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生态位战略路径*

2016-03-18蔡伟郭秀娟温小栋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新建转型战略

蔡伟 郭秀娟 温小栋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生态位战略路径*

蔡伟 郭秀娟 温小栋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新生群体,寻求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文章剖析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因子和内在动力因子,分析了现阶段相关研究的不足。基于教育生态位理论,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实施路径以及资源配置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生态位战略。

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路径

新建本科院校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助推器。截止2015年底,我国新建本科院校400余所,逼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新建本科院校面临较多问题,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就业结构矛盾的紧迫要求,更是破解区域高等教育严重同质化、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的重要抓手。

一、困境忧思: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战略

转型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围绕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机制性等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多层面、多维度、多角度得到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在转型升级的实施层面,尚处于探索实施阶段。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项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阶段性检视和反思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方向性和实施性。

(一)研究视角呈现“学科局限”特征

现有研究范畴集中在管理学和高等教育学领域,运用跨学科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跃迁的研究很少。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测度及评价方法的借鉴与移植痕迹较明显,暂未形成符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规律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将生态位上升到战略高度做出科学、系统地研究[2]。

(二)研究内容呈现“创新缺乏”特征

以往研究常采用“理论-实证-路径”的分析思路,研究结论大同小异,仍留在问题的表层。多数研究结果尚停留在针对所在高校的个案微观层面,推广应用的现实性不大[2]。总体来看,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理解,是造成研究成果较多但新颖性不够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方法呈现“形态单一”特征

现阶段,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研究多拘泥于文献研究、定性分析或针对所在高校的实证分析。尽管部分成果己显示出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但总体来看,理性分析尚不深入,提出的发展模式、评价指标等研究结论未能彰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差异性。

总之,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较少,既有研究对内在机制和影响变量并未作深入探讨,可操作性不强,且侧重于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系统性不强。

二、视角突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生态位理论

近年来,教育生态学的“错位发展、和谐共处”发展理念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国内基于生态学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文献较少,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对深层次影响机制缺乏解释性研究。

(一)游离与矫正: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

高校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层次纵横、类型交错,丰富多样的人工生态系统,各所高校有着特有的最佳生态位。目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位低移、低位高攀、同位相类”现象共存,严重挤压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宽度,重叠生态位导致定位相似,直接关系到该类院校的“兴衰荣辱”和“生死存亡”。

生态位视阈下,地方院校的办学职能是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办学层次上是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人才培养定位为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科研定位为应用技术研究[3]。新建本科院校应以系统观深入研究定位问题,调控生态因子对发展定位的影响,不断巩固基本生态位、占据空闲生态位、扩大现实生态位,提升高校的生态承载力[4]。

(二)内涵与异质: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高校精心培育下的专业设置、学科方向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某一项或多项,该部分特别优秀,不但领先于所在高校其他方向,而且在同一领域内也居前列的亮点招牌[4]。因而,高校办学特色具有异质性、价值性和延展性,是其他高校短时期内难以模仿和超越的[5]。

办学特色是新建本科高校发展之源。要在竞争中生存,必须适应生态环境,优化内部生态因子,创造特色方向,提高核心竞争力[6]。新建本科院校要深度融入地方社会,面向行业与企业需求,以合作为抓手,以开放和平衡为支点,推动产教、校企协同进化[7]。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在“外引”和“内培”人才队伍时,避免教师生态位重叠,注重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提高科研生态因子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三)共存与竞争:新建本科院校的实施路径

不同教育生态位态势下的高校合理竞争,会促进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创新、协调、开放、持续发展[8-9]。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生态体系内存在并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院校间的协同发展,谋求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联合优势实现和谐发展的“新航线”;必须要坚持面向地方,在服务和合作中实现共赢,摸索出服务区域社会的“新航向”;必须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谋求地方经济社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合作,同舟共济奔向“新航标”。

(四)平衡与开放:新建本科院校的资源配置

资源是存在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新建地方院校面临资源配置的问题较多,诸如人口趋紧下应试生源的下降和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部分生源的外流,造成生源数量下降和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领军人才资源的匮乏,经济新常态下办学经费的短缺,校区扩张后物质资源保障,以及办学时间短而文化资源不足等瓶颈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教育生态群落中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新建本科院校应营造良好的资源配置生态环境,采取市场配置为主,计划配置为辅,多渠道、多路径开源节流,从源头上保障教育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引擎,“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要以人力资源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以师为尊”的人文关怀。

三、路径创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生态位战略

(一)生态位视阈下的学科交叉

后续应融合高等教育学、生态学、战略管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协同解决新建本科院校转型问题。从高等教育学和人力资源学角度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困境和转型诉求;从生态学和战略管理学角度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生态位战略模式、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从系统组织理论研究转型发展的路径模型。学科交叉研究有利于开拓具体分析的视野,也有助于透视、挖掘、掌握分析内容的实质。

(二)生态位视阈下的机制透视

目前针对新建本科转型的政策设计者多,驱动因素及决策机制的研究较少。既有研究大都停留在现象描述上,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系统性不强。

后续应透视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困境,解析相关影响变量,揭示转型内生动力机制,探寻应用型本科目标趋向。构建高等教育生态位战略分析框架,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实施策略,建立生态位测度的理论模型,探寻并揭示出这类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内部规定性。力图寻求特殊性背后的普遍性解释范式,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具体着手点。

(三)生态位视阈下的手段突破

已有成果中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或文献分析,结合各自高校特点论述改革模式,仅有的实证研究局限于某一区域,缺少对同类院校发展的整体启示,相关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有限,说服力不强,研究结论的推广和应用空间有限。

后续应将分析框架建立在生态位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之上,从转型跃迁的制约因素和作用机制出发,对地方院校的转型跃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定量研究。该框架下的定量研究和评价体系既为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演变提供切入点,也可解决现代大学战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不仅丰富和充实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而且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李玉华.基于文化视角的高校理性转型定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108-112.

[2]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构建、运行与评价[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寇尚乾.转型发展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再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5,29:25-27.

[4]彭宇飞.通过资源生态性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51-53.

[5]纪秋颖,林健.基于生态位原理的高等学校特色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8-10.

[6]林健,纪秋颖.基于生态系统观的高校核心能力内涵建设[J].高教探索,2006,6:17-19.

[7]汪立超,强晓华,曹明,等.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的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建设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7.

[8]蔡伟,郭秀娟,毛艳辉.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J].科教导刊,2015,4:10-11.

[9]蔡伟,张丽娜.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引领建环课程教学创新[J].中国建设教育,2010,1:57-59.

The newly built university is a new group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ly built university is imperative.At the present stage,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trinsic power factors are analyzed,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elevant researches a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of ecological niche theory,the newly built universities'development location,running charac-teristics,implementation wa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re put forward in detail.The niche paths of sustainable devel-oping for newly built university are proposed.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newly built university;ecological niche;strategic path

G642

A

2096-000X(2016)19-0009-02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编号:G16JY-21);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g2015448)。

蔡伟(1983,12-),男,江西九江人,硕士,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新建转型战略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战略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