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建设:把油田“装进”电脑里

2016-03-18赵士振

中国石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管理区油井

□ 本刊记者 赵士振



数字化建设:把油田“装进”电脑里

□ 本刊记者 赵士振

□ 胜东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医护人员正为患者连线北京专家进行会诊。胜利油田记者站 供图

胜利油田启动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为内容的“四化”建设,把油田“装进”电脑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功实现控电费、降单耗、增效益。

黄河入海口的冬天阴冷无比,大风降温、雾霾雨雪,让传统生产模式下的一线员工为巡井犯难。但胜利油田史127采油管理区员工郭英并不发愁,因为她只需坐在办公室轻点计算机鼠标就可以实现巡井。

在胜利油田,像郭英一样不再为恶劣天气巡井发愁的人还有很多。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信息化建设带给他们的好处。

油井“装”进计算机

郭英是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的采油工,每天巡井是她的主要工作。年轻爱漂亮的她,巡井时总是裹得严严实实,夏天怕日晒冬天怕寒风,最头疼的是遇上坏天气,还要到野外执行频繁的巡井任务。

3年前,她开始网上购物,快乐购物之余,梦想有一天能在办公室进行“网上”巡井。

2012年6月的一天,郭英听说队上史127区块将建成油田的“四化”示范区后,回到队上翻看报纸,原来油田启动了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为内容的“四化”建设,首批选择现河采油厂史127、鲁明公司桩23、新春采油厂排601-20、石油开发中心青东5和海洋采油厂CB4E等5个新区作为“四化”示范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油藏类型和开发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眼看自己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郭英喜出望外。像郭英一样,许多采油工都期待着由“蓝领”变“白领”,油水井管理由“巡诊”到“坐诊”的转变。

2013年11月,史127“四化”建设示范区如约建成投产,110余口油井装上数据采集系统,井口温度、压力、套压数据等若干项生产参数都定时自动回传到指挥中心。自此,史127采油管理区仅需4个人就可不间断巡查油井和线路,单井巡检仅需10秒钟。

“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劳动组织模式。”史127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孙宇鹏深有感触地说。更让孙宇鹏高兴的是,示范区人员由紧缺变得富余,现有人员可以优化近一半。

信息化建设为“油公司”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也让孙宇鹏对新的发展模式更加明朗、自信。管理区建成后,他们按照油公司模式运行,建立起三室一中心和专业化班站,原来的采油队被取消,管理区直接管到班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随着5个“四化”示范区陆续建成投用,2014年,油田在老区推广“四化”建设经验,论证选取4个基础相对较好、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块,启动了第一批老区“四化”改造建设。2015年,油田先后选取67个老区进行“四化”改造,为老油田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令人惊讶的高效

信息化建设不仅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也给更多工作带来了高效。

电子巡检一口井10秒,远程启停一口井两秒,对油井进行冲次调节5秒,对水套炉巡检点炉10秒,实施水井调配5秒……在胜利油田郝现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该区主管师高华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调出油井的各项数据进行功能演示,很快就完成了以往员工只有到现场才能操作的程序。

随后,她调出2015年8月19日上午油井管控岗人员发现的一起油井异常情况记录。原来,那天电子巡井时,管控人员发现河135-39油井功图出现异常,通过分析对比以往资料和经现场人员落实,采取洗井方案,在两小时内就让该井恢复了正常生产。

他们通过对海量数据跟踪分析,同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发现抽油机皮带变松打滑,油井冲次会降低,于是建立预警模型提前处理。2015年6月10日23点30分,河111-斜60抽油机井冲次下降,电流明显降低,智能预警显示“皮带打滑需紧固”,于是,值班人员指挥专业站人员到现场紧皮带,不到20分钟,油井恢复正常生产。

“在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下,只有抽油机停止运转,巡井人员发现后才能处理,如今则可以提前预防,这是以往无法做到的。”史127采油管理区技术管理室主任赵艳说。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操作员工带来方便,也为开发技术人员分析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河140是一口河86单元扩边井,旬度间开一次,是月产油仅1.2吨的低效井,河140-2日产油量也只有0.2吨。

为了改变两口油井的低效生产状况,管理区技术人员通过储层对应关系比对及注采井网完善,同时借助于“四化”生产指挥平台实时传输的温度、压力、流量、电参等数据进行精细分析,决定将河140-2井转注,以补充地层能量。实施后,对应的油井河140见到注水效果,日产液量、油量分别上升到1.2吨和0.7吨。

对此,他们没有满足,而是通过对井组内单井液量、油量、功图等实时数据分析后,再次下调注水量。一段时间后,河140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油量也明显上升,目前该井日产液量4.2吨、油量2.6吨。

“能够便捷地对油水井实施如此精准的调节,在传统的采油管理模式下,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赵艳坦言。

截至目前,这个管理区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实时把握生产全过程细微变化,超前预警重大问题464次,大幅减少管线穿孔、设备故障和维护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时率,实现了综合叠加效益。

看得见的精细

在胜利油田各“四化”改造管理区,员工发挥生产指挥平台功能模块优势,利用参数实时采集,在数据里面挖潜力,并针对电费这一成本大头做文章,实现控电费、降单耗、增效益。

史127采油管理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该区河二注水站是一座离心泵注水泵站。在运行中,他们利用谷期电价0.26元是峰期1.2元四分之一的实情,每天清晨7点,利用平台远程操控,用电脑设定数值,将下游注水井中6口吸水性好的井“调小”,降低注水泵电流,压减高电费时段用电;晚上9点后,远程开大注水井,错开高峰时段。在每日3300立方米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技术人员每天不到5分钟的操作,带来每年节约13.9万元的效益。

2015年以来,该管理区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挖潜增效,用电量明显减少,电费下降100多万元。

与史127采油管理区一样,胜利济北公司在信息化应用上也尝到了甜头。2015年,该公司油井平衡达标率由85.5%上升到90%,提高了4.5个百分点。

“数字的背后,反映的是日常管理,凸显的是信息化建设成效。”济北公司副经理林新立说。

如今,员工通过功图巡查、载荷报警、回压报警、各项报警相互印证等多种方式,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调控,为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温度和压力是采油工每天最关心的两件事。“温度降低,原油变稠,冬天就会冻堵管线。以前天越冷,越要加密巡线。现在,传感器每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数据。在室内轻点鼠标,短时间内就能把所有油水井巡查一遍。”济北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德海告诉记者,“可以说,很多油井检查数秒内便可完成,这在传统方法中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功图巡查,各作业区每天上午9点前上报本单位功图巡查结果,监控中心汇总,并将相关问题分类通报到相关部室,同时监控中心负责A类井(液量大于35吨或油量大于5吨的56口井)的功图巡检工作。2013年以来,监控中心通过功图巡查发现并处理异常井100余井次,加快了运行节奏,大大降低了产量损失。

□ 胜利发电厂环保人员对电除尘器进行烟气数字化监测。胜利油田记者站 供图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管理区油井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油井遭袭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胜利油田经济产量效益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