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中阳西坡汉墓彩绘画像石

2016-03-18乔晋平孔令忠

文物季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摹本陶片门扉

□ 乔晋平 孔令忠



山西中阳西坡汉墓彩绘画像石

□乔晋平孔令忠

摘要:2010年10月,山西省中阳县西坡村出土4件彩绘画像石,以及一些随葬器物。可推断为东汉时期墓葬。画像石尚存的线条,很好地表现了诸多图像的完整内容与造型。其中神兽等部分造型,对于汉画像石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关键词:汉画像石彩绘神兽线条

2010年10月,山西省中阳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该县一建筑施工工地发现一古代墓葬,从中共清理出4件彩绘画像石,以及一些随葬器物。该处位于中阳县金罗镇西坡村东边,东距南川河约0.3公里,与1982年发现的中阳县道棠汉墓[1]相距约6公里,与1990年代发现的离石区马茂庄汉墓群[2]相距约10公里(图一)。该墓葬发现时已遭破坏,葬式不明。4件画像石为同一墓葬墓门的部分构件,分别是左右门扉石、门框石,清理时未找见门楣石。画像石质地为砂岩。现藏于山西省中阳县文物旅游局。

一、画像石

图一墓葬位置图

图二 左门扉石与摹本

第1件,左门扉石(图二)。上部缺,残高96.8、宽50、厚6.8厘米。石左下角有门枢。石右侧有一孔,孔中残留有2根铁条,外露4.4、2.3厘米,已锈蚀。图像格栏残高88.4、宽33.7厘米,图像外部分均减地,减地很浅,约0.1厘米,饰白粉。

图像分上下三部分,上方朱雀图像的头颈部缺,羽翼、尾、爪造型墨线已有消退。铺首衔环图像较完整,头部绘两只扇形大耳,圆形眼孔饰墨色,眼白减地饰白粉,大口、獠牙部分的墨线已显消退,颌下胡须右向飘动,形象狰狞。下方绘一异兽(獬豸),向右急奔,形象刻画充分,右侧前蹄墨线清晰,其余已漫漶。

第2件,右门扉石(图三)。高121.7、宽49.5、厚6.5厘米,石右上角门枢缺。图像格栏高108.4、宽34.8厘米。石左侧与左门扉对称处有残留铁条的孔洞。

此石图像格栏完整,图像墨线较之左门扉清晰,格栏内粉地明显。上方朱雀昂首挺立,一爪踏在铺首顶冠,另一爪踏在铺首左耳端。铺首造型完整,颌下胡须左向飘动。下方异兽的墨线造型保存完好,双目口舌、长尾斑纹、双瓣蹄脚等细节都清晰可辨。

图三 右门扉石与摹本

图四 左门框石与摹本

图五 右门框石与摹本

第3件,左门框石(图四)。高135、宽29.6、厚15.4厘米,图像格栏高104.6、宽21.2厘米。图像分为上下2个格栏,第1格栏上左右两边粉地已显消退。第1格栏上为华盖,华盖下方为一面右跽坐的西王母(高30.1厘米),其跽坐于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云柱。人物面前有一拱手侍吏(高9.1厘米),其背后有一牛首神人(高12.6厘米)。云柱后有一长尾神兽。第2格栏为面右跽坐的二侍吏(高23.6厘米),其头部后方各有一株植物(高7.6厘米)。

第4件,右门框石(图五)。高129.7、宽29.1、厚18.4厘米。图像格栏高102.3、宽21.2厘米。图像分为上下2个格栏,下方格栏内的粉地仍明显,往上则逐渐消退。第1格栏上为华盖,华盖下方为一面左跽坐的东王公(高31.9厘米),其带冠,手持一仙草。跽坐的云柱上绘波浪纹,云柱后亦有一神兽。第2格栏内,左绘一面左站立的鸟首神人(高26.9厘米),右为牛首神人,其手中持有一物。其后有一株植物(高10.4厘米)。

二、随葬器物

图六 铜盆与摹本

图七 铁炉与摹本

该墓共清理出3件较完整器物,以及有30余件器物残片。

1.铜盆1件(ZYXPM1:1)。敞口,宽平折沿,深弧腹,平底,高圈足,腹部有2个对称的兽面铺首,腹部饰弦纹1组,口径20.5、高10.7厘米(图六)。

2.铁炉1件(ZYXPM1:2)。锈蚀严重,有残损。上层圆环口,环口内存有3处凸出头,深弧腹,腹部开8处梯形孔,圜底,十字加4个三角形镂空,3足与下层盘连接;下层三足盘,敞口,浅弧腹,圜底,下接3个兽蹄足。上口径17.7、下口径23.5、高14.7厘米(图七)。

3.陶井1件(ZYXPM1:3)。上为一人形井架,双足与井台连接,井台中空,口径13.5、通高24.6厘米(图八)。

器物残片(图九)1.陶灶2.铺首纹饰陶片3.彩绘陶片4.细纹陶片5.粗纹陶片6.漆器残片。

图八 陶井与摹本

图九 器物残片摹本1.陶灶 2.铺首纹饰陶片 3.彩绘陶片4.细纹陶片 5.粗纹陶片 6.漆器残片

三、结语

西坡汉墓中的这4件画像石上没有题铭,也没有清理出有纪年的物件。该墓葬为砖石结构墓葬,其绳纹砖长37.5、宽19.7、厚5.5厘米,与该地区出土的其他汉墓同。清理出的器物,如陶灶,在其他汉墓中也屡有发现。再从画像石形制、内容及刻绘手法等方面与石盘等汉墓[3]出土的画像石比较,该墓葬可推断为东汉时期墓葬。

山西汉画像石最显著特征是很好地保存有彩绘的部分,呈现了我国汉画像石完整的发展体系。

西坡汉墓出土的陶片上,尚有色泽鲜明的黑与朱红色。这4件画像石上,鲜明的朱砂等其他色彩已消退,只存有化学成分较为稳定的黑色线条与白色粉地。然而,尚存的线条与减地平雕,很好地展现了诸多图像的完整内容与造型。通过这些线条,汉代人丰富的想像、饱满而矫健的造型,以及简约而生动的表现手法等等信息,仍是显露无遗。

绘图:郎丽媛贺改焕

————————

[1]吕梁市文物局《山西吕梁地区征集的汉画像石》,《文物》2008年第7期。

[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工作室、离石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离石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2年第4期。

[3]王金元《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文物》2005年第2期。

(作者工作单位:乔晋平,山西省中阳县文物旅游局;孔令忠,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

【基金项目】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2-kg-27):山西汉画像石图像与材料研究。

猜你喜欢

摹本陶片门扉
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气息比较分析
稷山郭家枣园遗址东周时期圆陶片用途浅析*
油菜花开
莎士比亚的全球异常:《麦克白》之“人类”摹本、影视化以及灭绝时代
郭店楚简《老子》汇释今译选载
何其三
温暖
拾到一块陶片的快乐
从唐画宋摹本中说聂隐娘
新春祝福