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2016-03-18王海燕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想教育

王海燕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王海燕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必修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提出“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改革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并终生受益的课程。

思政课;教学改革;课堂实践;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科学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课程。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服务。

0 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1]。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其主要任务是: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立足学生全面发展[2]。

由于学习环境、生源素质和学习时间等不同,高职学生既有“追逐新潮、渴望知识、乐于交往、心系国家”等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专业认知较强,综合素质较差;生源层次多,素质差距大;实践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较弱;理论认知存在偏差,知行不统一;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每一个学生都可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教师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不合时宜,此外大量良莠不分的未经鉴别的信息碎片充斥于学生的头脑,干扰学生的判断,需要教师明确指导,把握方向。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学生变化等客观实际进行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 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方法

1.1 把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建构起“一条主线三个部分五个模块”课程内容结构,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课程主线,把全书8章内容分成3大部分,即思想教育(1~3章)、道德教育(4~5章)、法制教育(68章),按照由精神灵魂层面到行为规范、法律规范,由虚到实的顺序进行学习和掌握,一步一步走进学生的内心。再将3个部分细化为5大模块:学习观教育、成才观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和实践项目,全书共4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4讲,实践教学12学时。每一讲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方案设计,设计模板格式统一,包括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案例聚焦、寻本溯源、社会连接、互动空间、辅导答疑等多个环节,力求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

1.2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1.2.1 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倡导参与式学习

由单纯的教师灌输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过渡。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主角,教师是设计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去探讨问题、搜集资料,课上进行典型发言、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配合演讲、游戏、辩论、作品展示等多种学生活动。

比如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在课堂举办我们是一家人、吸管建塔、两人三足赛跑游戏、这就是我、你来比划我来猜等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知行统一。在吸管建塔的游戏中,让学生将50根吸管通过自己的努力动手搭建成一座座“塔”,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通过参与体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贴近学生,也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如讲授第5章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时,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恋爱问题组织了课堂辩论赛“大学生恋爱利与弊”,由学生自己主办,教师总结点评,最后,给获胜者颁奖并加分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思辩能力和正确的恋爱观,师生均有收获。

为总结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如何“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组织演讲,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准备筹划,每组推荐一人演讲,最后评出名次,计入平时成绩。主持人、评委都由学生来担当,老师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演讲其间,还穿插了很多学生表演,有的班级请来了班主任老师伴奏 ,寓教于乐,气氛热烈。最后各班根据这次演讲写了总结、体会,认为这种形式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情感体验,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尺讲台不再是教师一人的专利,也是学生经常光顾的舞台,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演绎要讲的内容,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教育中得到更深刻地启示。

1.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尽量采用影视资料与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可视性和立体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具体做法有:

1)精心选取视频资料。如在讲第1章“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内容时,选取了电视剧《潜伏》的2个片段,通过余则成和谢若琳、李涯和谢若琳的两段精彩对话,分析他们3个人的人生信仰和人生结局是什么?余则成是怎样完成了由一个国民党中统特务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化?通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主人公余则成之所以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舍生忘死,长期潜伏,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卓著贡献,正是因为他获得了崇高信仰的强大支撑。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什么样的信仰,将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2)搭建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互联网+”的时代特点,也带来了教育教学形态的变迁,由原来单一的平面资源教育走向多媒体交互式个性化的数字教育,“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可以是师生通过人机交互模式实现线上互动结合、问答交流[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本课程学习群,教师和学生在网上互动,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起到了课堂上无法起到的效果。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和手机短信等虚拟空间,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思想交流和辅导答疑、亲情问候,角色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在线关系更加平等,缩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空间。

1.2.3 积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人们解读了很多人生的困惑,教人们如何更快乐的生活,可以学到很多生活的大智慧。在教学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注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萃取国学之精华,例如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大学?”时,引用了曾参的《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告诫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习怎么做人,并向学生渗透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大丈夫欲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修其身,明确修身是大学的第一课。讲第4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时,介绍了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孔子及其学说,推荐阅读《论语》《大学》《孟子》《老子》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崇德修身、砥砺品格,这样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帮助学生提升内在修养,塑造其高尚的人格[5]。

2 效果与评价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6]”教学改革好不好,实际的课堂效果说了算。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从效果来说,这样的课堂改革是成功的。

2.1 指引学生人生的方向

习近平说,“青年人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7]”基础这门课就是让大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他人和自己,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也始终在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2.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正是这些课外活动使这些学生受到了锻炼,真正做到知行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

2.3 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评价高

在毕业生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创业典型。酒店专业毕业生李英芝、王新现在已是五星级酒店的大堂经理;机电专业毕业生李楠、马童等应聘到北京东方通快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数控激光设备编程操作工作,已成为该公司的业务骨干。自动化系毕业生王爱民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和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从最近几年学生评教结果看,每学期评教分数均达到90分以上。多数学生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学院80%的在校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3 反思与建议

3.1 教学改革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运用,往往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整体性。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不等于娱乐化,运用要适度。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切忌为了提高“抬头率”,片面追求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乐了、课堂活了,但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这就舍本逐末了。

3.2 教学改革必须要占领舆论导向的道德高地

有的教师为了“讨好”学生,降低了教学内容的品位与要求,课堂案例庸俗或充满负面信息,削弱了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素质,违背了思政课的教学初衷。思政课教学可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但是通俗不等于庸俗,趣味性不等于无原则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8]”只有把握好思政课教学的立德树人大原则,才能达到思政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3.3 用信息化助推教学改革

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有待完善。它应该成为师生、生生之学习交流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要加快,保证及时上传最新政策、新闻事件等,使网络平台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掌握信息化技术,不但能利用信息化实现无纸化办公,更要坚持网上“授课”,制作微课,实现多极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延伸思政课的课堂,大胆借鉴中国人民大学的微信平台“别笑我是思修课”,组建类似的自媒体平台,结合学院实际扩充学习空间。

3.4 用人文关怀暖化教学改革

思政教师既要教育引导人、又要关心帮助人。备课重点是备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择业、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带着爱心和温暖进行教学,解决学生心灵的困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多关爱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献一些爱心。只要教师能献出一点爱心,言行一致,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就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

以上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EB/OL].http://ahszk.ahnu.edu.cn/ News_View.asp?NewsID=208,2005-03-02/2016-10-10.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education. news.cn/2015-01/19/c_1114051345.htm,2015-01-19/2016-10-10.

[3]李建中.“怎么讲”才能更出彩[J].中国大学教学,2016 (8)34-37.

[4]杨银付.“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变迁与政策响应[J].教育研究,2016(6):4-8 .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2-10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58.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12.

[8]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68.

Students-Concentrated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

WANG Haiyan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required course on moral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key role o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This paper taking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a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and stimulates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m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ecome a well-liked and lifelong beneficial less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al reform; the classroom of practi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712

A

1674-943X(2016)04-0043-04

2016 - 10 - 07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思政课实效性有效途径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参与式教学为例”(课题编号:2015GJJG328),主持人吴小菲。

王海燕(1968 -),女,河北唐山人,本科,教授,主研方向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