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沟通张力的语言社会学考评*
2016-03-18胡亚云
胡亚云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大学生沟通张力的语言社会学考评*
胡亚云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沟通在现代社会中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出色的沟通能力是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尤其师范生的沟通能力亟待提高。高校尤其高等师范院校应高效开设相关课程,营造优化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校园氛围,激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性学习。作者为此做出一定成效的创新探索。
大学生;沟通;张力;语言社会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各类研究项目中,涉及大学生沟通能力研究的凤毛麟角。从通过语言研究社会的语言社会学视角来研究大学生沟通问题的更是空白。然而,沟通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既是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要素,也是每个社会个体幸福和快乐的基础。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矛盾冲突颇多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尤其师范生的沟通能力迫在眉睫。
二、沟通表达及其张力
沟通是使双方能够相通联,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表达则是人们观点与情感的语言或文字传递。二者均属社会互动。人的沟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辩解能力。个体之间通过沟通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可以逐渐建立比较稳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1]。这种情感联系需要建立在沟通与表达的基础上,因此沟通能力是建构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七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信息源是沟通过程的开始,是信息形成的源头,它决定了沟通的对象,同时也决定了沟通的目的。而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个人感受要想传达给他人,必须借助一定的符号,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话语。信息接受者必须对话语包含意义的符号进行解读,将其转译为知觉、观念或情感,这其中包含着个人主观理解的过程,与个人的知识、生活经验等紧密相连。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信息没有被有效或正确地转换成可以沟通的信号、误用沟通方式、信息接受者误解信息等都可以对沟通造成障碍。因此,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要在关注沟通和表达的过程中实现,要在对这些要素的关注中实现。
三、大学生沟通表达及其教育实践状况
(一)沟通教育不足,沟通意识淡薄
大学生沟通意识淡薄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等。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国内大部分老师、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单一以考试分数为主。尽管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仍然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学阶段,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少。悬殊的师生比、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压力,加之大学老师孤独的职业特点,都限制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主动与老师交往的意识也很淡薄。大学生很容易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终于独立自由了,不再需要常同老师或家长沟通交流,同学间的沟通顺其自然——其实大学同学间的沟通十分有限。家长则认为孩子交给大学了,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普遍淡薄的沟通意识导致的后果,就是大学生沟通实践和能力缺乏,因此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如若师范大学生如此,将来成为教师的他们何以胜任教师?
(二)沟通和互动技巧不足,人文社会教育不够
在大学生的沟通实践中,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很容易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当代大学生中的部分人在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这个强调自我的社会里,在集体生活的人际互动中,缺乏为人处事和沟通表达技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心理健康。不习惯都市背景的大学生们常常被有意识构建社会网络这种例行常规所震动。在他们看来,这些例行常规的人际互动“可能意味着人群中弥漫着某种特别的麻木不仁、冷酷无情。人们在物理意义上被欲拒还迎地凑在一起,但在精神角度上似乎彼此咫尺天涯”。[2]41手机文化更是对不发声者推波助澜。
(三)沟通实践缺乏,社会关系单纯
由于生活交往的需要,人们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关于沟通和社交理论技巧方面的资料随处可见,社会上开设有培训班,很多高校也开设关于社交技巧方面的选修课程。纯知识的获取相对实践而言自然比较简单,但人际互动技能的获得需要大量实践。学校的课堂多传授少互动,课下学生各自忙碌,或考研究生或做兼职。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还有众多大学生依赖或沉迷于网络,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交往减少。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社交网站作为人际关系的主要沟通方式。“网上活跃,网下寂寞”成为部分大学生的现实写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网上风趣诙谐,在现实中却沉默寡言。忙于考研、忙于恋爱、忙于兼职、忙于上网的大学生们,其境遇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鲍曼所言:“迷失在人群之中遭到遗弃、放任自流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又导致孤伶自处的感怀。要想保持私密,孤伶自处似乎成了代价”。[2]42
四、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
(一)沟通能力提高的自我基础
生活的丰富、事业的成功、与他人稳定情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离不开沟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改善大学生自我的人际沟通状况。
1.评价自我沟通状况。对自我人际沟通状况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对沟通情境的评价,对沟通状况的评价,对沟通方式的评价。大学生处于学校环境中,对学校情境的理解间接影响沟通行为;而当大学生走出校园,对职业环境的正确恰当认知同样很重要。对目前自我人际沟通状况的评价是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人际沟通方式是否与情境一致也十分关键。
2.重视提高口语表达。准确的口语表达是人际沟通成功的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沟通的结果是误解,那么发生沟通比不发生沟通更糟糕。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就需要提高自己准确表述事物的能力。能够使人听得清楚是口语表达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将一件自己详细知道的事情和自己的认知清晰简洁地描述出来,是准确表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保持对别人的各种反馈信息足够的敏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信息和符号选择,也是提高沟通准确性的重要途径。及时接收和准确理解反馈,是准确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作为未来师者的师范生的沟通表达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清楚明了,还需能生动、清亮、入心、倾听、互动等等。
3.恰当使用身体语言。人际沟通过程中要增加对自己身体语言的自觉性。恰当使用身体语言与准确解释身体语言同样重要。提高自己有效使用身体语言的能力,就要增加自己对身体语言的自觉性。身体语言看似细微,实则不容忽视。如爱德华·霍尔(1966)所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3]130。比如,与人交谈注意空间分寸,经常保持目光接触,能使对方产生知己感等等。教师授课与课下与学生互动,有效的身体语言行为可以避免因身体语言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解。
(二)营造优化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校园氛围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努力,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有必要为其人际和沟通能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良好的条件。
1.开设人际和沟通教育相关课程。齐格蒙特·鲍曼说:“社会学的理解并不只是关于我们如何应对生活,而是关于我们的生活如何与别人的生活相联系。哪怕通常情况下似乎并非如此”。[2]77作者以为,在大学里,普遍开设口语训练课,帮助学生训练恰当有效的表达;全面开设《社会学》通识课程,普及角色、互动、社会网络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的认识。在课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在沟通中对自身言语和态势美的关注和设计。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沟通的认识和技能,为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奠定雄厚的基础。
2.实施开放性、实用性、实践性教学。高校应该把沟通和人际能力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大力推行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小组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开展课堂提问和讨论。总之,采取多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形式。
3.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校园活动是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能为学生搭建沟通平台。学校通过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辩论比赛、礼仪大赛、主持人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社团活动,为学生之间的交往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互动中将人际关系和沟通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生活经历,提高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体会沟通与互动的意义。此外,学校也要对学生自发组织的积极活动给予支持和鼓励,它们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包括沟通表达、组织协调、领导合作等能力。
五、结束语
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多样的校园及社会实践,既可满足包括师范生在内的大学生内在的人际需求,又能借助沟通能力提高、社网构建意识及其水平提升,减少人际冲突,同他人建立优良互动关系,最终为其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素质能力基础。这是大学精神体现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实质之一,更是师范生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2]齐格蒙特·鲍曼,蒂姆·梅.社会学之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
[3]戴维·波普洛.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设,1999,8.
The role and status of communic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en improved in modern society.Excel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good relationships.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of students,especially normal students,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Universities,in particular higher normal colleges,should efficiently offer related courses to create a campus atmosphere which can optimiz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 wide range of social practice and carry out service learning.The author made some innovative exploration which has achieved certain effect.
college students;communication;tension;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G640
A
2096-000X(2016)20-0025-02
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研究省级重点项目(编号:2014-JSJYZD-02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SJGLX-263)
胡亚云(1965-),女,汉族,河南信阳,副教授,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