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运动的进程研究
——由理念到实践的转折

2016-03-18魏亚茹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荒野保护

魏亚茹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运动的进程研究
——由理念到实践的转折

魏亚茹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进入20世纪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暴露,进步的文明遭到质疑,而荒野成为文明的解毒剂。从荒野内涵的界定、荒野区域的限定和矛盾的显现,到1964年《荒野法案》获得通过,使得荒野保护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接受。对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荒野的原有认知,深化人们对自然内在价值的理解,而且对于推进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荒野”保护;内涵界定;荒野区域;《荒野法案》

荒野史是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领域,高国荣在《美国环境史学研究》中叙述到:“迄今为止,荒野研究依然是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特色。”[1]14819世纪中期,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人对荒野的认知开始转变,荒野开始被冠以积极的代名词,然而征服荒野的观念并未有所减化。进入20世纪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暴露无遗,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荒野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从荒野内涵的界定,荒野区域的限定到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案》,都促使荒野保护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就其过程而言则折射出了复杂的社会文化意蕴。

1荒野内涵的界定

美国学者对于“荒野”(Wilderness)内涵的解读各有千秋。早期的荒野被冠以邪恶的、令人畏惧的、荒无人烟的含义。但进入20世纪后,荒野的内涵发生了转变,其兼具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人类为了躲避嘈杂的城市生活到此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之地。从法律上对荒野内涵进行界定体现在美国1964年《荒野法案》中,“是指地球及其生命群落未受人为影响、人类到此只为参观而不居留的区域。”[2]164美国环境百科全书将荒野定义为:“旷野(Wilderness)是既没有人居住也未耕种的土地。”[3]67上述狭义上的荒野内涵使得荒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文的“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成为了自然的代名词。

广义上的荒野则被视为一种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威廉·克罗农在《荒野的困境:或者我们返回到错误的自然》中将荒野定义为“远非是远离人类地球上的一个地方,它确实是在人类历史特定时刻下的特定文化中的人类创造。”[4]471他从文化视角对荒野进行解读,强调人类在认知理论上的新观念。

罗德里克·纳什的《荒野与美国思想》[5]iv之所以成为环境史的经典,在于其是第一部从思想史的角度全面系统论述荒野的著作。书中探讨了荒野一词在欧洲的起源和形成,关注的是那种渐变的但尚未完成的,以对荒野的欣赏代替田园主义偏见的思想的变迁。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荒野,崇拜荒野,将荒野视为美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并开始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迈克尔·里维斯认为对于荒野是什么以及人们希望它成为什么,不仅仅由科学决定,同时也取决于文化价值观。[6]219-220在20世纪后期,生态学家开始考虑荒野保护和荒野重建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并且意识到被保护的生态体系开始退化,变得不稳固。

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荒野内涵的辩论使得人们逐渐从历史学、文学、生态学,伦理学等视角重新审视荒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荒野价值以及荒野文化的认识。荒野内涵的界定复杂而矛盾,正如纳什所述:“荒野强调的并不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它的‘思想状态’(a state of mind)。”[5]iv荒野并不是静止的画面,人们对于荒野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转变,着重点在于人类的认知理念。20世纪,不同学者对荒野内涵的解读是美国荒野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体现了美国人对荒野或者说自然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荒野保护运动。

2荒野区域的限定及其矛盾的显现

2.1荒野区域的限定

美国人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起初是政府通过建立国家公园的形式。19世纪后期,在约翰·缪尔以及一些自然主义者的努力下推动了约塞米特(Yosemite)国家公园的建立,组建了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20世纪初,他又领导了对赫奇赫奇(Hetch Hetch)的保护运动。然而国会并未对公园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监管也只是偶然之举。诚如本杰明·约翰逊感叹的那样,在加拿大的黄石公园内,承载着令人感伤的剩余量不多的野牛,而据统计,其数量曾经达到过400万。[6]113对于荒野的保护进而转变为从居住地划出固定区域作为保留地,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美国人开始相信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已经越来越脱离这一偶然措施的控制,从而开始寻求新的保护途径。

为了对美国自然的剩余部分进行保护,无论是确保对自然的可持续开发,还是保护美国人寻求庇护的荒野之地,一些荒野保护人士主张土地需要在联邦政府的控制之下,并聘请受过专业训练的林务人员对保留区域进行管理。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成立,作为联邦政府下属的管理机构对公园进行管理。在1891年约翰·缪尔创设塞拉俱乐部之前,国会授权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总统创设森林保护地,超过1300万英亩的土地不久后被确定为保护地。1897年,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总统又增加了2100万英亩的土地。1907年,这些保护地转变成国家森林,由美国林务局(U.S.Forest Service)进行管理。

2.2荒野区域限定中的矛盾显现

在被保留的荒野区域内存在着复杂的冲突,其中荒野支持者和美国乡村人的矛盾成为热议的话题,而这也反应了现代美国荒野保护中存在的两种导向[6]115。即使在荒野被保留时期,美国人依然将土地视为他们生活的支柱。大量的美国乡下人(Rural)继续狩猎、捕鱼、收割、伐木,并在新的公园和森林中放牧,这些保留的荒野经常使他们谋生的方式犯罪化[6]118。有时人们甚至会冒着和监督官发生冲突的风险,出售野人参,鹿肉或麋肉。

印第安人对自然的馈赠依赖性最大。因此,美国政府限制印第安人进入到被保留的荒野区域的做法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黑脚族人(Blackfeet)同许多印第安民族一样,力图维护他们在土地上生活的权利,即使他们被迫向联邦政府割让土地。一方面,这使得一些人,尤其是印第安人,从他们传统的家园上搬离了,并被拒绝进入冠以荒野保护的狩猎区。另一方面,早期的保守官僚主义者最大程度地缩减了狩猎和集会。然而出现的怪症则是成功进行偷猎的人既没有被逮捕也没有吹嘘他们对公共土地的开采,这使得联邦政府的政策带有含糊不清的意味。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违反法律的代价是沉重的,1905年,明尼苏达州的狩猎委员会大臣报告称逮捕的一个非法狩猎者“在诉讼费用中很少有低于60~70美元罚款的,有时甚至比这个更多。”[6]125

3美国1964年《荒野法案》及其影响

3.1美国1964年《荒野法案》

20世纪上半叶,拥护荒野的先驱们为了能够真正保护一些荒野区域,开始寻求如何在政府内外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他们意识到,荒野并不是供娱乐的东西,而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诚如他们描述的:荒野“以令人恐惧的速度消失着”[7]3,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世纪中叶,一些荒野的支持者开始声称荒野保护只能诉诸于由国会来制定法律。

国会出台1964年《荒野法案》花了8年的时间,期间争议不断,值得欣慰的是尽管进程缓慢,但是这项法律最终获得了通过,并得到了肯尼迪(John F.Kennedy)总统和议会两党的支持。内政秘书尤德尔(Stewart Udall)告诉参议员们此法律与1862年《宅地法》,1916年《国家公园法》并列,成为了“保留决定的伟大里程碑。”法案还确立了国家荒野保护体系(NWPS),由四个联邦机构:美国林务局(U.S.FS)、国家公园管理局(NPS)、渔业与野生生物管理局(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以及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对荒野区域进行管理。

任何一项法律政策的实施,都会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1964年的《荒野法案》也不例外。在法案中,国会宣称一个国家的政策是为了“确保当代和后代的美国人能够从永久的荒野资源中获得利益”,“为了美国人的利用和享受”,[7]1贯彻实施《荒野法案》有三个关键因素,首先荒野的支持者鼓励出于休闲娱乐目的去利用荒野区域。其次,荒野的领导者力求在每个州的荒野提案中得到当地政治性的支持,确保当地的市民即草根阶层(Grass Roots)对联邦机构和议会进行游说来保护荒野。最后,法案对于什么样的土地可以限定为荒野有大量的标准[6]247。

3.2法案影响

《荒野法案》是一部民族的法律。在法案出台后的十年中,吉拉尔德·福特(Gerald R.Ford)总统在一个特殊的报告中提到,保护荒野“满足了所有美国人的基本诉求,即使那些或许从未到访过荒野区域的人——保护我们遗产中的重要元素。”[7]3从肯尼迪总统对法案的支持,到林顿·约翰逊(Lyndon B.Johnson)总统签署使其成为法律,每位总统都致力于通过签署立法来限定或增加额外的土地到荒野体系中,所以在现行的政治暗喻中,可以说荒野已经被保护在“蓝州”和“红州”①中了。

得益于《荒野法案》的实施,行政机构对土地的管理不再持最后的发言权,市民们可以直接将他们的地图、田野调查以及提议带到国会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草根阶级在保护荒野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实施《荒野法案》,最终将近10600万英亩的土地得到了保护。

在荒野支持者的努力下,美国1964年《荒野法案》得以顺利通过。虽然该法案的实施受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反对,但荒野保护的呼声并未减退,反而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

4结语

美国政府对美国荒野区域的限定只是荒野保护的第一步,面临的巨大挑战则是管理工作。就像霍华德·扎尼泽(Howard Zahniser)表示的那样,对于荒野区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守卫者,而非园艺家。”[7]7对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历程的梳理,不但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荒野的原有认知,深化人们对自然内在价值的理解,而且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笔者注:“红州”与“蓝州”是指美国近年来选举得票数的倾向,“红州”较支持共和党,“蓝州”较支持民主党。

参考文献:

[1]高国荣.美国环境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美]瓦伦·弗雷德曼.美国联邦环境保护法规[M].曹叠云,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美]威廉·P·坎宁安主编.美国环境百科全书[M].张坤民,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William Cronon.The Trouble with Wilderness,or Getting Back to the Wrong Nature[A].Callicott,J.Baird,and Michael Nelson,eds.The Great New Wilderness Debate[C].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8.

[5][美]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荒野与美国思想[M].侯文蕙,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6]Michael Lewis.American Wilderness: A New History[M].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7]Doug Scott.The Enduring Wilderness: Protecting Our Natural Heritage through the Wilderness Act[M].Colder,Colo:Fulcrum Publication,2004.

(责任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魏亚茹(199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环境史与美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36(2016)02—0057—03

Abstract:In the 20th century,increasing shortcomings of the highly develop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exposed and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is questioned,while the wilderness becomes the antidote of civilization.From the definition of wilderness,the limitation of wilderness area and its conflicts,the Wilderness Act which was passed in 1964,all above showed the wilderness thought is widely spread and accepted.The study of the American wilderness protec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alter original cognition to wilderness,having a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intrinsic value,but also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Key words:wilderness protection; connotation definition; wilderness area; Wilderness Act

猜你喜欢

荒野保护
荒野独行
在荒野中睡觉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