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探讨
2016-03-18邓素林
邓素林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贵港 537100)
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探讨
邓素林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贵港 537100)
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办学体制的推广和发展,有利于克服中高职分段办学的种种弊端。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改革?这就要根据办学体制、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条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衔接着手创新和突破。
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改革
从教育部颁布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办学的有关文件精神看,五年一贯制(2+2+1)高职大专从初中毕业生中吸纳人才,经过中高职5年的职业教育,最终的培养目的是克服中职、高职分阶段培养人才出现的种种弊端而在培养目标上有更高的要求。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但是真正懂技术、能操作的一线人才,而且是能晋升为会管理项目、管理企业或者是在党政机关中懂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企业走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紧缺的高端技术人才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市场之需。作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高低的语文素质在现代职业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现状
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进行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就要先搞清楚目前中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情况。据调查,目前高职学生的语文知识、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严重不足,高职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主要原因是:高职生主要来自中职(中专)、技校、职高和普通高考分数偏低者,整体而言并未达到高中毕业生应具有的语文水平。即使经过三年的高职学习,部分学生仍然是语言交际能力欠缺,实用写作能力薄弱,人文素养浅薄,情感困惑、价值观模糊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马宁,李红英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动态跟进模式研究》中指出: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大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文字表达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差距。调查显示,5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表达能力是C(一般),只有3.6%的用人单位认为是A(很好)。用人单位反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特别是在撰写报告、公文和公开讲话时表达层次不清晰,逻辑性较差、语句不通顺,直接影响了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有时甚至被曲解。[1]
中职生的生源基本上来自乡镇初中,中考成绩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注意力较差,是非观念模糊等。尤其是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对社会认知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在心智上的表现极不健全,冷漠对待周边发生的事情,偏激处理突发事件,理想信念、爱国爱家、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等主流意识淡薄,在语文知识、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方面并不具备初中毕业生应具有的合格水平。
二、中高职语文课程的开设及教材使用情况
中职学校一般开设有语文课,但课时的多寡及教材的选用并不完全按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尽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范的课时是192-216学时(不包含拓展课),但部分学校为了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往往牺牲语文课程学习的时间,仅仅开设32-64学分的课时,严重剥夺了学生接受语文学习的权利,损害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能力的培养。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在教学时间上完全可以克服这种文化课与专业课争抢教学时间的弊端,不应该再出现竭泽而渔的做法,应该按教育部的要求老老实实开足课时,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服务。
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用基本上有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各有优劣。通过教育部有关部门审查的教材有:高教版、人教版、语文版、外研版等,但因各地区、各校的情况不同,统编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水土不服”的诸多问题,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完全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如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中职语文教学就不合适。主要问题是:(一)忽略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因素。(二)忽视了各校教学时间的不同及教学条件的差距。(三)分模块编排的体例导致阅读欣赏、口语表达、写作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严重脱节。(四)时文比例偏重,内涵单一,文化含量不足,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地位不突出。(五)缺少相对系统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等等。
因统编教材存在诸多的弊端,学生厌学畏难情绪比较重,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也尝试编写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校本教材。优点是:(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接受能力,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二)针对专业特点编写,与学生喜欢的专业语文挂钩,有较强的职业特色。缺点是:(一)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可能降低了教学要求;(二)只考虑与专业有关的选文,内容比较单调,人文视野狭窄,其他领域的语文知识被忽略了。
高职语文课程设置的状况比较零乱,教材选用比较自由,多数由授课教师选订。除了文秘、经济贸易、新闻采编等管理类专业把有关的语文课程作为专业课程设置外,其他专业通常在公共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设置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当中的某一门课程。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惊人一致的是普遍只开设一门,课时也往往是32-36学时。如果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缺少时间,语文课程往往也成为牺牲者,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就此导致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出现短板的不良后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要利用自身办学体制的优势,切实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时间冲突的问题,不能因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而降低以语文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改革探讨
当前,随着五年一贯制(2+2+1)高职大专办学体制的推广和发展,“中高职衔接”在职业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风暴,尤其是在广西等教育不发达的地区。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教学自然也在改革之列。如何进行改革?这就要根据办学体制、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条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衔接着手创新和突破。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衔接
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衔接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1.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语文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组织教学的必要物质基础。根据以上调查所掌握的中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现状,中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衔接是:中职切实打好基础,高职满足个性发展和就业需要。
中职阶段(前2年)的每一学期都应开设《语文》课程,切实打好语文基础;高职阶段(后3年)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
中职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与普通高中相近,一方面是保障学生中职的语文学习要求不低于普通高中,在升入大专后与经历过高考录取的同学的语文水平相近,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交流;另一方面为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学生互相转学提供可能的条件。
中职阶段的教学时数应按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的要求开设,第一学年每周4学时,第二学年每周2学时。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提出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主要的教学任务。
如果说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同步进行的综合训练,那么第三年开始的高职语文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学期针对某个知识板块进行突破性的教学,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就业的需要。如在必修的公共课程中,在不同的学期安排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训练等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果必修课实在难以安排,起码在限选课、任意选修课中保留语文课的位置,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缺位,为保障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发挥有良好的语文能力而“如虎添翼”。
文学欣赏课程是针对高职学生对古今中外名著知之甚少的情况,结合其思维能力提升的需要而开设,能很好地对接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所提出的“阅读与欣赏”的教学目标。语言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符号。学生在欣赏中破解语言这一载体所承载的大量的不同社会、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信息意义时,便是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以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文学作品中众多人物对社会生活所采取的态度、荣辱得失等等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为人处世,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优秀品质的形成,是学生较快适应就业环境之所需。尤其是针对新近出现的影视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作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与欣赏,文学欣赏课程的功能是其他类课程所不能比及的。
应用写作能力是各行各业高端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富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家叶圣陶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书,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高职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写作能力在学生就业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在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给予应用文写作课程必要的、必修的地位,不断提高高端人才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这也是高职衔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到的“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中关于“表达与交流”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提升的需要。
演讲与口才主要是针对就业所需的工作交流和社会生活交际的语言能力的专项技能训练,是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所必须的课程,同样富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应该受到重视。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说过:“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当今社会里,高水准的演讲,不仅是人们彰显自己高品质、高素质的标志;而且是商贸谈判、产品销售、技术引进、公共关系、思想教育、组织生产、经济活动和行政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武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衔接
课程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衔接主要以教材作为载体。中高职语文教材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教师要根据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深入研究当前中职、高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己所教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编写或选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体现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与衔接特点的教材。
中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或选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语文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核心价值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文化课,中高职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从这句话的内涵分析看,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其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能本末颠倒。但目前中高职语文教学受专业课程“职业化”的影响,时刻背负着“职业”的沉重负担,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果是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事实说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科特点,要站稳“文化基础课”的立场,要切实履行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如果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职业”特色,这在实际上就伤害了语文的本质,从而削弱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使得语文变成一门既不像语文又不像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语文教学应还原其本质功能,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文学文化基础的训练与积累,消除过去那种在教科书中见缝插针处处贴上“职教特色”标签的做法。[2]即使是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的版块化教学也要讲究“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切实加强语文性质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教学。如果一味强调“紧靠专业”,那么其后果就是学生的视野单一,学习乏味,文化积淀浅薄,专业素质发挥的后劲不足。新编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学生所用的语文教材要克服中高职分段办学的弊端,切实突出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核心价值,为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2.结合实际选编教学内容,体现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
教材选编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学习语文的认知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师组织教学的物质基础。针对中职、高职分段办学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重复、重点难点编排不当等问题,在研究当前中高职教材优劣的基础上,新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的语文教材要有针对性地克服本文提到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定位和衔接上更科学有序地体现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针对中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及学习状态,选编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讲究选文的题材特点,引领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古诗词是我国璀璨的文学宝库中重要之一宝,历朝历代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其字数不多、琅琅上口的节奏以及意蕴深厚的人文特性可以让学生感觉学习比较容易,在心理上能引起情感的共鸣而不抵触学习。所以,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古诗词的优势,在中职语文的每一册(每册安排一单元)、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安排不同的古诗词选文,教师在阅读与欣赏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口语表达的训练目标,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或者说说自己的理解,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提高其语文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其自觉地开展相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顺利地达成语文学习的任务。
第二,理顺教学层次,突破重点与难点。由于中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基础薄弱,阅读与欣赏困难,表达与交流不易,所以教学内容的编排在体例方面的设计要为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服务。一要统筹安排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实践的教学与训练,合理设置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不能把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实践活动分模块割裂独立编排。因为,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差,开展表达与交流、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要掌握基本材料或者信息,即使教师耐心指导,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也难以把握,往往放弃的多,造成教师按模块教学的意图流产而干脆删除此类的教学内容。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阅读与欣赏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选文的学习把口语训练、写作训练、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融进阅读与欣赏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情感体验作为口语表达、写作训练、语文实践训练的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完成相关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二要把一些难点归类适当地往后迁移,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时机突破。如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先完成语段写作、文艺性短篇章写作以及学生日常接触和使用的便条、单据、书信、通报、海报等简单应用文的写作。而把涉及较广较复杂社会生活与工作的、需要具备较深厚文化底蕴和熟悉工作流程的事务性文书、社交礼仪文书、经贸文书、法律文书等的写作迁移到高职阶段,集中在《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较系统的学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语文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特点。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写作训练,不管哪个领域、哪个专业的高职学生都必须懂得企业或党政机关行政管理中日常应用文的写作。一味只强调专业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就业来说也是饮鸩止渴而已,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3.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中高职语文教学
当前,部分教材为了迎合“职业特色”,在选文上时文过多,古诗文和经典文过少,造成整个语文体系的教学内涵浅薄,文化含量过低,传统文化严重“缺钙”,语文能力下降,思想感情导向模糊等等不良倾向。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属于中国人所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人文性教育更是在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得不到应有的被教育被传承被发扬的重视,这是极其危险的,是要亡国灭种的。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千百年来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语文教育功不可没,切不可数典忘祖。
语文教材要针对中高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缺乏人文素养的情况加大选编中国历朝历代知名文学家、诗人、学者、思想家、政治家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及建功立业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遵循“厚积薄发”的规律,在中职阶段要促进学生多积累优秀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知识及文化底蕴,以促进高职阶段不断提升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的实践应用水平,实现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的新目标。
[1]马宁,李红英.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动态跟进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8):3-7.
[2]温立三.新编中等职业语文教科书的优点、缺憾和思考——以基础模块为分析对象[C]//课程和教材开发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2-210.
[3]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J/OL]. www.moe.gov.cn/publicf...143.htm.
[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桂政发【2015】6号)[J/OL].www.gxzf.gov.cn...8896.htm
Study of the Reform in the Cohesiveness Between Junior and Senio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Deng Sulin
(Guangxi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Guigang,Guangxi 537100,China)
The running system of five-year college has got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which helps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sectional running of junio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s.But how will the teaching of Chinese,a basic cultural course be reformed?It depends on the running system,course characteristics,students’learning situation and teaching conditions.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can be made in it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junio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s;Chinese teaching;cohesiveness;reform
G64
A
1001-7070(2016)02-0140-04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6.02.036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5-12-23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JGZ192)。
邓素林(1966-),女(壮族),广西贵港市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