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翻译定义”的误区
——兼论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

2016-03-18李田心

关键词:误区定义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走出“翻译定义”的误区
——兼论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摘要:论述翻译理论界的热点议题何为翻译和翻译定位、定义,指出翻译定义中的误区是将翻译定义与翻译理想混为一谈;兼论中国翻译理论界、翻译教科书视为“金科玉律”的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的理由:一是“翻译定义”四字是中国翻译理论家加在奈达一论翻译的句子的前面的,奈达本人没有说那是翻译定义;二是“定义”是对某一概念的客观准确的描述,而奈达的那一句话是表达翻译理想的主观愿望的表述,不是对翻译的内涵的客观描述。时代在发展,翻译在变化,翻译需要重新定位、定义。

关键词:定义;客观描述;翻译定义;误区;奈达翻译定义;主观理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翻译界一直在构造翻译学。翻译学要成为“学”,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翻译定义是中国翻译理论体系的龙头。翻开每一本翻译教科书,它们开篇的第一章无不是翻译定义。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对翻译做出了无数个定义,还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个翻译定义。最近,中国翻译界的最高权威刊物以大篇幅的编按者号召对翻译重新定位和定义[1],国内很多著名翻译理论家著文发表高见。翻译定义在中国翻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本文论述何为翻译定义以及翻译理论界对翻译定义的认识误区,同时兼论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

一、何为定义

新牛津词典对“定义”的定义是:“definition .a statement of the exact meaning of a word,especially in a dictionary 定义,释义。*an exact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e,scope,or meaning of something确切概述,明确描述。our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poetry我们对诗歌构成的确切描述。”[2]1528

笔者对以上定义理解如下:

1.定义是对一个词——特别是词典的词条的确切意义的表述,反过来说,对一个词——特别是词典的词条的确切意义的表述是定义。

2.定义也是对某事或者某物的性质、范畴或者意义的确切的描述,反过来说,对某事或者某物的性质、范畴或者意义的确切的描述是定义,如,我们对诗歌构成的确切描述就是我们对诗歌构成的定义。

例如,新牛津词典对意义为绘画的paint的定义是:“dipict(an object,person,or scene)with paint——用颜料描绘(人、物、景)”[2]1861。对意义为跑步的run的定义是:“move at a speed faster than a walk,never having both or all the feet on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比走步快的、双脚或所有脚不同时着地的移动。”[2]1558

二、精美绝伦的汉语翻译定义

根据英语词典“定义”的含义,定义是对一个词或者某一个概念的确切的描述。汉语“翻译”是一个词,自然符合“定义”的规定。

唐朝的贾彦公有一个“翻译”定义说:译即易,谓换易语言使相解也[3]。

贾彦公的翻译定义空前绝后,妙不可语。他说,翻译是转换语言,以便相互理解。

汉语“翻译”是一个词,可是“翻译”这一个词是一个多义词,它可以分解成为几个词:

第一,“翻译”指的是行为或者行为过程,相当于英语translate或者translated,translating,比如“他经常翻译小说。”中的“翻译”是行为,英语是He always translates novels;“他正在翻译小说”中的翻译是行为过程,英语是He is translating a novel.

第二,“翻译”还指行为或者行为构成的结果——译文或者译著,相当于英语的translation,如,“我的那一本书已经有四种翻译。”英语表达是There are four translations for my book.

第三,“翻译”指的是翻译概念或者现象,如“翻译很重要”中的“翻译”,这个句子的英语是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第四,翻译指的是翻译工作者,如“我毕业以后当了几年翻译。”中的“翻译”,这个句子的英语是I worked as a translator for several years after my graduation.

贾彦公的“翻译”定义包括以上四个意义。

第一,“翻译”是转换(行为),所谓转换(行为)是转换语言(行为)以便相互理解。英语是“Translate”(or translating or translated)is an action of turning that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第二,“翻译”是转换(结果),所谓转换(结果)是为相互理解而转换语言(的结果)。英语是:Transl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urning that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第三,翻译是转换(概念),所谓转换(概念)是转换语言以便相互理解。英语是:Translation is the concept of turning that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第四,翻译是转换(者),所谓转换(者)是使人相互理解的转换语言(者)。英语是:Translator is a person who turns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each other.

三、翻译定义中的“翻译”指的是翻译行为

翻译理论体系中翻译定义中的“翻译”指的是翻译行为,不是指翻译结果、也不是指翻译者和翻译概念。

奈达讲到翻译理论中何为翻译的时候都是使用translating(翻译行为)来指代“翻译”。如:“translating is far more than a science.It is also a skill,and in the ultimate analysis ful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art.”[4]266

这一句话应该翻译成“翻译(行为)远远不止是一门学问。它还是技巧,而且归根结底,完美翻译始终是艺术。”

奈达的代表作的书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书名应该翻译成《迈向翻译学》。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e natural 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5].

笔者的译文是“翻译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用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最相当的自然流畅的信息。”

上例说明翻译理论中的“翻译”指的是翻译行为(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奈达使用的是表示动作行为的(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可是我们教科书的翻译定义中的“翻译”用的是translation,不一定指翻译行为(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可能指翻译结果。如一部翻译教科书说“Translation is a science.Translation is an art.Translation is a craft.Translation is a skill.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4]282

中国词典中翻译定义中的翻译也是指翻译行为。《辞海》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6]英语是:Translating is to express the sense expressed in one language into the sense in another language.

四、牛津词典“翻译”行为(translate)的定义和西方翻译理论界的翻译定义

英语中的翻译行为、翻译结果、翻译者分开是三个形式不同的词——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translation,translator。

英语翻译定义中的“翻译”指的是translate(translating,translated),是翻译行为。

如一部词典说:“The action or process of turn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行为或过程。”[7]

另一部英语原版词典“翻译”(translate)的定义说:to change sth.spoken or writte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将说的或者写的东西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叫翻译[8]。

英语词典的翻译定义精美绝伦。

词典之外,西方翻译理论界[9]的翻译定义也妙不可言。英国语言学家卡特福德(Catford)说:“翻译是一项对语言的操作工作,即用一种语言(SL)中的文本(text)来替换另一种语言(TL)的文本的行为”[10]

五、有别于传统的翻译定义

贾彦公的翻译定义、中国辞海的翻译定义、牛津词典的翻译定义和卡特福德的翻译定义都精美绝伦。

但是这些定义只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除语言文字这一种符号之外还有其他的具有交流功能的符号——数码、图像。他们的定义停留在语言符号层面上显然是落后于对翻译的认知。

《现代汉英词典》的翻译定义有别于传统翻译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言、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出来 );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10]

1997年《现代汉英词典》的翻译定义就包括了非语言符号——数码。

曹明论教授中西结合,古今结合,引进加工的翻译定义。翻译是把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用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文化活动,它包括语际翻译、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11]。

如果把上面的定义简洁一下,定义可能更加完美,更新颖:“翻译是把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

六、存在于翻译理论界的关于翻译定义的误区

翻译定义是对翻译行为的确切意义的表述。翻译行为的定义是对翻译行为这个事情的性质、范畴或者意义的确切的描述。

不描述翻译的理想——人的主观意念。“翻译行为”是人的行为,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志对它进行描述,如上例——“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行为或过程。”“翻译理想”不是翻译定义描述的范围。可是现在存在的翻译定义,许多是对翻译行为和翻译理想的混合描述。

一翻译教科书的翻译定义说“所谓翻译,就是用一种译语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源语语言的文本材料的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也就是说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等值地再现出来的一项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活动,这一活动过程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12]

另一部翻译教程的翻译定义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产物的过程。”[13]

上面翻译定义中的“跨文化的交际过程”、“ 等值地”、“ 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是定义者的主观意志。“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也是定义者的表达理想的主观意念,不是对翻译行为的本质的客观性描述。类似这样的表达理想的主观意念在所谓的翻译定义中很多,如:“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用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文体风格上的对等”、“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等。

中国的翻译定义数不胜数,有中国翻译家自己创造的,有从国外引进的,有给外国人的某个句子载上翻译定义的帽子作为翻译定义的,林林总总的翻译定义中许多定义是表达翻译者理想的翻译定义。

像上面表达理想的主观性词语不但与定义的客观性相互矛盾,而且与翻译本质相违背,因为表达的理想都超高——对等、完全、完全准确、内容和形式完全准确表达、意义和风格都对等。

实际情况是,译文与原文不可能对等是翻译的本质。翻译具有不可译性。

汉语中的“羊”只是一个总称词,只表示总称,本身不指代实际存在的事物。大家都在说“羊”,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出一只羊给大家看一看。有人指着一只绵羊对美国人或者英国人说,这是一只羊,可是那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说,我听不懂,你说什么呢?那不就是一只绵羊嘛。有人指着一只山羊对美国人说,这是一只羊,可是那个美国人听不懂,说那不是一只羊,那是一只山羊。 中国人说“羊包括有角大公羊(Ram),山羊(Goat)和绵羊(Sheep),有角大公羊(Ram),山羊(Goat)和绵羊(Sheep)都是羊”。可是这一句话是无法翻译成英语的。

我们不能把上面的句子翻译成:“sheep includes ram,gaot and sheep;ram,goat and sheep are all sheep.”这样的英语就是不太懂英语的人也感到好笑!

2015年是中国的羊年。中国的媒体在羊年前纷纷报道说,老外不知道怎么翻译中国的“羊年”,全世界英文媒体零乱了。老外碰到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中国羊年的“羊”究竟是哪种羊?是有角大公羊(Ram),还是山羊(Goat),抑或是绵羊(Sheep)?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媒体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甚至请来多位专家解读,最后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还是纽约时报比较“聪明”,他们干脆放弃了考究究竟是什么羊,直接将羊年的“羊”翻译成了any ruminant horned(“有角反刍动物”)[14]。可是读者说,“有角反刍动物”不一定是羊,也可能是牛。

汉语“科学”是总称词,表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英语的”科学”(science)指的是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ocial science中的science不是“科学”,不能翻译成“科学”[15]。英语中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和social science(被误译为“社会科学”)没有一个总称词来统称。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用“科学”作为整体词,把意义为“社会研究”的social science翻译成“社会科学”,于是就有了总称词“科学”,于是就有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的说法。

有些人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翻译成Science is divided into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science.翻译者认为这个译文正确无误。

可是英国人读了以后,不知道它是啥意思。

七、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

奈达有一句话被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视为翻译定义,前几年翻译教科书讲翻译定义必须大讲特讲奈达翻译定义,这些年有很大的降温了,可是还是翻译教科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奈达自己说那句话是论翻译的性质的,没有说是翻译定义,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硬邦邦的把翻译定义的名称扣在奈达头上。这一句话的原文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e natural 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笔者的译文是“翻译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用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最相当的自然流畅的信息。”

周领顺教授修改李田心译文后的译文是:“做翻译时,要用译语把与原文信息最近的、自然的对应项再现出来,首先从意义上,其次从风格上。”[16]

中国翻译理论界流行的译文是:“所谓翻译,指的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贴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17]

中国翻译理论界流行的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的汉语译文是翻译教科书的支柱性理论,是所谓的理论经典。但所谓的理论经典,争议很大。笔者认为它是令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感到蒙羞的中国最大的误译。周领顺教授经过研究发现,说:“关于奈达等人的翻译定义,讨论比较热烈,争论主要在李田心和谭载喜等人之间,言辞都比较激烈。”[18]

周流溪教授认为,学术上错误的东西应该纠正,错了就错了,应该承认[19]。辜正坤和周领顺发现了人们对西方翻译理论的误读,发现流行奈达翻译理论不合情合理,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说:“不管合理与否,深悟其意且约定俗成就好”[20]。

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强加在奈达头上的翻译定义。

说奈达那一个句子是定义,是中国翻译理论界的说法,说它是论述翻译本质的,是奈达本人的说法。这一句话从头到尾都是奈达的主观判断,主观意念。

奈达的所谓翻译定义说,翻译要意义为先,风格为次。翻译就是翻译,为什么一定要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汉语“他死了”被翻译成He has gone to see God是完全可行的,这样翻译是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汉语“他死了”翻译成He died同样可行,没有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而是意义和风格同时翻译,没有先后之分。

奈达的所谓翻译定义说,翻译应该再现原语信息的最相当的信息。翻译为什么要再现最相当的信息?什么是最相当的信息呢?这些都是主观意念的表述。不再现最相当的信息、只再现相当的信息,是不是翻译呢?有些翻译还是误译,误译也是翻译。翻译定义不能把误译排除在翻译之外。

奈达的所谓翻译定义是翻译要再现自然流畅的信息。翻译为什么要再现自然流畅的信息?译文不流畅,是不是翻译呢?初出茅庐的翻译者与翻译老手翻译同样的作品,他们都翻译,翻译的结果都是译文,尽管他们的译文与原文的相当程度不一样。再现原语的自然流畅的信息是翻译,鲁迅说保持原文的洋气,译文带有一点洋气而有一点点不流畅也是翻译,这样的翻译增加译入语的洋气。 钱钟书引用许慎关于翻译的训诂,解释翻译说 ,“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譌’”。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所施的引‘诱’,‘譌’、‘讹’、‘化’和‘囮’是同一个字”[21]。

“译”、“诱”、“媒”、“讹”、“化”这些在意义上一脉通连、彼此呼应。

按照钱钟书的解释,翻译就是“囮”,“囮”就是“化”,彻底和全部的“囮”,即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不可能避免。

“讹”指的是译文失真和走样,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

“讹”就是错误:如讹字,讹误(文字、记载错误),讹谬,讹传,以讹传讹。

《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本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立了不朽之功。但其汉译本仅引言部分就有8个严重误译[22]。

如果奈达的这一句主观性极强的话是翻译定义,严复的“信达雅”也是主观性极强的话,也可以视为翻译定义。“信达雅”中“雅”字是十足的主观意念。有人反对“信、达、雅”中的“达”和“雅”,赵元任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如果原文不雅,译文也应该雅吗?比方一个人告人骂他you are a damn fool,公司的通事翻译成‘你是一位很愚笨的人’,雅的程度固然增加了,可是信的程度减低了,甚至还会影响打官司的结果呐”。“一个小说家描写各种人物在辞令上的个性的不同,要是一个译者把人人的话都说的一样流利畅通,那么达是达了,可是对原意就‘失信’了”[23]。

八、结语

《中国翻译》2015年第三期以很大的版面集我国翻译界名家讨论为何翻译、翻译的重新定位、定义。

“忠实”几乎被所有人认为是翻译的本质。葛浩文那种对原文增增减减、似乎对原文不太忠实的翻译使莫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翻译对中国翻译理论界有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也是有人提出对翻译要重新定位、定义的理由。

许均说:“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尤其是文学界和翻译界,对翻译问题确实越来越重视了,围绕什么是有价值的翻译的问题,有过不少讨论和争论,在这样的争论中,有的学者的观点被媒体渲染甚至歪曲,仿佛在当今时代,翻译可以为所欲为,准确与忠实并不重要。我遇到不少自然科学家,有的还是院士,他们对此感到非常疑惑。”[24]

笔者认为,类似葛浩文的翻译早就有之,如林纾的翻译。我们可以从钱钟书的一篇论述翻译的文章的题目“林纾的翻译”可以推论,钱钟书把“林纾的翻译”看成是翻译的一种。

“葛浩文的翻译”虽然与“林纾的翻译”类似,可是也有区别。

葛浩文的翻译的目的是使莫言的作品适合西方人的阅读趣味以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林纾的翻译的目的是适合中国当时读者的阅读需求。他们翻译的时候增增减减,量体裁衣,是为自己的翻译目的服务的,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可是,林纾的翻译早就出现,并没有改变翻译固有的忠实的本质,没有改变翻译的定义,也不要担心葛浩文的翻译会改变翻译的固有的本质,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的行为改变不了的。

林纾的翻译和葛浩文的翻译都合符翻译的定义: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行为或过程,没有违背翻译的本质。

对于翻译的重新定义,仲伟合说:“要充分讨论、论证,要考虑翻译的特征、作用、本质”[25]。谢天振对翻译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充分的、令人深思的理由,他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翻译的对象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本外,还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涵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符号的网状文本也即超文本(Hypertext)或虚拟文本(Cybertext),对这些“文本”的翻译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概念[26]。

翻译定义是翻译行为的内涵的描述,具有客观性,不因人的意志为变化。翻译定义与表达主观意志的翻译标准、翻译理想、翻译目的等不同。我们现在正处在政治、经济、社会大发展和繁荣的时代,要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翻译定义,也是翻译标准、翻译理想、翻译目的等。修正翻译定义、翻译标准、翻译理想、翻译目的等,更好地为翻译服务。

参考文献:

[1]《东方翻译》编辑部.何为翻译?——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J].东方翻译,2015(2):F0002.

[2]Judy Pearsall.新牛津英汉双街大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

[4]Eugene A Nida ,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United Bible Societies,1969.

[5]Eugene A 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86.

[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336.

[7]蔡混霖 .牛津当代大词典[Z].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7:1896.

[8]普洛克特.剑桥国际英语词典(英汉双解)[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72.

[9]刘川.英汉汉英翻译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10]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45.

[11]朱薇,罗列.汉英翻译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2.

[12]王振国,李艳琳.新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6.

[13]尹富林,阮玉慧.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62.

[14]张可,周茂川.中国羊年究竟是什么羊 全世界英文媒体零乱了网友欢乐了[N].扬子晚报,2015-02-16

[15]李田心.学术界必须对“社会科学”咬文嚼字——社会科学是英语social science的误译[J].社会科学论坛,2014(12):86-88.

[16]周领顺.两则经典“翻译”定义的汉译与两种译评观——译者行为研究(其二)[M].上海翻译,2010(2):8-10.

[17]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76.

[18]邵璐.评误读论者之误读———与李田心先生谈Ni-da“翻译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词”的理解与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6(4):259-263.

[19]周流溪.也谈对奈达翻译理论的认识[J].外语与翻译,2005(3):86.

[20]辜正坤.玄翻译学引论[A].辜正坤.国际翻译学新探[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386.

[21]钱钟书.林纾的翻译收入[M]//旧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67.

[22]李田心.共产党宣言首句翻译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5(6):153-158.

[23]赵元任.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A].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696.

[24]许均.关于新时期翻译与翻译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5(3):8-9.

[25]仲伟合.对翻译重新定位与定义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J].中国翻译,2015(3):10-11.

[26]谢天振.现行翻译定义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对重新定位和定义翻译的几点反思——对重新定位和定义翻译的几点反思[J].中国翻译,2015(3):14-15.

Getting rid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ranslating definition——also a study of Nida’s so-called translating definition

LI Tian-xi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hot topic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circle--re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definition by some theorists which confuses translation wishes with translation definition .The article also argues that the so-called “Nida’s translating definition” is not translating definition.The reasons are twofold:firstly,Nida himself did not call the sentence that is used by him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 a translating definition,whereas Chinese theorists labeled it as the translating definition; secondly,judging from the meaning of definition,that sentence is not translating definition in that it does not disclose the nature objectively,but instead expresses the subjective wishes of Nida.

Key words:definition; objective depicting; translating definition; misunderstanding; Nida’s translating definition; subjective wish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李田心(1946-),男,湖南祁东人,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2-0067-06

猜你喜欢

误区定义
永远不要用“起点”定义自己
定义“风格”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成功的定义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