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2016-03-18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粤东国际交流西北地区

文/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杨 心



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文/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杨 心

随着全球性社会、经济、政治交流合作活动的不断增加,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已被推进国际化潮流中,然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2013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指出要促进教育均衡优化发展,支持粤东西北地区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合作办学。我们在关注珠三角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同时,也应关注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实现我省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据调查结果显示,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存在国际化办学理念狭隘、国际化组织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国际化内涵建设层次低等四方面的问题。因此,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应拓展国际化定位与规划、提供软硬件基础条件保障、深化本土国际化内涵建设,以实现由国际化起步阶段到本土国际化发展阶段。

一、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现状调查

根据高职院校国际化评价标准,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办学理念、组织与制度保障、基础条件及资金保障、教学与课程设置、师生的国际交流及国际科研合作6个部分的56个封闭式问题,并向粤东西北地区11所高职院校派发了11份调查问卷,共回收7份问卷,回收率63.6%,有效率100%。回收的问卷来源于粤东2所、粤西2所和粤北3所高职院校。综合分析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果。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部分主要调查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战略规划及师生员工对国际化的态度方面。57.1%的院校在办学定位中不太强调国际化发展,大部分院校定位于“立足地方,面向区域”。85.7%的院校尚未制定学校层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其中42.9%的院校计划制定国际化战略,可见部分院校已开始意识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42.9%的院校师生员工对国际化持理解支持态度,同时42.9%的院校师生员工不理解也不太支持。71.4%的院校重视与国外教育机构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可见大部分院校开始从实践中尝试国际化发展。

(二)组织与制度保障

组织与制度保障部分主要调查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制订情况。57.1%的院校未成立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或国际交流合作处等专门负责国际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同时也未制订学生出国交流及举办国际会议的相关规定,极少部分院校计划制订相关规定。71.4%的院校制订了外籍教师管理规定,可见这些院校已引进或计划引进外籍教师。42.9%的院校制订了师生出访国外的管理规定。在人事制度方面,71.4%的院校重视或偶尔重视教师国际教育经历的考核,可见这些院校已开始重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构成。28.6%的院校已与国外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并建立了国际化人事聘用制度和教师评估制度。

(三)基础条件及资金保障

基础条件及资金保障主要调查高职院校与国际化活动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85.7%的院校不准备建设双语或多语主页,也不准备修建留学生或外教宿舍及活动场所。28.6%的院校有专门购置外文书刊和电子资源的经费,并购买了国际先进的实训设备,这部分院校重视了校园内国际化条件的增加。

(四)教学与课程设置

教学与课程设置主要调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外语学习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课程等方面的情况。57.1%的院校对学生提出了与职业相关的外语学习要求,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时有时也会考虑国际市场因素。85.7%的院校同等看待国际与国内职业资格证书,可见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了国际化因素对学生素质的重要性。28.6%的院校每个专业都设置了1门以上根据国际行业标准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一个以上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5%以下的院校有71.4%;全英或双语授课的课程数占总课程数10%以下的院校有57.1%。

(五)师生国际交流

师生国际交流主要调查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情况。在国际交流活动方面,85.7%的院校没有留学生,也没有接收国外学生参加寒暑假活动;71.4%的院校没有派往国外的交换生,也没有安排国外寒暑假活动,派往国外交流的教师仅50人次以下;57.1%的院校没有资助学生出国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每年来交流访问的境外大学代表团人数及聘请国外专家培训本校教师人数仅50人次以下。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71.4%的院校过去三年未为教师提供提高外语技能机会;85.7%的院校师资中有国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的人数占总人数5%以下;57.1%的院校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师资占总人数10%以上,聘请外企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比例5%以下。

在国际合作项目和校园氛围方面,28.6%的院校有五分之一的系开展国外游学项目,57.1%的院校有五分之一的系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了联合培养项目;42.9%的院校偶尔在校园内举办各种国际文化活动。

(六)国际科研合作

国际科研合作部分主要调查高职院校与外国高校举办科研、学术交流合作活动的情况。71.4%的院校教师未与国外高校或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42.9%的院校建设了专业的研究团队,以吸收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并进行理论探索,意味着这些院校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7所院校均未举办过国际性高职教育研讨会。

二、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问题分析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中可见,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正处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起步阶段。部分院校已开始从发展规划上展开国际化进程,师生员工也比较理解和支持,为国际化打下了思想基础;部分院校也从制度上和教师考核上为国际化打下了制度基础;大部分院校对学生有外语上的要求,也考虑了国际因素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在一定程序上开展了师生国际交流活动和校园内的国际文化活动,为国际化打下了实践基础;部分院校开始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为国际化打下了理论基础。然而,处于国际化起步阶段的粤东西北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国际化办学理念狭隘

(二)国际化组织机构和制度不健全

粤东西北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国际化工作组织机构,对国际交流活动没有统一规划和安排,处于松散型组织状态,不利于各院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尽管部分院校在师资聘任和评估上考虑了国际化因素,但未在制度上保障院校与外国高校或企业进行交流活动的合法性。不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往往导致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缺乏顺畅性和规范性。

(三)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开展国际化活动需要配套一定的硬件条件和创设良好的氛围环境。大部分院校并未配备双语主页和外文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与外国高校或外企双向接触的机会。由于技术具有天然的全球普遍性,国际先进实训设备配置的缺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国际化内涵建设层次低

教学与课程是国际化进程的核心环节。粤东西北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这一环节体现了一定的重视性,但主要集中在外语学习这一方面。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还包括专业设置、核心课程及双语课程的开设,实训课程的安排。这些环节国际化元素的缺失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跟不上国际发展步伐,学习内容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

师生国际交流最能体现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活跃性。粤东西北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安排有组织的师生国内外双向交流活动,来访外国人员较少,对师资队伍国际化素质的培训和国际化师资结构的配置也较少,导致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很少,既不利于营造国际化氛围,又不利于国际化内涵建设,导致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层次低。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全国性的雕塑双年展,即由中国雕塑学会发起的“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大展”已经举办了四次。首届大展于2008年7月26日在厦门展出,展出作品176件;第二届大展于2011年12月27日在温州展出,展出作品265件;第三届大展于2014年10月18日在山东美术馆展出,展出作品160件;“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同样在山东展出,展出作品一共150余件。

三、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对策

(一)拓展国际化定位与规划

粤东西北地区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应将各院校的发展前景与国际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尤其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粤东西北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南部沿线的重要发展区域,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担负起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新使命。只有各高职院校把国际化纳入学校“十三五”甚至更长期的发展规划,从办学定位与教育理念上提升国际化思想与认识,把培养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并定期对本校国际化进行自我评估,才能自上而下调动国际化活动的主动性。

(二)提供软硬件基础条件保障

要改变国际交流活动的松散型组织状态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与制度。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应尽快设立国际化工作组织机构并制定国际交流活动规章制度,使国际化活动有人负责、有章可循。在保证国际活动正常有效开展的同时,应建立激励机制及设立专项资金,督促院内各部门为开展国际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形成自下而上的自发式发展模式。

为迎接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各高职院校应在对外主页、外文资源、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增加国际化元素,以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在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应注意增加国际化细节元素,如学院地图的多语导向、学院宣传栏的多样性等,以营造校园内国际化氛围。

(三)深化本土国际化内涵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由起步阶段发展到发展中阶段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现本土国际化。由于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在资金、发展优势与人才吸引力等方面十分欠缺,不具备以“走出去”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首先实现本土国际化是当前发展阶段的可行性策略选择。

1.增加人才培养目标的长远性

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应挖掘本地区产业与专业发展优势,树立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增加学生在国际人力资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出发点,把全球视野、国际理解意识、多元文化认同及前沿知识技能的获得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各专业应充分调查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打造本土特色的品牌专业

品牌专业的建设应以地区特色产业为基础走向国际市场。

粤东地区应依托海岸资源和港口优势,发展电子信息、玩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及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应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旅游管理等品牌专业;粤西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优势,构建沿海海洋水产养殖加工产业带、沿内陆地区构建热带及南亚热带农产品产业带、沿海岸线构建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应重点打造旅游管理、食品加工、农业种植等品牌专业;粤北地区应依托山区资源及产业转移园区优势,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山区温泉、山地、森林和乡村旅游产业,应重点打造药品管理、材料工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品牌专业。

3.在教学与课程中增加国际元素

把改造旧课程与增加新课程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改造传统课程,引入最新的案例分析、创新技术与前沿理论;增加国际主题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充分利用MOOC、网易公开课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语言训练,要求学生主动接触国外先进技术与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国际化还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而应聘请国外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外语技能的培训,提高本校师资队伍的国际素质,改变不适应国际化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

4.寻求国际间合作的可能性

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把广东省与东南亚地区列为战略共同发展带,粤东西北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利用地缘优势,首先与东南亚地区高校取得实质性合作意向。发挥本地文化特色与社会特点的吸引力,分析外国各高校师生兴趣点,设立专款邀请他们来校访问与交流,如可以利用义工招募、旅游服务等方式为他们的来访提供便捷服务。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必然给师生带来与多元文化接触的大好机会,利用这些机会为师生提供服务岗位及学术交流机会,既能增进他们的国际素质,又能为本校国际化挖掘合作机会。

王焰新.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光明日报,2015-05-26.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粤东国际交流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