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障碍分析
2016-03-18李广华
李广华,王 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障碍分析
李广华,王 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国际化的今天,高职教育工作者努力寻求国际交流合作,旨在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然而,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障碍。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障碍
0 序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 852所,包括普通高等学校2 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和成人高等学校292所;其中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 219所,高职(专科)院校1 341所[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 999 865人,其中本科3 660 915人,高职(专科)3 338 950人[2]。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各高职院校深入开展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3]。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了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探索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4]。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前身为陶瓷技校,经过30年来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了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十几个国家(地区)开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与瑞士、美国、德国、爱尔兰等12个国家与地区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正式备案,实施了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选派200余人次教师参加境外进修培训。与台湾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开展了互派交流学生、教师培训等合作;邀请40余名外籍教师来校讲学、培训,聘用瑞士、印度籍等外国专家在校任教;接收瑞士、法国、印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多名学生来院学习交流。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院内涵建设,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障碍
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河北省内10所高职院校就国际合作存在的障碍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障碍。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包括电子和纸质问卷),回收150份,包括回收教师调查问卷30份,学生调查问卷120份,并对有关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且都在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交流,除了最常见的形式如院校间的考察访问,聘请外国教师任教外,约90%的院校已经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如教师国外培训、院校互派留学交换生、与外方院校签订学分互换与互认协议、中外合作办学等。国际合作形式深度化、多样化,涉及的对象更广。然而,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仍然欠缺,如留学交换生项目中更多的国内高职院校向国外输送学生,来中国高职院校的留学交换生数量非常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较少;与国外院校欠缺科研合作项目;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较少。此外,国际交流合作的影响有但是不大,更多是把它当作锦上添花。本次调查显示的高职院校就国际交流合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障碍。
2.1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
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一门语言。目前,与我国高职院校合作的国家或者地区除台湾外,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爱尔兰以及欧洲的荷兰、瑞士等国都会使用英语作为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沟通语言。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和高考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的招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反映在英语方面就是高职院校招生时学生的英语成绩逐年下降。高职学生不太擅长于理论学习,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进行过英语听说训练,英语词汇量明显不足,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听写能力也相对较低,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单词量十分有限。因而,学生尽管期待参加国际交流合作的项目,但是如果该项目对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去国外进行交流学习需要用英语进行学习和生活,学生就会出现不自信及畏难情绪,不愿意参加 。
2.2 国际合作交流费用较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于财政拨款,基于高职院校目前的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投入大量的资金,如选派教师到国外参加培训或者交流活动,为交换生提供一些奖励,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等,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用于此类项目的资金。当前,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因形式的不同,费用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导致了参与者意愿的不同。一部分由政府外事部门负责的公费项目,院校和教师的参与意愿都很高,很多项目需要经过激烈的选拔。一部分项目是院校间的合作项目,会要求参与者支付部分费用,如教师境外培训,不同的项目费用不同,有些教师个人需要支付大部分费用,有些学校会给教师支付大部分费用。第三类项目为自费项目,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合作交换生项目,虽然国内院校已经尽力争取一些奖学金,但由于国内外消费水平的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要支付一大笔费用如学习费用、生活费用。调查显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同类项目中费用越高的项目,参与者的意愿越低;费用越低,参与者的意愿越高。
2.3 国际交流合作的高层次项目少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教育要生存与发展,更应该注重国际交流合作。调查和访谈都显示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正在进一步开放化、国际化,注重院校的未来长期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相比于本科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并且已经开始探索实质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经成功招生了2014、2015和2016级三届学生,首届毕业生已经于2016年7月获得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双毕业证书,并且2名毕业生已经前往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继续进修本科课程。然而,10所院校中仅有一所学校有此类项目。此外,由于受到自身规模、专业、科研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尽管努力寻求国际交流合作机会,但也苦于渠道十分有限,工作较为被动,难于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经济效益自然也不会多。
2.4 学生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关注度不高
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约80%的学生认为国际交流合作离他们自身较远,自己不太关注此类项目,对于国际交流活动的参与性不强。这表明学校仍然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关注、了解、参与到其中来,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
2.5 国际交流合作的体系不健全
本次调查显示,10所院校中只有3所学校成立了单独的国际交流合作部门,有从事国际交流合作的专业人员,其他院校大多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多是隶属于其他部门。国际交流合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从事国际交流工作的人员需要了解本国及对方国家的相关外事政策,如签证、安全、合同等,还要熟悉自身学校的优势资源、专业概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国外的院校对接。此外,对于已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高职院校对其运行情况也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这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保障措施
国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优质的教学资源 ,更新办学理念,完善办学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职人才。这需要政府和高职院校进一步付出努力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3.1 政府就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
高职院校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对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化配置,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劣势地位,为高职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形成有本国特色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另外,虽然我国有国家留学基金和各省的留学基金项目,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很少能够申请成功。国家要出台要相关的政策对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给予支持,加大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努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与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3.2 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宣传工作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厌烦,英语教师也苦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太低,课堂教学难于开展。高职院校应该重视高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课内外语言环境,如通过跨文化的宣传活动、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5]。同时,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国际交流合作的宣传工作,营造校区的国际交流氛围,如举办国际交流项目宣讲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情况。当学生有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意愿,他们会积极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当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并通过学习了解了更多其他国家的情况,他们也更愿意去关注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活动。
3.3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和国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以往我们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主要是以职业教育输出国欧美国家为主,而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与这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现在中国正在致力于“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形成了良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途经64个国家和地区,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从国家层面,正在着力于顶层设计发布“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路线图,将高等教育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6]。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此次机遇,充分依据自身特色,发挥高职教育人培养的作用,推动中国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鼓励高职学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流动[6]。总之,高职院校要积极开辟新的交流渠道,开拓新的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国际化特色课程
教师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校任教、讲学或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积极鼓励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赴海外进修培训,以便于开阔视野,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提升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于网络的便利条件,积极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接轨,要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标准,打造国际化特色课程。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国外院校的课程,一线地接触国外的教学,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
3.5 完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管理机制
国际交流合作更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知名度,完善办学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管理机制。例如,制定聘请外国教师或者专家的计划及管理制度;健全高职院校教师赴海外进修培训的管理机制及薪资方案,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派出体系;建立与合作院校定期联络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便有利于该类项目的长期有序地顺利开展。
4 结论
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同本科教育相比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但是高职院校一直在负重奋进,执着创新,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国际合作交流的进行,国内的高职院校可以拓宽思维,开拓眼界,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 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2016-07-06.
[2] 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约2万人[EB/ OL].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817/c1006-27472791. html, 2015-08-17.
[3]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 http://www.hbjd.com.cn/group/cjsjsf/zczd/20110321105259. html,2011-03-21.
[4] 王燕.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9):17-20.
[5] 李敏明.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01-103.
[6] 刘艳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10-14.
Analysis on the Barri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itonal Colleges in China
LI Guanghua, WANG Lei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a winding and tough journey.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of education,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ers are seek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vertheless, there have been some confusion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barri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vestig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barrier
G710
A
1674-943X(2016)04-0082-04
2016 - 10 - 14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6年度职业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加强国际合作与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编号: ZG201614),主持人孟海涛。
李广华(1983 -),女,河北唐山人,讲师,主研方向为英语教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