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别差异之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剖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个案

2016-03-18蔡明宏

关键词:学位论文

蔡明宏

(福建师范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基于国别差异之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剖析
——以福建师范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个案

蔡明宏

(福建师范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国别差异

摘要:近年来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大,探讨体现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的学位论文,有助于完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三百余名东南亚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状况和选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上都有提升,学术视野逐渐精细化和宽泛化。而且,选题方向与其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选择、文化交融度等相关,选题得分率与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亦呈现正相关联系。因此指导论文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mong Overseas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AI Ming-Hong

(InternationalCollegeofChineseStudie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As 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 level is increasing, the investigation reflecting their studies in China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sertations can help build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ents. A total of three hundred overseas students of Southeast Asian origin graduated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between 2008 and 2014. The wide range of topics for the dissertations and the depth of the researches have improved judging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papers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nd the academic and liberal vis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refined. Meanwhile,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relate posi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characters, learning styles, employment options, degree of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so it is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ing of dissertations and the gap between mother tongues and target languages. When supervising the preparation of dissertation, we should adopt the strategy of optim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ationality backgrounds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excellent dissertations and to promote the efficacy of the degree training programs. Therefor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can be further upgraded and developed into a more mature one.

一、引言

十余年来,伴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遍地开花,至2015年已有61个国家和欧盟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达到1亿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不少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双边学历、学位互认协定,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在1978年正式为外国留学生单独设立了汉语言专业(当时为现代汉语专业),实施正规的本科学历教育”〔1〕。本科学历层次留学生比重和数量的增大,使学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完善问题浮上水面。毕业论文是留学生在华汉语学习的成绩总结和水平体现,也综合反映出国内所在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毕业论文涉及教育管理层面、教师指导层面、学生写作层面,是一个综合立体的系统。然而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青松所言,我国除个别院校外,大部分高校进行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历史都不长〔2〕,毕业论文在留学生学历教育中的定位、标准、指导原则皆不十分明确,缺乏充分的教学实践与深厚的研究基础,在华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福建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自1984年起即先后接受了30多个国家近4000名来华留学生。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第一届至2014年第七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7年内267篇本科毕业论文和2011至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届留学生64篇硕士论文为调查样本,通过对历年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细致、系统的梳理,结合“质化”和“量化”标准,从研究方法与评阅结果两个方面深入原文,探讨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构建完善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培养体系,促进留学生培养方案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二、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总体概况

与国内诸多高校一样,福建师范大学近年在来华留学生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有了显著提升。通过表1可知,2008年该校仅有6名学历毕业生,而到2010~2012年则形成一个小高峰,学历毕业生分别达到79名、52名、54名。据2011年新生入学统计数据显示,留学生来自23个国家,本科层次的学历生约占总数的一半,留学生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此外,自2011年始,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开始出现,每年平均约有16名毕业生获得硕士文凭。

表1 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篇数年度分布情况

福建师范大学位处中国东南海滨,频临东南亚,由于地缘因素,东南亚留学生占据多数。从表2可知,留学生中以印尼、越南、菲律宾的学生居多,次之是韩国、日本、蒙古等国,还有少量土耳其、德国等欧亚国家的留学生。菲律宾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名列前茅,印尼、日本、韩国留学生位居第二,蒙古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较低。但总体而言,各国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相差不是太大,波动幅度基本维持在80分上下。虽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如菲律宾学生乐观而懒散,印尼学生拘谨而勤奋,韩国学生倨傲而聪慧,日本学生封闭而刻苦,越南学生谦恭而内敛,蒙古学生粗犷而离群,他们在汉语习得策略上虽有高下之分,但是通过表2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数据可知,在华期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的汉语言学习,各国留学生汉语水平能够达到总体较为均衡的状态。这一组数据也表明,在华留学生来自迥然相异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学习汉语的起点不同、水平参差,要在汉语教学中竭力降低国别差异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均衡不同国别的汉语学习者的总体水平,这确实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表2 不同国别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情况

三、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布探析

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具有特殊性,它虽以语言学习为起点,但并不集中于单一的专业范畴,而是涉及与汉语相关的各种领域,包含汉语言本体、文化对比、中外翻译、历史民俗等,具有广泛性和某种程度上的跨学科性。福建师范大学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2008年的2种类型逐渐递增到2014年的8种,选题类型的丰富反映出的是高校近年来华留学生汉语培养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本文将该校历年论文的选题分为“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语言本体研究”、“汉外翻译研究”、“文化研究”、“汉语教学研究”、“教材分析研究”、“海外汉语教育研究”等八个板块(见表3)。其中“汉外对比研究”又细分为词汇类、语法类、修辞类;“汉语习得研究”分为偏误分析类、习得心理类;“文化研究”包含文学类、哲学类;“汉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类、计算机辅助教学类。具体情况如下:

1.汉外对比研究:①词汇类,②语法类,③修辞类

2.汉语习得研究:①偏误分析类,②习得心理类

3.语言本体研究:①汉语言,②外国语言

4.汉外翻译研究

5.文化研究:①文学类,②哲学类,③文化类

6.汉语教学研究:①课堂教学类,②计算机辅助教学类

7.教材分析研究

8.海外汉语教育研究

有学者调查发现,汉语言留学生以前在论文选题上一直是文化类居于首位,如北京语言学院1989~1991年汉语言留学生文化类选题占到70%以上;复旦大学留学生毕业论文也偏重于文化,语言类题目的论文数量极少,98届毕业生汉语方面的论文仅一篇,99届汉语方面论文仅5篇,其余均为文化选题;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留学生毕业论文语言类选题约占23%,文学文化类选题占到77%;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情况也基本如此〔3〕。

从表3可知,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留学生确实仅有两种论文选题:“汉外语言对比”和“汉语习得研究”。但此后选题逐步丰富,自2012年之后,选题类别便已达到六七种。并且,“汉外语言对比”方向的选题增添了修辞类,“汉语习得研究”方向增添了习得心理类,“文化研究”方向增添了文学类和哲学类,“汉语教学研究”方向增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类。除此之外,自2012年起还出现了崭新的选题类型,即“汉语教材分析”和“海外汉语教育研究”,这都体现出了学术视野的精细化和宽泛化。早年有学者研究指出,高校留学生论文普遍存在选题失衡、不当、单一、表层化等问题〔4〕,而近年来随着学历教育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入,留学生论文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与纵向的深入性上显然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表3 2008~2014年论文选题类型分布情况

此外,据调研,历年选题较集中的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与文化对比研究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占论文总篇数的32%、34%、18%(见表4)。这是符合汉语言专业的培训目标和方向的,留学生迥异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所接受的汉语言专业教育,必将使其产生强烈的对比意识和敏锐的跨文化视野。而文化类选题也不再占据多数,语言类的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已然高居榜首,这也反映出近年来高校在汉语言专业培养体系上的完整和均衡。其实,学位论文是反映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晴雨表,敢于挑战难度系数较高的选题,摆脱文化选题的扎堆,敢于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丰富选题类别,这从某种程度而言,体现出的是留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知识能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

表4 2008~2014年论文选题比例和分数分布情况

表4还反映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被广大留学生认为生动形象、容易写作的文化类选题,论文平均成绩居然是倒数第一。这一现象充分说明,虽然鲜明、生动、活泼的文化现象研究表面上看起来比枯燥、繁琐的语言分析好操作得多,留学生避难就易,把目光聚焦在文化类选题上情有可原,但是,文化类的论文也易犯空泛、肤浅的毛病,如不少以“茶文化”、“酒文化”、“中国京剧”、“中国功夫”等为选题的论文,往往过于宽泛、缺乏焦点、欠缺深度。其实,“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作为留学生论文选题的两大母题可谓各有特点:文化类的题目貌似易写,高分难得;语言类的题目貌似难写,深度易显。在论文选题的引导方面,教师可以将不同选题的优劣所在告知学生,尽量消除选题扎堆现象,避免学生仅根据感性认识做出择易避难的主观判断。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历年选题中除了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与文化对比研究这三个选题以外,其他选题所占的比例还是过小,皆在5%之下徘徊,这一点也应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须多在教学设计和论文选题引导方面加以完善。

从表4还可知,不同的选题在论文成绩方面差距并不大,基本上在80分上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毕业生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迷信所谓的“有些选题易得高分、有些选题易得低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通过历年选题分布呈现出的成绩对比可见,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分数把控上还是比较到位的。尽管选题繁杂,8个板块的选题细分下去大约有15个子题,但是无论选题的丰富性如何提升,选题得分的倾斜性和失衡性其实并不存在。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易得最高分的汉外对比、汉语习得与文化对比三种选题,恰恰又是最易得低分的选题,三类选题的最高分可以分别达到93、89、88,高于其他选题,但最低分也可以分别低至61、63、61,远低于其他选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的选题有人可以写成优秀论文,有人却仅达到及格的底线,这对于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选题投巧上的学生来说应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可见,数据分析的方式也能为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总体而言,越南留学生和菲律宾留学生在选题的广度上完成得最好,皆达到了8种选题,次之是印尼学生,而韩国学生和蒙古学生的选题范围则较狭窄(见表5)。如果将8种选题分为语言板块(汉外对比、偏误分析、汉语习得、汉语本体)、文化板块、教育教学板块(汉语教学、教材研究、海外汉教)三类的话,从表5的数据可见,印尼学生选择语言类的达到88%,文化类和教学教育类各占6%;越南学生语言类的达到67%,文化类的占27%,教育教学类为6%。很明显,大多数印尼学生选择语言类的选题,越南学生的选题情况也类似。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在汉语习得方面一向以严谨、认真的学习风格著称,他们往往把汉语当成一门语言学问来认真研究。而菲律宾学生则完全相反,菲律宾学生选择语言类选题的占37%,文化类的占21%,教育教学类占42%。菲律宾学生通常不如印尼、越南学生勤奋沉静,他们活泼好动、懒散乐观,他们的兴趣点更加均匀和分散,选题分布的匀称度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但对教育教学类选题的关注又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这可能与福建师范大学长期与菲律宾中正大学签署的“2+2”协议有关,该协议要求学生在学成之后必须回到菲律宾的华校完成规定年限的汉语教学工作,很多菲律宾留学生很清楚自己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所以在论文选题方面也自然更加关注汉语教育教学方向。而韩国学生和蒙古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类选题的关注度皆为零,韩国学生语言类的选题达到67%,文化类的占33%,教育教学类为0;蒙古学生则执拗地百分百选择语言类题目。两个国家的学生皆偏好于汉外对比选题,选择该类题目的韩国留学生达到了50%,蒙古留学生达到了60%。相比而言,对文化类选题较为关注的是韩国、越南与日本学生,三者对文化类的关注度分别为33%、27%、25%,远比其他国家高。这几个国家可以说是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可见文化的互通和共鸣确实激发了留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论文选题方向与留学生的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去向、文化交融度等息息相关。

表5 不同国别留学生选题与分数分布情况

从表5可知,在国别平均分方面,日、韩都在汉语言本体选题上得分最低,分别仅有70分和77分;这两个国家的母语与汉语皆有相通相似之处,但也许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对于汉语特征的敏感度则较低。但是韩国、菲律宾、日本在汉外对比方面得分又最高,分别是83分、84分与87分。与日韩学生一样,菲律宾留学生也与汉语渊源匪浅,约90%的菲律宾学生是祖籍为中国福建的华裔,也许当母语与目的语有着相似相近的历史源头时,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便较能游刃有余。印尼和越南在汉语习得方面得分最低,分别是79分和77分。这两个国家的母语与汉语差距较大,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的难度也更大,对汉语习得选题的失分也许恰恰反映了这种现象。由此可见,论文选题的得分率同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确实隐约呈现出某种正相关的联系。

四、结语

毕业论文是在华留学生经过系统学习的理论总结和水平呈现,论文的总体质量和选题分布充分体现出高校对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指向。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至2014年七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267篇毕业论文及2011年至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届留学生64篇硕士论文的实证调查,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华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以下几种特征,并对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1.留学生在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有了显著提升,学历教育的规模和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是留学生总量的增减并不一定对论文的整体质量带来正相关影响。相反,学历生数量的增多给导师指导、学校管理等诸多学位论文培养层面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在华留学的学历生总量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尤应与所在院校的师资数量、行政资源相匹配。论文写作指导课也应与其他写作课程完成顺利衔接〔5〕。有鉴于此,我国不少高校也开始对盲目跟风、扩大招生名额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回归。

2.以国别作为考察变量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尽相同,在汉语习得策略上的优劣势有所不同,但是其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显示,在华期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的汉语言学习,各国留学生基本上能够降低国别差异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汉语水平能达到总体较为均衡的状态。这一点充分反映出高校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把握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重难点所在,实现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3.从选题类别的角度看,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在广泛性和跨学科性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论文选题已达到15个类别,体现出留学生学术视野的精细化和宽泛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00年之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文化类选题占压倒性多数的状况,而今这种压倒性现象已得到较大改善,这体现出留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知识能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

4.论文选题尽管实现了丰富性的提升,但是在平衡性上仍有所欠缺,不少选题所占比例过低。其实据数据分析可知,不同选题在平均成绩上并不存在倾斜性和失衡性,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分数把控上还是比较到位。但不少留学生仅根据感性认识就做出择易避难的主观判断,则会造成选题扎堆的负面现象。这一点应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须多在教学设计和选题引导方面加以改进,避免学生怀着投机心理进行论文主题的抉择。

5.据数据分析可知,论文选题方向与国别差异存在着正相关的趋势。留学生的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去向、文化交融度等都会影响选题的方向,并且论文选题的得分率也同所在国的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具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因而在论文指导方面,导师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选取选题,同时鼓励学生多选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论文选题,这类具有应用价值的选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在理论的启示下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后能够运用合适的理论进行解释”〔6〕,这样无疑会有助于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高校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实现和检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历年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的数据分析,将会对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供更加鲜明立体的辅助与参考,从而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论文质量的提升度、培养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革和完善,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冰.跨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毕业论文特点研究〔C〕∥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编委会.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海南:海南大学出版社,2013:1-6.

〔2〕罗青松.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初探——谈对外汉语学历教育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C〕∥ 陆俭明.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3-160.

〔3〕亓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点与规范化指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6-11.

〔4〕吕军.留学生语言类学士论文选题问题研究〔J〕.人文丛刊,2006,(1):53-61.

〔5〕陈淑梅.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设置浅议〔J〕.海外华文教育,2012,(1):24-33.

〔6〕肖奚强,颜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质量分析〔C〕∥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会编委会.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1:215-229.

(责任编辑:杨珊)

Key words: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dissertations; topic analysis;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19-06

中图分类号:H195

作者简介:蔡明宏(1978-),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教育研究。 E-mail:cmh529@163.com。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华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研究”(12YJA740047);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国别差异视角的在华专业学位硕士留学生毕业论文培养体系构建”(MSY201422)

收稿日期:2015-09-10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
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机制创新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双盲评审机制探析
三方共建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