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区划及其发展研究*

2016-03-18杨智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区生态旅游内蒙古

杨智勇

(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区划及其发展研究*

杨智勇

(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依托草原、沙漠、森林、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内蒙古生态旅游获得快速的发展。文章在调查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划分,从区位优势和产业规模方面对内蒙古生态旅游进行剖析,从劣势和胁迫2个方面分析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分别对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和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内蒙古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区划 发展建议

0 引言

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旅游方式。1980年加拿大学者Claude Moulin在 Hawkins 等人编著的《旅游规划与开发问题》一书中提出了与生态学直接相关的旅游概念——生态性旅游,强调了对旅游资源与当地居民(或社区)的参与[1]。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各国政府、学界和社会人士的响应。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我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之后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的成果开始在各类刊物大量出现。目前学者关于生态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一是卢云亭[2](1996)郭来喜[3](1997)张广瑞[4](1999)等关于生态旅游内涵、特征、阶段等基础性研究,; 二是张建萍[5](2003)黎洁[6](2005)等关于政府、旅游业相关部门、地区社会居民等生态旅游利益者相关者的研究; 三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包括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模式以及运用生态旅游原理研究各个领域,如贾哲[7](2008)对森林、楼筱环[8](2008)对海洋的案例研究。

内蒙古的生态旅游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而开始发展。游客由改革开放初期因公来内蒙古访问的政务人员、国际旅游者,发展到目前的以大众旅游者为主; 游客活动区域由最初集中在首府呼和浩特和工业城市包头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发展到从东到西形成4条生态旅游路线并不断完善; 当前内蒙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 2013年提出突出“草原文化、北疆特色、休闲度假”3个核心的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内蒙古旅游实践的发展引起学者对内蒙古旅游业研究的兴趣,然而从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看,对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研究并不多,郝晓兰[9](2004)吕君,汪宇明,刘丽梅[10](2006)是国内最早研究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学者,主要对草原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草原生态系统旅游价值进行研究,对内蒙古生态旅游整体进行系统思考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建议为题,对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回顾,并对生态旅游的资源、现状、经验、不足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发展的建议。

1 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区划

1.1 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广袤无垠的草原、水产丰美的河流湖泊、遮荫蔽日的森林、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婀娜多姿的奇花异草和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目前主要生态旅游资源有以下几方面。

1.1.1 草原旅游资源

内蒙古自古以来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草原面积0.88亿hm2,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是世界上类型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天然草原之一。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2 400km,南北跨度1 700km,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导致气候、水热差异极大,直接影响了草场植被与牧草群落的分布,从而从东到西形成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4个草原生态类型,并形成了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乌拉特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景观区。其中,水草最丰美的是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同时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首; 锡林郭勒草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电影《狼图腾》中展现的绝美的乌拉盖草原就属于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的主要草原及代表性的草原旅游景区,见表1。

表1 内蒙古主要草原旅游资源统计

草原名称主要草原类型代表性草原旅游景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呼和诺尔旅游区AAAA、金帐汗旅游部落AAAA、巴彦呼硕旅游区AAA、锡林郭勒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草甸草原蒙古汗城景区AAAA、太仆寺御马苑旅游区AAAA、别力古台扎桑草原旅游区AAA科尔沁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珠日河旅游区AAA、山地草原旅游区AAA、阿古拉草原旅游区AA乌兰察布草原荒漠草原、高山草甸草原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AAAA、辉腾锡勒草原明珠接待中心AAA鄂尔多斯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苏泊汗草原旅游区AAAA、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AAAA乌拉特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场乌拉特部落旅游区AAA、温根塔拉旅游接待中心AA

1.1.2 沙地、沙漠旅游资源

内蒙古也是我国沙地、沙漠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西部、中西部,中国12大沙漠中,内蒙古占有8个,即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沙区总面积达12.96万km2。其中鄂尔多斯的响沙湾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内蒙古沙漠景观很具典型性,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7万km2,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km2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目前开发的沙漠旅游区有鄂尔多斯市银肯响沙湾旅游区、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阿拉善盟月亮湖旅游区等。

1.1.3 野生动植物、森林旅游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地狱辽阔,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2 781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有2 208种种子植物, 62种蕨类植物, 511种苔藓类植物。全区有712种野生脊椎动物,主要有圆口纲1种、鱼纲100种、哺乳纲138种、鸟纲436种、爬行纲28种、两栖纲9种。其中, 116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日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澳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99种[11]。

表2 内蒙古主要森林旅游资源统计

景区所在盟市景区名称景区级别呼伦贝尔市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AAAA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红花尔基森林公园AAA绰源国家森林公园AAA牙克石云龙山庄AAA根河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AAA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AA通辽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赤峰市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AAA巴彦淖尔市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AA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森林公园AAA哈德门国家森林公园AAA

表3 内蒙古主要湖泊、水域旅游资源统计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按树种可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从旅游资源的组合来看,有森林与草原景观、森林与火山熔岩景观、森林与湖泊景观、森林与高山峡谷景观不同类型的组合。内蒙古主要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见表2。

1.1.4 湖泊、水域旅游资源

内蒙古有大小河流1 000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 000km2以上的有107条。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湖泊有呼伦贝尔市的呼伦湖、赤峰市的达里诺尔和巴彦淖尔市的乌梁素海。内蒙古主要水域风光类旅游景区,见表3。

此外,内蒙古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147.6万hm2,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24.6%。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和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湿地景区为AAAA级旅游景区,有“亚洲第一湿地”的美誉。

1.1.5 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内蒙古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史前文化遗迹丰富,后来又是北方游牧民族聚居的家园。因此,留下大量的文化遗址、古陵墓、宗教遗址等。

内蒙古史前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尤其是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史前文化遗存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如现呼和浩特东北郊保合少乡的大窑文化遗址,鄂尔多斯乌审旗萨拉乌苏河一带的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赤峰红山文化。

内蒙古古城遗址数量较多,仅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保护的就有22个,其中国家级8个,包括云中郡遗址、辽上京和辽中京遗址、元上都遗址、居延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等。

内蒙古境内还有数量较为丰富的长城遗址,包括战国时期秦国长城、魏国长城、赵国长城、燕国长城,以及秦长城、汉长城、金界壕、明长城。

古墓葬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中占有独特地位。除著名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外,还有以赤峰巴林左旗埋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辽祖陵为代表的辽墓群,以及巴林右旗的清代荣宪公主墓等等。

内蒙古宗教建筑有呼和浩特东郊的辽代万部华严经塔、赤峰宁城的辽中京大明塔,另外还有大量的藏传佛教寺庙,如呼和浩特的大召、小召、席力图召、美岱召,包头的五当召、百灵庙,阿拉善盟的延福寺,鄂尔多斯的准格尔召,赤峰的兴源寺,锡林郭勒盟的汇宗寺、善因寺等。

1.1.6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最富魅力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其中,长期生存在这里的民族有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这些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生活方式仍有很多保留了下来,对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主要有饮食文化资源,如烤全羊、烤羊腿、羊背子、手把肉、涮羊肉,奶皮、奶酪、奶粉、奶豆腐等奶制品,以及包括巴盟烩菜、猪肉勾鸡、羊杂碎、和莜面、荞面、烧麦、对夹等地方风味美食和面点小吃。此外,还有祭祀敖包为代表的祭祀神灵与礼拜祖先的仪式,“那达慕”大会为代表的民族节庆活动,马头琴、安代舞、盅碗舞为代表的民间艺术。

1.2 生态旅游资源区划

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根据区域特点,将内蒙古划分为四大旅游区域,即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和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12](表4)。

表4 内蒙古四大旅游区域划分

旅游区域名称包含地区主要旅游资源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草原、沙漠、古迹、湖泊、工业旅游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草原、蒙古族文化、红山文化、辽文化、地质奇观、温泉度假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草原、森林、民俗风情体验、温泉疗养、冰雪观光体验、边境口岸和异国风情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乌海市、阿拉善盟岩画、宗教朝圣、居延文化、航天科普、沙漠戈壁

2 内蒙古生态旅游区位优势及产业规模

2.1 生态旅游区位优势

2.1.1 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地方生态旅游服务标准

2008年,为引导和规范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建设、经营、服务和管理,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制定了全国首部地方性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旅游服务标准》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旅游服务标准评分细则》,从而对自治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1.2 重视旅游规划,促进经济发展

内蒙古一直以来比较重视旅游规划。1999年9月,内蒙古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 2004年又进行了修订。《条例》规定: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08年内蒙古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指导全区旅游规划。此后各盟市、重点旅游旗县、旅游景区开始重视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内蒙古颁布的主要旅游规划有:《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呼和浩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这些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3年,内蒙古以生态旅游资源产品为主打产品,打造了4条旅游精品线路,使得内蒙古生态旅游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直接推动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景区数量迅速增加,由2001年的103家增加到2014年的321家,增长了211%。从旅游对地方的经济贡献看, 2015年全区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40%,其中旅游收入为2 257.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长值比重的31.29%,远远高于全国同期10.01%的比重。

2.1.3 政府实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口较快增长,投入不足,以及旅游不合理开发、旅游者对环境破坏等人为干扰等原因,内蒙古草原“三化”(沙化、退化、盐渍化)较为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沙尘暴、荒漠化等危害日益加剧。为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内蒙古就开始尝试、探索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以此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2000年,相继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 2011年,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1年实际落实禁牧草场0.295 2亿hm2,涉及资金24.563 546亿元,目前禁牧区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以及乌兰察布市部分地区。插花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重度退化沙化区[13]。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

2.2 生态旅游产业规模

2.2.1 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

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内蒙古生态旅游获得快速发展, 2015年内蒙古全年共接待旅游者8511.78万人次,详见图1*鉴于生态旅游没有单独统计,故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相关统计数据用内蒙古旅游业的统计数据代替,内蒙古的旅游资源主要为生态旅游资源,因此这些数据是可信的。,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8 351万人次,是1991年的59.65倍,年均增长18.57%; 接待入境旅游者160.78万人次,是1979年的502.44倍,年均增长18.86%。尤其自2004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及内蒙古政府对全区旅游工作的重视,内蒙古生态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10年间仍然保持了17.24%和7.64%高增长率。

内蒙古旅游总收入2015年达到2 257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 193亿元,是1991年的1 827.5倍,年平均增长36.74%; 旅游创汇9.62亿美元,是1979年的6 015.2倍,年平均增长27.34%,详见图2。

图1 内蒙古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人数统计

图2 内蒙古旅游创汇、国内旅游收入统计

表5 2014年内蒙古各地区星级饭店统计(个)

星级宾馆数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全区33410381351510呼和浩特市335810100包头市28251470呼伦贝尔市501329170兴安盟2818190通辽市31212170赤峰市34611170锡林郭勒盟251110130乌兰察布市2015140鄂尔多斯市32171950巴彦淖尔市2417160乌海市111370阿拉善盟182790

2.2.2 住宿接待能力

2014年末,内蒙古拥有星级宾馆334家,包括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38家,三星级酒店122家,二星级酒店151家,详见表5。五星级酒店有8家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最发达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其中首府呼和浩特独占5家,另2家分别在草原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 四星级酒店中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占据半壁江山,达到20家,此外赤峰市有6家,排名第三,其余各盟市基本各有1家四星级酒店; 二星级、三星级酒店作为接待生态旅游者最多的住宿设施是星级宾馆的主体,共有286家,占内蒙古星级宾馆数的85.6%。

2.2.3 餐饮接待能力

2014年末,内蒙古拥有限额以上餐饮业法人企业387家,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其中内资企业382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家,外商投资企业2家。

2.2.4 交通接待能力

总体来说,内蒙古对外交通条件良好。内蒙古自治区运营的民用机场达到14家,分别是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包头二里半机场、乌海机场、赤峰玉龙机场、呼伦贝尔东山机场、乌兰浩特机场、通辽机场、锡林郭勒机场、鄂尔多斯机场、满洲里西郊机场、二连浩特机场、阿尔山机场、巴彦淖尔机场、阿拉善通勤机场。目前共运营航线271条,通航城市75个,有35家航空公司在内蒙古航空市场运营。

内蒙古的铁路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网络, 2014年底运营里程达1.506 0万km,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建成公路17.216 7万km,其中高速公路0.423 7万km,并且12个盟市全部实现与周边省区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连通,此外有一级公路0.629 0万km,二级公路1.448 4万km。

表6 2014年内蒙古各地区旅行社统计(个)

地区旅行社数量地区旅行社数量呼和浩特217锡林郭勒盟43包头市93乌兰察布市30呼伦贝尔市231鄂尔多斯市74兴安盟56巴彦淖尔市24通辽市28乌海市15赤峰市69阿拉善盟17

2.2.5 旅行社接待能力

2014年末,内蒙古共有旅行社897家,草原旅游资源最具魅力的呼伦贝尔市旅行社数量以231家居第一位; 首府呼和浩特以217家居第二; 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兴安盟旅行社数量超过50家; 其余盟市不足50家,其中乌海市仅有15家旅行社,排名最末,见表6。内蒙古旅行社绝对数量不少,但旅行社规模不大,接待旅游者人数数量有限,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的全国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百强排名,内蒙古无一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

2.2.6 旅游就业人数

截止2015年12月,内蒙古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6.751 1万人,比2000年增长385.3%; 间接就业人数133.750 5万人,比2003年增长295.7%,详见表7。

表7 内蒙古近年旅游就业人数统计 万人

此外,内蒙古有A级旅游景区321家, 5A级2家, 4A级78家。注册导游员1.235 6万名。旅游运输企业58家,旅游商品销售企业320家,旅游娱乐企业75家,星级家庭接待户245家。

3 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劣势与胁迫

3.1 生态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3.1.1 生态旅游处在低级阶段,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保护性。然而,当前的内蒙古生态旅游处在低级粗放发展阶段,各部门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虽然,各盟市、各旅游景区制定了旅游规划,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规划中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致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内蒙古草原、沙漠、森林等生态旅游地由于远离城市,以呼和浩特周边3个草原旅游点为例,希拉穆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格根塔拉草原距离最近的城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水、电、暖、排污等配套接待设施不完善,旅游地随意排放生活废水、废弃物,以及游客践踏草场、乱扔垃圾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

此外,内蒙古地区社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有关部门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对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不文明行为及环境破坏行为处罚不严,使得个别地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尤其是在旅游快速发展的早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3.1.2 景区追求经济效益,旺季接待量超过旅游容量

内蒙古的旅游接待,由于淡旺季明显,每年6~8月为草原旅游旺季,其余季节游客数量较少,这种状况导致了经营者不顾生态环境,无限制接待旅游者现象的普遍存在。个别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旅游者数量不加限制,尤其旅游旺季无限制的接待旅游者,大大超过旅游容量,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如内蒙古最早发展草原旅游的希拉穆仁草原,由于靠近首府呼和浩特,游客数量巨大,对草原生态破坏很大,草场退化非常严重。

3.1.3 地区发展不平衡

受所处区位、生态旅游资源品质、类型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内蒙古各地生态旅游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见表8。

表8 2015内蒙古四大旅游区域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统计

旅游区域名称旅游人数(万人次)占比(%)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占比(%)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3527.9341.441087.9642.69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2512.5329.52513.1120.13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2106.0624.74581.2422.81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366.084.30366.0814.37

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旅游接待设施等级最高,仅有的2家5A级景区响沙湾、成吉思汗陵位于此区域,首府呼和浩特作为旅游集散地每年吸引大量旅游者。因此,生态旅游发展规模在自治区首屈一指, 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3 527.9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 087.96亿元,二项指标在自治区超过40%,均排首位。

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拥有生态旅游资源等级较高的乌兰察布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距离京津冀最近,旅游接待人数2 512.53万人次,排名第二。

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拥有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森林等等级最高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接待人数2 106.06万人次,位居第三。旅游业总收入581.24亿元,排名第二。

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虽然拥有中国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但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滞后,以及沙漠生态旅游资源气候舒适度弱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接待人数仅为366.08万人次,占旅游人数比例为4.30%。

3.1.4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高。尤其是旗县一级及以下的旅游企业,除高星级酒店外,一些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的旅游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很多服务人员就是当地四五十岁的农牧民,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管理人员也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管理粗放,对游客数量不加控制,游客乱扔垃圾、践踏草场等行为不加管理,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事件时有发生。

3.2 生态旅游发展胁迫分析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陲,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南部和西南部紧靠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与甘肃比邻。北部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旅游与内蒙古存在竞争关系。

3.2.1 北部蒙古国草原旅游与内蒙古的竞争

蒙古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草原风光为主,且大部分地区保持了原貌,夏季气候凉爽,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对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旅游有一定的竞争,但蒙古国由于经济落后、旅游基础设施较弱,削弱了其旅游吸引力。

3.2.2 东三省森林旅游、冰雪旅游与内蒙古的竞争

黑龙江、吉林、辽宁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与内蒙古东部的森林旅游、冰雪旅游存在竞争,庆幸的是内蒙古东部还有草原旅游资源、蒙古族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的民族风情旅游,以及边境旅游作为补充,双方各有优势。

3.2.3 西部甘肃敦煌文化、丝绸之路、黄河风情旅游与内蒙古的竞争

甘肃以敦煌壁画、丝绸之路闻名天下,这与内蒙古的旅游资源迥然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其余沙漠旅游、黄河风情旅游、草原旅游等与内蒙古的旅游资源相比没有优势。总体说来,甘肃与内蒙古的旅游可以互为补充,组合成旅游线路,促进各自的旅游发展。

3.2.4 其余省份与内蒙古旅游的竞争

河北坝上草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原始草原,这对于喜好草原旅游的京津冀近距离游客拥有较大的市场,但因其属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南部边缘,无法与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相比,因此对于喜欢到大草原深处旅游的京津冀游客不受影响; 其余地区陕西以华山、兵马俑,山西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宁夏以黄河、回族文化而闻名,这都与内蒙古的旅游资源不同,与内蒙古旅游可以互为补充。

4 内蒙古生态旅游分区发展建议

内蒙古以草原、沙漠、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主,容易遭到破坏,必须要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为此要做到:首先,做好科学的旅游规划,并认真落实。合理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会延长其生命周期,改善资源环境,不合理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开发中要把游览区和接待区分开,禁止在景区的核心区建设宾馆等生活接待设施。其次,加强对旅游者接待数量的控制,把旅游人数控制在旅游资源承载力的合理范围内,尤其是生态脆弱的草原旅游资源更应该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内蒙古四大旅游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发挥旅游区的协作功能,各大旅游区要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整体营销,优化区域内旅游线路的设计。

4.1 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

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是内蒙古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中有极大优势。今后要充分发挥首府呼和浩特市客源集散地的客源输送作用,带动包头市草原旅游、鄂尔多斯市沙漠旅游、巴彦淖尔市农业旅游的联动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敕勒川”品牌的宣传。此外,作为内蒙古高校最集中的区域,借助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办学优势,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生态旅游各级管理者、服务者进行生态知识、能力的培训力度,为全区输入旅游人才。

4.2 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

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是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在旅游发展中强化政府、企业、旅游者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作为距离京津冀最近的草原旅游区,加大对这一优质客源市场的宣传力度,打造京津冀首选的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地。

4.3 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

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以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温泉疗养闻名于世,是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品质最高的区域,在旅游发展中要树立中国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大品牌; 争取多种融资方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积极利用自治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融资平台获取资金,争取自治区产业发展基金、服务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财政专项资金; 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大力推进房车营地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者自驾者的天堂、徒步者的乐园; 让温泉为主体的暖性旅游资源及冰雪为主体的冷性旅游资源资源发挥作用的机会,成为内蒙古传统淡季旅游的突破口[14]; 同时,要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的旅游合作,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旅游主力军。

4.4 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

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地广人稀,季节性强,吸引的生态旅游者有限。今后旅游发展中,继续大力搞好节庆活动,借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旅游节、阿拉善玉奇石旅游节、越野e 族阿拉善英雄会等节庆活动为旅游区带来人气,从而带动旅游的发展。

[1] 熊金银. 川西高原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217~220

[2] 卢云亭.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经济地理, 1996, 16(1): 106~111

[3] 郭来喜. 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4): 1~10

[4] 张广瑞.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学刊, 1999(1): 51~55

[5] 张建萍. 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肯尼亚生态旅游成功经验分析.旅游学刊, 2003, 18(1): 60~63

[6] 黎洁. 西部生态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就业与旅游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农村社区为例.旅游学刊, 2005(3): 18~22

[7] 贾哲等.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研究——以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3): 747~753

[8] 楼筱环. 生态型海洋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生态经济, 2008(12): 122~125

[9] 郝晓兰.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6): 112~117

[10]吕君, 汪宇明,刘丽梅.草原生态系统旅游价值的评估——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旅游学刊, 2006, 21(8): 69~74

[11]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http://www.gov.cn/guoqing/2013-04/08/content_2583.htm.2016-08-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 内蒙古四大旅游区域尽显自然之美,文化底蕴厚重.http://www.cnta.gov.cn/xxfb/xxfb_dfxw/nmg/201606/t20160601_772786.shtml.2016-06-01

[13]高常胜. 内蒙古禁牧政策在线访谈内容提要.http://www.sina.com.cn.2012-03-09

[14]周永振, 王羽.基于季节性因素的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内蒙古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 33(6): 91~95

REGION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Yang Zhiyong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Institute of Tourism,Hohhot 010070,China)

The ecological tourism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relying on the rich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grassland, desert, forest, lakes, wetlands,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this paper carried on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regionalization, analyzed the ecotourism of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aspect of location superiority and industrial scale, and discuss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eco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inferiority and the threat.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e Chuan modern grassland civilization core area,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grassland tourism area, the Daxinganling all-eco-tourism area and the Alashan Famous-area adventure tourism area.

ecotourism; travel resources; zoning;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ner Mongolia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1132

2015-12-11

杨智勇(1975—),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Email:nmyzy@126.com

*资助项目:国家旅游局课题“内蒙古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TYEPT201411); 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研究”(NMCJ1507)

F590.3; F323.2

A

1005-9121[2016]11-0205-09

猜你喜欢

旅游区生态旅游内蒙古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可爱的内蒙古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