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教育力量
2016-03-18李志伟陈家林
李志伟, 陈家林
(1.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300;2.上海市兴伟学院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300)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教育力量
李志伟1, 陈家林2
(1.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300;2.上海市兴伟学院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300)
我国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明确学校体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事业中的不可或缺性.没有健康体质的人才和没有健康体质的民族都不能称为人才强国.本文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以及体育如何回归教育的功能进行探讨.回归体育教育的本质,使学校体育文化、体育氛围的形成成为必然.
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技能;体能;智能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显示,2015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在对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调查中,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最受求职者关注,相反,道德修养、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刻苦精神与工作热情等,“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1]这说明学校在全面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深化教育改革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不仅对人体自身活动能力的改造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二个提高”:即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二个进入”: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人才不仅仅是有知识、有能力,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没有体质健康的人才和没有体质健康的民族都不能称为人才强国,也很难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和国家现代化的保证.本文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如何回归教育的功能进行探讨.
1 学校体育的教育本源
本源是指源头,这里借指事物的根源.体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今有之,如: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的儒家教育中,把“御”和“射”作为人的体育教育功能;近代的“尚武”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到了现代,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就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把人的素质归纳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千百年来体育都是以育人作为基础,它的本源就必然是教育的一部分.要实现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知识的传习做起.“通过教育在文化遗产以及现存的可贵经验中构建教育认同,把那些有价值的知识内化成为年轻人心智的一部分.”[2]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有用的人才,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不仅要进行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专业教育,还应当进行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人的情商、智商和动商相统一的人才.
因此,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表现在身心教育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教育,不仅对人体自身活动能力的改造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改善生活、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如:道德品质、适应能力、外形和气质、健康的心理、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执行力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体育素质与学校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我国目前学校体育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试想在我国体育不是被低估或边缘化,何来学生体质连续下滑,何来学生近视率较高.因此,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整个民族强盛的需要.体育的教育过程,不仅是一种健身、竞技的功能,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健身手段、社交平台和快乐的载体.
今天我们审视学校体育的本质,使体育回归教育本源,在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中,明确“体育和教育密不可分,教育中本该有体育的内容,体育中本就蕴涵教育的作用.”[3]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改革课程的结构和项目多少,而是要转换教学的思路,认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两种教育,而是一个人所应该接受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共同构成教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教育应把技能和体能教学和智能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既有身体的教育,也有完善人格的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学校整个教育中就必须体现出“教”与“学”的过程.
2 体育教育的知识传习
“体育课是一门课程吗?这个问题的尴尬性在于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上执行不实.导致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将育人的任务弱化为体质的增强,萎缩了体育的功能”[4],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更何况学生的健康不是学校体育就能解决的,它与医疗、生活习惯、饮食等息息相关.体育有促进健康的功能.那么学校体育如何体现它的教育功能?从教学过程来说,问题不是教多少,而是教给学生什么.只有深入认识教育既是追求知识的本质,也是追求人的美好品质,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要义,体育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功能和价值.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体育教育从事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传习.体育运动理论是前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教师通过一招一式的技术教学,从项目技术的科学介绍演变到示范动作,从健康发展过程到传授有关饮食、休息、运动及损伤预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都是在传习着运动技术的理论和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技术动作的不断认识,并在反复的练习中获得本体感受,提高技能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功效.所以说体育教学活动与其他文化课从事的知识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教育的目标上都是一致的,只是二者之间在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5]从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当体育从游戏上升到智能性、程序性、功利性、竞争性的时候,体育也就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成为发展的必然.”[6]所以,体育的各项技能也是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不断演变的过程.体育教学就是以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为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了技术动作才能作为一种手段进行身体练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才能了解技术动作中蕴含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使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知识得以延续;才能作为人的一种沟通形式,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能发展
体能是运动技能的基础,没有体能的技能是低层面的.把体能作为提升技术水平的目标是必然的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如何获得体能的发展,就要根据技能项目的特点,分析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对具有相似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进行归纳,探求项目的共同特性和发展规律,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所谓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它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体育教学中提高身体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
要针对技术项目的特点进行专项身体素质教学,使学生通过专项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比如:体操、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专项素质主要是力量、柔韧及平衡感;乒乓球、网球等项目的重点素质是移动速度、反应速度、灵活性等;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专项素质是弹跳力、腰腹力量等;足球、篮球、手球等项目的主要素质是力量、速度、弹跳力.
体育的专项素质虽然由不同项目体现出来,但所有体育项目都离不开身体素质的全面性.换句话说,由于各个项目的性质不同,表现在身体素质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篮球、足球对素质的全面发展相对平衡,但柔韧性不足;而健美操、瑜伽项目的柔韧性素质较好,但力量、耐力素质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项目的性质分析项目特性,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弥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4 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要为育人的总目标服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教学和体能发展只是提高人的“动商”能力,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人格完善就必须在道德品质和智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而意志品质、外形和气质、健康的心理、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组织能力等则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不同体育项目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品质在各个项目中体现出来的育人功能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引用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进行分类说明.
项群理论是把体育竞技项目分为若干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如:体操、健美操、武术等;隔网对抗性项群: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排球、藤球和毽球等;同场对抗性项群:如足球、篮球、手球等项目;速度类项群:如短跑、跨栏跑、速滑项目;耐力性项目的中长跑项群共5大类.虽然项群理论针对的是竞技比赛及训练领域的项目特征,但学校开展的很多体育项目与之有着共同之处,对教师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项目的内涵达到培养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在学校开设的诸多项目中,可以依据项群理论的分类归纳如下特征:在表现难美性项群的各项目上,具有塑造优美的外形和气质,在心理和智能方面具有善于自我调节,果敢精神.在智能上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具有空间动作的准确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外形气质、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项目特征和音乐由学生分组自编动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能力及上课的积极性.在隔网对抗性项群的各项目上,体现出冷静、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在心理和智能方面具有自我控制、快速反应和集中注意力特点;在智能方面也有灵活善变,应付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其项目特点,培养学生对场上千变万化的情况做到冷静的判断,养成思考应变的能力,并延伸到对待任何事物和突发事件都能保持冷静、判断和思考应变的习惯.在同场对抗性项群的各项目上,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功能,在心智方面体现人的情绪、注意力、抽象思维及创造性的特征.同场对抗性项目即是对抗的又是协同项目,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之间协作能力,控制力和观察力,让学生体验一次完美的配合、一次成功进攻和防守都是团队力量的结果.在耐力性项目上,主要以中长跑为主,具有培养人的耐久力和心理耐力、同时心理上具备顽强的意志力特征.耐力性项目单调、枯燥,是学生最抵触的项目.但又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吃苦耐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理论的说服,又要有教学手段的更新,如:不同的距离、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环境等,使学生在不断变化新颖的形式中达到课程的要求.
可见,不同项目表现出的特征不同,育人目标取向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授课的内容,提炼出该项目中的育人功能,把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在技能和体能学习以外的心智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此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年轻人的兴趣比较广泛也容易转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知识的传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兴趣,间接兴趣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明确认识之后所产生的兴趣”[5].在体育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间接兴趣的培养,因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而引起的求学状态,对概念没有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在更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学习的欲望.体育就是通过运动的形式体会概念的过程,体育教学就是满足学生在运动中自我比较、自我赶超的竞争获得感.如果要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有受过全面教育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在学生多样化的兴趣中,创造机会让所有人能够完善自己,竭尽其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教师不仅通过自己在教学上的言语,又可以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有时希望自己的老师尽善尽美,他们并不渴求自己一定做到完美,却希望在所有那些具有威信的人身上看到完美的规范.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会给学生带来课程知识以外的影响力,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学什么.
5 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全面性的发展,体育运动在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的根本特征中,体现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有着竞争的符号价值.体育本身就包含了竞争的内容,奥运精神的“重在参与”的原意是指在奥运会中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正如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大功告成而是顽强拼搏.这里主要指竞争和拼搏.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培养学生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否则就会酿成苦果,为踏入社会奠定基础.所以体育在帮助青年人融入社会环境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虽然并不具备专业、高超的运动技巧,但是他们对于竞争精神也是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体会到在未来事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全面的素质.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体育的教育功能,才能使学生面对未来增强自信.
总之,“体育运动一定是讲究遵守规则、讲究团队合作、讲究忠于职守、讲究崇尚荣誉的,而这些都是健康人格和社会化的重要标志”[6].回归体育教育的本质,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准确地检查当今推动教育的各种力量,最终激发人们的各种潜力,从而使人和社会变得丰富多彩.“只有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功能和作用,把体育视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为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视为人格塑造、情操陶冶、意志砥砺的终生功课,学校体育文化、体育氛围的形成才能成为必然”[7].
[1] 熊汉中.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教育[N].新闻腾讯教育,2015-05-29.
[2] 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
[3] 吴铭.大学体育不能只重竞技体育蓝皮书[N].2015-07-24.
[4] 熊晓正.学校体育之误,误把体质当目的山鹰体育[N].山鹰体育,2015-12-08
[5] 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1-194.
[6] 孙云晓.大学,别忽视体育教育[N].麦可斯研究,2015-12-13
[7] 记者.大学体育不能只重竞技[N].人民日报体育蓝皮书,2016-02-25
A Study on the Power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LI Zhi-wei1, CHEN Jia-lin2
(1.Shanghai Industry And Commerc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201300, China; 2.Shanghai Xing Wei College, Shanghai 201300, Chin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t school in our country, it’s necessary to clearly point out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Two aspects of improvement” were brought up: name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eople’s health. “Two aspects of entry” were also brought up, namely, to enter the ranks of talents resource states and to enter the ranks of powerful human resources states. As a result, no state can be called as talents resources state without healthy talents or healthy n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make the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turn to education. To return the n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form the atmosphere of school cultur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re inev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skills; physical fitness; intelligence
10.14182/J.cnki.1001-2443.2016.06.016
2016-06-25
李志伟(1959-),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李志伟,陈家林.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教育力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6):589-592.
G807.4
A
1001-2443(2016)06-0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