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培训青年农民工述论

2016-03-18曾铁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200032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培训

曾铁(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 200032)



大力培训青年农民工述论

曾铁
(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200032)

摘要:提高青年农民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开发、释放其潜力,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助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的现实需要。培训青年农民工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增加农民工幸福感、提高社会文明度的要务与举措。在阐述对青年农民工进行大力培训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培训内容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完善和提升青年农民工的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青年农民工;培训;职业素能;劳动生产率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表明,2014年,我国农民工有2.74亿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8.3岁。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有1.6亿人,4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比例为56.5%,30岁以下者约占60%,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离不开“咱们工人有力量”。我国经济发展潜力颇大,未来学家约·奈斯比特说:“中国目前只实现了1/3的潜力,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培训、提高青年农民工(本文指40岁以内的农民工,下称农民工)素质、能力是开发、释放其潜能,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助经济发达的现实需要;大力培训农民工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和增加农民工幸福感,提高社会文明度的要务与举措。企业、工业进步、强大,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职业能力强是础石;实现降低资源能耗强度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源生产率水平(土地生产率、水资源生产率、主要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进而提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品质,农民工素能及提升是前提与要件。改变工业大而不强之状,提高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圆“中国梦”,着力培训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达成此愿景之不二之法。

一、全员培训农民工的现实性与不可或缺性

(一)提高制造业和工业水平需要大批能工巧匠

1.提升农民工们的职业素能刻不容缓

工业是强国之基、就业之本,工业老大——制造业是我国工业进步、经济增长的引擎。我国制造业贡献了出口总额的90%,创造的GDP占全国总量1/3,未来制造业仍是我国经济及发展的支柱产业。2014年,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质量基础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依旧;我国工业“胖而不壮实”,其结构层次偏低、不合理,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最大弱项是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自主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占比大。我国工业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发达国家的2—4倍;以单位GDP产出能耗计算能源利用率,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日本为1,德国为1.5,美国为2.67,我国则为11.5。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保持经济繁荣均迫切需要提高工人的素能。国家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张斌副司长说,我国总体技能水平不高,发展方式较粗放,很多行业在国际领域依然落后,特别是制造业,高技能劳动人才稀缺和缺乏文化素质高、技术精湛的技工乃主因之一。近些年来,我们的熟炼工人、技工总量严重不足,一直有供不应求之况,通过有效培训使许多农民工成长为技工、技师是发展的内需与急务。到2014年末,我国技能劳动者有1.57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有4 136.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者20%,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5%。按欧、美发达国家高级蓝领工人的比例测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高级蓝领的缺口将达3 000万至5 000万。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技工强国是高品质发展的要求与进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除培育企业家、经管人才,还应将高层次、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育的重点项目[1]。农民工是内力、后劲大的工人群体,让他们受训是增加技工人数的前置条件与保证。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指出,我国已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估计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推进产业、工业升级,提升企业工业化水平,达成经济提质、增效目的以及全面实现工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无不需要高素质的工人及其认真工作。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是经济及发展的主体,也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构世界强国的保障(发达国家均已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其效果较好)。农民工是制造业的一线主力,他们是操作者、生产者,提高其文化素质、职业素能,增加其技能积累,以弥补其生产技能和工业化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势在必行。农民工强、企业强,农民工好、企业好;规划、培训农民工企业不可观望、拖延。

2.让农民工成为技工是增加企业竞争力和绿色发展的诉求

文化强国、质量强国是可持续发展、大国崛起的方向与必由之路。企业进步、兴旺,员工及其素能的提高乃核心、最重要,制造业健康发展需要管理者、工程师等,但若缺乏有过硬技能的工人,管理出色、设备先进也难以产出高质量产品。统计显示:我国工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在80%左右,每年因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有上千亿元;2012年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率约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2014年我国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20%、韩国30%。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和技工数、质不高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短板”;缺少一流工人就没有一流的企业和产品,技工对企业的运转、创收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国制造业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第二方阵,我国与英国、法国、韩国位于第三方阵。与美、日、德等国的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差距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弱与知名品牌缺乏,特别是工人工作质量不理想。推动产业、工业转型升级,保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直至成为制造强国,需要大批高素质农民工及其尽心竭力地工作。绿色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技能经济、智慧经济的成分、比重越来越大,“肌肉经济”必将弱化;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以及迈向质量时代,高技能人才长期不足会是空话、幻想。应用低碳技术,降低产品单位能耗与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以及生产低事故率、低忧虑乃企业发达、壮大的主题与硬任务。减少设备故障,提升设备效率和可靠性;避免产品缺陷、加工失效与大幅化解生产安全问题都需要爱岗敬业的中、高技能工人。低技术、低价格等是我国产业链的大体样态,提高产品品质、企业效益和整体提升产业质量,继而让工业“高大上”需有大量优秀的农民工。推动环保型、竞争力强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是重要而现实之事,端在提升劳动者资质,不断增加技能熟练的农民工。2015年,浙商总会会长马云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论坛上说:企业要做全球生意,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和优秀人才,没有机会。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是经济新常态下阻碍提升企业竞争力、让企业走高的大问题;化消它、助企业进步,全员、多维地培训农民工是有效途径和当务之急。

(二)培训农民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需与抓手

1.企业发达、繁盛需要优秀的农民工支撑

中小企业是制造业及发展的主力军,它们占我国(大陆)制造业企业数90%以上;其贡献有:创造、提供了我国60%以上的GDP、65%以上的专利、75%以上的发明设计和80%以上的新产品。中小企业强盛是城市繁荣、人民富裕和国家强大之本,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昌盛可激发市场活力,缓解经济发展压力,这类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产业格局发生改变与经济进步的要素与关键。然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很少掌握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技术、产品质量不高,能耗大、环境污染重、生产事故较多以及招工难、信息不对称与融资难、融资贵是它们进步的瓶颈。提高投资、生产效率,推进企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改变技不如人、人不如人之现状,提高农民工技能、增加各级技工乃任务。企业、产业发展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农民工,尤其是敬业度大的技工型农民工,企业当重视、用心培训自己的农民工。提高劳动生产力、产品竞争力和提拉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对冲要素供需形势的变化。企业发展及其员工获得感大、高兴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和让民生不断改善的条件与需求。全面提高产品品质,提拉企业盈利水平、企业利润率,继而推动企业、工业再发展,培训所有的农民工,使之体力、智能和技术兼顾应然、时不我待。

2.培训农民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急务

由上述消息可知,促使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工业进步,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人力资本数量、品质是重心与要件。在产业化升级,新型工业化推进的背景下,企业对员工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要求将越来越多、越高;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制造业,其对劳动力素能的要求会不断提升。如此,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技能素质刻不容缓。培训农民工是企业及发展的本分与内务,企业对此事不能小觑、慢待;高素质工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的宝贵财富,通过优化工序、改良工艺和降低物耗、能耗等,他们可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2]。中小企业当配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按要求切实开展培训,提素增能、激发工作热情和最大化地发展农民工乃培训之中心、之追求。上海市工业颇发达,工人总体素质较高。该市总工会调查表明:2014年,上海外来从业者(主要是农民工)已超过该市全部从业者50%,外来技能劳动者里初、中、高及以上等级工人比例为61∶22∶17,高级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40%之比并有不合理的“倒金字塔”状;上海非公经济、公有经济从业者的比例是4:1,高技能人才比例接近1:1,大量高技能人才集中在国企[3]。此情报折射了我们的企业、工业人才及比例之貌,它昭示培育、增加各级技工是发展的实事且不可犹豫、担搁。提高农民工素能、增加中小企业(大多是民企)的技工数,从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是这些企业发展的路线与实务。工业质量及其竞争力的提高,经济效率、效益的拉高与经济发展品质的提拉均源于劳动力质量及提高;农民工进步,企业进步。走绿色发展之路,完善、拉升市场化程度,致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和顺利开拓、扩大国内外市场,中小企业理当实施培训且上心、不能“潦草”,目下,农民工占建筑行业员工的80%,但受训者仅有7%;某经济大省92%的企业无完善的培训计划,员工年培训率只有18%左右;不重视职工培训导致许多企业创新乏力[4]。劳动力这一能动资本是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和完成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元素与“核动力”,受训可提高农民工执行力、创造力和提拉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活跃度;受训有益于增大企业的生产力与收益,有利于企业向社会源源输送正能量。

二、完善、提升农民工素能,政府、企业当给力

(一)地方政府要扶助、促进培训农民工

1.资助、监管培训是政府的本职

经济社会发展繁盛,需要企业、工业不断地献力和内生动力,后者的增大有赖于劳动者素能的提高;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质量以及城市品质的完善,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劳动素质及提高正相关。企业是市场主体,其员工素能长期不高会阻滞企业、产业乃至社会进步,基于培训丰富农民工文化知识、增加其专业知能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正事。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刚性任务,达成此目的,有计划组织农民工受训是“作业”且迫在眉睫。从供给端观察、思考永续发展,中小企业旺盛,经济社会发展无忧;反之,问题多、负效应涉及面宽泛;造就更多的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是经济昌盛、社会进步的要事。农民工是助推工业、企业发展和使城市繁荣的重要群体,让他们受训好处多、外溢效应较大。长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实需,此乃保持经济活力、社会繁荣的重点工作。2016年初,李总理在给“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批示中说:“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使更多农民工成为有技能的工人和平等享受权益的新市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着力稳定、扩大农民工就业,切实维护劳动保障权益,有序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工[5]。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繁荣农民工们功不可没;获益、受惠的城市、市民理当真诚地感谢、反哺农民工。“国家发改委”等确定的21个城镇化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哈长、辽中南、中原、东陇海、关中—天水、北部湾、太原、滇中、黔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天山北坡、宁夏沿黄、藏中南等;它涵盖了核心城市、节点城市在内的215个城市)是农民工的集聚区域,这些城市应完善、高质量地开展培训。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教授说:劳动力是一种公共产品,个人劳动素质提高将带来社会效益的提升;劳动力素能的提高需要政府投资;劳动力培训资金来源应以“政府为主、个人为辅”[6]。推展农民工满意的培训,贵在提供经费和加强培训质量管理,这是保证、完成培训的充分条件。为此,农民工数量多、密度大的城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发力、“走心”,培训经费政府予以全额或大部分补贴是其一。“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核心是发展中小企业。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发展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最关键时期。”如是,政府要益助中小企业“迈坎跨栏”,使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强、工业强、城市美与农民工素质高关系密切,主导、推动企业培训农民工是政府的本能与分内事;力促企业高管负责任地培训,而非走形式是政府管控、保证培训品质的着力点。

2.政府培训计划及资讯例举——以山东、青海、上海为例

2014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等;2015年至2017年,该省将每年对180.7万农民工开展各类培训。2014年,青海省推出《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融入城市与维权难等问题,该省将助力农民工在工作、培训、落户、文化等方面融入城市:培训方面,农民工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享受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招用农民工达职工总数10%且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时,可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补贴;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该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城镇设制了阶梯式政策通道。西宁、海东中心城区在现行落户政策基础上,优先将高技能农民工和城市急需的优秀农民工转为当地市民等[7]。青海还启动了旨在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春潮行动”。它根据不同类型转移就业农民工的需求,以农村新成长农民工为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各种职业培训,即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新成长农民工主要组织到省内外学制类职业院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培训方式接受一年以上的储备性培训;对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政府补贴短期转移初级就业技能培训。政府已补贴培训6万人次,培训合格率在90%以上,就业率在80%以上。对企业新招或在岗农民工,青海以园、区企业用工培训计划和中小微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为引领,支持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面向在岗农民工开展政府补贴培训2万人次,培训合格率在90%以上。其中,园、区政府补贴培训达到企业新招农民工的80%以上,培训合格率超过90%等[8]。培训农民工,上海做得早且效果良好。2015年,上海市又推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9],它对培训提出了细而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应按照文件的要求提供培训经费

企业是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能最大、最直接的受益方;培训农民工是企业的“法定”工作,企业是当然的落实者、完成者。培训所需经费除政府资助、奖励外,以下文件企业高管要熟悉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兑现: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等九部门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要求:“切实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职工按照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2010年版)》提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鼓励各企业建立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账户制度”。2015年,全国总工会下发《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年)》:“培养职工职业精神、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是其意涵。”《规划》提出:到2019年,建立起资源集成、形式多样、贴近职工、务实有效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模式,培育形成一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品牌项目,建设起覆盖全体职工的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信息化职工学习培训服务平台。它的要求有: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各级工会每年帮助50万名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每年帮助100万职工提升技术等级;设立职工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促进实现职工安全生产和体面劳动等。《规划》还强调,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要督促、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培训经费,并确保职工培训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提升工人职业素养是国家的事,更是企业之事;培训农民工乃企业的职责、使命和本事,企业须践行上述文件精神。

三、培训的意义、效应及其内容简说

(一)培训的意义

1.培训是稳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方法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等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指出,现在,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低端、普通工作,约60%的农民工是商业服务者,约30%者属生产运输者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者不到5%;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在产业升级中要受到冲击或有失业风险,相对城市青年,农民工适应力弱,有可能在结构转型中失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可扩大、稳定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为农民工提供精心策划的优质培训是保持经济繁荣、维持社会稳定的良法与路径。吃苦耐劳和学习能力、适应性颇强是农民工的特点和样貌,受训可提高他们的技能与工作质量,受训有利于改变农民工的形态,增加其收入(时下,国人人均收入约为美国人的12%),还会惠及其家庭、提高他们的幸福度。

2.培训是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推手

劳动力是供给的创造者和有效需求之源,劳动力质量决定供给品质,提高劳动力质量可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还可结出生产率之硕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能和壮大各类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牛鼻子”。培训农民工,增加优质劳动力、提高劳动力水平,有益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平衡增长,也有利于增大发展动能、发展新经济和大范围地实现绿色生产、生活。

(二)培训内容例举

培训涉及文化[10]、技能两大类,其内容面广、范围大,限于篇幅,这里举例说之。

1.职业病防范培训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有超过6.5亿的劳动人口受到亚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亟需专业健康管理的人才来帮助职工管理健康或咨询健康方面的问题;在员工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企业在医疗费用上就可减少8至9元。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损失有近百亿元;职业病监管我国还处在基础水平,“全民健康”任重道远。调查表明,2014年上海市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超过八成者在非公企业,尤其是在小微企业,它们的职工是职业病危害的高发人群。现在,职工特别是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外来务工者的健康保障有待加强;职业病潜在危害严重的行业有:粉尘与高毒物品、木质家具制造、水泥制造与石材加工等行业;正己烷、箱包及鞋业制造企业、汽车维修、电焊烟尘、重金属(铅镉)、矽尘与铸造粉尘等行业[11]。为维护农民工健康权益,2016年初,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等。该部门的统计表明,职业性尘肺病是当前主要的职业病,它有地区性、行业聚集性等特点;尘肺病发病率持续高发、逐年上升,且有发病工龄缩短之势。现下,有尘肺病危害的企业数量大,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小型企业为主,并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之势,矿山、建材、有色金属、冶金等行业是该病的高发区。尘肺病具有隐匿性、潜伏期长的特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尘肺病将呈持续、高发态势[12]。生命第一、健康为大,企业当注重、开展防范职业病的培训。

2.防范艾滋病培训

2014年11月,河南省卫计委通报:当年1至10月,河南省新增艾滋病感染者3 952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7.44%;通过异性传播的病例有2 958人,其中农民工约占七成。农民工处于性活跃期,性需求较强,鉴于他们普遍缺乏防艾滋病等的知识,培训关涉防艾滋病、性病内容,以增加农民工防范艾滋病的常识。

3.安全生产培训

工伤事故事关当事人及其家庭和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天大的事,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能力属培训的首务。自2007年起,上海有计划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已培训农民工326.47万人,超过半数的在沪农民工参加了培训。同时,农民工生产安全死亡人数连续8年下降,大幅降低了该市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该市安全监管局宣培处透露,到2014年10月底,当年列入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30万农民工安全培训”,已完成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30多万人,提前、超额完成任务。2014年1月—9月,该市农民工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97%[13]。每年,我国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达数十亿元。企业发展,安全生产为要、是底线,相关的培训须有且应落小、落地。

4.汽修工培训

当下,全国小型载客汽车达1.17亿辆,平均每百户家庭有25辆私家车。汽车修理的质量问题关乎生命,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交通事故有13万个,汽车质量引发事故占比30%以上,汽车维修质量引发事故占50%以上。当前,越修越坏、连带性损坏现象在汽车维修环节是常态。上海市对汽车维修者技能的调查显示:汽车维修资质证书拥有者比例低,拥有高级技师资格的维修者仅占从业者5%;专家现场考评高级技工的实操能力,结果是一些高级技工并不“高级”,即部分高级技工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不熟,有的回答不了专家所提的问题,高级技工对相关元件的检修方法不了解,大部分情况仅依赖诊断设备提示“麻木”更换,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等,这样就导致车辆维修时小病大修,扩大修理范围,重复更换、维修返工等乱象。初、中级技工考评说明,技工基础不扎实,未掌握汽车机械系统工作原理,工作中仅能完成更换零部件,拆装等工作[14]。到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大陆有3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可见,汽车的保养、维修量很大并会越来越大,系统地培养、培训汽修工应然、重要。

四、结语

2015年,中国社科院蔡昉副院长说,过去十年里我国城镇化约有1/4农民工做了贡献。为此,我们当感恩、善待农民工,免费、全员培训农民工是谢恩方式之一。技术进步、革新和企业发展、工业进步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会渐加,对低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减少,多元地培训农民工是积极、科学应对此情势之良策。2016年初,农民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巨晓林说:一些农民工因缺乏职业技能,不好就业或在工作中难以发展;政府应完善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他认为,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教育,使其能维权[15]。农民工受训会凝聚人心、力量,形成合力,继而保持经济增长力,并助社会高品质上行,直至使我国成为“伟岸”的大国(在全球性各类认可度大、权威的评比、排名中长期处于中上等的国家)。时下,农民工有3亿多人;让他们生成、完善职业技能及其健康成长需要接受优质培训。我国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有140多个,这些城市及企业应主动、广泛地培训农民工。培训当精准、有“魅力”,贴近农民工实际需要;提高培训水平及其实效,让受训者点赞,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全程介入、监管农民工培训之事。

[参考文献]

[1]张锐.锻造制造强国的核心牵引力[N].上海证券报,2015-08-20.

[2]陆娅楠.工人应有新力量[N].人民日报,2015-08-17 (19).

[3]罗菁.人才紧缺拖累上海“发力”[N].劳动报,2015-03-04(4).

[4]季明明.向着学习大国目标砥砺奋进[N].中国教育报,2016-02-25(7).

[5]新华社.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农民工[N].文汇报,2016-02-02(2).

[6]唐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哪里[N].解放日报,2016-01-28(16).

[7]青海省实施多项政策帮助农民工全方位融入城市[EB/ OL].(2014- 10- 31) http://www.tibet3.com/news/ content/2014-10/31/content_1662557.htm.

[8]邢生祥.青海“春潮行动”促8万农民工技能提升[N].工人日报,2014-12-18(7).

[9]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J].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14):6-8.

[10]廖金香.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N].光明日报,2015-10-02(6).

[11]罗菁.申城近三年新发职业病逐年降低[N].劳动报,2015-08-27(3).

[12]胡浩.卫计委: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N].农民日报,2016-01-22.

[13]罗菁.本市今年暂无重大以上安全事故[N].劳动报,2014-12-11(11).

[14]陈思琪.汽修工学历水平普遍偏低[N].劳动报,2015-01-19(3).

[15]李婷婷.农民工首当选全总副主席[N].新京报,2016-01-18(A14).

(责任编辑:雷凯)

On the Vigorous Training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ZENG Tie
(Shanghai Xuhui Branch of Ope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 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and occupation skill is reality need of developing,releasing their potential,improving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help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ity. Training young migrant workers is the priority and measure of grasping economic,development and the livelihood of people,increasing peasant workers' sense of well-being and raising social civilization degree. On the ba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illustrating vigorous training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training content so a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young migrant workers;training;occupation quality;labor productivity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126(2016)01-0060-07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简介]曾铁(1958—),男,安徽芜湖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科技传播、文化发展、成人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张家港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