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助推南疆经济发展的实践

2016-03-18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胡大强

广东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援疆职校汉语

文/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胡大强



职业教育助推南疆经济发展的实践

文/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胡大强

2011年开始,广东省对口帮扶新疆喀什地区,佛山市对口帮扶喀什地区伽师县。广东援疆指挥部根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教育优先的总体目标,以就业、教育、人才等作为援疆重点工作,坚持以“职教服务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推动脱贫,脱贫促进稳定”的理念,将职业教育作为援疆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是广东省援疆重点项目顺利启动。学校总投资1.7亿元,占地294亩,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2013年8月完工并交付使用。2013年8月,由广东佛山选派管理团队到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校长、副校长等职位。

一、教育援疆的背景分析

佛山选派的管理团队到伽师县后,深入开展了校情民情调研,梳理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

1.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素质和质量是所有学校能否取得大发展的根本保障,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学校的教师都来源于各乡镇中、小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不到30%,专业教师没有科班出生的,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学校的教学岗位。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少,文化课教师多。三是 “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不到10%。四是学校引进教师困难,主要是县教师编制总体超编,其次由于地处祖国边疆,社会及自然条件对人才没有吸引力。

2.学生流失严重

学生流失严重是南疆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成为影响和制约职业学校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综观南疆职业学校学生流失情况,有如下特点:一是学生流失率高。二是学生流失由间歇到经常。以前学生流失主要集中在农忙时节,学生会受到家庭的影响,放弃在学校的学习机会,去帮家里务农,过了农忙时节只有少数学生返回学校继续上学。而现在学生流失时间除农忙时节外,学期之中也存在学生经常性的流失,主要原因是生源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很差,学习上怕吃苦、不求上进,生活上懒散、得过且过,不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

3.双语水平低

学校汉语教师汉语教学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长期在民族地区生活和工作,形成了利用维吾尔语交流的习惯,教师在上课时也利用维吾尔语教学,显得比较亲切。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形成语言技能,导致很多学生就业只能局限在疆内的县市内,就业面比较窄。二是我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缺二低”,即数量不足、汉语教学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不高。汉语教师中80%是少数民族教师,不少汉语教师刚从学院毕业时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回到母语环境下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时,除课堂上极少时间使用汉语外,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母语交际,汉语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不断下降,以至于不能胜任汉语教学工作。

4.设备不足

学校实训厂房、实训设备、教学设施严重不足。2013年8月,学校账面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主要是老旧的缝纫机、木工工具、糕点制作设备。实训只能在教室、在教材上、在工厂里,严重影响制约教学质量提高。

5.县域企业少,就业难

一个专业好还是不好,评价指标就是就业问题。就业好,大家都来上,就业不好,则没有学生问津。就业质量与县域企业多少,关系密切。南疆企业总量少规模小,2013年底统计,伽师县工业园区产业工人不到1000人。就业岗位的不足,导致学生就业面也很窄,不知道自己学习后到哪里去,所以在中途就辍学。

二、对策与思路

1.强化办学理念,以理念统领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学校始终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群众,服务地方稳定”为办学宗旨,坚持“德育立校、技能强校、合作兴校、规范与创新发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立足伽师,面向南疆,服务全疆”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品德高、技能强、身体壮、会双语的技能型人才”为育人目标,以 “爱国、爱疆、敬人、敬业、扬长、扬善”为校训,将中华传统文化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倡导“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人人想办事、个个能办事、大家一起办好事”的工作风气。理念融入文化,文化引领办学。

2.对口帮扶,解决师资与专业建设问题

广东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结合佛山、伽师两地职业教育现状,创造性地制订了“结对子,组团式”帮扶计划。所谓“结对子”就是从广东省佛山市选择8所职业院校与伽师职校结成对子,通过一校帮扶一个专业的形式开展“八校对八专业”的团队式帮扶。所谓“组团式”就是从佛山各职业院校挑选管理干部及教学骨干组成管理团队,到伽师职校担任校长、副校长、主要科室的主任、主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通过“结对子,组团式”帮扶形成了学校由广东援建、校长和骨干教师从佛山选派、集全广东教育资源提供支援的办学局面。

“结对子,组团式”帮扶达成了教育援疆的二个转变:一是从简单的帮工变成帮扶。过去的教育援疆往往只是解决了一门课程或是一个项目,援疆的角色定位在帮工上。通过“结对子,组团式”援疆,伽师职校的管理团队就把广东的职教理念与伽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广东的职教资源与伽师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教育援疆从理念引导开始,从思想转变落脚。二是盲目变成精准,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人。过去的援疆在选人用人方面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广东的管理团队到达伽师职校后,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通过前后方联动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物到伽师职校进行帮扶。

“结对子,组团式”帮扶,为提升老师水平打开了通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一是“请进来”教。佛山市八所职业院校根据伽师职校的办学需要,采取派遣3个月以内柔性援疆教师的做法,到伽师职校指导专业建设、开展师资培训、上示范课。 2014年至今,八所对口帮扶学校先后安排39位老师来伽师指导专业建设,讲授示范课,教职工反响强烈。二是“送出去”学。开展百名职业教师到援疆省市学习培训,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教研教改、专业技能等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结对帮扶以来已有46名伽师职校老师赴广东佛山、山东、浙江等地参加各种培训或到佛山相关学校跟岗学习, 100%的老师就地就近参加各种培训。60%的老师到佛山对口职校参加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极大地改善了伽师职业师资队伍及专业建设的“短板”,实现了人才理念、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交融。

3.强化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解决就业渠道不畅问题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掌握汉语,学好双语,是民族沟通的基础,是民族和谐的基础。依据南疆特点和就业的需要,学校重视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品德高、技能强、身体壮、会双语的技能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将汉语课从每周4节提升到12节,并由校长亲自做了“学好汉语,走向成功”的动员。同时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校园汉语口语大赛,来促进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学校成立汉语社团,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并利用晚自习及课余时间,请汉语社团成员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以点带面”加强汉语全覆盖工作。

4.外联政策,内强素质,解决学生流失率问题

建立“五长”责任制。伽师县委县政府构建网格化控辍保学全员育人体系,采取“五长”责任制(县长、乡长、村长、校长、家长),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流失率问题。政校联动,各乡镇都安排了专人在学校负责协助学生管理,通过与乡镇社区联动,实现时间空间育人全覆盖;家校互动,共同育人通过请家长入校园,管理干部进乡村方式,密切联系学生家庭共同开展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构建“二主轴,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生选择到职校来读书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份工作,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去留。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依据专业特点分专业推动教学改革,提出并推行(二主轴:品德课、双语课;多模块:专业课划分模块),推进模块化教学,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建立师德银行强化队伍建设。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树立教师良好的教育形象,创立“师德银行”对教师的师德行为按月进行量化考核。学校为每位教师新建了一份档案,档案中分别从政治纪律、工作态度、业务工作、考勤等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细则,明确了加减分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师德进行了考核,根据细则“银行”(原始分为100分)每学期为“储户”结算一次,计算结果作为教师本学期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逐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出”的用人机制,营造一个“相互激励、共同竞争,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工作氛围。

5.引企入校,对接园区,解决学生出口问题

探索“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平台。一是引企入校,企业推动就业。引进喀什思科电子进驻校园,采取现代学徒制方式培养学生,实现“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培训与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学校和企业人才规格对接,初步解决学以致用的就业问题。二是对接园区,产业助推就业。依据地方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建立动态专业调整制度。学校对接伽师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形成园区有什么企业,学校就开什么专业。2013年至今,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学校新开设了电子商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机电一体化等三个新专业。三是设立大师工作室。将民间能工巧匠引进课堂,以工作室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纽带,专业教师与民间木雕工艺大师深度参与共同指导,在大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现代学徒关系。学校、学生、工艺大师签订三方协议,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作品归属权、收入分配等做了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年都可以进入大师工作室学习创作。按照“一年级规定进入(规定课程)、二年级自选进入(选修课程)、三年级创作进入(边学边创作)”的课程设置进入工作室学习训练。

三、达成目标

1.学习与就业相结合

“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学习与就业相结合。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与与广东思科电子(喀什金城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与喀什广大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培训与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学校和企业人才规格对接,让学生与生产岗位零距离,同时又能获得劳动报酬。形成了以企业养专业、边学习边就业的良性循环,形成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带动就业的可喜局面。

在校生实习采用教师跟踪指导,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的办法。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的制度。在实习或实训期间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教育与指导,提倡个别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成立指导招生就业推荐办公室,统筹管理。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服务(无工作学生推荐工作),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去向做到“去向明,有人管”。

2.学习与创业相结合

承办创业课堂,创业带动就业。学校新办电子商务专业,建成伽师县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将学习与创业结合起来,形成“理论学习、专项培训、创业孵化”一条龙服务。该基地设置9个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平台,配齐电脑、桌椅、网络等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可容纳30人实现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培训。同时邀请广东省具有电子商务培训资质专业教师,集中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重点围绕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的区别、电子商务对特色产品销售的意义、特色产品贸易与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创业意识强化、创业市场开拓、创新经营理念、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培训合格后,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创业,推进伽师县县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乡青年实现创业促就业,同时也带动我县农产品以及特色手工艺品走向市场。

3.学习与脱贫相结合

学校结合脱贫帮扶对象,一是能工巧匠进课堂。学校承担伽师县8乡25村的107户农民脱贫任务,深入摸底调查,将其中的“能工巧匠”引入学校,如木工特长的农民吐尔洪·买买提在学校建立创业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带领学生边学习边生产。二是教育培训助脱贫。在107户中组织65个有就业意向的农民开展就业培训,通过接受就业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增收,做到了“学习一个,影响一户;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从这两方面有力支持了伽师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促进就业、助推扶贫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创设工作室。学校将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组织起来,结合专业开设创业工作室,目前民族糕点、计算机应用专业建立了糕点小卖部和广告制作工作室,让学生通过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增收。

四、办学成果

2010年广东对口援助伽师以来,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绩:

2013年12月,学校通过自治区办学评估,伽师职业高中升格为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学校评为自治区级德育工作示范学校;被喀什地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命名为“喀什地区文明单位”“平安校园”。技能大赛成绩喜人,在2014-2016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共夺得一等奖53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41个,8人代表自治区参加国赛。竞赛成绩逐年提升不仅创造了学校历史,在自治区同类学校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专业建设初见成效,2014年6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也被自治区评定为精品建设专业。这也是2014年南疆各县唯一入选的学校。在校生人数跨越式增长,在校生规模由原来不足500人,猛增到现在的3855人(含技工学校人数)。技能培训迈向新台阶,学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13完成10000人次,2014年完成13200人次,2015年完成11473人次。

五、今后发展方向

1.零距离援疆与远距离援疆相结合

佛伽两地远程教育平台已正式启用,现已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器运用与维修两个平台,可以通过大屏幕实时播放佛山学校的课程情况,翻译老师用维语逐句为同学们翻译讲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马上与佛山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新科技优势,将结对子学校相关专业与伽师职校教学工作全方位、全天候进行对接。伽师县到广东佛山的距离已不再是两地师生学习交流的障碍,通过“云平台”充分发挥佛山教育教学的优势,实现佛伽师资设备共享,让伽师的师生感受到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未来将继续在对口的另外6各专业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把佛山优质的教育资源搬上“云讲台”,延伸到教师职校,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援疆零距离。

2.拓展就业渠道与转变就业观念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学生招不招得进,留不留得住,最关键的要看学生推不推得出、安不安排得好,因此畅通就业渠道至关重要。学校将在产教融合方面呈现新的突破,把八校对口帮扶八专业进一步向八专业挂钩八企业延伸,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训和就业基地,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转变南疆职业学生不上学、不就业,过早结婚的观念。

3.教育援疆与产业援疆相结合

学校将加入佛山校企联盟,通过校企联盟,一方面解决学生进广东就业问题,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引企业入伽师,服务伽师的产业发展,让学生能就近就地就业。

通过校企联盟,将8校帮扶8专业延伸到8校8企帮扶8专业,推动“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向更高更有效方向发展。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百姓就业,服务地方稳定”的办学目标。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援疆职校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