月十一日(11月26日)。阴,微雨。
士谷函云:承嘱将教育会设法联合,业与丁君等商定草章数则,交潘君毅远提议,颇蒙赞成。现在总会调查员白君在此,正好由公出与调停也。
《联合教育会草章》:一、推举职员;二、介绍入会会员;三、凡职员、会员均须照填证、愿两书及预缴半年会费;四、以上草章之条,如蒙大众允许,拟请城南公邀集代表人开一谈判会,当即公拟呈稿,公同酌定,由陆三先生领呈;五、此次联合后,务各和衷共济,勿争意气,勿挟猜嫌。所有未经联合以前所递禀呈不无一偏之说,将来批词发现各勿介怀。(《徐》第734页)
十一月初一日(12月16日)。晴。
复隐南书云:……毅远因公学会联名呈控一节,请愿出会,其内容如何则不敢决定,芝孙想有信详告,兹不复陈。
晨起,至枕石与芝孙、毅远晤谈良久。(《徐》第743页)
光绪三十三年(1907)
1907-1909年,潘任担任江南高等学堂经学教员一职。
任于丁未春,奉缪艺风师命,讲经江南高等学堂。窃愧学识远不逮任嘏国渊,而妄希高密之席,祇幸教学相长。因得以肆力经籍。虑注疏之浩繁,限晷刻之促迫,爰为之提纲揭要,辑成是编,分年讲授,以示指南。忽忽三年,裒然成帙。……宣统元年仲冬月潘任识于钟山讲舍。(潘任《七经讲义序》,载林庆彰等编《晚清四部丛刊》第4编第1册影印宣统元年江南高等学堂印行版,台中: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2010年版)
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江南高等学堂一览表》③参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丛书》编委会编辑:《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9-640页。亦可知,潘任担任经学教员一职。
正月廿二日(3月6日)。晴。
竟化开校,余送桂儿往观。开校礼毕,潘毅远约予访宗子戴,不值,随往山景园饮,谈甚畅。下午,宗子戴来。(《徐》第758页)
二月十四日,阳历三月二十七号。阴。下午,雨淅沥不止。
与潘毅远书,言现苏抚请续留漕二十万石分拨平粜。若联名电请多拨若干,再将积谷备荒提出一半,广为劝募,设局平粜,以定民心。一面将为首滋事之人惩办一二,以儆将来,大局犹可挽回,否则骚乱情形不堪设想矣。(《徐》第762页)
二月十四日乙亥。晴。
到堂。到商会晤苏毓宗,以吴子瑞两稟藳交礼卿。接潘毅远信、夏挺哉信、冯梦华信。寿文交首府。(《缪》册二,第436页)
三月十五日丙午。晴。
到堂。潘毅远、袁玉胜请金陵村。(《缪》册二,第441页)
五月三日癸卯。晴。
还潘毅远军山诗并题五古一首。学堂例赏。(《缪》册二,第448页)
五月廿八日戊午。晴。
移书至对雨楼。再发潘毅远信、丁秉衡信。(《缪》册二,第451页)
六月十日己巳。小雨。
不适。接潘毅远信。(《缪》册二,第453页)
八月二十日己卯。阴。
丁孟舆、潘毅远、赵皖生来。(《缪》册二,第463页)
八月廿四日癸未。晴。
以《三国会要》交潘毅远覆核。(《缪》册二,第464页)
十一月十三日甲寅。阴,午后晴。
潘毅远送《三国会要补》来,先交写字二元二角。(《缪》册二,第477页)
十一月十五日丙辰。晴。
约曾孟朴、庞次怀、梁慕韩、潘毅远小饮金陵春。晚嗽。(《缪》册二,第477页)
十二月二日己未。晴。
高等送本月脩金,却之。积余以《两汉校勘记》仍交孟舆。送《日记》两册、《文集》一部,交潘毅远。(《缪》册二,第480页)
十二月三日庚申。晴。
孙孝蔼、潘毅远来。(《缪》册二,第480页)
十二月七日甲子。晴。
潘毅远送儗藳来。(《缪》册二,第481页)
十二月初九丙寅。阴,暖。
发湖北郑时若信,兑汉平宝纹乙千两。晚间请犬养毅西餐。垫送潘毅远五十元。(《缪》册二,第481页)
十二月廿四日乙卯。阴。
发苏州徐翰卿信、钱伯灜信,寄还《三国会要》潘毅远辑本、杨定甫本《钱临江集》。(《缪》册二,第484页)
光绪三十四年(1908)
二月六日壬戌。阴,冷。
张诵穆招饮,丁衡甫、吴兰坡、丁孟舆、殷亦坪、赵、杨、潘、任同席。(《缪》册二,第490页。今按:“赵、杨、潘、任”当为“赵汤、潘任”)
二月十一日丁卯。晴。
柳诒谋、潘毅远、丁孟舆、丁秉衡、赵汤、皖生公请,即于云自在龕欢饮而散。(《缪》册二,第491页)
二月廿一日丁丑。晴,暖。
约傅苕生、程乐庵、景朴孙、章式之、钱寿甫、钱诵穆、丁秉衡、潘毅远小饮。(《缪》册二,第492页。今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缪》钱诵穆作张诵穆)
三月六日辛卯。阴。
到书局交督署批及张宅房奏底子与善余。交五十元与潘毅远。(《缪》册二,第494页)
四月二日丙辰。阴。
早起。潘毅远来,呈《孝经注疏》。(《缪》册二,第499页)
四月十四日戊辰。晴。
潘毅远、赵皖生来。(《缪》册二,第501页)
七月廿六日己酉。晴。
潘毅远、陈善余、梁心海来早饭。(《缪》册二,第517页)
九月癸未朔。晴。
潘毅远送文约来,即还之。(《缪》册二,第522页)
九月六日戊子。晴。
早起,己巳初矣,乏甚。送《孝经讲义》与潘毅远。(《缪》册二,第523页)
九月廿七日乙酉。晴。
潘毅远、赵皖生、吴兰坡、恽心云来。(《缪》册二,第526页)
宣统元年(1909)
二月八日戊午。微晴。
拜沈佑彦、武仲平、孙孝蔼、赵皖生、倪昆甫、郭轩甫、施少卿、潘毅远。(《缪》册三,第11页)
闰二月六日壬戌。阴。
潘毅远、赵皖生、章式之来。式之借《瞿木夫书跋》、《艺风续藏书记》。(《缪》册三,第15页)
闰二月廿二日戊寅。晴。
丁孟舆、潘毅远、赵皖生、范□□公请于金陵春。(《缪》册三,第18页)
四月三十日(6月17日)。《申报》第13062号载:
《宁苏绅士合开谘议局研究大会纪事(续)》
昨纪江苏谘议局研究会事。篇幅过长,至会员意见书分类表之半,兹续录如下……次提议会费。会长宣言:每人出会费数即有限,而会员之来已认义务为调查、编辑等事,又欲责以纳费,亦属不允。倘改为特捐,则各量力输捐较为得体。又认数可以稍多也。众皆赞成。
其时即由狄楚青君倡首特捐一百元,周镜溪君特别捐二十元,张季直、仇涞之两君各认捐洋一百元,邹文雄君认特别捐五十元(五月十五日缴),潘毅远君认特别捐五十元,丁祖荫君认特别捐五十元(五月初三日缴)……是日认捐诸君异常踊跃,假定会计处填写捐簿,几于应接不暇。及散会时已过决定时间,犹有以未及认捐为憾者,遂摇铃散会。
六月七日甲申。晴。
偕秉衡、毅远至虚廓园、静圃,均以水胜,静圃犹极瀰漫之势,荷花亦盛。芝孙、毅远约小饮,菜极佳。(《缪》册三,第34页)
六月十日丁亥。晴。
清早收拾行李上船,毅远同行。西风大作,舟行濡滞。亥初始抵阊门,轿夫不肯入城,专小杨告徐翰卿,谅已守候一日矣。旅店尚好。(《缪》册三,第35页)
六月十六日癸巳。晴。
潘毅远送《三礼》、《三传》讲义目录来。(《缪》册三,第36页)
六月十七日甲申。晴。
拜王绍延、孙孝蔼、潘毅远,交还目录。(《缪》册三,第36页)
七月十日丁巳。晴。
潘毅远来,言絅堂一病而逝,不胜伤感。(《缪》册三,第39页)
七月十三日庚申。晴,热。
潘毅远借《诗经讲义》藳本去。(《缪》册三,第40页)
八月八日甲申。晴,热。
子龄、毅远来。(《缪》册三,第44页)
八月二十日(10月3日),《常昭月报》创刊,潘任为主编之一。
此刊第一期刊行于宣统元年八月二十日,编辑兼发行为常昭教育会,发行所为海虞图书馆。潘任所撰序称:“夫常昭地滨大江,波涛之声,兴于昼夜。里传文学,弦歌之声,不绝今古。人多俊秀,士知礼让,风气早开,甲于列郡。其故在闻声而先觉,亦因善以其声启人听也。会中固多聪明特识之士,会外亦多开通知变之才。斯报一行,则能以声鸣其学术、政治、法律诸思想者,不知凡几,其发达也,必矣!”庞树柏所撰绪言则对常昭革新进程有所概括:“于是创教育会以谋民智之沟通也,立地方自治会,以保比闾之治安也,设商会以斯贸易之振兴也。以外,蒙小学堂、戒烟局等,亦几林立境内。忽忽数载于兹,回首故乡虽屡呈变态,但细察其进步,不啻泛舟江河,风水俱逆,有寸进尺退之势,欲使一朝达于彼岸,戛戛乎其难之(也)。此实二三君子之责也,然使吾邑得渐革其敝俗,粗具今日之文明者,亦未始非二三君子之功也。或曰,吾邑之现状,自今以始,不可不有以记之。同人斯有月报之作,庶几其责有未尽也,本报可鼓吹之;其功有难泯也,本报可表扬之。以及四乡物产,一方掌故,皆可连类以书,亦他日民史之资料乎!”(章开沅《实斋笔记·常昭月报》,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256页。又可参《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651页。《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词典》,第380页)
九月丁未。朔,晴。
拜方子丞、潘毅远。(《缪》册三,第47页)
九月六日壬子。阴。转凉。
约朱古微、张次山、丁芝生秉衡①笔者认为此处可能有误,丁芝生为丁芝孙,即丁祖荫(1871-1930),字芝孙,号初我、初园,江苏常熟人。丁国钧(1852-1919),字秉衡,江苏常熟人。、李晓暾、潘毅远小饮,洪幼琴、金福林不至。(《缪》册三,第48页)
十月九日乙酉。晴。
丁秉衡、潘毅远、赵畹孙、胡幼嘉来。(《缪》册三,第53页)
十一月,潘任于江南高等学堂钟山讲舍,作《七经讲义序》(《七经讲义》,宣统元年江南高等学堂印行版)。
十二月十一日丙戌。雪止,阴。
朱仲我、龚子中、潘毅远来。(《缪》册三,第63页)
宣统二年(1910)
一月廿三日戊辰。晴和。
吴兰陂(坡)、潘毅远来。(《缪》册三,第71页)
三月二十日甲寅。晴,晚仍雨(今按:北大1984年影印版《缪》作“晚仍阴”)。
潘毅远借《国民读本》、《顺天艺文志》去。(《缪》册三,第81页)
三月廿八日戊申。阴。饭后晴。
约王寿萱、潘毅远来谈。毅远借《玉函山房》十九册去。(《缪》册三,第82页)
五月己卯。朔,微晴。
还《苏志艺文》与潘毅远,尚余一册。(《缪》册三,第87页。今按:北大1984年影印版《缪》作“还《苏志艺文》四册与潘毅远,尚存一册”)
五月十日戊子。晴。
饭后到通志局,陈雨生交“先贤”一卷,潘毅远交“艺文”一卷,均佳。(《缪》册三,第89页)
五月十四日壬辰。晴。
诣陈善余取自撰记录江苏之书一卷、潘毅远“艺文”一卷回。(《缪》册三,第89页)
七月初二日(8月6日),阴。
潘毅远示予《质学内篇》一册,说理非不透彻,实亦无独到处。(《徐》第1106页)
七月七日戊申。晴。
病愈。改潘生第一卷。(《缪》册三,第97页)
七月八日己酉。晴。
改潘生“艺文”第一毕。(《缪》册三,第97页)
七月十一日壬子。晴。
敬礼,祀先。改潘毅远《易经》。(《缪》册三,第97页)
七月十二日癸丑。晴。
改《易经》册二,。(《缪》册三,第97-98页)
七月十三日甲寅。晴,饭后雨,晚又晴。
改潘毅远“易类”第二卷。(《缪》册三,第98页)
七月十五日丙辰。晴。
改“易类”。(《缪》册三,第98页)
七月十九日庚申。晴。
潘毅远、胡夐修来。(《缪》册三,第98页)
八月廿五日甲申。晴。
还潘毅远《艺文志》五册并一柬。(《缪》册三,第104页)
十二月四日甲戌。大风。
接潘毅远信。(《缪》册三,第119页)
宣统三年(1911)
三月廿六日丙戌。晴。
赵皖生、潘毅远、倪昆甫来。(《缪》册三,第136页)
四月二日庚午。阴。
改潘毅远“艺文十四”一卷。(《缪》册三,第137页)
四月四日壬申。阴。
交“物产”五卷与亦坪,交“艺文”一卷与毅远,交“封建”一卷与皖孙。亦坪、毅远、皖孙、诵穆、秉衡公请于丛钞堂小酌。(《缪》册三,第137页)
五月廿八日乙丑。雨。
接张晓楼信、亦平信、孟舆信、潘毅远信。(《缪》册三,第145页)
十月初四日(11月24日)。晴。
与丁芝孙函云:前晚梅里黄剑人一家竟遭惨杀,请翁志吾下乡检视,竟以侵检察长权限为托辞。示以狄巽公辞职书,舌烂唇疲,始得允许。始谋不臧,事事乖忤。翁云审判规画今日送来,此事就绪,庶可着手办事。目前亟待公归,决定者二事:一、用人。兰培、毅远连翩辞职,劝业一课无事可办,总务重要,亟须择定;二、筹款。主计成立,今岁出入可以预计,免至临时慌乱。望迟至星期日上午回家筹商一切。(《徐》第1222页)
民国二年(1913)
三月九日丙午。雨。
接高翰生寄碑、书屏信、潘毅远来条。(《缪》册三,第249页)
4月9日,淞社同人上巳日修禊徐园,“会者二十二人,周梦坡与刘翰怡为主席,是为淞社第一集。先后入社者有金粟香、许子颂、缪艺风、沈絜斋、钱听邠、吴仓(昌)硕、叶蘜裳、王息存、刘谦甫、杨诚之、王旭庄、褚稚昭、李梅盫、郑叔问、李审言、刘语石、施琴南、汪渊若、李橘农、戴子开、吴子修、金甸丞、钱亮臣、潘毅远……”(陈谊《夏敬观年谱》,黄山书社2007年版,第70页。又见《吴兴周梦坡先生年谱》,载《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88册)
四月廿四日庚戌。晴。
约蘧庵、菊裳、子陪、溎生、毅远、伯豫小饮同兴楼。(《缪》册三,第257页)
九月十一日甲子。阴,晚晴。
祖父讳日,家祭。毅远送诗来。(《缪》册三,第277页)
十二月二日癸未。晴。
请章希瑗、家子惠、徐积余、董授经、潘毅远、赵皖生小饮悦宾楼。(《缪》册三,第290页)
民国三年(1914)
四月,潘任作《百和香集序》。(周庆云辑《晨风庐丛刊·百和香集》,吴兴周氏梦坡室甲寅序刊本)
十二月,潘任作《晚菘斋遗箸序》。(周庆云辑《晨风庐丛刊·晚菘斋遗箸》,吴兴周氏梦坡室甲寅序刊本)
民国四年(1915)
二月廿二日丁卯。阴大风,转凉。
丁秉衡来。拜庞劬庵(今按:北大1984年影印版《缪》作“庞劬文庵”,“文”当为衍文)、邵伯英、李幼梅、潘(榖)[毅]远、陆云孙前辈、丁滋生,季玉亦在此。两家收藏元本《棋谱》为最,明本《欧阳行周集》、《陈□□》为最。晚劬(北大影印本“劬”作“蘧”)庵招饮,伯英、秉衡、滋生同席。毅远送礼。(《缪》册三,第374页)
民国五年(1916)
八月三日庚戌。晴。
接丁秉衡信,言潘毅远已故,可伤。(《缪》册三,第457页)
依上述史料,我们可以给潘任的生平事迹作一粗线条的分疏:
1.潘任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民国五年(1916)。
2.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潘任与曾朴、丁祖荫、徐念慈、殷次伊、张鸿、季亮时等人在常熟塔前学爱精庐和别峰庵创立新式教育机构——中西学社,开全县办新学风气之先。
3.维新运动期间,任常熟中西学堂总理。后曾总理常昭法政学堂。
4.光绪三十二年(1906)托张映南、徐兆玮于京师提学使处谋一职,未果。是年,潘任有意调和常昭公学会与教育会,并自居会长,但在丁芝孙、徐兆玮、昭文孙大令、俞君实观察等的钳制下,潘以落败而终。
5.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担任江南高等学堂经学教习一职。
6.宣统元年八月二十日(1909.10.3),《常昭月报》在常熟创刊。月刊。常昭教育会主办,潘任、庞树柏等任主编。“以推广教育,改良社会为宗旨”。
7.宣统二年(1910),江苏通志局设立,缪荃孙任总纂,潘任分纂《江苏艺文志》部分。
8.民国后潘任加入淞社,参与该社组织的集会活动,并留下了很多与社友的唱和诗。
可见,潘任留心时务、竭力倡导新风,对清末民初常熟的政治、文化、教育近代化曾起到过某些推动作用。邵松年曾作诗怀念故交云:“旧学新知培养深,教施桑梓总关心。不殊梅福神仙尉,高隐吴门托短吟。”①诗后自笺:“君与同志创立中西学堂,最得风气之先。自鄂归潜心著述,间赋小诗,惜其年之不永也。”(《息庵老人枕石轩怀人绝句笺略》)对潘氏学行人生高度赞赏的同时,对其早故亦抱以惋惜之情。
三、著述简目
关于潘任的著述,《苏州民国艺文志》的介绍比较全面,但表述存在错误之处。下面笔者以此为纲,需补正者,以按语列于每条之后。
1.《希郑堂丛书》又作《虞山潘氏丛书》,1894年木活字排印本,南京图书馆等藏。
笔者所见《希郑堂丛书》收录《郑君粹言》3卷、《说文粹言》(或《说文粹言疏证》)2卷、《经说》(或《博约斋经说》)上中下三卷、《孝经郑注考证》未分卷、《周礼札记》未分卷、《双桂轩答问》未分卷、《希郑堂经义》未分卷。《中国丛书综录》所载同,只是未分卷者各标为一卷(第612页)。然刘声木《续补彙刻书目》卷5第11页载:“《希郑堂丛书》第一辑,亦名《虞山潘氏丛书》(常熟潘任希郑著,光绪二十年五月受业内弟吕季兰校刊本)《郑氏粹言》三卷、《说文粹言》卷、《说文粹言疏证》二卷、《孝经郑注考证》卷、《理学辨似》一卷、《疏沦论》一卷(潘欲仁)、《过云庐画论》一卷(范玑)、《周礼札记》卷。”(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三编》第1册第216页)
刘书中有几处失误:《郑氏粹言》当为《郑君粹言》;《说文粹言》与《说文粹言疏证》为同一书;《理学辨似》为潘欲仁作品。
其中,《孝经郑注考证》除《希郑堂丛书》本外,还有光绪二十二年家刊本、《孝经文献集成》本(该书将《周礼札记》《双桂轩答问》等误入《孝经郑注考证》中),另载于《学古堂日记·读孝经日记》《孝经郑氏解疏》、1944年《学海》杂志等。伦明所作《提要》载《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831-832页)
2.《孝经集注》一卷,江南高等学堂1907年木活字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伦明作《提要》载《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832页。
3.《孝经讲义》一卷,江南高等学堂1907年铅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另有《孝经文献集成》影印本,作三卷。伦明所作《提要》载《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832页。
4.《孝经郑氏解疏》十卷,1908年稿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另有王欣夫钞稿本。王欣夫于1961-1962年所作《提要》载《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1-412页。
5.《御纂七经纲领》一卷,江南高等学堂1909年铅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6.《七经讲义》七卷,江南高等学堂1909年铅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另有林庆彰等编《晚清四部丛刊》第4编影印版。
7.《伦理学大义》一卷,江南高等学堂1909年铅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8.《战史大略》一卷,宣统年间铅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9.《太质学》一卷,稿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10.《学吟集》三卷,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11.《博约斋经说》三卷,稿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另有《希郑堂丛书》本。
12.《列国军制》一卷战法大意一卷战术比较论一卷,铅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13.《江南艺文志》十七卷,稿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14.《味闲斋吟草》二卷,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15.《羊山诗抄》四卷,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柯愈春对《学吟集》《味闲斋吟草》《羊山诗抄》所作的《提要》载氏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0页。
16.《希郑堂四书文》不分卷,锡山文苑阁木活字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
17.《周礼畿内授田考实》一卷,《周礼序官考》一卷,《周官指掌》五卷,《周礼学》二卷、一卷,《周礼故书考》一卷、四卷,《周礼故书疏证》六卷,《周官恒解》六卷,《周礼补注》六卷,《周礼释注》二卷,《周礼札记》一卷,续修四库全书. 69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苏州图书馆存。
今考《续修四库全书》第81册(非696册)所收录的书有:《周礼畿内授田考实》一卷,清胡匡衷撰;《周礼序官考》一卷,清陈大庚撰;《周官指掌》五卷,清庄有可撰;《周礼学》二卷,清王聘珍撰;《周礼故书考》一卷,清程际盛撰;《周官故书考》四卷,清徐养原撰;《周礼故书疏证》六卷,清宋世荦撰;《周礼学》一卷,清沈梦兰撰;《周官恒解》六卷,清刘沅辑注;《周礼补注》六卷,清吕飞鹏撰;《周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周礼注疏小笺》五卷,清曾钊撰;《周礼札记》一卷,清潘任撰。黄晋琦、张耘田将这些书全归为潘任所著,因此,笔者不得不说这真是乌龙谰言,张冠李戴!且问两先生《周礼故书考》与《周官故书考》是同一种书吗?
王锷对《周礼札记》所作的《提要》见氏著《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又有吴廷燮《周礼札记》所作《提要》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86页。
18.《读孝经日子》一卷,学古堂日记本,江苏常熟图书馆存。[8]808-810
《读孝经日子》当为《读孝经日记》,另有《孝经文献集成》影印本。伦明所作《提要》载《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832页。
此外,据《汪康年师友书札》(第4204页)知,潘任还著有《宋元儒学讲义》,未见。周梦坡辑《淞滨吟社甲乙集》《晨风庐唱和诗存》《百和香集》《甲乙消寒集》中刊载了不少潘任(署名潘蠖毅远)与社友的唱和诗歌。《徐兆玮日记》第3480-3485页曾部分摘录。另,《徐兆玮日记》第1938页谓:“方耕霞《今雨旧雨诗集》录潘幼南诗,有《阅太质虞阳纪变诗,因题其后》云:‘沧海红羊劫,呼天问谓何。别开新世界,欲破旧山河。都邑衣冠异,诗篇血泪多。一编董狐笔,直以哭为歌。'太质即毅远,此诗帙未知存否?”可知潘任曾作《虞阳纪变诗》。
[1]章钰.四当斋集[M]∥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37.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常熟市委员会,编.文史资料辑存(第11辑)[Z].内部发行,1984.
[3]林葆恒,辑,张璋,整理.词综补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赵明奇,主编.全本徐州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张廷银,朱玉麒,主编.缪荃孙全集·日记(第2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7]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张耘田,陈巍,主编.苏州民国艺文志[M].扬州:广陵书社,2005.
[责任编辑:刘向红]
On Pan Ren's(Chang Shu)Family Background and His Writings
ZHANG Fu-do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2)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country was in turmoil.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factors,with east and west,old and new intertwining.In the areas of Su Zhou,Yang Zhou and Chang Shu formed some academic communities which not only inherited the tradition,but also continued to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times.In these areas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novelists,educators,political activists emerged.They ha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odern politics,culture and education.Pan Ren was among these groups.He no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promoted a new social atmosphere,thus to a certain extent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ang Shu politics,culture and education.However,for many reasons,his family background,life and academic pursuit are unknown to people.Therefore,researching on these areas is necessary.
Late Qing Dynasty;Pan Ren;Chang Shu;life
K 204.2
A
1672-402X(2016)10-0040-14
2016-07-25
张付东(1987-),男,山东聊城人,历史学硕士,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