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现代壮剧《劝学》的时代意义

2016-03-18隋德平

歌海 2016年3期
关键词:劝学大江桂花

·隋德平

评现代壮剧《劝学》的时代意义

·隋德平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指示精神之际,由广西艺术学校创编、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排演的现代壮剧《劝学》一经推出,便受到广西业内人士的赞誉,有评论者认为这是广西近年来弘扬“中国梦”、抒写时代精神的又一佳作。

《劝学》讲述“撤点并校”后,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大江身在大山,心怀党的教育事业,把中央精准扶贫的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不惜辛劳,劝说辍学学生返回课堂的故事。虽然,全戏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但演员表演精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生动,寓意深刻,感人至深,表达了关爱贫困户、建设和谐家园的时代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大爱的正能量。《劝学》演出后,媒体争相报道点评,也引发了人们对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思考。

《劝学》是在壮剧《劝夫戒赌》的启发下,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桂西北大石山区普通、贫困、苦寒的百姓人家的故事。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接踵而来的一个个困难,只有牺牲女儿桂花的学业来勉强支撑着整个家。一年前,父亲韦老旺得到镇里扶贫给的几只羊,高高兴兴地到山上放养,由于天黑路滑,不慎摔下山崖,五个手指摔断,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母亲盘娇妹得了严重的风湿病长年卧床不起。对韦老旺家的困难镇政府多次进行帮扶,但是生活还是捉襟见肘,日子过得很艰苦。13岁的女儿桂花,将面临辍学外出打工的境地。

黄大江是以生活原型塑造的戏剧人物形象,于他而言,教师已经不再是一份职业,而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山里的孩子要实现梦想,只有读好书,用知识改变面貌”,正是源于这份朴素的想法,他把扶贫劝学当做大事。2012年起,国家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以“撤点并校”为主的布局调整,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但是,山里的孩子因求学道路崎岖、路程偏远,父母有病的学生不能随时照顾家里,很多学生纷纷辍学。戏中,在新学期开学时,当黄大江得知龙脊坡的桂花要辍学的消息,心急如焚,马上“冒风雨,爬山路,急忙赶往龙脊坡”进行劝学。二十多年来,他汇集各方面力量,经他劝导返回课堂的辍学学生有200多人,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力争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的起点。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山区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执着。编导毫不遮掩地把一个山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真实地表现出来,才使得黄大江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从他身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韦老旺这个人物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农民形象,诚实、倔强、憨厚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黝黑的眼睛露出凄楚、迷茫的目光,像是在缅怀过去,又像是在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从人物内心来看,他是渴望桂花能够上学的,希望她将来有个好前程,但又苦于学杂费的筹措,并对桂花上学路途遥远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刚开始,他只是感到女孩子识几个字就行,将来嫁个好人家,这一辈子他就没有什么牵挂的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个农民身上有所显现。后来,他的倔劲上来了,生硬地对黄大江说:“莫劝了,就这样定了。”说这句话时,他的心情是酸楚的、无奈的。在上学与不上学的问题上,黄大江与韦老旺僵持不下,发生了语言冲突。韦老旺就是认死理,不想让桂花读书了,把家里的困难摆了一大堆。最后,黄大江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向他做详细宣讲,并说市里准备给中心学校拨出专款,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不仅要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还要让他们在学校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安心、学得快乐。这时,一家三口人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反复求证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韦老旺高兴地唱到:“听了校长一番话,心里顿时乐开花;多年困难能解决,国家政策暖人家”,并说“桂花,爸爸答应你,去上学”。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编剧和导演将对白用戏曲唱段来表现,既有戏剧的伸张力、感染力,又使人感到亲切,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由于受小戏时间的限制,剧中也对母亲盘娇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简单的处理,起到画龙点睛和衬托的作用,使全戏更具完整性、可信性。

韦桂花已经是个13岁的女孩子,她有自己的主见和梦想,最大的梦想是到南宁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心中这个梦想,她早上5点就得起床,把一天的饭菜给父母做好,然后摸黑赶到几十里外的学校上学。这个山区小姑娘没有因为家境贫寒,就让心中的希望之光黯淡;没有因为家庭不幸,就从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虽然桂花不愿诉说自己心中的梦想,但我们通过演员的表演,都知道她需要更多的关爱。山区里冬天的风很冷,碰上下雨天,山路更是难走,但贫困是一笔财富,炼就了桂花坚韧的心,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引得镇里要大力宣传。可是家里的实际情况,却要把她的上学梦想撕得粉碎,她小小年纪与家庭困难抗争,宁愿选择放弃,正如她唱的:“家里困难我心焦,父母之恩难忘了;本想把书好好念,了去爸妈的心愿,如今失学心不甘,儿时梦,少年梦,山里娃儿的梦想,何年何日能飞翔”,并无奈地说:“阿爸,学我不上了……”哽咽地留下眼泪。韦老旺唉声叹气地说:“不去就不去吧!”在这一瞬间,我们被这一对父女的对话深深吸引,并引起共鸣,产生反思,不禁想起山区里有多少像桂花这样的孩子,他们渴望知识,热爱读书,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而辍学,走向了外出打工的征途。在党的政策关怀下,桂花的上学梦又能延续时,她高兴跑出门外,向着群山呼喊道:“上学啰,上学啰……”这时,山谷中,一道亮丽的彩虹渐渐闪出,响起许多孩子呼喊的“上学啰,上学啰”的回音,这般稚嫩的声音,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山外。

《劝学》只是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并没有将故事过度戏曲化,而是对事件进行平铺直叙。这样朴实的表演风格,可能会让剧目冒着流为平庸的风险,然而这种风格的好处在于,它让每个人物都具有着普通人所拥有的人性不足或闪光点,是对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如表现黄大江冒雨到山区去劝学、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情节。

《劝学》全剧只有四个演员,人物形象各异,表现了部分山区群众的现状,赞扬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编导创作黄大江这个人物形象结合戏曲表演的形式,旨在呼吁不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是时代的重任、社会的责任、人民的期盼!

隋德平,广西艺术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劝学大江桂花
桂花
百万雄师过大江
做桂花糕
心中的大江
桂花蒸
搞笑秀
打桂花
《劝学》
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尽孝”故事
大江和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