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本《敦煌汉简》释读补正九则
2016-03-18张丽萍侯建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700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5
张丽萍,侯建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700;.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5)
集成本《敦煌汉简》释读补正九则
张丽萍1,侯建科2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2.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在核对图版的基础上,补正了集成本《敦煌汉简》释文隶定存在的问题,分为九个条目加以论述:简25的“土牛康”之“土”当隶作“上”,简77的“蚩”当隶作“辈”,简1673的“杞”当隶作“把”,简1806的“倍”当隶作“棓”,简241的“言”当隶作“立”,简278的“三”当隶作“亖”,简84的“史”当隶作“兄”,简110、118的“道”当隶作“首”,简290的“”当隶作“糳”。
关键词:《中国简牍集成》;《敦煌汉简》;释读;补正
《中国简牍集成·敦煌汉简》(以下简称《集成》)是《敦煌汉简》的标注本,它“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全书文字进行了整理、校补、标点和注释”[1],既提高了这批材料的科学性,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释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敦煌汉简释文》[2](以下简称《释文》)和《敦煌汉简》[3](以下简称《简》)的基础上,后出转精,纠正了一些错误;但也有不少《释文》和《简》不误,而此书反误的地方。本文在认真核对图版的基础上,对我们发现的集成本《敦煌汉简》释读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补正,计9则,以求证于方家。以下每一条先引《集成》内容,然后以“按”的形式予以勘补。引文中的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一、简25的“土牛康”之“土”当隶作“上”
简25:长,效榖闲田,常利里,土牛康,年三十五。
按:“土”,《释文》、《简》作“上”。当隶作“上”,查看图版为。“上”字下脱一“造”字,为书手之误。“上造”是爵位名。《敦煌汉简》中“土”与“上”的区别很清楚,没有相混,“上”字如(43)(51)(1361A)(1473),“土”字如(27)(118)(1180)。
此简为官吏名籍。官吏名籍记录官吏的单位、官职、县名、里名、爵名、姓名、年龄、除官时间、能力状况、体貌特征等。据初步统计,《敦煌汉简》官吏名籍共10则,其中记录官吏爵名的有以下6则。除简25外,其余5则如下:
(1)671:“敦煌玉门关候,孙闲,公乘,治□命,佥堇录强力事。”
(2)676:“吞胡长,禄福慈里,上造,贾□,年廿三。”
(3)944:“敦煌如昌里公乘魏护,年丗一。”
(4)2178:“安田长,效榖唐山里,公士,郑月,年卅五。建武十一年十一月丁丑,除。”
(5)1186A:“玉门千秋长,敦煌武安里,公乘,吕安汉,年丗七岁,长七尺六寸。神爵四年六月辛酉除。功一,劳三岁九月二日。其丗日。”
以上“上造”、“公乘”、“公士”均为爵位名。其中,“上造”在《敦煌汉简》中两见,除了简676,还有简279:“大煎都侯长,效谷常利里,上造,张阳,年三十六。剑一。马一匹。弓二,犊、丸各一,箭十二。鞍、勒各一。”简279为衣物籍。
简25中“上造”为牛康这个人的爵名。秦制定爵位二十级,第二级为上造,汉承秦制。《汉书·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二十彻候,皆秦制,以赏功劳。”又《食货志上》:“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颜师古注:“上造,第二等爵也。”《续汉书·百官志》“关内侯”刘昭注引刘邵《爵制》曰:“二爵曰上造,造成也,古者成士升于司徒曰造士,虽依此名,皆步卒也。”
二、简77的“蚩”当隶作“辈”
简77:檄书检下,责记不审,輙御见不,三蚩兵皆起居未?
按:蚩,《释文》、《简》作“辈”。当隶作“辈”,图版此字较为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出上半部与“北”形体相近,为“非”的草书;下半部与“子”形体相近,是“车”的草书。“辈”在《敦煌汉简》中共13见,其中3处漫漶不清,其余10字有两种形体:一是隶书形体,如(697);二是草书形体,如(41)(42)等。
“辈”指“批”、“队”,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使者往十余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三辈兵”即第三批士兵。《敦煌汉简》中多见“第一辈兵”、“第一辈”、“第三辈”、“三辈兵”。如:
(1)41:“赢瘦困亟,闲以当与第一辈兵俱去,以私泉独为籴谷。”
(2)42:“即闻第一辈起居,虽从后遣橐佗驰告之,窃慕德义。”
(3)79:“乏,故将吏士诣敦德。今车师诸国空,黠虏久获狱,三辈兵宜。”
(4)155:“故求第三辈,第一辈兵出千八十人,第二。”
三、简1673的“杞”当隶作“把”
简1673:立徼枲杞弦一。
“把弦”包括两个部分:“张弦用的钩”和“引钩用的线”;也就是说张弦的钩和引钩的线配套起来才称为“把弦”。原因在于:(1)《居延汉简》用量词“具”表示“系弦”的数量。一般表示配备齐全、成套使用的物品时用量词“具”[5]。则“把弦”也应该是一种配备齐全,可成套使用的东西。(2)“把”本义持握,《说文·手部》:“把,握也。”《汉书·张敞传》:“把其宿负。”颜师古注:“把,执持也。”持握某物并用力拉,便引申有“张开”义,“把弦”即“张弦”。“把弦”作为名词则指具有张弦功能的东西。
四、简1806的“倍”当隶作“棓”
简1806:倍亖。
按:“倍”,《释文》、《简》作“棓”。当隶作“棓”,复核图版为,字迹虽然不清晰,但“木”旁的撇捺笔划依然可见。“棓”的其他字形如如(8)(8)。《居延新简》有“棓”字,如EPT48.18A:“连棓廿。”《居延汉简》亦有,如506.1:“长棓亖。”《敦煌汉简》1806与《居延汉简》506.1都是“守御器簿”,所记录的“棓”与“长棓”当是同一物。
《说文·木部》:“棓,梲也。”段玉裁注:“棓、棒,正俗字。”《广雅·释器》:“棓,杖也。”王念孙疏证:“棓者,大杖,所以打贼也。”《淮南子·诠言》:“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高诱注:“棓,大杖。”可见,“棓”为防御用的木棒。
五、简241的“言”当隶作“立”
简241:人皆具,毋它不当言人邪。将留外也,初为当往,因车师今反;相将来,欲谁因循乎!
按:“言”,《释文》、《简》同。当隶作“立”,复核图版为,字迹清晰,中间部分明显由点、撇两笔组成。“立”在《敦煌汉简》其他字形如(143)(332)。遍查“言”在《敦煌汉简》中的字形,都不见将中间短横写成点、撇两笔的,如(238A)(239B)(770)(1225),可见“言”与“立”在《敦煌汉简》中并不相混。
隶作“立”,在意义上也解释得通,“立人”是立身做人之义,简文“人皆具,毋它不当立人邪”意思是说:某某东西人人都具有,没有这种东西便失去了立身做人的根本。因为缺乏上下文语境,我们难以确知“人皆具”的是什么东西,但“立人”之立身做人之义却是很明显的。“立人”语出《周易》。《周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晋书·礼志中》:“夫尊尊亲亲,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果两仪罔托,亦何取于立人。”
六、简278的“三”当隶作“亖”
简278:大煎都侯长,安世文德里,庶更,李凤,年三十五。马一。
按:“三”,《释文》、《简》作“亖”。当隶作“亖”,核查图版为,很明显是四横笔,为“亖”无疑。“亖”,即四,新莽时期使用的数量值,《敦煌汉简》中常见,如22A:“亖年正月,得三石。自出。六月桼日,从府贷一斛。八月,得三石。自出。此亖月食。”51:“二十六日,上急责发河西亖郡精兵。”
七、简84的“史”当隶作“兄”
简84:“车师前附城诩行侯事,诩史子外亡朔,当代。”
按:史,《释文》、《简》作“兄”。“史子”不辞,当隶作“兄”,复核图版为。《敦煌汉简》中“兄”与“史”字形并不相混,“兄”如(222)(2374),“史”如(285)(1186B)(1461B)。“兄子”即兄长之字,“外亡”即逃亡在外,“朔”指北方。
八、简110、118的“道”当隶作“首”
简110:臣厶稽首再拜,谨□□前奉书。臣厶稽道再拜。
简118:使西域大使、五威左率、都尉、粪土臣厶稽道再拜上书。
按:道,《释文》、《简》作“首”。按照上下文意,当隶作“首”,为排版之误。“稽首”在《敦煌汉简》中多见,如132:“守先到,臣再拜。钦到,知审,以状闻。臣厶稽首再拜。”492:“名状。其秩命士以上,先以闻,以明好恶。臣稽首以闻。”简117与简118完全内容相同,简117正作“稽首”,可证简118之“道”当作“首”。
“稽首”为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史记·赵世家》:“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敦煌汉简》中“稽首”多为书信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九、简290的“”当隶作“糳”
总的来说,集成本《敦煌汉简》释读失误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1)《释文》《简》误,《集成》沿用其误的,如简241。(2)《释文》或《简》不误,而《集成》反误的,如简25、简27、简84、简110、118、简278、简290A、简1806、简1673。后一种情况,非但没有纠正前人的错误,反而前人不误、后人反误,没有很好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显然是不应该的。
注释:
参考文献:
[1]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2]吴礽骧,等.敦煌汉简释文[M].兰州:甘肃省人民出版社,1991.
[3]甘肃省文物考古所.敦煌汉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陆锡兴.汉代简牍草字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5]陈练军.居延汉简量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6.
(责编:明茂修责校:明茂修)
Correction and Additions to Dun-huang Han Bamboo Slips in China Integrated Bamboo Slips
ZHANG Li-ping1,HOU Jian-ke2
(1.School of Humanities,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Guizhou 551700,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Documents,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In seriously check the plate,a set of correction has integrated in the cost of Liding(隶定)prob⁃lems in Dun-huang Han Bamboo Slips,which is divided into nine items to be discussed:Slip 25 of"土牛康" of"土"scribes for"上",Slip 77 of"蚩"scribes for"辈",Slip 1673 of"杞"scribes for"把",Slip 1806 of"倍"scribes for"棓",Slip 241 of"言"scribes for"立",Slip 278 of"三"scribes for"亖",Slip 84 of"史"scribes for"兄",Slip 110,and 118 of"道"scribes for"首",Slip 290""scribes for"糳".
Key words:China Integrated Bamboo Slips;Dun-huang Han Bamboo Slips;Explanation and Reading;Correction and Supplement
作者简介:张丽萍(1982-),女,甘肃平川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简帛文献。侯建科(1992-),男,河南卫辉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简帛文献。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居延汉简》通假字整理及其语音研究”,项目编号:14GZYB48;贵州省教育厅规划项目“《居延新简》通假字整理及其语音研究”,项目编号:14GH019。
收稿日期:2015-10-24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16)01-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