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让课堂“自然而然”
2016-03-18章挺
章 挺
(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223600)
有效追问让课堂“自然而然”
章挺
(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223600)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追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那么何为“追问”?“追问”是追根究底穷追不舍地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它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课堂上及时而有效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展现,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成数学课堂教学追问的有效性?
一、追问目标要明确
打枪要击中目标,说话要切中要害,追问亦是如此.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切不可含糊其辞.否则,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会因无明确目标的追问导致兜圈子或放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浪费.
案例函数单调性(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图1是某市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教师:观察这个气温变化图,说出气温在这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学生:从午夜0时到4时气温是减少的,从4时到14时是增加的,从14时到24时是减少的.
教师: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在这一天内“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或下降”这一特征?
二、追问难易要适度
追问同样要讲究难易程度.若太容易,则等于白问;太偏难,则等于没问.追问一定要切合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否则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教师:分别作出(1)y=2x;(2)y=-x+2;(3)y=x2的图象并观察函数y=2x,y=-x+2,y=x2图象,可以发现图象有何变化趋势?
学生:y=2x在(-∞,+∞)上、y=x2在(0,+∞)上的图象由左向右都是递增的;y=-x+2在(-∞,+∞)上、y=x2在(-∞,0)上的图象由左向右都是递减的.
教师:“递增”是何意,“递减”又是何意?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
学生:“递增”是指“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递减”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教师:有进步,但还不符合要求.必须用自变量和函数值大小变化的关系来刻画“递增”和“递减”,请同学们对下面的内容进行填空: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区间I⊆A,如果对于I内任意两个值x1,x2,x1 设计思路因为让学生直接给出函数单调性定义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设计成填空题,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 三、追问内容要适量 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不可像连珠炮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拾,要让学生把握得了,接受得了.适量的追问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追问方法要适当 方法往往能决定做事的成败.要使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成功,就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最好是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这样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学习内容.比如,将一个较难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小问题,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提出一个小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追问几个小问题,一般属于跟踪追问.反馈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追问属于因果追问,这类追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五、追问时机要恰当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求不仅知其一,又要能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很重要.在上述案例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深入探索,以加深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 教师:定义中除“x1 学生:是“任意”一词. 教师:也就是说,不能只用两个特殊值来验证,否则就是以偏概全. 教师:在单调性定义中,“增”与“x1 学生:“x1 “x1 教师:函数的单调区间I与定义域A是什么关系? 学生:单调区间I是定义域A的子集. 教师:所有函数都是单调函数? 学生:不是,比如:常数函数y=2. 在学生思考欠缺深度时,要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追问,将问题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正是教师一步步逐层深入地追问,引起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诱发了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数学是理性的,教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是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