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教学
2016-03-18吴涛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教学
◇广东吴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高中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所思、有所疑、有所问,重视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开展问题教学,能够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更好地研究教材,激活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和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既要引导学生思考,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要设置较好的问题情境,强化他们的探究热情,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化学教学,也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但都是一些机械的提问,学生没有思考的热情,不能够真正激活他们的思维,很难培养他们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开动脑筋,锻炼思维,才能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化学的价值.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将所学知识放入具体的应用环境,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积极研究,真正培养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例如,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时,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选取与教学有关的陶瓷、水泥、玻璃等事物,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应用无机材料制作的常见生活用品,让学生感知这些具体物品用途的同时,再列举自己所见到的常见物品,哪些是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这些用品利用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哪些特性等,这些是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结合所学的教学内容,提出一定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就会根据问题积极学习理论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深入学习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构建问题中心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高中化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的影响,更多的是知识和理论的灌输,设置问题非常少,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教学过程非常沉闷,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过少,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顾自己的分析讲解;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缺乏有机联系,不能激活学生思维.为此,需要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优化问题组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合成氨”时,讲解工业制氨的原理流程,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材料,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氮气和氢气合成氨需要一定的催化剂,那么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工业合成氨什么样的条件适宜?满足这些条件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合成氨一般都是采用10~300MPa压强,为何不选用更高的压强呢?合成氨属于放热反应,但为何还要始终保持400~500℃呢?这些问题仅仅围绕合成氨的原料、化学反应条件等设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积极思考,能够对知识有非常全面的了解.
3与学生互动,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问题教学法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激活学生思维的手段,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要做到适量优质,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他们综合能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培养和强化他们怀疑批判、创新发展的科学精神.教师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广泛参与,展开互动,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和探讨,不断拓展他们的思路,和教师互动,更好地深化和延伸.
例如,学习“卤代烃”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提出问题.该反应属于哪种化学反应类型?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加入HNO3酸化溶液?先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再让学生合作探究,结合自己的分析,相互质疑,再和教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能使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知识,又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由问启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是让学生学习死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