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的研究*
2016-03-18黄开平赖伟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黄开平 赖伟(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基于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的研究*
黄开平赖伟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近5年来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研和系统分析,得出毕业生近5年就业去向总体趋势,从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转化,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问题的基本思路,为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employment dire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es in recent five years,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employment direction is obtained. This article proposes further adjusting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ptimizing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a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ocial demandfor applied tal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
Key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employment direction;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和学生职业发展的成果,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就业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我校土建类专业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解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近5年我校土木工程系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项目组对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近5年来在就业地域分布、就业单位类型、就业与考研等方面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从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的比例情况来看,2010届到2014 届90%以上的学生初次就业选择了一毕业就就业,每年考研的学生人数较少,考研通过的学生人数更加少;
2.从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到中小城市发展的毕业生占有相当大一部分,到省会与发达地区、城市就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3.从毕业生到就业单位的类型看,到施工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且每年达到了73%、53%、63%、63%、71%以上,到设计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是逐年增加,到房地产开发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偏少且不太稳定。从分析得知,我校土建类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施工企业,这些单位需要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二、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原因分析
(一)土建类专业就业环境良好是毕业生毕业即就业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带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基建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基建项目的大量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土建类专业的专门人才。于是,良好的社会环境给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空间,因此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能容易地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历年来的就业率均达到了90%以上。此外,由于学校成立时间不长,招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而对应于考研所要求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言,学生本身的能力、公共课基础较差,报考的实力也较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考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于是便直接选择了就业。
(二)学生自身条件和能力是毕业生选择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本科院校,在理论知识的要求上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但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和基础相对而言较差,在学习时理论知识相对不足,自己也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技术技能水平也相对欠缺,于是就业时学生就会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可选择的机会和范围比较有限。而一线、二线发达大中型城市对于毕业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工作的压力也大,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待遇同时也要求较高的条件,对于我校的办学层次及定位和社会服务面向而言,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到中小型城市去谋求发展更为合适。
(三)社会现实需求是毕业生主要以施工单位为主的客观因素
由于土建类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多数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现场一线的概预算、施工、监理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从需求的情况来看,土建类专业人才较为紧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建筑、市政、道路等施工类企业。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素质及能力和客观的现实需要成为了我校毕业生就业主要以施工企业为主的客观实际。
三、提高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立足社会需求,明确培养定位和目标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多数独立学院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介于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之间,学生的基础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培养的学生应该主要是应用技术层面。因此,针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和目标就应该结合实际,将其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视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体系
在分析行业、产业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建设和改革。一是注重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针对土建类专业中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设计“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创设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仿真环境,形成真实实训环境与仿真实训环境相结合的实践体系,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阶段得以提高。
(三)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留在中小城市发展
应该看到,我国发达大中型城市在信息畅通、工作机会、设施齐全和生活便利等方面与中小城市相比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就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投入到中小城市的建设当中去,一是积极改变基础设施不齐全、医疗与教育落后、工作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等社会服务条件和工作环境;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中小城市财政的支持力度,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并做到工资待遇的及时发放;三是创建一个真正能够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和充满关怀的人文环境。通过创造条件让毕业生切实感受到留在中小城市发展是有发展前途和机会的。
(四)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大力推广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运用团队学习、模拟训练等方法,推行“教学做评”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对接。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加强教育信息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争取在专业课教学中逐步推行场景化课堂教学,边教学边实践,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培养、引进、共享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一是完善教师到建筑现场学习交流的制度和机制;二是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热爱教学工作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六)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培养人才
通过发挥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校、政、企”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加大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快公共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不断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四、结束语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和学生职业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我校近5年来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研和系统分析,得出毕业生近5年就业去向总体趋势,从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对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切实解决社会对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问题,积极为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谢果,陈永强,吴敏芝.独立学院(理工科)学生考研的现状和对策[J].广州化工,2010,38(3):210-216.
[3]刘俊,程炉.基于市场供需矛盾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20-122.
[4]赖玫妃.基于企业调研的中职物流专业建设探讨[J].教育研究,2013,35(4):155-156.
[5]程立军,寇轶磊.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3(20):86-87.
[6]郭嘉.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20):154-155.
[7]李红亚.地域差异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19-12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48-0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GB418。
作者简介:黄开平(1981-),男,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